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城市设计背景范例(3篇)

时间:

城市设计背景范文篇1

关键词:森林城市;绿化工程;建成区

1背景意义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保障。

森林城市是森林与城市的联合体,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城市生态问题反思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建设“回归自然”的具体体现。

国家森林城市,是为积极倡导中国城市森林建设,激励和肯定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成就显著的城市,是生态建设典范。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东与锦州为邻,西与山海关毗连,南临渤海湾,北接朝阳市,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葫芦岛国土面积1.04万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0.57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703.7万平方米。2011年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提升葫芦岛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结合葫芦岛实地情况和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以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导则》等相关依据,葫芦岛市编制出台了《葫芦岛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五彩休闲海滨城,生态宜居葫芦岛”的规划建设理念。并提出依托城市中心城区,打造精品绿化工程的建设指导思想。从2011年提出创建以来,打造了一系列的精品绿化工程,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相关要求的的同时,切实优化了葫芦岛市的生态环境,使“创森工程”成为一项深入百姓的民心工程。

2建设内容

2.1总体思路城市中心建成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绿化理念,倡导以乔木为主、灌木搭配、花卉点缀的绿化模式,实行破硬建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造绿的绿化方针。

2.2主要内容结合自然地形及人工设施,规划中心城区森林体系重点建设内容为:“一环、两轴、两通廊、四带、多点”。

一环:加强中心城区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和北部山体的荒山绿化,保留好城市周围条件较好的自然山水,形成一条环绕中心城区界控制城市无序发展的绿色环带,使其成为导入优质外部生态环境的重要纽带。两轴:加强龙湾大街和锦葫路两条道路绿地的建设,形成两条花园式景观大道。两通廊:构建由高速道路出口至市中心的东互通-疏港公路、西互通-海辰路两条道路防护带,通过高标准的绿地建设,形成两条重要的生态廊道。四带:分别为五里河、连山河、秦沈铁路、茨山河等沿城市河流和公路、铁路所形成的防护绿带。多点:以绿化网络为依托形成的便于市民活动休憩的点状公共绿地,包括各类公园绿地、楔形绿地等。

2.3绿色廊道建设

2.3.1道路绿化工程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加快对近期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及两侧一重山的造林绿化美化。

2.3.2水系绿化工程以葫芦岛市境内的五里河、连山河、兴城西河、五里河、女儿河、小凌河、六股河、茨山河、大凌河、清水河等几大河流两岸及乌金塘水库、宫山咀水库、大风口水库、平山水库、龙屯水库和张相公水库等几大水库周边为重点,对河流、水库、沟渠沿线及周边进行高标准绿化。

2.4树种规划

2.4.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葫芦岛市域范围内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绿化模式。

2.4.2师法自然,适地适树遵循葫芦岛地带性植被的演替规律,树种选择时以本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尽量不要选择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

2.4.3高大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

2.4.4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兼顾景观与经济效益,突出生态公益性。景观风貌方面,要实现树种观赏特性多样化,扩大适宜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经济效益方面,应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适当选择栽培历史悠久的名特优经济树种和生长迅速、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

3结语

葫芦岛市依托中心城区,通过创建森林城市,打造精品绿化工程,建立功能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其降解污染、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减轻温室效应等方面的作用,使城市生态环境日趋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通过努力,将葫芦岛市逐步打造成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天蓝水碧的生态宜居滨城。

城市设计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城市公共艺术交互设计应用现状

公共艺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认知、理论批评的发展而持续变化着的;对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可以理解为:公共艺术是以大众的需求为前提,以政府、机关单位、艺术家、设计师的指导为动力的艺术创作活动;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交互的意思就是“互相”,简而言之就是双向互动的意思。那么在公共艺术中“交互”是一种双向传达,是一种参与过程,在参与艺术活动或作品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包含思维的互动、行为的互动、五感语言的互动、心理的互动等,强调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交流,以达到作者与参与受众信息对接的目的。

1.国外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应用的现状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诞生在1960年以后的美国,伴随着二战以后美国重新对战后城市进行规划建设,艺术领域精英文化的消失,艺术家们把艺术创作搬到了城市公共空间去,大量室外艺术作品的出现,使得公共艺术一词终于诞生;美国的公共艺术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由整座山体雕成的拉什莫尔国父纪念碑,它成为窥视美国公共艺术实现其国家价值观的绝好范本’。

