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分析(精选3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1
期中考试结束了,望着学生的成绩,我只有苦笑,没想到学生考得如此糟糕。看来自己对他们估计过高了,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下去,心里越发没底了。
一、考试成绩分析
人数:3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6分,4人不及格。
二、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错误率太高。第一大题中的1题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有些学生或是粗心漏做,或是拼音基础差选错而导致失分。3题是对“毁”和“肃”的考察,但学生对其部首笔顺笔画知识掌握也非常不好,严重失分。4题对“书犹药也”及意思记得不牢,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失分在识记不牢和错别字上。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应用情况的,分课内和课外两篇,但是答题情况太糟糕。课内阅读的考察好多是老师多次强调过的知识可是学生记不住。当然课外阅读就更不会做了。
作文要求学生写班里的淘气包,但大部分同学描写不够具体或不生动,三言两语,文章空洞无物,语句不通顺。平日的积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教师要加强指导。
三、看法和建议
对于本次考试,试题内容大部分源于教材,基础知识全面,考核的知识点比较多,试题比较灵活,实用性强。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通过试卷反映出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积淀不厚,教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改变这不利的局面。
1、夯实基础。
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钻研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前要准确全面的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需要,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加强训练,让他们逐步提高成绩。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基础的讲读入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上的基础上,再对文本展开多样化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3、加强对作文的评改、指导。
对于学生的作文评改的指导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作文评改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多照顾中差学生,在写作文时,让学生有内容的时候,也还要强调让学生写好字,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总之,要让这个班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还是得从基础抓起。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2
半个学期过去了,时光太匆匆。在这半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第十一周,我校进行了中期考试,从试题来看,这次语文期中考试的考题内容不多,但灵活性题目较多。它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其中把句子补充完整,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的题目学生错的较多。这次考试还不够理想,全班38人,及格34人,及格率为89、47%;优秀23人,优秀率为60、538%;本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最高分94分,最低分为24、5分。其中4个不及格的学生中,一个成绩为24、5分,其他三个均为三十几分。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前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及反思: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后半学期的努力能尽量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重知识迁移重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为此我还特意和学生上了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认真备课。
在教学中,以备课为主,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熟读感悟、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
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备课时,还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要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对哪些回答应及时“剪去”,哪些回答则既有利于达到原定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2、注重学生的学习。
(1)、预习。
注重预习习惯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要读通、读顺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认真阅读、积累词句。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阅读和积累。我们每一个人,单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
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有了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作文对老师和孩子不再会是一件头疼事。
3、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
阅读理解一直让许多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题型,要突破它,首先要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这就需要靠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尽量让每个孩子更进一步,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3
一、数据分析
本班参加期中考试52人,总分4478分,平均分86、12,优分率44、23%。期中90分以上23人,80—89分19人70—79分8人,60---69分的1人,不及格冯灿34,为了查漏补缺现将考试进行如下分析:
二、试卷分析
这次考试四年级语文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阅读又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试卷量、难易适中,题型结合本册1至4单元课文及单元练习中的知识点,如三国演义有关知识点,有改拟人句、反问句、修改病句、多音字选择等题型,考察比较全面。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单元练习中要求积累的成语、必备的古诗,虽然学生会写,会默写。但由于理解不到位,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就不会灵活运用,导致这些题目失分很严重。
因此,我们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背、写,在平时词语积累,古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
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面狭窄。班上大部分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就是些侦探小说,漫画等。虽然老师也推荐了一些课外读物,但学生阅读也是走马观花,过目即忘。学生没有用心接触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也就谈不上积累运用,如在阅读短文中,要求写“慷慨”的近义词,全对只有12人。
语文教学,关键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开辟时间引导学生看各类书籍 。
3、阅读分析能力偏低,大部分学生雾里看花、不求甚解,拿起笔就做,从而答题不着边际。一方面由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析,缺少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或片面地追求朗读指导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缺乏分析与理解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存在问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静心读文,用心感悟。语文课要充分做到读悟结合,积累语言,激发情感,体味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让学生多读、善读、爱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味,读出独特的阅读思考。
4、知识点的学法指导不到位。如阅读短文中填关联词,学生没有弄清分句的关系,脑子中想起什么关联词就填上去,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能领悟知识点掌握的要点。
5、作文审题不清,作文要求写一件事,一些学生写两件事。选材没新意、描写不具体。
这暴露出平时习作教学不实。一是习作的指导不到位。简单地将习作要求作一分析,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材料动笔写作,缺少指导的过程,或指导如蜻蜓点水,达不到实效。二是重批不重评。对学生的习作,每篇都能认真细致地进行批改,但却忽略了评讲的重要过程,这也是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方面。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记日记的习惯,积累一定的第一手写作资料和语言资料,做好前期的写作功课。其次,在指导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加强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写作技巧的训练。最重要的一点,重视作后评讲 。好的文章好在哪儿,不好的文章又差在哪儿,怎样才能把这部分甚至是这句话写好。要引导学生在评议中取长补短,学习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6、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认真审题、认真答题、认真复看等习惯。因此,平时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