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方案 > 常用文书

戟(精选2篇)

时间:

戟的历史记载 篇1

春秋中期,用戟的史实在《左传》中亦多有记载:如鲁宣公二年(前607年),郑伐宋之战,郑人入并,(宋狂狡)倒戟而出之;,这是宋军用戟的证据。又如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晋国发生栾盈之乱,范鞅与栾乐格斗时,栾乐兵车倾冠,范鞅手下兵卒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证明晋军装备有戟。再如《曼子春秋&内篇杂上》记有齐崔杼弑齐庄公之后,劫持齐将军大夫盟会时宣布有敢不盟者,戟其颈;。说明齐国也用戟作兵器。但出土文物表明,戟在春秋时还不是形制完备的兵器,即戈头和矛头是分别铸制的,然后再联装在木(竹)杆上。又春秋晚期,在长江流域的楚、随、吴、蔡诸国,还出现了3米左右的柄上联装两个或三个戈头的戟,称为多果(戈)戟;,勾割效果较好,是重要的车战兵器。由于戟较戈和矛的杀伤效能为佳,故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到了战国时期,已基本上取代了戈的地位。

戟在古代不仅是军队中的主要兵器,而且常常作为武器的泛称,比如持戟之士;,就像我们今天所指的战士;一样,包括所有拿枪操炮的兵士。另外戟往往还以它的装备数量来象征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比如《战国策&赵策》中记载,毛遂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劝楚怀王联赵抗秦,他说: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所谓持戟百万;说明楚国当时有强大的军队,足以联合他国与秦国抗衡。

除了戈;之外,戟又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古代兵器。实际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戟在古代不仅是军队中的主要兵器,而且常常作为武器的泛称,比如持戟之士;,就像我们今天所指的战士;一样,包括所有拿枪操炮的兵士。另外戟往往还以它的装备数量来象征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比如《战国策&赵策》中记载,毛遂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劝楚怀王联赵抗秦,他说: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所谓持戟百万;说明楚国当时有强大的军队,足以联合他国与秦国抗衡。春秋前期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郑国在伐许前授兵时,即有子都拔棘逐颖考叔的事发生。鲁庄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随,授师子焉;,说明楚国已用戟装备军队了。

戟的发展简史 篇2

戟,古书中也称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是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郑国在伐许前授兵时,即有子都拔棘逐颖考叔的事发生。鲁庄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随,授师子焉;,说明楚国已用戟装备军队了。后世也有很多拿戟的出名武将,如典韦、吕布等。

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勾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能够明显提高战斗效能。《说文解字》载:戟,有枝兵也。;是一种戈的柲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以前者居多,后者发现的仅限于西周时代。不论是戈、矛或戈、刀的合体,其形式都符合有枝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