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例(3篇)
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一、活动口号:弘扬五四精神书写励志青春
二、活动内容:
1、书画摄影大赛
2、手工创意作品设计制作大赛的通知
3、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大型图片展
4、国旗下的*青春誓言”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
5、红色五月,放飞青春”演讲比赛
三、活动时间:4月下旬至5月底
注:具体活动要求参考附件,希望各班精心组织,尽早安排。
系列活动之——北仑发展我成长”书画摄影大赛1、活动主题及内容:本次比赛以北仑发展我成长”为主题,旨在引导青少年以书画影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谐社会、和谐北仑和我们美丽的校园、家园,表现青少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2、作品类别及规格要求:
(1)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软笔作品不小于四尺宣纸对开,硬笔作品不小于16k,草、篆书请附释文于作品背面右下角。
(2)绘画作品:国画、西画、卡通绘画等均*可,国画作品最大不超过4尺,西画、卡通绘画作品最大不超过2k。
(3)摄影作品:彩色、黑白均可,分辨率不小于300dpi,尺寸为7-12英寸之间,并附50—100字以内的说明。摄影作品如有电子底稿,一起上交。
(4)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创作,不得冒名、以及经电子影像处理、合成、修改等,如有违反,由当事人自行负责;
3、参赛对象:初一初二各班每类作品各交2件参评。
4、活动时间:*5月4日前上交团委办公室,逾期不候。本次比赛优秀作品将选送至xx区参评。
系列活动之——手工创意作品设计制作大赛的通知
1、作品要求(1)具备创意特色的造型艺术作品均可,包括:雕塑、陶艺、纸艺、布艺、综合材料造型等,鼓励在创作中使用环保材料和结合旧物改造;
(2)作品必须围绕展创意精神,领*未来风尚”的活动主题进行创作,立意健康向上,创意独特,要求有简洁的命名和内容说明;
(3)造型能准确形象地表现命名,体现创意精神,色彩协调,视觉感好,制作工艺较好;
2、参赛对象:初一、初二各班选2件作品参评
3、活动时间:5月12日前上交团委办公室,逾期不候。
本次比赛优秀作品将选送至xx市参评。
系列活动之——红色五月,放飞青春”演讲比赛
1、参赛对象:
2、演讲主题:以红色五月,放*飞青春”为主题,围绕爱国奉献,勤奋学习,文明守纪等方面,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题目自选,题材不限。
3、参赛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富于现实意义;
②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声情并茂,有感染力;
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关键词]《功夫熊猫》文化侵略全球化民族文化
单从片名《功夫熊猫》来看,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电影。“功夫”、“熊猫”,两大典型的中国元素,同时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两大标志,都被“巧妙”地结合到了这部电影中。
从故事结构来看,《功夫熊猫》的情节并不复杂,就是一个小人物的成功史。从影像构成来说,它的各个构成因素都很不错,如色彩、声音、造型、镜头等都很讲究。从镜语段落来讲,整部片子都很流畅,轻松而又不拖沓地讲述了一个简单且耐人寻味的故事。华盛顿邮报曾评价《功夫熊猫》说“这部梦工厂出品的电脑动画片极富感染力而且激励人心”。
然而,事实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以《功夫熊猫》为代表的“中国材料,美国制造”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更深的意味。
面具下的文化侵略
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种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它国的征服行为。在战争期间,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的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而新时期的文化侵略,则指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起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
文化侵略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二战以后,美国利用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对国际性经济组织的控制和操纵,一步步地推行本国的经济价值观念,进而将本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渗透,进而达到影响其经济和政治政策向“亲美”的方向倾斜,从而建立“一种基于美国权利的世界统治”。而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政府自然不会放过。因此,美国电影的代表好莱坞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肩负着巨大的政治意图。
在政治策略中,好莱坞电影最核心的层面即意识形态渗透策略,通过扩展海外市场,使其他国家成为好莱坞的连锁超市,灌输和传播美国倡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意识,并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来进一步实现美国的商业和政治利益。
