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例(3篇)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Abstract:Withtheconstantchangeandincreaseofthepeople'sdemandfortheuseofpublicspace,thepublicevaluationwayhasalsochanged.TheapplicationofAHPinthepublicspacecomprehensiveevaluationcan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weightofevaluationfactorsandalsocan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evaluationtocirculatemorepublicexpectationinthefuturedesignofpublicspaceplanning.Itletsmonitoringfortheexistingprojectandmakesittofollowup,atthesametime,moreimportanti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futureplanning.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评价;AHP层次分析法
Keywords:urbanpublicspace;comprehensiveevaluation;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53-03
0引言
从1950年代起,规划设计的评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在国内,这块内容的相关研究也有,可是在规划实际运作中却是一个常常被缺失的环节。在规划设计中加入方案的综合评价能构筑更为良性循环的规划体系。笔者将AHP层次分析法运用在公共空间的综合评价中,旨在找出对公共空间使用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其作出权重分析,作为将来的空间改造及设计的理论依据。
1公共空间综合评价需明确评价因素的轻重关系
对于公共空间而言,其最直接的使用者是民众,可是一个公共空间从建设到使用,牵涉的人群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政府机构、赞助商、组织者、技术参与者、运行者、媒体以及建成后管理方等等。由于人群的多样化,这也导致了不同人眼中的差异性,每个人在尺度、角度、方位、方式等都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公共空间对于设计方而言,是一个规划设计,需要以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它,需要顾及它与政治,与经济,与文化,与周边环境等等的关系协调。而对于市民而言,公共空间是一个供给大家休憩娱乐,生活交往的场所,我并不在意它在大环境背景下的样子,我更注重的是我与它之间产生的关系,它的座椅是否够用?它的环境是否宜人?这是一个微观的角度。设计师看一个规划设计是抽象的,是缩小了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小,而人们使用一个公共空间是真实的,是一比一的比例。相比而言,对于设计方,他们对公共空间观察的角度是受限制的,相对短暂的,而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体验感受是全方位的,也是更长久的。一个是超脱在外,一个是置身其中,这导致了使用者和设计方的认知产生偏差。
公共空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上,历史风貌、布局灵活、景观丰富等等带给它的是美丽的外表和有意义的内在,而人的使用带给公共空间的却是生命,是活力。在公共空间规划中对人们使用性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对文化对景观的忽视,只是需要在设计中有所侧重,比如说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公共空间,如纪念性公共空间,它们的历史文脉保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笔者认为:每个类型甚至每一个独立的公共空间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所在,所体现的作用都不一样,构成要素也有差别。可以说影响到公共空间设计的动力机制有许多,每一个都很重要,可是在规划中不可能对每一个因素都考虑周全,如果可以找出相对重要的几个因素并在规划中增加关注,公共空间也会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功能。那么规划者需要在综合评价中明确公共空间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2将AHP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公共空间公众评价
在规划设计中,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为建成环境评价(BEE),其包括设计前期评价以及使用后评价(POE)。建成环境评价研究的是建成环境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使用后评价属于建成环境评价理论范畴,主要作用为对已有规划设计的检验与跟进,为将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对于一个公共空间而言,使用后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对未来别的公共空间的建设做一个借鉴。历史可以明鉴,假如将以往的公共空间发展为历史的话,那现在的规划就应该以史为戒,在新的设计中不犯类似的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同时掌握曾经的规律和特点,在其复杂、多样、必然和偶然中摸索一些公共空间设计的规律。层次分析法(AHP)是萨蒂教授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将复杂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简化为有序的层次结构,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据化,尤其适用于对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算的场合。
以下是将AHP运用到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方法。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影响公共空间使用的因素得出以下22个指标:生态环境的保护、绿地植被的多样性……将这22个指标归纳成4类指标分别为:B1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和谐、B2人工建设环境舒适宜人、B3丰富的文化及设施、B4管理维护经济便捷。这些指标在每个公共空间的使用上都有影响,但是各有偏重。将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作为目标层,是问题的设定目标。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评价因素作为标准层,作为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标准,得出以下结构模型。
2.2建立两两比较矩阵并计算权衡向量
首先对一级评价因素B1,B2,B3,B4进行权重分析,再依次对各二级评价因素C1,C2,C3,C4,C5;C6,C7……C16;C17,C18,C19,C20;C21,C22分别进行权重分析。这样的权重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得出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的方法是利用等级排序对各因素的重要度进行计算,首先按表1评定各要素对比后的相对重要性程度aij。
按照表1的取值后,得到以下5个矩阵:A、B1、B2、B3、B4
2.3计算矩阵一致性
由于人对公共空间的认识是多变的,而公共空间本身的影响因素又具有复杂性,为了避免出现“甲比乙重要,乙比丙重要,而丙却又比甲重要”的这种违反常识的判断。这样的经不起推敲的矩阵会影响到整个评价的结果。所以为了检验调研的可靠程度,做出这样的一致性检验,要求矩阵能够符合大体上的一致性。
当C.R.
