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方案 > 常用文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精选7篇)

时间: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 篇1

在清朝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朝由于闭关锁国时间太久,对抗不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无奈最终被逼签下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全都是一些对我国很不利的内容,这也导致中国的经济不断的倒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辛丑条约的内容第一就是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分成39年还清,连本加利要赔偿9、8个亿。这点完全压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就是拆毁北京的大沽炮台,并且要允许各个国家的驻守军队驻扎在重要的要塞里。这点完全限制了我国的军事防御力量。第三就是划分我国北京的地盘成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出现中国人居住。完全在压制我国的地盘。第四就是不允许任何人挑动或者参与反帝斗争,否则全部杀死。这完全的想永久的奴隶中国。

辛丑条约在中国创造了空前的不平等性。不仅在经济上使得中国衰败,在军事和人民生活上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外国开始凌驾于清朝的管理之上,开始命令清朝为他们做事,这已经完全丧失了我国的自主权利。再加上签订的不允许我国参加任何反帝国组织,这个条约签订之后也是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已经完全形成。

辛丑条约的内容完全是对中国有害的,甚至使得中国的发展在倒退,这也使得中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民生活惨淡,生意难做。

辛丑条约的影响 篇2

特点一

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是中国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特点二

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矛盾错综复杂,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特点三

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

此条约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继续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华的代理人。

特点四

使中国长期陷入被动状态

此条约中白银4、5亿两的数字已然天价,中国显然不可能一次性还清,所以,这些银两总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了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篇3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全都是一些对我国很不利的内容,这也导致中国的经济不断的倒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辛丑条约的内容第一就是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分成39年还清,连本加利要赔偿9、8个亿。这点完全压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就是拆毁北京的大沽炮台,并且要允许各个国家的驻守军队驻扎在重要的要塞里。这点完全限制了我国的军事防御力量。第三就是划分我国北京的地盘成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出现中国人居住。完全在压制我国的地盘。第四就是不允许任何人挑动或者参与反帝斗争,否则全部杀死。这完全的想永久的奴隶中国。

辛丑条约在中国创造了空前的不平等性。不仅在经济上使得中国衰败,在军事和人民生活上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外国开始凌驾于清朝的管理之上,开始命令清朝为他们做事,这已经完全丧失了我国的自主权利。再加上签订的不允许我国参加任何反帝国组织,这个条约签订之后也是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已经完全形成。

辛丑条约的内容完全是对中国有害的,甚至使得中国的发展在倒退,这也使得中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民生活惨淡,生意难做。

辛丑条约签订时间 篇4

1900年,法国开始对中国提出了拆除大沽炮台等等几项对中国完全没好处的条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八个列强国家开始对辛丑条约进行修改和签订,在12月24日正式的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这就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

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一种完全对中国没好处的条约,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民生,都是对中国发展的不利。这次的条约包含了很多项,赔偿:中国赔偿4、5亿银子,分39年还清每年还达到4亿多,这项内容到最终的辛丑条约的废除都没有换完,可见列强国家是想完全控制住中国的经济,第二就是废除中国的军队和防守措施,拆除对列强国家有威胁的大沽炮台等各个防御措施,并且派兵驻扎中国的各个要塞,这是完全的想控制住中国的军事力量。第三是迫使清政府不允许发动反帝斗争,任何想有目的的造反的行为的发起人都是直接的处死,可见列强国家是想把中国永远沦为殖民地。从这些完全可以看出列强国家的野心。在条约;里还签订着只要是参加过义和团的全部处死的条约,在此项条约后义和团的所有存活者几乎全部被杀。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历史上赔偿数目最大的一个条约,对于自己的主权丧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几乎是把中国完全给分给了别的国家。这个合约的签订也是标志了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辛丑条约签订经过 篇5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各国在辛丑条约的签署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因为这一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被称为《辛丑条约》,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大臣仓皇出逃至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中国清政府签署的丧权辱国的奴役性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或《辛丑议定书》。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俄国则在用其它条约获得中国的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只要求巨额的赔款。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这个条约来保全自己。

1900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各国公使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12月24日11国(八国之外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条。清政府完全接受。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同这1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而得名)。协定的正式名称为Austria-Hungary,Belgium,France,Germany,Great Britain,Italy,Japan,Netherland,Russia,Spain,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原文是以法文为准。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有正式交战,事件是出于义和团的暴乱。故此辛丑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

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而俄国志在用其他条约获得中国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额的赔款。

代表中国方面签署辛丑条约的是庆亲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外国签署辛丑条约的是各国驻中国的大使等(例如代表英国的萨道义等)。条约于1901年9月7日签署,共12款,外加19条附件。

看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的人还看: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篇6

1、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238,150两 (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辛丑条约的签署代表 篇7

清朝代表

大清国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

列强代表

德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奥匈帝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齐干(M、 M、 Czikann von Wahlborn);比利时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姚士登(M、 Joostens);西班牙波旁钦差驻扎中华全权大臣葛络干(M、 B、 J、 de Cologan);美国钦差特办议和事宜全权大臣柔克义(M、 W、 W、 Rockhill);法国钦差全权大臣驻扎中国京都该国事务便宜行事鲍渥(M、 Paul Beau);英国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萨道义(Sir Ernest Mason Satow);意大利钦差驻扎中华大臣世袭侯爵萨尔瓦葛(Marquis Salvago Baggi);日该国钦差全权大臣小村寿太郎(Komura Jutarō);荷兰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克罗伯(M、 F、 M、 Knobel);俄罗斯钦命全权大臣内廷大夫格尔思(M、 M、 de Giens)。

7、设立外务部。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