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例(3篇)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智力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接受到的第一次教育,之前在家里的教育,多是孩子在自己的好奇心驱使下,去探索学习,通过反复练习直至最后成功掌握某种技能。幼儿园是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接受系统教育,对于以后义务教育和以前家庭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同其它的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这样,幼儿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既来自现实世界的直接抽象,也来自人类思维的能动创造。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1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影响
1.1培养孩子抽象性思维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语文,幼儿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语言环境,就能学习好。幼儿园时期,孩子由于年龄小,思维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特点,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早期的数学学习能促进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帮助其思维方式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1.2培养孩子逻辑性思维
幼儿园的处于三到六岁,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数量估算能力,只不过合理估算的水平较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园小朋友会逐渐懂得用数学的逻辑来解决问题,数感发展和数量估算能力都会在学习中提高。比如教儿童理解“7可以分成几和几”,一般都会引导他们将7个苹果分给爸爸和妈妈,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在学习数学之前,很多儿童都感到为难,因为7只苹果无法平均分配,于是就分给爸爸和妈妈各3个,还剩1个则放在一边。这个时候儿童的大脑里面没有任何逻辑性思维,他们考虑的仅仅是自己分得是否公平,这是一件现实的问题。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儿童思维的抽象性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来儿童学习之后会明白,不论是分7个苹果、7个桃子、7个玩具还是其他7,他们不会单独将这些看成是不想关的操作,而会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即遇到是分7个东西,儿童都知道怎样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理解了数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1.3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幼儿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识图能力、画图能力、识符和画符能力的培养。这些学习都会不自觉的扩大孩子感知力,观察力,培养他们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让孩子画一个桌子,孩子会在脑子里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桌子,通过“实物比较”,然后自然的灰构建一个桌子的形象,在笔下画出他所想象到的这个桌子。
2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
2.1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幼儿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在潜意识中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多次的重复是形成习惯最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思维习惯,一个孩子做对了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他知道下次也应该这样做,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数学习惯,这种越早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对于早期开发智力也是很有用处的。
2.2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寻找到数学的影子,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孩子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对于数学一开始就不擅长的孩子,应该予以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始终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在幼儿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是针对幼儿年龄小,认知特点,加上数学本身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决定的。教师应该采用引导发现发,立足实际的生活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学习,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反应。
2.3激励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能够让人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建构的问题,平时在带领幼儿娱乐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创设应用机会,鼓励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来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并予以全班表扬等奖励。这种激励情感教育能推动幼儿的智力发展,他们在激励作用下,会自主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带动智力发展。
3结论
国内外很多心理与教育的实验和实践都证实,早期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时期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都是构成一个孩子智力的一部分,而且占了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有利于智力发展,对孩子一生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牟晓峰;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蒙杰新,谢昌慧;新世纪面向农村数学教育策略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
关键词:数学;实践教学;逻辑思维
一、数学教学
小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数学的阶段,也是一个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阶段,更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维,二是细心耐心。逻辑思维是通过冷静的理解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迎刃而解;细心耐心则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思考,不能慌乱急躁,细心计算,不能急于求成,粗心大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若不能理解、明白解题思路,盲目运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因此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才能很快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思维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养成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直接采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得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这三种计算方法中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但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向学生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长+宽)×2的呢?让学生自由地说,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画图理解(长+宽)×2是表示两个(长+宽)的和。这样也为以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认为数学难懂、枯燥,让学生在征服难题的喜悦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释放学生好奇的天性,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思考学习,老师可以对他们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对不合适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看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答题速度及正确率都相差很远,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直接给他鱼让他填饱肚子,不如教授他捕鱼的方法,让他自力更生。同理,老师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不如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例题讲解换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测试、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答题思路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一道应用题,有两杯水,B杯中有100ml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两倍少40ml,A中有多少水?第一步,设A中有xml水;第二步,列出方程:x=(100×2)-40;第三步,得出结果:x=160ml;第四步,答:A杯中有160ml水。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而且更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是解题思路的练习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想出解题思路,使难题迎刃而解。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不善于思维训练的学生,对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思维方式不合适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对思维训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才能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调动思维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正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可见实践教学在学习中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篇3
编程一直被视为继口语及书写之后的“第三语言”,因此不少国家均提倡儿童学习编程,例如英国将编程纳入中小学课程、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动学校教授编程、新加坡在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科目。世界各个国家把儿童编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编程人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信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也说明编程能力是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能力。
那么少儿编程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一、人脑敏感期容易培养编程天赋
人类的大脑发育成熟要远远早于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人类的潜在能力有一个敏感期,人类的各种天赋都是在这个敏感期内形成的,例如,小孩子可以辨别几十种颜色,而成人只能辨别10多种颜色,受过音乐训练的小孩子可以听到88个钢琴的半音,而成人很难做到,这告诉我们人类很多天赋过了敏感期,这种天赋能力就开始递减了或者完全丧失掉,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如此,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在7岁左右,所以,逻辑思维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少儿编程就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他们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编写程序了,从小就开始编程思想的培养和编程技术的积累,为他们后来成就大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利用编程教学引导学生顺利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顺利过度
影响学习成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维力。那些进入八年级成绩落后的孩子往往是在四年级便开始明显落后。其实这部分孩子成绩之所以在这时候开始落后,恰好是他们的思维发展没有跟上同龄人的步伐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在幼儿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童年期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而十岁(通常是四年级)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思维发展顺利过渡,成绩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轻松。而如果思维发展受阻,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把握好孩子思维发展的这一转折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任务以前更多的落在数学等学科上,这些学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过度的作用,但与编程教学尤其是scarch等比较成功的编程软件教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编程时写入的是命令,而生成的是可见的动作,可以很好的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联系在一起,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的操作形式是对思维方式转变的极佳练习。
三、利用编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现阶段在学的学生大都是“独苗苗”,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围着这些“小太阳”转,从而滋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气,只会汲取而不知道付出。很多学生有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产生竞争的心理,一切都要争强好胜,有时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当他融入集体之中,个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全面才能的手段。”而且编程教学可以很好的把一个小组或一个班的学生紧密的系在一起,很多程序代码需要写入几十行甚至过千行,这样的任务在短时间里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分散到一个团队里就变得可行了。
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团队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合作要亲密无间,分工要细致,统筹要合理,一个大型程序的完成就意味着一个合格的团队的成型。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和现实中的同学合作,更能与远至大洋彼岸的朋友一同协作完成创作,这更能激发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可。
四、培养创新、自学等能力
少儿编程课程不仅能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编程过程中对孩子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这正是今日孩子需要拥有的必备技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雷斯尼克教授表示,无论是理解极其复杂的系统,比如一个经济体如何运转,或是以分步骤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编程都大有帮助。它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表达自己。
五、利用编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