与上个世纪好莱坞对欧洲近百年的长期渗透和控制相比较,中国对于好莱坞来说,犹如一座还未开发的金矿。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1世纪以后,美国的文化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中东和亚洲,对于中国的控制好莱坞才刚刚起步,它甚至预计中国将超过欧洲、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因此,好莱坞将某些电影目标市场直接定位在中国市场上。比如2003年由华纳公司投资拍摄的华语片《向左走,向右走》就十分具有代表性,该片根据几米同名漫画改编,几米漫画在华人群中颇受欢迎。影片上映后,华人地区票房果然大获全胜,在港台地区达到4000万港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上映首周就登上票房冠军宝座,在内地上映一周票房达350万元,在同档期影片内遥遥领先。2000年由时代华纳出品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更是刮起了东方旋风,这种将东方情调国际化的策略越来越掩盖了好莱坞电影的美国印记,好莱坞以一种“世界电影”的形象为自己进入中国做了文化包装。
如今的《功夫熊猫》更胜一筹,它在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菲的票房。但是如果把这部电影仅仅说成是好莱坞到中国来“捞金”或者美国人在帮中国宣扬武侠文化,似乎是简单了一点。仅举几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影片中熊猫的眼珠是绿色的,而我们中国真正的大熊猫眼珠却是黑色的;再如影片中熊猫的父亲是只鸭子,从生理角度上一点都说不通,但是仔细一看,这只鸭子和美国动画偶像一唐老鸭却十分相似,试想那些从来没有看过真正大熊猫的小孩子,凭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很可能就留下唐老鸭就是大熊猫爸爸的印象。还有,大熊猫的师父是浣熊,而浣熊是真正的美洲土特产。这么多物种,为什么要选择浣熊作为熊猫的师父?我想上述几个例子,绝不是巧合,而是美国导演们精心考虑,仔细安排的。
从表面上看,影片的主题是“因材施教”和“励志成才”。但是从导演对片中动物角色的选择可以看出,主题绝不仅限于此。“因材施教”和“励志成才”只不过是导演的一个幌子,真正的主题是掩藏在这个面具之下的。
片中的熊猫身躯庞大,行动不便且贪吃,但是一心想成为拯救万民的功夫大侠。一开始,它被指定为龙之武士的时候,武功还不如五将。导演这样的设置是有原因的,表面上看,是为叙事做铺垫,但是,这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的一个象征。庞大的身躯即中国的地大物博:行动不便说明中国现在还有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发展的速度还要受到这些问题的牵连;想成为功夫大侠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潜力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五将对熊猫当选龙之武士的不满说明中国现在还不被一些国家接受。顺理成章,片中的五将就暗指和中国相竞争的国家;而拥有一身好功夫的浣熊师父,则是西方或者直接说是美国的化身;由于师父私心教会的太郎则可以理解成是日本的写照(这点从太郎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有着神仙般智慧的乌龟则是上帝的代表。
师父(美国)由于私心造就了现在的太郎(日本),为了拯救和平谷(世界),乌龟(上帝)选中了熊猫(中国)作为龙之武士,但是对于熊猫(中国)能否担当此任,他(上帝)也深感怀疑。对于熊猫(中国)的当选,五将(他国)很不服气,因而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浣熊师父(美国)教熊猫(中国)功夫,发现它的天赋在寻找吃(中国的食文化)的时候爆发了本能。最后,熊猫(中国)打败了太郎(日本),超大的中国熊猫和美国浣熊平和地躺在了一起。
这样一来,这部影片就变成了对当今世界格局分析的一部片子。其中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美日关系都得到了体现。
这就是美国的民族主义,其手段是如此的高明。借着中国的两大标志性元素,打着动画的幌子,戴着武侠励志的面具,将其民族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式的题材,中国式的音乐,中国式的画面,但其面具之下全是美国式的宣讲和美国策略的推广。影片《花木兰》也是如此,题材取自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故事,画面采用典型的中国水墨画效果,再加之中国民问音乐的运用,俨然一部“中国材料”的片子,但其面具之下全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和说教,那条紧随主人的小龙的设置就是最好的证明。
民族文化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全球化”是一个过于含混的概念,它很难表达出准确的时间界限和具体含义。许多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全球化运动的分水岭,理由在于各种国际经济、货币组织相继成立,而且还签署了《关贸总协定》等其他国际贸易协议,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活动逐渐增多,其他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把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标志,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成为一种普遍的经营方式,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并逐渐出现文化、资讯等的全球化趋势。
而本文所提的“全球化”,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全球化,而是文化层面的全球化。即全球化时代下,民族文化的世界创作的来临。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电影工业也进一步国际化和市场化,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可利用的国际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拥有了占据更大的国际电影市场的机会,但是国门的打开,市场的开放也面临着被它国占领我国电影市场的问题。因此,和其他行业一样,电影行业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上面我们提到,在《功夫熊猫》中,美国在表现民族主义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天衣无缝”、“瞒天过海”。我们在撕开面具的同时,不得不惊叹于美国的这种手段。因为毕竟是我们自愿走进电影院观看《功夫熊猫》的,也就是说,这种手段是隐形的、连环的。首先,它在主题上做了手脚,用的是中国的两大国宝――“功夫”和“熊猫”,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大部分观众都是乐意观看这部影片的,这就为经济策略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其次,它采用的是动画片的形式,这一点确有“瞒天过海”之嫌,表面上是轻松励志的儿童片,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政治动机,而且是直接对准我们的下一代――儿童下手的。这个策略从美国中情局制定的“中国十诫”中可以看出,“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最终,《功夫熊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成功。
