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初一数学论文(6篇)

时间:

初一数学论文篇1

关键词:不定积分原函数初等函数

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连续的,而任何连续函数的原函数都是存在的,因此,每个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都有原函数,都存在不定积分.函数“积不出”是指不定积分?蘩f(x)dx不是初等函数,即的原函数不是初等函数.

有限形式下初等函数的积分最早是由刘维尔提出并研究的问题.首先证明了,如果一个代数函数的原函数是初等函数,则它的原函数是代数函数,不过他所说的初等函数包括代数函数,接着他把定理推广到一般的初等函数的情况.后来众多数学家如Ostrowski,R.H.Risch,MaxwellRosenlicht,Ritt等沿Liouville的思想方法进行推广、重新表述、证明,从理论上基本解决了该问题,然而应用这些理论作证明需要用到微分代数的知识,过于复杂,难以为一般教科书所采用.这里仅对这方面理论作综述,限于篇幅不给出证明,尽量多给出“积不出”的函数例子及如何快速判断函数是否“积不出”的一些方法.

一、主要理论

刘维尔第三定理:设f(x),g(x)为x的代数函数,且g(x)不为常数.若?蘩f(x)e■dx是初等函数,则?蘩f(x)e■dx=R(x)e■+C,其中R(x)是x,f(x),g(x)的有理函数,C是常数.

刘维尔第四定理:设f■(x),g■(x)(k=1,2,…,n)为x的代数函数,且g■(x)-g■(x)≠常数(i≠j).若函数w(x)=■f■(x)e■的不定积分是初等函数,则?蘩f■(x)e■dx(k=1,2,…,n)也是初等函数.

推论1:设■(x),g■(x)(k=1,2,…,n)为x的代数函数,且g■(x)-g■(x)≠常数(i≠j).若w(x)=■f■(x)e■中有一项是积不出函数,则w(x)也是积不出函数.

推论2:设f(x)是有理函数,g(x)是多项式函数,则不定积分?蘩f■(x)e■dx是初等的,则不定积分?蘩f■(x)e■dx是初等的充要?蘩f■(x)e■dx条件是存在有理函数R(x),使R′(x)+g′(x)R(x)=f(x)成立.

上述定理主要用来判定是否能“积出来”,通过欧拉定理,三角函数一些类型也可以通过上述定理解决.以下是现代数学家A.Ostrowski、Ritt用域扩张法代数的表述Liouville定理.

Liouville定理:设K是微分域,f∈K,若存在K的初等扩张域Const(E)=Const(K),g∈K使得Dg=f,则v∈K,u■,…,u■∈K■,c■,…,c■∈Const(K)使得:f=Dv+■c■■(其中Const(k)={a∈K|Da=0},初等扩张包括代数扩张、对数扩张、指数扩张).

强Liouville定理:设f是初等函数,K是包括初f等域,C为复数域,那么f的原函数能用初等函数表示出来当且仅当C中存在非零常数c■,…,c■和K中的非零函数g■,…,g■和K中函数h,使得f=■c■■+h′.

推论:设f,g∈C(x)(复数域上x有理函数)且f≠0,g不是常数,若f(x)e■的原函数能用初等函数表示出来,则在C(x)中存在一个有理函数R(x)使R′(x)+g′(x)R(x)=f(x)成立.

替换定理:设f(x)、x=g(t)及它的反函数t=g■(x)都是初等函数,则?蘩f(x)dx是非初等函数当且仅当?蘩f(g(t))g′(t)dt也是非初等函数.

总之,有限形式下的积分理论,经历了从19世纪早期Liouville的创立到Ritt于1948年的总结,特别是Rosenlicht和Risch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结果

文献[1]利用刘维尔第三定理证明了不定积分?蘩e■dx(b≠0)?蘩■dx(b≠0)?蘩■dx等不是初等函数.由欧拉公式和刘维尔第四定理,不难证明?蘩sinx■dx,?蘩cosx■dx,?蘩■dx,?蘩■dx也不是初等函数,利用分部积分、变量替换等手段,由它们可得更多“积不出”函数.

1.由?蘩e■dx不是初等函数通过欧拉公式,分部积分变量替换导出来的类型.

?蘩■dx,?蘩■dx,?蘩■dx,?蘩■dx,?蘩■dx,?蘩■dx,?蘩x■sinx■dx,?蘩■dx,?蘩■dx,?蘩■dx,?蘩■dx,(其中m,n∈N■).

2.通过变量替换,分部积分可以化归成二项微分式的类型.

切比雪夫定理:不定积分?蘩x■(a+bx■)■dx(其中a,b≠0,b,q,r是有理数)是初等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q,■,■+q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整数.

推论:设p,q是有理数,则不定积分?蘩x■(1-x)■dx是初等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q,p+q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整数.这类型的积分很多,文献[5]通过切比雪夫定理给出?蘩■dx(m>2)其中p■(x)=a■x■+a■x■+…+a■x+a■能表成初等函数的充要条件.

