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范文大全(精选5篇)
环境保护论文篇1
0引言
能源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短缺,要想提高中国的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十分困难,开发并合理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页岩气为产自极低孔渗、富有机质暗色页岩地层系统中的天然气,是近期可实现经济规模勘探开发、资源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具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等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曾被归入非经济可采资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约占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的5.7%,页岩气资源巨大的潜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受到我国政府及能源公司的高度重视。但是,页岩气的开采也面临着严峻的环保挑战,比如:水资源的不当利用,油气管道铺设环境污染,相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此,了解北美地区页岩气储层特点、开发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加快开采和环保技术研发,尽快形成和配套适应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系列,对于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页岩气的资源分布现状
据预测,世界范围内页岩气资源量相当于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资源量的总和,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页岩气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是常规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接替能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6万亿m2,约占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的5.7%,与美国相当。
根据页岩气发育的地质背景,一般把我国的页岩气发育区大致划分为四大区域,即西北、南方、华北一东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区。在西北部地区,页岩平均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虽然青藏地区的地表环境较差,但泥页岩地层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也是页岩气发育的有前景地区。我国南方发育了面积达200X104km2的海相地层,并且最大厚度超过了10km。南方的海相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南方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但是,中国南方页岩普遍为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具有埋深浅、面积大、层厚等特点,最大厚度超过1400m。在华北一东北地区,页岩气多发生在主力产油气层位的底部或下部,泥页岩累计厚度为50?2000m,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0%?2.0%,局部平均值可达4.0%以上,对应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
总体来说我国古生代地层分布范围广、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髙、地层厚度大,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2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和环保问题
与北美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就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而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则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球除北美以外地区率先进人页岩气勘探评价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的国家。
2013年,频频出台的新政策为页岩气的开发提供了新动力。5月16日,国务院取消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合同审批,减少对外合作的程序,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0月22日,纲领性文件《页岩气产业政策》印发,首次将页岩气作为单独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并提出将页岩气纳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页岩气开采企业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鼓励类项目下进口的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免征关税,《页岩气“十二五”规划》进入操作层面;同时,页岩气开发进一步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
在技术方面,经过3年多攻关,中国石化工程院承担的“页岩气网络压裂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成功在不同应力、完井等参数条件下裂缝的起裂机理和延伸路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巳应用于焦石坝、彭水、南川等24口页岩气井296段压裂优化设计和施工,施工成功率97.2%,创压裂规模、加砂量等多项纪录。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废水、废气及开采事故灾害等污染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和实例分析,页岩气开采会引发水资源的大量消耗、甲烷泄漏、污染地下水层以及引发地震等诸多问题[9]。众多专家和环保人士认为页岩气开采将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法国和保加利亚政府发布禁令,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禁止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2011年,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也是美国最热门的环境问题。目前为止,在我国并没有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应页岩气开采污染环境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令,以致我国页岩气开采存在有严重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的相关政策比较完善,技术研发有序推进,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但是与之相匹配的环保政策并没有适时出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应的环境治理技术不完善都会限制页岩气开发的进度和引起连锁环境污染。
3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与污染治理
由于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勘探开发难度大,大多数页岩气井需要储层改造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目前世界上在页岩气开发中使用的压裂技术可以分为清水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压裂、多级压裂和泡沫压裂。
清水压裂即在清水中添加一定减阻剂制成压裂液。这种压裂液主要成分是水、很少量的减阻剂、黏土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经验表明:增产技术尤其是水力压裂技术,对于页岩气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重复压裂是指当页岩气井初始压裂处理已经无效或现有的支撑剂因时间关系损坏或质量下降,导致气体产量大幅下降时,采用对气井进行重新压裂增产的压裂工艺。同步压裂采用使压裂液和支撑剂在高压下从一口井向另一口井运移距离最短的方法,来增加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密度和表面积,利用井间连通的优势来增大工作区裂缝的程度和强度,最大限度地连通天然裂缝。多级压裂是利用封堵球或限流技术分隔储层不同层位进行分段压裂的技术。泡沫压裂作为一种新型的压裂方式,具有氮气泡沫压裂液和常规水基压裂液相比只有固体支撑剂和少量压裂液进人地层,减轻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返排效果好等优点。
