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学生学习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收集五总结(精选4篇)

时间: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1

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五篇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2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争

(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

(2)经过:

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

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

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3

宋明理学

一、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2、隋唐:“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和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1)内容:①“理”是世界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_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历史地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1)内容。陆九渊是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王阳明(王守仁)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3、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2)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3)不同之处:把握“理”的方法。

三、评价: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_治,压抑、扼_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3)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影响最为久远,有利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2)北_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3)活字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韩非子》)

(2)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阿拉伯,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