但是这种“中国材料,美国制造”的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从两国文化的渊源讲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我们更多的在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骄傲、我们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弘扬与传承的,是“我们的”文化。这种思维的落脚点就是文化的主体性。我们一直都以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为豪。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没有真正意义的本土文化。
正是因为这一点,好莱坞相当成功地跨越了移民现状所造成的文化隔阂,而使美国好莱坞电影本身便具有超民族特征,从而在全球市场具有相当的叫座力。而中国的现状则造就了中国很难从文化中看到新意,新瓶装的仍是旧酒。美国却利用它国文化的价值性、故事或元素的美学效果,通过艺术的再把握、再创造,来获得市场的青睐。如《阿拉丁的神灯》、《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灰姑娘》、《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些杰作都是借助异域文化而成的。
当然,在借助异域文化方面,中国也做过尝试,如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拍摄制作了以美国“火星重力生物计划”为背景的动画片《宇航鼠》,但其影响却远不如《功夫熊猫》。究其原因,不是制作的问题,也不是题材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因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将该影片仅仅定位为动画卡通片,他提出的理念就是“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这样,受众的范围就减少了一大半。
再看《功夫熊猫》,它可谓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儿童化的形式,主题却是成人化的。它以观众为中心,以当代为中心。正如《功夫熊猫》里的格言所说,“今天是最好的礼物,你得把握今天。”同样的,十年前的《花木兰》也是将中国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蜕变为具备一切要素的流行文化。
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造性;轻松;容易
Idea1.UsefulPocketbook
活动目的:通过使用小笔记本每天记单词,随时复习单词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学习。
步骤:
1.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的笔记本,随身携带。
2.请学生每天最少学2~5个单词,或是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型,并把它们记在小笔记本上。
3.词义通过英语或是画画的形式展示。
4.每天由一名学生推荐给大家一个他认为最有用的单词。
5.每星期教师收上来一次,对解释有误的地方加以更正,并辅以鼓励性语言。
6.提示学生没事的时候拿出小笔记本看一看,并鼓励多用。
Idea2.LittleEnglishWorld
活动目的:创设英语环境。
步骤:
1.分组:2~4人一组。
2.布置任务:在黑板一角写出当天的日期、天气情况、一句鼓励谚语或一个英语小笑话,每组完成一周(如组数多可以每小组完成一天),轮流完成。
3.学生们提前将准备好的材料交给老师,老师核查无误后由学生执行。
4.学生将当天的内容写在黑板一角上。如:
April28th,2013MondaySunny
Wherethereis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
Idea3.MotivationalTime
活动目的:通过课上2分钟的英文励志故事的讲述,既可以使学生得到放松,也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
步骤:
1.教师课前准备好励志故事(故事内容可以提前写在黑板上或是打在PPT上)。
2.课上利用2分钟给学生讲授。
3.讲完后,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请同学讨论作答。
Idea4.NewspaperReading
活动目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步骤;
1.学生独立阅读,寻找5个问题的答案。即:what,where,when,who,why。
2.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3.请几个学生做角色表演。
4.做文章挖空练习,加深理解,锻炼书写能力。
Idea5.2MinutesSpeech
活动目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步骤:
1.提前确定演讲顺序。
2.学生演讲。
3.结束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点评。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各位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使用,并进行调整和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