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成功的两大关键核心技术,也是目前页岩气开发无可替代的成熟技术。在这两项技术中,由于页岩气藏岩石特点,需要用油基泥浆完成特殊岩层的钻采,同时释放页岩气需要将掺有沙石和化学物质的高压水注人平行井来冲破页岩层,最终达到页岩气开发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这些循环使用后废弃的含油钻屑、压裂后的返排液、压裂液剩余残液如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目前,针对含油钻屑主要有热解析处理技术、直接焚烧处理技术、随钻处理、微生物法修复处理等技术,相应的热解析设备、技术在重庆、四川等地得到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压裂液残液及返排液的回收再利用设备在四川、内蒙等地也得到了初步应用,避免了油田现场的二次污染。
与美国页岩气发育盆地对比发现,中国存在区域发育页岩气的地质背景和条件,在借鉴国外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基础上,优选适应性强的页岩气开发压裂技术。
4我国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面临的环保挑战
4.1水资源挑战
据国土资源部专家张大伟估计,中国要完成《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的600亿?1000亿m3的产量,需要打2万口生产井。如果以单井用水量19000m3计算,预计中国将需要3.8亿m3的水,相当于1266万城市人口一年的用水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为2060m3,仅为美国的1/10,加拿大的1/42。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度降水不均,即便是在年均降水相对丰沛的重庆和四川等地,也会出现久旱不雨的情况。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主要页岩气矿区多分布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如四川盆地或者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而且中国页岩气藏埋深小于3000m的范围相对较少,部分页岩储层埋深可超过5000m,埋藏深度进一步加大了开采难度。页岩气开采将会给矿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抢占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危及脆弱的生态环境。
美国方面的研究发现,虽然水力压裂作业后留在页岩层的压裂液不会对地下水层造成污染,但是压裂过程中的回流液可能会污染地表水。另外在钻井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大学的研究显示,水力压裂法产生的回流液中包含了高浓度的矿物盐、重金属、压裂液中的添加药剂和来自地层深处的放射性物质,如钡和镭。另外在钻井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水资源管理可能是我国页岩气开发中最大的核心问题。
在页岩气的生产中大量用水、产生的废水以及废弃物管理等都会引起环境污染,应该引起注意。
4.2监管和环保治理的缺失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页岩油气生产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规也偏向于监督传统的油气生产,而仅有的政策文件无法对页岩气的生产进行有效监管。目前美国使用的是州和联邦的两级管理体系。联邦政府的法规覆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对空气和水的质量,危险物的管理,公众的知情权,污染物的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州政府则根据本地的情况对页岩气的生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井管深度、压裂液成分、蓄水、废水和废弃物管理、以及地震监测。正是这样的两级管理体制迫使美国企业将7%的生产成本运用到对污染风险的控制上。美国官方认为,只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压裂液的使用和回收进行妥善的管理,水污染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但是相比于监管体系健全的美国,中国尚处无专门法规可依的状态。中美之间的页岩气开发交流不能仅限于开采技术层面,而应当进一步深人到管理领域。对于已经将页岩气开发提上日程的我国来说,充分吸收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和行业标准才是当务之急。
5我国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前景分析
中国对页岩气的开采经历了实质性的探讨、实验和成功实施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环境问题与美国页岩气蓬勃发展相伴而来,但是美国已着手完善页岩气开采相关的环境法律和政策。但是中国目前实施以及正在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都没有考虑页岩气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这点应该引起行业思考。无论是从地质资源量还是技术可采资源量上看,我国页岩气资源都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但是在寻求高效经济时,我们不能忽视页岩气开采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建立相应的污染机制评估,探讨并发展相应的环保技术和环环保立法。同时,在政府政策、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性,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页岩气压裂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结合国外在页岩气压裂开采方面的优势做法和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①在政府层面制定预防我国页岩气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潜在环境污染,建立健全页岩气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②政府部门加强页岩气项目的环境监管,完善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
③尽快制定页岩气压裂开采技术标准和开发规范。
未来5?10年需要坚持深化地质认识与技术攻关,突出基础地质研究、核心区评价和先导试验区建设。将页岩气开采、技术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本质上实现中国页岩气持续稳定发展。
6结束语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全球为北美以外地区率先进人页岩气勘探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的国家。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与关键开发技术储备已有较好基础,正进人快速开采建设阶段。我国页岩气分布广泛,储量较大,但是多集中于山地、丘陵和缺水的沙漠地带,为开采用水以及设备油气运输增加了难度,进一步增大了页岩气开采成本,而且中国没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在我国页岩气压裂开采的同时面临着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相关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借鉴北美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的特点,加强基础地质条件和关键开发技术攻关,努力寻求环境友好低成本的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加快我国页岩气压裂开采,当前应当做好矿权秩序维护,通过科技创新和国家政策帮扶,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先导试验区,探索重要的成熟技术和管理模式及经验非常必要。
环境保护论文篇2
在中国,我们可以普遍的看到白色垃圾满天飞,废电池乱扔的状况。我们再看看日本,日本的电池和白色垃圾都是经过严密处理的,完全没有上述中国垃圾处理上的疏漏。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人类移居火星的事,咱们先不说火星上是否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能不能活人。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地球已经被我们破坏成这样了,我们不仅不悔改,难道还要再破坏另一个星球吗?