3案例分析――云南省红河县观塘广场综合评估
红河县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观塘广场位于其老城区。面积不大的广场作为红河老城区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拥有多种文化因素的交融,是历史上马帮的过经之路,有许多中西元素融合的特色民居建筑。除此之外,观塘广场南侧的观塘是红河县为数不多的水塘之一,有着重要的水文化地位。
3.1根据公共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选取评估指标
根据观塘广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后,选取了:B1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和谐、B2人工建设环境舒适宜人、B3丰富的文化及设施、B4管理维护经济便捷等四个方面的22个指标体系。
3.2对评估指标进行量化
红河县观塘广场的综合评价结合了5位当地规划局专家及30位当地市民的打分,然后将每一项评价指标分值取平均值,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3.3评估的结果计算
通过评估的指标得分计算得出评估总得分平均值为E=77.13。可知红河县观塘广场在综合评价中得分属于中上水平,在专家及市民的心中较为理想,在未来的改建修缮中可进行适当改进便可。从总体分值可看出:观塘广场在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及管理维护因素上较好,在人工建设环境因素及文化设施因素上相对较弱。
从权重向量值可分析出: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中,人工建设环境的舒适宜人最为重要,其次是文化设施的丰富性,自然环境及维护管理因素。
3.4对未来公共空间的改建与规划进行策略探讨
通过指标得分及权重向量值的对比可以得出:①自然生态方面:观塘广场在自然生态方面是良好宜人的,在未来的改建上可以继续维护保持,在植物种类上可以适量增加。②人工建设环境方面:观塘广场在人工建设环境上略有不足,但是在权重值上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指标是很重视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布置及环境卫生等方面,只有良好的人工建设环境才能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满足需求的公共空间。所以观塘广场在未来的改建上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如椅凳的增加,路灯的合理布置,垃圾桶的摆放等等。③文化及设施方面:观塘虽作为红河县的文化地段,但是其指标评分却并不高,这说明观塘广场在建设的时候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规划设计,在未来的改建及规划中需要重视文化设施的布置,如将马帮文化元素、侨乡文化元素、水文化元素等等加入到规划设计中。④管理维护方面:观塘广场在其维护管理上属于便捷经济,在未来改建规划中可以继续维持这个优点。
4小结
将AHP应用在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的优点在于:公共空间的使用评价因素众多,每一个因素在设计中都应该给予考虑。AHP不仅可以对评价因素与评价目标进行分析,也直观的反映了各评价因素之间的关联。通过权衡评价因素,找出相对重要的评价因素,这也提高了评价效率。另一方面,每一个公共空间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与不同的背景环境,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公共空间的评价因素并不一样,且同样的评价因素在不同的公共空间中的重要性也有差别,就好比对于一个生态公园而言,其自然环境将成为相对重要的评价因素,而对于一个纪念性广场而言,其历史文化的保留是相对重要的评价因素。因此对公共空间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评价是对未来的规划设计以及现有项目的跟进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但想要让公共空间的综合评价更有效,不仅仅要收集大量的市民意愿,还需要规划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民众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喜好和观念,他们共同的属性就是对公共空间都有关注和需求。要把这样的人群思想聚齐起来本身就是件极其不易的事情,更何况后期大量的运算与分析。所以只有民众的集体努力加上评价体系的完善,才能让公共空间规划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祝媛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2]邱俊华.层次分析法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08,02(030).
