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笔记(精选4篇)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心得体会 篇1
《小花有几朵》是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成长快乐丛书。中班做中学1下册一课的内容。本节活动让幼儿学习感知7以内的数量,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会用标记卡表示不同物品数量的多少,会根据标记卡的要求按数取物。数字对幼儿来说很简单,但标记卡对幼儿来说是很抽象的,为突破此活动内容中的难点,我设计了有趣的插花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能准确点数、判断一种物体7以内的数量,而这一活动则是让幼儿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通过老师的适时的介入,巧妙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节活动中,在幼儿的出色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活动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我将本节活动课作如下反思:
一、活动的收获:
1、情境创设自然,幼儿参与兴趣高。
中班科学《小花有几朵》活动反思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识了自己熟悉的7以内的数字宝宝,发现幼儿已经能准确的认识7以内的数字。接着,我顺势引导:今天数字宝宝要考考大家,大家有没有信心呢?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兴趣时我给幼儿出示可爱的小鸭图片,让幼儿数有几只小鸭,幼儿快速的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我给幼儿引出了标记卡的表示形式:2鸭子,与此同时我多给幼儿出示了几例图片并用标记卡表示出来,让幼儿认真观察标记卡表示物品多少的几个重要元素要有数字、有箭头、有物品的图片。这一环节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认识了标记卡后,我设计插花的游戏,让幼儿根据标记卡的要求做游戏,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个个积极动手去实践、去操作,这让我很欣慰。插花游戏的设计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且更有生趣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孩子学情,师幼配合默契:
回顾整个活动及从听课老师们的评课中我发现: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参与性极高;本节活动各环节的设计也能由浅入深,逐步增加挑战性,师幼的配合默契,活动常规也比较好。特别是根据标记卡的要求插花的游戏环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能较好的达到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幼儿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一一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而且孩子们表现得都特别踊跃。目标的达成度也较高,大多数幼儿学习了用标记卡表示不同物品数量的多少,也学会了根据标记卡的要求按数取物。
二、活动中的不足:
活动中,我觉得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各游戏之间没有主线,可将此活动设计一条主线,围绕主线循序渐进地开展;二是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还不够,在集体活动时,幼儿多数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还有个别的幼儿没能参与到活动中,我也没有及时给予关注;三是活动中过程中对幼儿的引导语言不到位。比如:让幼儿观察标记卡上有什么时,多数幼儿没有认真观察随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在这里没有引导到位,导致在此环节拖延了活动时间;四是在活动中留给孩子们操作的时间太少,孩子们在“插花”游戏中玩得不太尽兴;五是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足,幼儿更多的是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而幼儿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不多。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每一次的听课、每一次的教研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相信以后遇到同类型的活动我一定能完成得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深钻细研教材,备教材,备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开心。让自己的每节教学活动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幼儿,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增长知识、培养习惯、锻炼能力的乐园。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幼儿园教育笔记简短》,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 篇2
一天中午,我正忙着盛饭,突然听到有个孩子大喊:“老师,杰杰把饭倒了。”我走过去一看,这一桌的孩子都在用小勺子把饭一勺勺地往桌上倒,嘴里还一个劲地叫着:“饭里有毒,饭里有毒,我不吃,我就不吃……”
白白的米饭撒了一桌,我真有些生气。看我走过去,他们一个个坐得毕恭毕敬,垂着眼睛不敢正视我,大概是知道犯错了,准备接受批评。我想,一定事出有因,就沉住气没有批评,把桌上的饭粒抹了,重新盛好饭后,对他们说:“你们吃吧,饭里没有毒,放心吃。”
饭后,我把杰杰拉到跟前,他双眼噙满了泪水,我帮他拭去眼泪,对他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问一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我那是在生你的气,因为你太偏心,你只喜欢劳尔和宁宁。天天叫他俩跟你一起做事,你还一个劲地表扬他们,你从来就没有叫我做过,所以,我不吃他们端来的饭,要把饭倒了,还要我们这一桌的小朋友都倒,反正你不喜欢我们嘛!我说饭里有毒,是让更多的小朋友都不吃。”
听了孩子的这番话,我长叹一声,原来如此,好一个有组织能力的“造反派”,是我忽视了这些孩子。