是不是硬要等到整个宇宙都被我们破坏完了,我们才知道悔改?再看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曾经是那么壮观,那么伟大,是我们炎黄祖孙的骄傲,可是,你们看看,现在的母亲河是什么样子?还有以前磅礴的气势吗?以后我们的祖孙如果问起黄河,我们又该如何作答,眼看着大片的森林变成荒漠,条条清流变成真正的“黄河”,我们还要将地球继续破坏下去吗?我们恨日本不喜欢日本,但是请先将仇恨放下学习学习日本的环境保护好么?
日本是用木材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却从不砍伐自己国家的树木,都是进口的国外的木材,日本是全世界森林面积占国土比例最大的国家。将有高污染的工程全放到国外生产。读到这里,恐怕大家免不了要骂日本人心机重,但是这不正好证明了日本是最重视国家环境保护的吗?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句口号我们喊了多少遍了,可是我们有落实过吗?这个口号最初还是我们喊出来的,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行动起来,这个口号被日本当做了基本国策,落实的没有一点漏洞。这不仅使日本的环境变好起来了,还是日本成为了大气污染最少的国家。
这么看来日本好似真的很,卑鄙!但是这却是我们最该学的地方。看看我们中央新闻,头版头条总是哪个哪个领导在哪开会,会上说了些什么,但是那很多都只是耳旁风,有哪个能正真落实好的,全都是嘴上说说,过了就忘了。但是外国头版头条总是哪里哪里发生了什么,都是求帮助的,真正为老百姓谋的了福利。这就是中日之间的差别。每年我们将木材低价卖给外国,然后又要花几十万几百万把水土治理好。这就是中日的差别。这些年来黄河决堤的频率越来越频繁,这不都是我们不注意黄河保护而种下的恶果吗?
我今天说这些并不是我崇洋,我真的很爱我们的国家。真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能越变越好。我上面描述的都是我们看到的鲜活的例子,都是真正的,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些年来我们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很不错的硕果,但是在环境保护上我们却与世界上拉开了至少五十年的距离,难道我们还不该好好反思一下吗?我说这些是想让大家注视一下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问题,让我们把“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落实到点上,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更漂亮。
我是个中学生,没有多么好的文采,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语,这能写到这了。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成为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祖国的明天而一起努力。
海南岛的三亚湾,是三亚的著名海滩。它那里,原来海水清澈见底,沙滩金黄发亮,海边椰树成林。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海水被生活废水给污染了,沙滩被那些在沙滩上丢垃圾的人害惨了。
我去海南玩,我们的旅馆在三亚湾旁边。一天早上,我们全家到沙滩边玩,我一去,发现那里到处都是晚上放焰火的空瓶子和碎纸屑。下午,我到海里去游泳,一去才发现那里的水非常浑浊,不时还漂来几个塑料袋。我知道这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浑浊了。因为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排污口,又脏又臭的生活废水源源不断地流到了大海。
过了几天,我要离开海南了,我希望这里的人,要爱惜这美丽的风景。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尽快把这个污水口堵掉,让海水重新变得清澈见底。
环境保护论文篇3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依旧占有极大比例,仅仅依靠燃烧对煤炭的利用率极低,这无疑是对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发了业界广泛的对提高煤炭利用率的研究与探讨。在此背景下,煤气化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大范围推广普及。对目前常见煤气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煤气化工艺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分析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往因过于关注工业生产力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粗犷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让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逐渐深化。在新形势下,一种新型对煤的利用方式–煤气化工艺,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在煤气化过程中,凭借煤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为气化反应供能,燃烧部分煤炭获得热量并集聚在气化炉中,通入水蒸气进行分解反应,与煤炭不完全氧化并生成含有大量氢气、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体,达到煤气化反应目的。
2、煤气化工艺介绍
2.1固定床气化
通常,固定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最高可达4MPa,常以直径在6~50mm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的气化炉内气体流速缓慢,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1.5h,在气化过程中趋于静止。固定床气化对煤种活性、灰熔点及热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且炉型较小、气化能力较弱,主要针对于以褐煤及次烟煤为原料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合成气。
2.2流化床气化
通常,流化床气化工艺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从常压到2.5MPa,常采用6mm左右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流化床气化工艺的炉内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气化介质流速较快,煤粒在气化过程中停留数分钟并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气化介质之间保持相对运动状态。流化床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种的活性、灰熔点要求相对较高。其代表工艺有常压温克勒炉、HTW、KRW等工艺。
2.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工艺是煤气化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气流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1300~1700℃,操作压力从最高可达6.5MPa,炉内气体流速极大使得煤粒在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与气流呈同向运动,且全过程仅在炉内停留数秒钟。气流床气化工艺对煤种不高,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最典型的代表工艺即为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德士古公司在利用天然气及重油、渣油为原料进行合成气的生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工艺采用浓度60%左右的水煤浆为原料,除褐煤不能作为原料外还要求煤中灰分含量要求不超过20%,产生的合成气中有效成分含量可达80%以上;壳牌公司在渣油气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独具特色的洁净煤气化技术。
3、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
3.1灰水系统
在气流床气化工艺的生产过程中,灰水系统蒸汽是其主要废气来源。在生产中采用汽提塔提升的方式在进行工段转换的同时灰水系统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处理。
3.2加压固定床鲁奇炉废气
加压固定床鲁奇炉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包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焦油含量较高,且含有氨、氰等有害物质。在对这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时,目前通常采用办法是通过对废气中的酚、氨等物质进行回收,加之汽水分离的方式将焦油、氰等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将其作为冷却水的一部分并最终输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3固定床气化工艺废气处理