[3]陈新洋.昆明城市公共空间主观评价探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张必芳.层次分析法在旧城区公共空间绿地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5]霍B.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因素分析与方法的初探[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6]丁金霞.城市公共空间法制管理研究――以公共参与制度为视角[D].江苏: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就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些年,我国的大型商场不断增加,商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不断变化。比如,避风塘的洗手间取名“别有洞天”;在大型购物广场会有一个角落取名“老公寄存处”;某些大型购物广场的大厅宽敞明亮,供各个单位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用。这些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让商场充满活力,吸引了大量的人群,这就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所以,要对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商场和顾客双得益。
1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根据所处城市的设计理念,将公共空间与建筑商业空间充分融合。S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和谐,如果公共空间环境与城市的风格不符,会显得非常突兀。例如,在繁华的大都市的商场前面放一大堆稻草,只会显得格格不入。二是多样性原则。公共空间的各个子空间在设计时会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设计出各种形式,这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会给人以轻松的享受。实际上购物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需要大脑不断作出判断,其本质是疲惫的。但是如果公共空间设计得当,便会适当转移消费者的注意力,不仅缓解了购物的疲劳,还能够延长消费者在商场逗留的时间,为二次销售做铺垫。三是经济性原则。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达到经济性的标准,公共空间相对于商业空间而言,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公共空间。经济型原则还是低碳环保理念的践行者,符合当代大众的主流思想。此外,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需要定期改装,这样可以给顾客新鲜感,让顾客对商场的变化有所期待,从而起到稳定客源的作用。坚持经济性原则对于经常变化的公共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四是实用性原则。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是大众共同使用的,其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让人群集中的场合有一个无形的主题,它可以引导大众的心理和思维,从而避免了人群集中而产生焦躁情绪。公共空间在建筑物中常常是紧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墙体里,所以在空间环境设计上一定要遵守实用性原则。
2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常用方法
首先,照明是公共空间得以体现的关键,通过照明改变建筑物的视觉效果,使用装饰照明,营造特殊的商业气氛。例如,对于食品销售的商业建筑,可以采用明亮的灯光,同时配上闪烁的小彩灯,就像张灯结彩的过年氛围一样。整个画面活泼而轻快,让人心情愉悦,食品类商品的平均价格并不高,顾客会越买越开心。再如,对于家具类销售的商业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具选用不同的灯光,从而凸显家具的风格。具有中国风设计风格的家具可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显示出其古典特色;具有欧美风情的桌椅可以在墙上挂一幅油画,以柔和的黄色壁灯,映照在桌上白色的咖啡杯上,别有一番风情。
在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上,要以环境设计服务售卖商品为理念。所有的环境设计就如同西餐中的一道开胃菜,把顾客的思维和情感引导到目标商品上来。灯光是公共空间所设计主题的主要渲染手法,而灯光奠定了基调。这种设计手法是公共空间设计中整体性设计原则的践行。
第二,色彩会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用适当的色彩来装饰公共空间,会刺激顾客消费。例如,对于商业建筑外场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多用暖色系,营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氛围,从而吸引消费者前往。对于商业建筑内的公共空间设计,要充分运用色彩心理学来装点大厅。通常情况下,站在大厅中间就能够看到各个楼层的主要销售商品。大厅棚顶可以用水晶吊灯来营造出高贵与奢华感,棚顶的颜色可以用蓝色系,让顾客联想到蔚蓝的天空。扶梯两侧可以运用绿色给人以草坪的感觉,室内逛街却如同野外登山一般惬意。如果商场内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服饰和玩具等,可以在公共空间运用多种色彩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再如,对于商场“老公存放处”这个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要以蓝色和粉色为背景色。蓝色和粉色都属于安抚色,能够舒缓男士等待女士的焦虑情绪。还可以配以浪漫温馨的紫色和爱情漫画等,让等待焦急的老公们回想到恋爱的甜美和爱情的珍贵,最终达到了延长女士购物时间和促进他们情感发展的双重目的。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多样性原则的践行。
第三,内部公共空间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交通空间、服务空间以及景观空间。这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精心设计。不同的隔断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可以使得狭小的空间显得宽敞,从而消除消费者的烦躁情绪。
交通空间的设计要以方便为主,有利于顾客行走;服务空间的设计要以干净整洁和醒目为主,这样才能切实起到服务作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景观空间的设计要以彰显商业建筑品位为主,通过盆景植物种类的选择来美化空间,还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例如,发财树和转运竹是吉祥树,能够吸引相信风水的消费者和喜爱传统文化的消费者,这对于销售商场内的金玉制品非常有帮助。总体上来说,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尽量少用摆件,追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再如,在等候座椅旁边可以摆放色彩鲜艳的花卉。跳跃的颜色可以刺激人的大脑,发散思维。这样可以促进等候人群的思考,尽快行动起来,从而离开座椅,方便他人休息。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经济性原则的践行。
第四,消防安全要纳入到设计当中。通常情况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注重了艺术性,满足大众的心理情感需求,有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但是常常忽略了公共空间的消防安全。公共空间人流密集,人们的行为没有严格的约束,这就容易给踩踏事件或者火灾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因为环境设计的艺术追求而影响防火卷帘门和消防水栓的使用;二是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材料作为装饰建材。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者还应该通过艺术的手法,突出消防设施,引导大众注意公共空间烟火防范。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实用性原则的践行。