战后日本对公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努力探索,最具有创新与个性的作者以草间弥生为代表,她是一位极富影响的公共艺术家,被日本国内称为“怪兽婆婆”,她的作品艺术实践非常广泛,涉猎绘画、拼贴、雕塑、表演、电影、装置、音乐等多个领域,作品多寓意生命的主题,无穷尽的原点和条纹,艳丽的色彩像海洋般浩瀚无垠,错乱的时空混淆真实空间的存在,都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韩国的公共艺术发展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强调创新精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影像艺术之父“之称的白南准,他是一位韩国视频装置艺术家,创造了前卫公共艺术装置作品。这种延续传统的同时有强调创新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2.国内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应用的现状

新中国建国初期,当代公共艺术的良好开端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广场的建设,到改革开放后,主要以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影响较大,从此,以城雕、壁画为主要艺术表王见形式的中国公共艺术进入―个快发期。此段时期公共艺术在中国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深圳、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尤以1984年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的建立为代表,但此时的公共艺术缺少互动性的设计。

随着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公共艺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20世纪末叶国内的城市公共艺术以城市雕塑为主,其次为壁画,表现的题材有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神话传说和生活场景等,表现手法有具象也有抽象,这些城市公共艺术往往安置在某一固定地点供大众欣赏。数字化技术对城市雕塑的影响十分明显,未采用数字化技术的城市雕塑一般是艺术家先用雕塑泥做一个小稿,确定方案后按原比例放大,可翻制成石膏,还可铸铜或者用其他材料,而采用数字化技术的城市雕塑,使用三维立体雕刻机就可以直接将作品输出。

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使城市公共艺术实现的方式更加方便,呈现的方式更为多样,不论从材料、手法还是表现题材上都要比传统的城市公共艺术更加多元化。

城市设计背景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在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的步伐中,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园林景观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我国城市的发展,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十分缓慢。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1目前中小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设计模式陈旧

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市园林设计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发展的程度。但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型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其设计模式十分陈旧,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并且很多设计者都是盲目地模仿国外的园林设计方式,缺乏自身的个性,没有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从而影响了城市园林的整体效果,无法将自身城市的特色展现出来。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结合城市的特色,将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给人们,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很多设计者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导致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1.2缺乏长远的规划

目前,很多中小型城市在设计园林时,相关的设计者对于城市的发展缺乏远见,对于城市发展的目标认识不够到位,缺乏相应设计理念,无法深刻了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合理与否对城市的影响,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导致城市发展与园林景观的发展出现了分离。目前来看,很多设计人员仅仅是将重点放在了园林设计的形式上,没有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无法将其做到有机结合,最终导致城市的发展理念与园林设计相互背离。

1.3无法充分体现出人文理念

对于城市园林的设计,必须充分展现出人文理念,只有这样,城市才能更好地发展,并且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融入到相应的园林环境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但目前的园林设计,设计者往往忽视这一点,缺乏人文理念,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没有充分将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出来。城市园林设计属于一种复杂的工程,是集创新、个性、文化以及系统性相结合的一项工程,并且每一个城市文化背景都存在差异,所以,园林的设计也是各不相同。然而很多设计者却往往忽视这一点,盲目地模仿一些其它城市的园林设计,从而影响了城市的园林发展。

2做好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策略

2.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要具有空间形态,同时也要保证物质环境的舒适性,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能充分地展现出人性的需求,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风俗,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给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2.2重视水景设置

中小型城市在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做好水景的设置,做到动静结合,城市园林,只有将山水有效结合,才能展现出其灵气,水景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水质,重视其水形成的景色。另外,也要做好水的净化以及循环等,利用一些有个性的水体形式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并且结合周围的环境,与园林相互呼应,从而体现出城市景观特色,并且缓解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

2.3充分体现中小型城市特色

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特征,这对园林的设计有很大影响。相关的设计者必须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历史,将其应用到自身的设计理念中,将城市的特色展现出来。并且利用园林设计营造出城市的特色文化,要想做好这一点,设计者必须理清城市历史的主流,重视城市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使民俗风情以及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展现。另外,相关设计者必须了解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理念,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出城市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