固定床气化工艺中存在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主要是煤气水处理汽提气、煤气水分离膨胀气、及一些泄压排气等。对于固定床气化废气,普遍采用氮气吹出及气柜收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
4、环境保护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必将继续长期作为我国工业及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对于煤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仅仅依靠治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最主要的策略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同时,应提高煤气化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使其能良好的适用于高水、高硫等品质较差的煤种,解决品质差煤炭的利用难题。提高煤气化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煤化工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5、结束语
对于煤气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除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对现有的三种煤气化工艺进行升级改进,实现煤气化工艺的清洁生产,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郭森,周学双,杜啸岩.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煤化工,2008,(06):13-16.
[2]高海庆.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化工管理,2016,(03):217-219.
环境保护论文篇4
1引言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使用正日益增加,并且在电子、纺织、医药、化妆品、建筑、环保等行业,纳米材料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纳米材料定义
根据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和英国标准学会的定义,纳米材料是指任一维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
3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水环境保护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纳米材料及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水资源消耗。
用纳米TiO2处理后的化学纤维制作的衣服、窗帘和帐篷等能起到自洁作用,不需使用化学洗涤剂清洗,从而降低了污水的排放量,同时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2)水的净化处理。
使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方法,可使许多难降解的污染物转化为H2O和CO2等无污染的小分子物质。
(3)用于有机物废水处理。
利用TiO2、ZnO等半导体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最终生成无毒无味的CO2、H2O及一些简单的无机物,正逐渐成为工业化技术,这为环境污染的消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用作纳米净水剂。
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净水剂三氯化铝的10~20倍。
(5)抑制蓝藻生长。
研究表明,改性纳米TiO2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滇池蓝藻的微囊藻胶群体、叶绿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可产生明显的破坏性影响,从而可显著抑制蓝藻生长。
3.2大气环境保护
(1)用作煤炭助燃催化剂
工业用煤燃烧后也会产生SO2气体,如加入纳米级助燃催化剂则不仅可使煤充分燃烧,不产生CO气体,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会使硫转化为固体硫化物,而不产生SO2气体,从而消除有害气体的产生。
(2)用作石油脱硫催化剂
纳米钛酸钴(CoTiO3)是一种非常好的石油脱硫催化剂,以半径为55~70nm的钛酸钴合成的催化活体多孔硅胶或以Al2O3陶瓷作为载体的催化剂,其催化效率极高。
(3)用作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复合稀土化合物的纳米级粉体有极强的氧化还原性能,这是其它任何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都不能比拟的,它的应用可以彻底解决汽车尾气中CO和NOx的污染问题。
(4)用作纳米燃油添加剂
纳米燃油添加剂可以大幅增加动力,降低燃油消耗,提高发动机性能并延长其寿命,减少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环境。
(5)治理大气污染
利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作用可将这些气体氧化成硝酸和硫酸,在降雨过程中除去,从而达到降低大气污染的目的。
3.3城市垃圾处理
(1)减少废物的产生
纳米材料的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可以提高食品包装的重复利用度、减轻环境污染。
(2)处理城市垃圾
纳米TiO2可以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降解,其降解速度是大颗粒TiO2的10倍以上,从而可解决大量生活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避免了因焚烧处理而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
3.4其它
(1)控制污染源
污染的预防是指有效地使用原材料、能源、水及其他资源以减少或消除废物的产生,从而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发生。
(2)监测环境污染
利用纳米技术研制的碳纳米管可以用于监测NOx,可在室温下工作,造价低廉,而且体积小。
(3)紫外线屏蔽
纳米TiO2具有很强的散射和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尤其是对人体有害的中长波紫外UVA、UVB(320~400nm,290~320nm)的吸收能力很强,效果比有机紫外吸收剂强很多,并且可透过可见光。
(4)噪声控制
运用纳米技术开发的润滑剂,既能在物体表面形成永久性的固态膜,产生极好的润滑作用,得以大降低机器设备运转时的噪声,又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4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的新热点,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
(1)不同纳米尺度修复剂在土壤、水体中的存在状态、传输、转化和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
(2)土壤、水体中不同纳米尺度物质的探测和表征方法,建立纳米尺度有毒化学物质的数据库,进一步明确划分纳米尺度有毒化学物质的范围,以利于重点防范这些物质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环境安全造成的危害。
(3)需探索有效的纳米材料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统一的纳米材料毒理学实验方法、技术及安全标准,为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保障。
环境保护论文篇5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呈现。随着环保工作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的被重视程度逐渐上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建筑规划人员设计理念中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只有将绿色环保融入贯穿整个设计理念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规划的以人为本。