3结语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品质的象征。多年以前,大众在评论物品时常常用名牌来彰显品位。如今,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厂家越来越多,并且各有千秋,大众在评论物品时常常用销售物品的商场来代为评价。万达购物广场的大气、松雷购物广场的奢华、家乐福的温馨等,都吸引了不同心理需求的消费者前去消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品位的展示。步入小康社会后,国民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设计不仅能满足人民需求,还能拉动经济内需,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私密性;心理学;园林景观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日渐增多,如何实现城市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和谐统一,如何在环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与总结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注重体现私密性的设计要素,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空间的休息、放松、精神需求,为城市居民创造温馨、愉悦的园林景观空间。
2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的情况综述
所谓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园林规划私密性,是指有选择地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园林景观布局进行设计,从而起到控制城市公共空间作用与性能的预期目标。因此,研究者认为“私密性设计”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能动的积极选择和创造,打破城市公共空间的距离感和封闭性,确保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享有舒适、自由的个人领域。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当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生存权利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将转而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可以确立为,向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提供生态环境、劳动环境与其他活动环境相互交融的私密园林景观场所。
3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的时期,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园林设计不够重视,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业生产与劳动力发展方面,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小、布局狭窄,呈现出私密性特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建筑开发商过于看重经济利润,忽视了园林景观设计,导致部分园林景观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设计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4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设计的注意事项
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重视细节空间的设计,才能真正达到使用者的满意,有效提升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
4.1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小群生态性
通常情况下,在园林景观的公共空间中,人们的交流都是三三两两一组的,这种交流方式就是社会学中提到的小群生态。从私密性应用的角度看,私密性不仅针对个人还针对这样的小群,小群生态也不喜欢受外界干扰,而小群体的大小有差异,则相应的空间形式也存在较大区别,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私密性应用的层次性和多样化特征,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空间选择的多样性。
4.2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私密空间的可视性
园林景观中向私密空间通行的路线应当是可视的,要尽量提高空间的使用率。针对不同程度的私密性,可设计不同程度的可视度。可视化通常指对园林景观边界入口的处理,所设置的边界入口空间,能够直接影响到使用者是否顺利进入空间及进入的数量。与公共空间比较而言,私密空间的入口应当设计更多限定条件,既要充分考虑空间感,也不能从视觉上隔绝与外界的联系。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园林景观疏密有致的组合性质,延长道路和场地间的距离,增大空间私密程度。
4.3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辅助设施的灵活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充分满足使用者扩大空间及多样化使用功能需求。园林景观公共空间的标签并不明确,空间的公共性或者私密性由使用者的使用状况决定,比如可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使外部景观设施的灵活性显著提升,像园林景观中的观景踏步、花台边缘以及矮墙等等都可设计成座区,但设计时要考虑与人的尺度相符,使人们选择形式及范围拓宽。
4.4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空间范围的适度与合理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呈现空间范围的适度性与合理性,避免公共园林空间过于狭窄,产生打扰他人休息活动,进入他人私有空间的感受;公共园林空间也不能过于宽广,给人们一种疏离、荒凉、空旷的孤独感。因此,有关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应当合理把握空间范围的规格与合理性。
4.5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设置过渡空间与边界
作为设计公司及其所属的设计人员,在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私密性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过渡空间与边界的科学设置,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联系起来,既不能让私密空间独立于公共空间的整体之外,应当做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面材质、高差和标志物等因素,将对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与限制,容易让居民产生走入其他空间的感受想法和心理活动。因此,设计人员应当灵活应用上述设计对象,赋予景观园林强烈的心理感观,营造空间感和私密感,为城市居民打造既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又具有独特性和私密性的公共空间。
4.6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呈现自由与舒适的空间性能
作为设计公司及其所属的设计人员,在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私密性设计过程中,还应当保证公共空间的自由与舒适属性,满足人们休息、放松、休闲的心理要求,设计出便于沟通交流、进行活动、安全自然、视野开阔的城市公共空间。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的私密性设计过程中,应当从自由与舒适的空间性能、科学设置过渡空间与边界、空间范围的适度与合理、辅助设施的灵活性、私密空间的可视性和小群生态性等方面加强注意与思考,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求,还要注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作为设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与技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打造优美、舒适、愉悦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金超.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乡村科技,2017(20):43~44.
[2]孟祥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07~208.
[3]杨春顺.浅谈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中私密性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7(4):72.
[4]戚勇,杨涵.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7(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