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例(3篇)

时间: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

主题词:安居富民;修建性详细规划;吐鲁番市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吐鲁番市葡萄乡安居富民住宅小区开发分三期。本规划以提升葡萄乡安居富民住宅小区的品质为目的,统一规划,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中心,结合住宅区设计的要点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自然与现代相结合,强调环境与生活融合渗透,形成合二为一的有机体。

1地理概况

吐鲁番市葡萄乡安居富民项目(湖南援建)位于吐鲁番示范区南侧,吐鲁番市主城区东侧,由吐鲁番老城区与示范区快速链接道路火焰山路分为东西两个片区,整个地块东西长989米,南北宽415米,小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规划总用地面积37.15公顷,30.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3.73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5.88万平方米,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规划总户数2294户,建筑密度为19.16,容积率0.83,绿地率35.43%。目前已经建成一期住宅建筑面积6.95万平方米。小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块条件较好的居住地。

2规划设计构思

本规划以吐鲁番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力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居住环境与用户需求统一的有吐鲁番地方特色的小区。

2.1方位及朝向的“均好性”

本次规划布局力求使绝大部分住宅单体拥有最佳的方位朝向,保证了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

2.2景观的“人性化”

规划旨在创造人性化的景观。景观空间从绿洲东路出入口延伸,并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形式形成景观地貌序列:步行景观道、自然植被、康乐设施、广场、休闲廊架。它们在整个地块上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秩序,并且作为一个公共视觉交点保证了各单体之间的统一性。

2.3中心焦点的趣味性

针对本项目的环境特点,规划强调了中心焦点的趣味性设计,通过绿洲东路出入口与商业步行街出入口的两条景观轴线串联各院落组团之间的景观节点,使之成为居民休憩、游玩、健身、交流、购物的活动中心。

2.4居住设计总体理念

规划确保了每栋建筑单体均拥有独立的出行路线以及相对独立不受干扰的视线界定,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私密性要求,通过规划设计手法的运用,创造最佳的居住感受及氛围。

3规划总体布局

3.1小区的规划分区

小区按其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沿街商业区、怡静生活区、公共服务娱乐休闲区。

3.2小区的规划结构特点:“两心、两环、两轴”

“两心”——小区东、西主入口处分别集公共建筑为群体,周边是供居民散步、交往、休息的公共活动中心和绿化中心。步行长廊与硬化小广场相结合,大片绿化贯穿其中,两心围而不合,开而不散。

“两环”——即小区干道形成的人车分流的道路及线状绿化,将人流及车流由小区主入口引导到小区中心及各组团,并将各住宅与小区中心联系在一起。

“两轴”——小区主入口延续文化广场中轴线而形成的小区内主轴线,东区和西区分别形成两条景观轴。

4建筑设计

4.1整体布局

4.1.1住宅布局

认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行列式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丰富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

4.1.2绿化系统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团规划,本规划以广场设计重点,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使小区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

4.2住宅设计

小区内住宅体现出多样性,合理性原则。为用户提供四种套型进行选择。套内功能分区合理,做到了内外动静,昼夜分区明确,橱卫的使用,设备、管线设计合理。住宅单体设计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每套住宅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实现了内空间的最优配置。户型设计遵循动静分区,干湿分区等原则,设计了多种户型,为不同层次的家庭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以较大面积的起居室为户型设计中心,厨房在布局上与餐厅紧密相连,可灵活利用,亦可根据住户喜好改成开放式厨房。住宅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式风格和结合当地的特色,立面设计强调简洁实用美观的设计风格,高矮错落,体现建筑的简洁和现代。立面装饰材料以涂料为主,通过色彩的搭配,色调以简洁明快为主要基调,形成一定的对比和韵律感,增强立面的可看性。门窗,型材及栏杆材料选择上均注重与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

4.3配套公建

住宅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包括:会所、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站、便民超市、幼儿园、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等,方便小区居民就近使用。住宅区内分散布置小型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100M,以方便居民使用。在中心绿地和各活动广场中,布置有小区居民活动场地。

5经济技术指标

表1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由表可见,吐鲁番市葡萄乡安居富民小区技术经济指标与部级城市住宅示范小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较高,绿化率较低等,然而,该规划及单体设计却是符合吐鲁番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具有较好居住环境的、能满足住户小康型文明生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新哲,刘晓.新疆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巴楚县试点新农村规划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11第1期,总第193期.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生态健康住宅

惠民御龙湾小区位于山东滨州惠民县高新开发区内,是一处高标准建设的居住小区,地理位置优越。作为高新开发区内较早的示范性小区,对其的定位至关重要,将其定义为生态健康居住小区为指导性原则。

1生态健康居住区的主要特征和设计理念

作为现代城市生态健康居住区,其主要特征为: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住区,住区融于自然;同时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健康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传承地域文化,充满亲和力,呈现出繁荣和生机。现代城市生态健康居住区,通过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居住小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城市居住小区。生态健康居住小区,表现在空间结构设计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的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充分融合。惠民御龙湾小区,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小区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不是单纯的我追求环境优美,而是应兼顾社会、经济、环境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使住区更加宜居和充满活力。