3.可以转化成椭圆积分型.

当n≥3时,不定积分?蘩R(x,■)dx一般不是初等函数;当3≤n≤4时称为椭圆积分,文献[4]指出它总可以表示成初等函数与以下三个标准的椭圆积分之和:

?蘩■dx,?蘩■dx,?蘩■dx

而这些椭圆积分,早在1833年刘维尔就证明了不是初等函数.

?蘩■,?蘩■dθ,?蘩■,?蘩■dθ(|k|<1),?蘩■,?蘩■,?蘩■,?蘩■,?蘩■dx,?蘩■dx,?蘩■dx,?蘩■dx,?蘩■dx,?蘩■dx,其中p≠q,可化归椭圆积分.

4.其他的一些类型.

?蘩■dx,?蘩■dx,?蘩■dx,?蘩■dx(n≠1是初等函数n=1非初等函数),?蘩■dx,?蘩ln(sinx)dx,?蘩ln(cosx)dx,?蘩■dx,?蘩■dx,?蘩e■tanxdx,?蘩lnlnxdx,?蘩x■e■dx(K=0,1,…,n-2),都不是初等函数.

总之,判断和证明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是不是初等函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理函数或通过替换可化为有理函数的是能“积出来”的,无理函数和包含超越函数的不定积分大部分都是非初等函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可解决,如下例:?蘩■dx=-■■+c能积出,更换其中一些常数就可能“积不出”.所以简单的被积函数不一定有初等积分,而复杂的被积函数不一定没有初等积分.

参考文献:

[1]张从军.数学分析概要二十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金玉明主编.实用积分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春苟.不定积分中的“积不出”问题.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

初一数学论文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数字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其是我国教育中较重要的一门学科,这就导致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在数学教学中过度重视学生数学成绩,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降低,直接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生活化”与“数字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凭着其自身先进的理念能够较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大大增强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因此对“生活化”与“数字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1.“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距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起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初中的具体运用中,其能够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理论与其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将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相关习惯。此外,“生活化”教学的使用还能够通过将学生生活与具体教学的联系,降低初中数学教师的相关教学负担,并使学生避免了过去那种在数学学习中接触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现状,使学生通过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保证了自身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2.“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在“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生活情境的创设与教材的深入生活化研究的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发展,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具体解读。

(1)通过生活情境创建进行“生活化”教学

为了顺利地进行“生活化”教学,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创建相关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通过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其尽快运用刚刚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以此使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这一“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最终起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作用。

(2)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式生活化研究进行“生活化”教学

除了创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相关数学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具体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例如,相关教师可以布置关于中奖率、购房贷款利率等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进行相关讨论,最终起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数字化”

1.“数字化”教学的意义

“数字化”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等组成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施能够较好地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数字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中,其能够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将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保证了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发展。

2.“数字化”教学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是其中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具体解读,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的相关发展。

(1)多媒体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中有过度重视多媒体课件精美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优越性。在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措施与初中数学课程有机结合,以此实现高效、直观的传统数学教学,并通过相关课件将一些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具体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数学学习热情程度。

(2)网络学习资源库构建

在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中,构建初中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进行初中数学的网络教学,同样是一种较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在这种网络数据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该数据库享受在线测试、疑问解答等服务,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最终起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本文就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屈鹏飞.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2]宋龙宝.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初一数学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进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分析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函数思维意识,让学生把握住数学学习的规律,才能够提升初中生解决函数问题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研究总结相应的函数教学方法,提升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为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基础。

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存在的问题

1.函数教学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数学教学目的不明确,制定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连贯性不足

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数学函数知识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并没有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数学函数教学内容难以形成一个整体,导致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沦落为机械地学习过程,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精髓,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没有掌握完备的数学学习思维理念。

3.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把握不够精确

截至目前,函数考察仍然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头戏,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总结研究。但是,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的把握不够精确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重视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托,才能促进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分析

1.合理选择函数教学内容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研究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合适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精神,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插入时机。

例如,可以在“数轴”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不同数值在数轴上的位置,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规划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结构

为了保证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数学知识的具体知识点分布构造,开展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保证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地串联在一起;其次,要保证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要保证规划好的初中数学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初中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PPT课件上建立一个一整册初中数学知识的知识架构图,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研究工作,让学生自己动脑对这些知识点的关系的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又可以让学生形成初中数学知识的总体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构建初中数学函数课堂讨论氛围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函数教学方法的实际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高效提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就绝对值在数轴上的范围开展课堂讨论。并让学生对绝对值的大小进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制定进行相应初中函数教学方法,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子霆.新课标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新旧对比分析[J].商,2012(24).

[2]盛建芳.论数学函数题中等价转化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

[3]周训竹.试论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13(29).

