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活动总结优秀(精选2篇)
师带徒工作总结 篇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对于我们是一个特殊的非常有意义的日子——一批新老教师在这里签订师徒结对协议,站在这里,我感慨万分。能荣幸地成为一名指导教师,这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也将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当我们在协议书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我想,我们学校的师徒结对会,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一纸协议,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今天,在这个隆重的“师徒结对会”上,我想代表在坐的师傅们,向大家承诺:结对后,我们愿意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提高。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和其他教师分享。在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他们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徒弟,在师徒结对中共同进步。
我们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曾经是一名新教师,回忆自己刚刚走上讲台之初,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也曾经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无能为力。我想对在坐的每一位新教师说一句:我羡慕你们!在你们教育生涯刚刚起步不久的时候,就有人在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搀扶着你们,你们是幸运的。我也想给你们提几点希望:
一、虚心学习,踏实工作。你们的师傅并不只是我们,我们只是你们名义上的师傅。其实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师傅,尤其是那些与你共事的教师。他们中有些课上得好,有些教学经验丰富,有些班主任工作非常扎实,非常出色,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二、抓住课堂,提升素质。平时课堂教学要精心准备,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这是一种很好的积淀。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平时注重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三、把握机遇,展现自我。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又都是不多的,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你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让机会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你们要多阅读,勤实践,善思考,要尽快摸透学生,找到教学的路子。力争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五年成就讲台”。
四、同舟共济,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没有绝对的师傅,也没有绝对的徒弟。希望我们师徒通过这次结对建立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我相信我们结对的教师一年后能给学校、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师徒结对总结 篇2
我和傅兆龙的“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已有一年了。在这个学期内,我再次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各种责任与义务,尽管心中有几许压力,背上添了许多额外的责任,但我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我校为青年教师所搭建的这个培训平台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作为师傅,对于傅兆龙的在职培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榜样与示范作用。在这一学期的朝夕相处中,我似乎又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与启迪。
一、从容应对平常工作从傅兆龙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懵懵懂懂的自己,这一个时期的新教师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阶段,每天都会冒出许多自以为是的经验,也会遭遇许多未曾碰过的困惑与疑难。当自己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应付孩子、应付工作,开始享受自如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往往会遭遇新的压力,新的困惑,或者是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时间后,教育的热情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冷淡而消退,褪尽教育激情与教学热情的教师,其实后面的路或者会走得索然无趣,或者就按部就班,这样对新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会产生冲击,甚至会动摇她们的信心。
针对青年教师这个特点,我首先肯定他在执教过程中的沉稳优势,主动施压,着重让他摆正心态,积极地应对每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使他在教学技能上获得新的提升。同时也鼓励他大胆地去尝试一些体育新教法、总结执教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验,整理成功教学案例,这对于他以后上课与带训练等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二、努力钻研日常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全在于工作态度,当对工作成效持无所谓的态度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努力的理由。师徒结对子的活动让我们觉得工作有成效是一种高层次的幸福,更是一份荣耀,督促着我们师徒共同去摸索、追求,努力实践“教学的精彩课堂”。傅兆龙经常主动要求我听他课,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亮相课,他会不断地试教。这些都可以看出,新教师在努力学习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同时,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会上课,上好课,上学生喜欢的、难忘的课,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傅兆龙能把自己定位准确,扬长避短,努力在“可行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多动脑,认真钻研教材,自发积累经验,渐次提升自己的执教综合技能与水平,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勇于挑战薄弱环节一年的“师徒结对”,他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实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教与导”的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学科差距,减缓自己的教学盲点了。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也逐日努力充实自己,勇于向自己的薄弱面进行自我挑战,试图日积月累的教学反思、总结提炼、自我完善中逐步凝聚自己的教学特色,然后才能用“一桶之水中去舀取一瓢之水”,施与他人的同时亦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
相信在以后的师徒结对活动中,我有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经验与身体力行的直接榜样作用来影响徒弟傅兆龙,说教的力度也会更强,指导的深度与广度亦能得到进一步的深掘与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