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收费规则(精选4篇)
最后,关门,想出去?摊手收钱。 篇1
打开支付宝APP首页的,看财富管理一栏的前7个功能或许你就明白了,资金在支付宝体系(或者叫蚂蚁金服体系)的流动,带动蚂蚁金服体系内的余额宝、定期理财、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众多资产管理、信贷业务的滚雪球式发展,这才是一家即将上市的金融服务公司最关注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件事,不能仅仅从成本控制角度去考虑,从格局更大的金融层面来看,这是一场收线式的金融布局。你们富可敌国的马云爸爸真的缺这点钱吗?
今年三月份,微信支付开始对用户提现进行收费,每人享有1000元的微信免费提现额度,超过这一额度将会收取一定手续费。市场上一个寡头的行为往往带来另一个寡头的跟随。六个月后的今天,支付宝也宣布对提现进行收费。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支付宝收费规则》,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收费? 篇2
第三方支付的成本从诞生之日起一直都存在,为什么到今年两大巨头才都采取收费策略?一方面因为,交易额越来越大,对应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可能超出腾讯阿里可以承受的范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格局已定,支付企业尤其是行业巨头有了收费的资本。
在发展的早期,支付企业需要培养用户,构建生态,可以对用户进行一定的补贴,但如今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应用。很多用户体验到它的便利,很多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支付宝、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成为粘性比较高的应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市场领先地位也已经基本确立,很难有其他企业轻易对其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地位构成强大威胁。
而且目前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已经停发,支付牌照的价值越来越高,新进入者崛起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而言,自然有了对提现进行收费的底气。
[2016年支付宝提现收费标准]
其他使用场景不受影响 篇3
当时白崎以股票举例,现在A股股民在券商开户炒股,按照监管层的规定钱依然是在银行里第三方托管的,这和国外有很大的不一样,炒美股港股的股民都知道钱是放在券商账户里的。
去年A股行情好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支付宝意图在证券领域做一些尝试动作,当然随着行情急剧回落这个动作最终也没有推出,但能感觉到支付宝内部对于资金流向的灵敏嗅觉。在上一篇文章里,白崎提到过这样一个假设:
以后炒股的钱不在银行托管了,全部放在支付宝里呢?由支付宝来托管?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去炒股,行情不好的时候回来继续买理财,这样资金流动全部在支付宝里。
这个假设鉴于目前国内证监会的监管政策无法落地,但是未来某一天,会不会成为现实呢?毕竟,支付宝目前才12岁而已。
支付宝和银行,一直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
在支付宝与银行之间经过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银行都会收取通道费,这个费用此前一直由支付宝承担。而支付宝,一直都有取代银行的野心。银行也一直忌惮第三方支付的力量,好在有银监会这个大法王的存在,始终不给支付宝名分。
银行业在季末、年中、年末都有一个奇葩的怪现状,叫全员『揽储』,甚至有一种戏虐的说法叫。基本上只要在银行上班的人都会被分配一定的指标额,这时候就得发动全家亲戚朋友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来完成揽储指标,这是关乎奖金多少的任务。
银行的揽储方式千奇百怪,说出来或许让人觉得好笑,但这的确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套路。为了揽储,给大爷大妈送油送米,捆绑运营商送手机,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其他行的资金,甚至后来被银监会叫停过的存款加息,无所不用其极。
说到这儿或许你会以为我讲偏了主题,其实并没有。因为今天的支付宝,也是在做这件事,只是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来说,揽储的方式更加高明。
首先用转账免费这个功能点打开支付通道的入口,并覆盖所有能覆盖到的生活消费场景形成资金通道;
再次打造余额宝、招财宝、基金等理财场景,以高收益、低成本、简单便捷的特点吸引用户资金进入支付宝生态圈;
支付宝2万元基础额度以上的提现将收手续费 篇4
今天(9月12日),支付宝发布公告称,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自2016年10月12日起(也就是一个月后),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相比于微信支付的1000元免费额度,支付宝的免费额度要高出不少。而且在用完基础免费额度后,用户可以使用蚂蚁积分兑换更多免费提现额度。
支付宝表示,最终选择对提现而不是在其他环节收费,是因为用户用支付宝支付的频次比提现高出很多。用户使用支付宝更多是用于各种消费、理财、缴费、还信用卡、手机充值等,提现的需求相对而言少一些。仅对提现进行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相对小。
支付宝的提现涉及“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两个功能。按照调整后的规则,支付宝也对超出免费额度的部分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0、1元的则按照0、1元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