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范例(3篇)

时间:

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范文

一、培训内容丰富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二、乡村快速发展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12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三、个人感触颇深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曾今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因此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范文

按照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开展2022年度市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交流培训的通知”要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自学与思考,收获颇多,涉及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路径、具体举措、成功的经验、存在的短板全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下面结合自己驻村扶贫的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项行动”之一的“实力产业”行动谈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摆在我们每个扶贫工作队员面前的首要问题,通过这次培训自学,找到了答案和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强调,推进乡村振兴,要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推进乡村振兴“三项行动”,做优“实力产业”符合孝感实际的决策部署。由此不难看出,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业增质增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产业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也就是说脱贫攻坚靠产业,乡村振兴更要靠产业。下面围绕大兴村产业发展谈点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要加强党建引领,激发村两委干事创业的活力。大兴村底子薄,村集体没有产业,经济收入缺乏;村民余均初、吴爱军、张国洲、骆云祥、吴波清等,虽有些种养殖产业,但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再加上土地瓶颈的制约,要发展产业受到土地要素困扰,要扩大规模受到土地用途的限制,也就是说农民自己的承包地不一定是想搞种植养殖就就一定能投资种养殖产业,村民感到困惑不能理解,部分村干部感到很无助,更无以应对。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发展产业的政策宣传到位;把存在的困难解释到位;把上级的精神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发动与组织功能,发挥村干部的“领头羊”作用,打消村民顾虑,调动村民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乡党委、政府也要给足政策方面的扶持和倾斜,引导大兴村的产业发展。

二要做到因地制宜,不一味复制、盲目上马。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实力产业行动”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本村特色,一切从村集体和村民实际出发、从本地的资源优势出发,借鉴适合本村发展的成功经验,量身打造,决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因势,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缺啥补啥。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宜工则工,根据副市长张志敏同志在培训辅导会上的要求,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培育产业发展方向,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操作性强,谋划大兴村产业发展。

三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村民自觉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大兴村要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从弱到强的飞跃,就一定不要纸上谈兵、好高骛远,一定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见,画大同心圆,一心做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已有产业要全力支持群众做大做强;广泛发动引导群众投资创业;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释放群众潜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扎实推进,推动大兴村产业发展。

四要注重创新发展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根据国内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无论是集体或个人,传统的单纯种植养殖产业,都无法摆脱效益低下甚至难以生存的困境,其结果是辛辛苦苦守住一亩三分地种搞植养殖不如进城打工,导致村里部分土地荒芜,劳力、土地等资源闲置浪费。由此,我们要注重创新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思维,推进农户承包土地、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等生产生活要素改革创新,有条件的村民投资发展产业,不具备条件的村民资产入股、打工,聚焦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消费扶贫成果,逐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实施种养结合、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村级发展、产业增效、村民增收,创新大兴村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范文篇3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情况

(一)夯实责任,做好领导体制有效衔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委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各站办、嘎查村工作任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的落实。二是持续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新一届嘎查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X岁,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强化驻村帮扶,做好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在加强业务指导培训的同时为全镇10名驻村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设施,切实从思想上、生活上解决驻村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为驻村工作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三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办公室在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定期调度各项工作进展,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

(二)突出重点,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做好村集体经济的全方位监督,加大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监管,助推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截止日前,全镇5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X万元。二是积极解决全镇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今年累计推荐X家农牧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X万元,有效满足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三是加大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宣传力度,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2022年,镇党委拟申请呼和木独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为有意愿、有能力养殖但无资金启动或致力于做大、做强、做精的养殖户、家庭农牧场、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全力支持发展以优质肉牛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种养殖业,为全镇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等“四个不摘”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梳理,配合乡村振兴局和各行业部门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全面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能力。目前,我镇共申请发放教育帮扶资助资金X万元,资助学生X名;为X名已脱贫户和“三类户”报销医疗费用X万元,应急救助防贫保障政策共救助x人,落实救助资金x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X名。

(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一、二季度共识别监测对象1户1人,属突发严重困难户,按照因户施策要求落实了帮扶措施。三、四季度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着重对全镇“十类户”进行入户摸排,识别监测对象7户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