[4]周杰.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

初一数学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问题分析

伴随着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数学是学生在初中时代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并且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往往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以及逻辑的条理性,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一、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当中,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各种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而在这些数学思维当中,分类讨论思想便是学生在解答相关数学问题时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针对学生解决初中阶段相关数学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原有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往往无法对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解,导致学生数学思维网络存在缺陷,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灌输,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并在今后更高阶段的初中数学学习当中,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思维.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解答初中初学问题当中的运用

(一)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生活类问题

例如,某商店主要出售桌子和椅子两种商品,其中某一型号的桌子售价为200元,某一型号的椅子售价为40元,商店为了可以增加该月的销售份额,所以决定给予消费者一定程度的优惠.所设计的优惠方案有以下两种:其一是购买一张桌子可以免费送一张椅子,其二是购买桌子和椅子均九折优惠,但是两种优惠方案是不能一起使用的.如果某一消费者决定买20张桌子和若干把椅子,请问他怎么买才会最便宜.

分析:在@道问题当中,没有告诉大家消费者购买椅子的数量,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制订方案便会有所困难.

解答:消费者购买椅子数量为x把,则有以下两种购买方式,如果按照优惠方案一,便需要花费200×20+(x-20)×40=3200+40x元,若采用第二种优惠方案,消费金额便是(200×20+40x)×0.9=3600+36x元.(很多学生算到这一步,便无从下手,所以对这道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便十分重要)此时可以设y=(3200+40x)-(3600+36x)=4x-400元,如果y>0,那么就有4x-400>0,x>100,第二种优惠方案幅度更大,如果y=0,4x-400=0,x=100,则两种方案优惠幅度一致,如果y

点评:在这道问题当中,便是对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使用,教师在对这一道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彰显出分类讨论思想的逻辑条理性,这对于学生在今后对于此类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WTBZ〗

(二)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在针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该章节的相关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已经知道两边边长分别是3cm和4cm,该图形为等腰三角形,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在这一道问题当中,学生如果没有进行分类讨论,便很有可能会漏算掉其中一种情况,在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当中,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高,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告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需要让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当中,使用分类讨论思想,才能正确得出答案.在这道问题当中,学生需要将腰为3cm、底边为4cm和腰为4cm、底边为3cm这两种状况进行考虑,教师在帮助学生对这道问题进行解答时,必须要彰显出分类讨论思想在其中的运用,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点评:这道问题是学生在进行三角形性质学习过程中所常犯下的一个错误,绝大多数犯下错误的学生往往可以考虑到其中的一种情况,但是忽略了第二种情况的可能,这便是学生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不到位的缘故,因此,教师在进行三角形性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普及,才会让学生在今后解答此类问题的过程中,不会犯下类似的错误.

三、结束语

实际上,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的问题还有很多,碍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列举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就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当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分类讨论思想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数学思想,其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效课堂;兴趣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成效,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直接影响。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科教学进步的重要举措。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做好教学模式创新,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做的教学转变。

一、利用游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化。游戏是初中学生喜爱的活动类型。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结合,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会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精彩升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通过竞赛型游戏的应用,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氛围。

比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正确解法,再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题目,进行个人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计算正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合作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引导初中生就某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是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手段,能够让学生找到课堂主人翁的感觉。

比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结果的展示,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给他们更多的数学学习启示。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较枯燥,不利于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只有成功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才能促进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章节,笔者始终感觉用键盘问题做数学模拟实验的教学载体,学生探究热情低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农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体验。通过几年尝试教学与改进,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模拟实验设计原则。

1、生活性。试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1]

2、广泛性。避免以点代面,全盘考虑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点试验。让抽样结果尽可能反映是按研究对象的共性特征。

3、随意性。每次实验方案的实施不提前预设,围绕方案任意活动,并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

4、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活动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才能还学习真正动机――因活动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2]

二、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

由于随机事件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分清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是进行有效设计和准确应用的关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刊网。

通过对模拟实验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列举法求概率相关事件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模拟实验求事件的概率适用条件包括每次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每次实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3]

三、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设计程序[4]与过程

1、确定设计方案(如投飞镖、做记号、数数量、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

2、拟定统计栏目(总数、频数、频率)。

3、统计相关数据,计算频率与数据规律分析。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事先根据概率要达到的精确度确定数据表中频率保留的数位。计算频率一般保留两位或三位小数。

4、估计事件概率,获得最有价值的数据(用频率估计概率)。

通常用频率估计出来的概率要比数据表中的频率保留的数位要少,一般要求的概率精度达到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四、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应用拓展(举例)

例1求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投飞镖)

设计方案: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发现地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封闭图形ABC,为了知道它的面积,小明在封闭图形内画出了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在不远处向圈内掷飞标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5]且记录如下:

统计图表:

投飞镖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300

投中物体次数

投中物体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