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方案 > 常用文书

中秋节的故事(精选4篇)

时间: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篇1

俗话说,中秋的月亮圆又圆。今天是中秋节,又可以欣赏到这圆圆的月亮了。

晚上7点多,我们全家围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吃着团圆饭。我吃完饭了,便走到窗前。咦?那是什么东西?只见一个粉红色的圆圆东西挂在东边,我想搞清楚那个"粉红圆盘"到底是啥,就一直注视着它。过了几分钟,那个"圆盘"越升越高,慢慢地从淡淡的粉红色变成了金灿灿的金黄色。啊!原来那就是中秋月啊。远远望去,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

我们把桌子椅子抬入阳台,一边赏月,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在月光的照射下,树叶被照得一清二楚。为什么今天的月亮会那么大?听说,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怪不得那么大,那么亮。

听爸爸说,在中秋节这天,许多出门在外的人都会回家团圆,如果有些人回不了家,他们就会看着这明月,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家乡的亲人也会对着这轮明月想念在外的游子。

听了爸爸的话,我深思起来: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今晚的月亮——团团圆圆。

中秋节的故事 篇2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终,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最终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齐。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感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中秋节最经典的诗句 篇3

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8、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4、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5、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6、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7、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8、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19、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3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6、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8、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0、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8、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5、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7、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8、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 m、xiaozongshi、 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9、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0、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中秋节趣味小故事 篇4

相传,有一年北京城里闹瘟疫,一下子病倒了许多人,吃什么药也不见效。

老百姓们急得没办法,只好都在院子里摆上供桌,焚香拜月,请求月官里的嫦娥救命。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圆又大,嫦娥身在月官,借着明亮的月光,把人间发生的灾难和老百姓对自我的乞求都看得一清二楚,嫦娥难过地哭了。于是,便派月宫里的玉兔下凡,为老百姓治病除灾。

玉兔受命后,便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她身穿一件白色纱裙,飘飘然地便来到了京城。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为病人们治病。当病人吃下她给的仙药,顿时会觉得身体清爽了许多,很多人当时就能下地活动了。

为了感激玉兔的治病救命之恩,人们送给她金钱,被她拒绝;送给她礼物,也被她拒绝。人们总觉得过意不去,便拿出了许多衣服送给她,这回是无论玉兔怎样推托也不行,她只好收下。就这样,

玉兔每到一家,都要换一身衣服,有时是男装,有时是女装;有时像个卖油的,有时又像个卖菜的,有时像个小姑娘,有时又像个老奶奶……一夜的功夫,她走遍了千家万户,更换了无数种装束,人们喷啧称赞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神奇郎中。

奔波了一整夜,玉兔最终在天亮之前治好了最终一位病人。

她感到又困又乏,就靠在一棵大槐树下睡着了。由于太累了,在熟睡中竞显出了本相,头上也露出了两只大耳朵。街上的人们都惊奇地围拢过来,看着这位兔面人身的少女,又抬头看看即将消失在晨曦中的月亮,人们顿时明白了:这是月亮上的玉兔下凡,为咱京城百姓除灾送吉来了!

“玉兔下凡”的消息像一阵风吹遍了整个京城,立刻轰动了朝野上下。以后,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京城的百姓们都要供奉“兔儿爷”、“兔奶奶”,以缅怀玉兔当年为百姓们治病祛灾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