1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城市的住房拥挤、垃圾污染、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下降。同时,随着人露数量的增加,有限的资源被大量消耗,例如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水质环境质量差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没有衡量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规划不到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建设速度,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利用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够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而牺牲了绿水青山。
2建筑规划的重要性
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通过重视城市规划,将多生态环境的伤害降到最小。所以如何协调盛水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通过全新的理念促进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建筑规划过程中要把握改变自然的程度,保证其在生态自我修复的范围内而不至于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要想解决城市问题,首先要保持警醒、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正负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建筑规划方向,通过强制制约和提高人们保护意识两方面入手,加大监管力度,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更全面的建筑规划进一步改进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带动其他方面促进环境保护向着水更清、天更蓝的方向发展。
3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
3.1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国家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建筑规划中融人环境保护理念,建造节能环保的建筑,满足城市居民和国家的需要。
(2)当前,我国建筑规划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而这一现状的出现与以下这些因素是分不开的:①认识不充分。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相应的建筑设计中也缺乏必要的环保理念,致使环境保护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现象已经逐渐成为阻碍了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因素。想要解决这一间题就必须要加大宜传力度,全面的普及环保知识。②思想观念落后。由于相关的建筑规划人员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主要性,在进行建筑规划工作时没有遵循客观的规律,采取破坏开发的方案,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的发展;③相应的资金不到位。由于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资金无法到位,即便相关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也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进步。
3.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建筑规划工作必须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如果再因為环境污染而破环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自然环境虽然非常珍贵,但是它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如果大量的人口和建筑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极限。所以建筑规划工作就是要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只有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建筑规划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建筑规划的价值所在。
(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建筑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环境更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二者要和谐共存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类需求。只有达到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中,要想实现两者的平衡就要通过手段对自然环境加以控制。城市建筑的增长速度、品质要求也都对保持二者平衡产生很大的影响。
(3)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
在城市建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基础上,城市的建筑环境应运而生。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是指在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环境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注重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增强城市的功能性。建筑环境是传统的建筑领域的一次飞跃,更加注重建筑的质量而不仅仅注重数量。
4可行性方案探讨
4.1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的一项供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将光伏电池板设置在建筑表面,为建筑提供一定的电力,减低建筑的电力能源消耗。
4.2有效的利用自然光
利用自然光实现地下室的照明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照明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导光材料将自然光引人到地下建筑中,实现照明的目的,从而降低电灯的使用量与建筑的电力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3有效的利用自然风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在建筑设计中使用自然风也逐渐流行起来,一般来说当前建筑中的自然风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①通过巧妙的设计产生自然风,利用产生的自然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②在建筑顶部安装无动力通风设备,通过该设备引人自然风达到调节的目的。
4.4有效利用地下水
地源热泵技术具有维护成本低、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输入少量的的陆地浅层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这项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水,也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因此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节能环保技术。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正在逐步提高。再加上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在建筑行业中推行环境保护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阶段,更要严格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只有将环保理念贯彻到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游畅.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J].中华建设,20xx
[2]史跃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风,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