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是几月几号(精选4篇)
2018年高考时间为6月7日、8日 篇1
6选3;模式成主流
5月18日,《重庆市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此方案,重庆从2018年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考试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普通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自主选择确定。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先后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吉林、山西、重庆等23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
从考试变化分析,上述23个省份均在改革方案中明确将推行3+3;模式,除语数外之外,3门选考科目中,6选3;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西藏的统一高考科目较为特殊。从2021年起,西藏的统一高考科目分两类:执行A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语4门,汉语文和藏语文各按50%计入总分,以语文科目成绩呈现;执行B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
高考改革时间表公布 2018年正式推行 篇2
近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8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而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招生改革】
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高考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昨日,教育部网站披露,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与此次高考改革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此前表示,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之间,也将有所区别。
不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表示,高校在此轮招生高考改革中的动力稍显不足,因为按目前高招机制,高考后留给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时间太少,很难实现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面试、高中综合评价等方面,所以,他认为,央属部属高校招生办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高考改革】
外语将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针对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要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在高考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高考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读称,此次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如果能够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
【政策实施】
各地最迟明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高考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高考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高考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8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高考改革路径
有条件可9年一贯制办学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目前关于考试招生制度高考改革主要有七条路径,贯穿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
1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9年一贯制办学等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高考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高考改革统一,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这几个高考时间点 2018年要高考的你不能错过
近日,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三个重磅文件,浙江省也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仅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而且对于2018年要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更需要及时关注和研读这些文件。为此,助学博士小朱梳理了高考改革方案,以2018年高考生为例,整理出考生需要注意的时间点,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备考关注时间点: 篇3
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每科至多报考两次。当然,小编建议,选考的科目,尽量放到高三去考。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开考。首次考试在2015年10月进行,若是想减轻负担,那些确定不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科目,可以考虑在这个时间,有选择地考掉。
2018高考:志愿填报失败主要原因是这三条 篇4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20天的时间,陈晟老师也收到了很多家长考生发来的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
专业该怎么选?二三本合并之后,志愿该怎么填?什么行业前景好又适合我家孩子?我家的孩子分数低,是不是必须服从调剂?。、。、。、
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和家长盲目追求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陈晟老师通过分析导致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志愿填报的三大规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
规律一:
地域:区域扎堆,考生撞车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每年都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大热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地往这些城市里挤;。但无奈招生名额有限,如果你的实力不足,就有可能落榜。
1、院校的地域选择应尽量广一些、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东西南北都填,不但能减少落榜的概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与其在大城市读实力较弱,甚至是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还不如去中小城市选择实力雄厚、有特色专业的院校。一般情况下,填报边远地区的院校,能提高志愿命中率,读到含金量比较高的院校和专业。
规律二:
院校:切勿被校名所蒙蔽
考生和家长除了喜欢名声在外的综合型大学,还非常热衷带电子、科技、理工、交通、财经、政法以及航空航天等字眼的专业型大学。许多人认为进入这些院校的学生肯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这些院校年年都会成为考生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考生不顾后果,不留后路,让这些热门院校在自己的志愿表上扎堆,上线落榜;就不足为奇了。
1、了解一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理性地填报志愿,不盲目报考热门院校,做到该冲的冲该稳的稳。
2、保持志愿梯度,即在同一组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是参考院校历年调档分数线,把志愿院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相邻的院校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前面的志愿能冲;,中间的志愿能稳;,后面的志愿能保;的格局。
3、做到准确定位,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盲目攀高。刚上批次线的考生,不要挤热门院校的门槛,求稳;的做法是第
一志愿选择本省院校,或是冷门院校,或是刚从二本升格为一本的院校。
规律三:
专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估计着能够跨过某所高校的门槛,就力拼外语、新闻、医学、金融、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然而,如果你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这些热门专业,将会成为志愿填报的失败案例。
1、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来挑选专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另外,除了从兴趣出发,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身体以及各门功课成绩和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量做到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2、想要填报志愿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说需要高出该校投档线15 分以上,如果想要保险一点,那就必须具备高出该校投档线30 分以上的优势。
3、正确的专业志愿填报法是冷热搭配;,形成梯度,按照热到冷;的原则安排专业,同时再加上服从专业调剂;这道最后的防线。如果没有意外,一般只要上了投档线,就能圆你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