我没有想到,我在表扬个别孩子的时候,还有更多的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亲近。而这些希望变成了泡影后,他们就会反感。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逆反情绪,会发泄心中的怒火,会嫉妒同伴,生老师的气……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心得体会 篇3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活泼,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是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渴望。
新世纪、新要求,传统育儿方法也必须进行升级处理,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培养孩子呢?下面将我的育儿心得体会整理如下,供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
从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感受,他是否有礼貌、诚实、爱心等方面来教育。
要培养他有公德心,并且做父母的还要给予支持,并加以赞美,让他知道施恩受惠能让人更快乐,但是我们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孩子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二、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安排一些孩子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让孩子去做,然后对孩子给予赞扬和肯定。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又受到了父母中肯的表扬,便会热情洋溢地去做每一件事,并愿意去尝试做一些比较难的事情。当孩子在“小事”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便会对自己逐渐充满了信心。
习惯成自然,我们针对身边的小事,跟孩子做一些约定,比如和孩子约定看电视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等。标准不高,但需持之以恒,对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多人心目中,总觉得孩子还小,笨手笨脚,什么事也做不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需要孩子分担责任,比如说,大人先出门,孩子后出门就必须让他学会关门窗、电源等等,告诉他不关窗,万一下雨,雨水就会从窗户飘进来,不关门,怕小偷进屋拿东西,关闭电源能节约用电,让他知道事情不做好的不良后果与做好的区别;批评事情而不是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你做的这件事,妈妈喜欢或不喜欢,让孩子有行使选择的权利,其实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是强制性地使孩子服从,不但不能使孩子听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能使孩子认识自我,对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谈到孩子的兴趣,我们自然的想起那些“兴趣班、特长班”,觉得让孩子学钢琴、学画画等等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往往好多的孩子是在父母的要求之下,不得不参加那些培训班,硬着头皮做练习,完全不是孩子的兴趣。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小孩身上自发的部分,而家长与老师起着一个促进作用,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广泛兴趣,并加以培养。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在孩子做完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就给他朗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故事,或者是儿歌、或者是谜语,不但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还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还提出一些故事中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如果他不懂就再朗读一遍或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养成读书、爱思考的习惯,这个方法收益颇佳,不仅扩大了他的词汇量,而且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丰富了他的情感。现在,沛新还自己编一些谜语让我们来猜呢!
适当的玩一些亲子游戏,给孩子一些鼓励,细心聆听他们的需求,并经常保持与老师沟通,以及老师与父母对孩子信任,也能让孩子的信心倍增,轻松学习,乐观向上。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心得体会 篇4
记得去年九月份时我们小小班的孩子发给他们的小红花,他们个个都把它当作一张普通的纸,撕得满地都是。然儿过了一学期,他们都知道了,小红花代表荣誉,只有乖了老师才会发给我小红花。我们在每个周五发给孩子小红花以之奖励孩子一星期来的表现。但每次当孩子没发到小红花时,他们的反映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会说:"这种小红花我妈妈给我买的,我家里也有。"表面上对没得到小红花无所畏,其实是很在意的。我接着说;"你妈妈给你买的小红花不希奇,每个人花钱都买得到,而老师这里的小红花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只有你表现好了才能得到。"孩子不说话了,似乎有所领悟。而有的孩子会因为没得到小红花而哭闹不休,看着孩子的伤心劲,有时似乎又有些于心不忍,毕竟孩子还小,因为他的一个小小缺点而失去了他珍贵的小红花,想想这样的方式是否真的能激励小小班的孩子呢?所以我们一般在周末时孩子的'表现还可以我们都会发给他小红花,孩子毕竟还是以激励为主。但在平时的时候我们增加了给孩子得小红花的机会。比如孩子的某种行为值得表扬,我们就用小红花来奖励他。
比如:前几天我看到翠翠小朋友看到小朋友扔到地上的书,她马上把她捡起来放到书架上,我看到她的这种行为,马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她,并奖励给她小红花。相对有的孩子来说连自己的书都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所以我用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的方式把孩子的好行为夸大,成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
长期的坚持使我班孩子的好行为渐渐多了,孩子放书更自觉了,收玩具也跟快速了。孩子们的常规也渐渐变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