2生态健康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生态健康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更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在本小区生态规划设计中,以生态学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通过生态的规划设计方法,促进居住区环境质量的提高,以人与自然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运用生态学规律,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生态健康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主要应包括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2.1自然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健康居住小区建设水平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即为绿地率,绿地率一般应达40%以上。居住小区地面应有较强的保水渗水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混凝土(包括沥青混凝土)的路面,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参透。居住小区中的次级道路、全部人行道、广场等,均应采用自然渗水型的路面材料。住区内地面材料的自然渗水保水,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节约水资源,即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要节流,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生活污水汇集处理系统。当生活污水、废水经生物消解达标后,则可以用于居住小区内的绿化、道路清洁等用水。节流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中,采用省水的器具、设施等。

节省能源和减少废物排放,是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应同时并举的技术措施。居住区内的雨污分流,即减少了居住区污水的总排放量,也减少了污水的处理总量,又可使雨水收集再利用。在规划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居住小区的固体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相应设施。

2.2经济生态规划设计

应广泛采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2.3人文生态规划设计

居住区使人们生活的家园,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夹在生活区中度过的,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这里强调居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构筑物或景观、文化娱乐健身广场,以及对本住宅小区开放的具有特色的活动、聚集、交流的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健康基础设施,营造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住宅多样化,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所选择。

3生态健康住宅的含义及特征

生态健康住宅,是以住户需求为导向,以安全。适用、舒适、经济、健康、美观等作为标准,从居住小区规划、景观配置、户型结构、功能配套、建筑质量到住宅建设的全过程,引入绿色、生态、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理念,采用大量先进、成熟的“四新”技术,打造出环境优美、规划合理、适用方便、科技含量高,并实行全封闭的21世纪家园。生态健康住宅有其严格的技术标准,也就是在能源、水、气、声、光、热环境、绿化、废物处理、建筑用材等诸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节能系统:要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惊醒节能专项设计,为住户提供太阳能、风能、地热提供技术支持,使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住宅的电器、照明等要选用节能型产品。节约用水;采用节水型的器具,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凡不接触人体的用水均采用雨水在利用及污水处理再利用的水。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环境:室内应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备,厨房设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应达到国际规定的居室空气质量标准。

有效的隔音降噪系统:要有综合的隔音降噪措施,包括总体布局中对噪声源干扰的避免,降噪声树种的选用,以及维护结构、门窗选用等方面,是住宅内外的白天及夜间的噪声级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住宅应满足日照时数:早总体规则及建筑设计中,都必须保证达到国家的规定标准。生态健康的建筑及装饰材料:住宅小区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以及室内外的装饰装修材料等,都必须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生态健康住宅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小区的总体布局设计、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措施、绿化系统、基础配套设施的设计等,都是以改善和提高认得生活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的,让人们真正享受到小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让人们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

4生态健康住宅的设计

以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环境,使我们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

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其丰富、洁净、安全、廉价。在目前住宅设计中,应用太阳能主要为三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且以太阳能热水器应用较为广泛,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已考虑了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后再利用。住宅已设置中水(经处理达标后的污水)系统,专供卫生间冲洗便器使用,这样可以循环再利用大量的水资源。住宅用水总量中,人们饮用和洗菜淘米等用水,所占比重较小,所以可以在住宅内设计两套供水系统,一套洁净水拱饮用、洗菜等,另一套引入中水,则专供冲厕、排污使用。

5结束语

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生态健康居住小区,不仅仅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当今人们价值观和生活观的体现,生态健康住宅小区的发展建设,肯定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通过采用各种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理念等,打造出更加节能、环保、安全、和谐、舒适、健康的居住小区,开创生态健康居住小区建设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生态策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规划设计;居民小区;住宅楼

居住小区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居民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场所。住宅小区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而小区的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

1住宅小区规划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住宅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在住宅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宅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生态住宅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住宅小区规划中各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住宅小区空间的布局。

住宅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宅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宅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住宅小区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宅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住宅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4住宅小区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

住宅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住宅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随着私人小汽车的不断增加,原来有的住宅小区按总住户数的20%、30%设置停车位,已显不足。有的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已按总住户数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100%设置停车位。多少合适?应根据不同类型住宅小区不同居住人群,按适当超前原则确定。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而且应节约用地。住宅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半地下停车场与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花卉、草坪,以至花架、花坛,一举两得。②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③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干扰。④在绿化带塔棚架停车――这应尽量少用。但如果能做到停车地面仍有绿(用砖块铺地,地砖边缝种草),棚顶有绿树遮荫,不靠近楼旁,噪音很少,则未尝不可。

5结束语

居民小区的规划设计,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交往,因此,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为建设高质量、高技术小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滔李启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中国的发展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

[2]刘春香.住宅小区规划与居民的环境需求[J].辽宁工学院学报;

[3]周鹤祥.玉华苑住宅小区(东块)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