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方案 > 常用文书

三伏天的习俗优秀(精选2篇)

时间:

伏天的民间谚语 篇1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前后,衣服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无云三伏烧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_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夏九九歌》)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栽白菜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六月连阴,遍地黄金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九月里的雪,伏里的雨,收了麦子存了米。

什么是三伏天 篇2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伏邪;所指六邪;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说法,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

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ld[www、baihuawen、cn]quo;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