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教学工作总结

花圈挽联怎么处理(精选2篇)

时间:

花圈挽联怎么处理 花圈挽联 对联篇1

1、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7、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8、 惊变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

9、 还巢失凤,游国遥想牡丹亭。

10、 恩爱良妻,苦雨凄风摧汝去。

11、 可怜儿女,大啼小哭要娘回。

12、 天何无情,怎能教我丧良侣。

13、 人各有寿,不忍听儿啼亲娘。

14、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悲声。

15、 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16、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17、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18、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19、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33、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25、 锦章留于后世读,挚友还在梦间交。

26、 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27、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28、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29、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30、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38、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35、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36、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37、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38、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39、 今宵杵捣蓝桥去,何日笙吹白鹤来。

40、 夕阳流水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41、 香消夜月梅花寂,韵冷苍天鹤梦寒。

42、 一曲衷肠凄风悲,满腔血泪寒天哀。

43、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芝传嘉风。

44、 一世精神归华表,满堂血泪飞云天。

45、 已将丰功垂青史,犹存大节励后人。

46、 英灵已作蓬莱客,德范犹薰故乡人。

47、 英灵永垂宇宙内,美德常存天地间。

48、 雨霖杏蕊流红泪,雪压松梢戴素冠。

49、 月阶静夜蛩声切,竹院秋声鹤梦凉。

50、 云覆巫山人不见,月明仙岭鹤归来。

55、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56、 浩气长存,千古长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57、 白云居空悠然而尽,黄叶满地凄其以悲。

58、 骖鸾腾天驾鹤上汉,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59、 慈心待人人尽怀念,良方济世世留芳名。

60、 海阔天空忽悲西去,乌啼月落犹望南归。

75、 巍巍高山永志芳德,涓涓流水长吟雅风。

64、 为人正直毕生无愧,办事公道浩气常存。

65、 未弭前思顿作永别,追寻笑绪皆为悲思。

66、 一代传人郑虔三绝,十年循吏杨震四知。

67、 平凡工作系千秋大业,艰苦奋斗留万世芳名。

68、 生前贞节似松凌霜雪,死后高风如水照青天。

69、 英灵不泯化万里旌飙,忠魂常在育千尺奇松。

70、 敦厚可风实为前辈表率,和谦共仰堪作后人典型。

75、 碧海潮空此日扶桑龙化去,黄山月冷何时华表鹤归来。

76、 大雅云亡绿水青山谁作主,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神。

77、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

78、 规律难违自古谁能千年寿,勤风永继后人景仰一世功。

79、 惊回首留伟业丰功垂宇宙,抬望眼存高风亮节励人民。

80、 菊径荒凉冥漠秋郊悲雨泣,蓉成缥缈苍茫野陌怅风凄。

88、 月照寒风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凝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87、 云鹤失声一片鲜花凝血泪,寒松有节千秋碧色凛冰霜。

88、 凉月写凄清环砌秋声听倍惨,慈云归缥缈空庭落月恨何如。

89、 明月不长圆过了中秋终是缺,高风安可仰如何一别难再逢。

90、 象应少微星彩落萧辰悲夜月,名传耆旧传芳流梓里忆春风。

花圈挽联怎么处理 花圈挽联 对联篇2

2、上下句:上句是表达对某某人的悼念,故去者的名字出现在上联。下联是体现某某人赠送的花圈表达的哀念,赠送花圈者名字出现在下联。写错顺序或者贴错顺序就不好了

3、称谓:称谓是体现亡者于赠送花圈着的关系的。所以称谓一定要正确具体可以参考: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当然还有朋友师生关系等,按照相应关系称呼即可。

4、署名:一种是个人署名,一种是集体署名。个人署名是是关系加署名。集体可以是单位名。如果是家庭,可以是家中长者或者家长名字携全家敬挽: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携全家敬挽。

5、格式:上联有称呼在前和在后两种:称呼(称呼指的是先人和你的关系)某某千古和悼念称呼某某。这两种是最常见的。通常还有男灵佑,女仙逝。下联格式则都是称呼在前: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当然在这种基本的格式下,是可以适当地进行词语的选择比如:敬爱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某某小学某某班敬挽。能真挚体现心中的感情就好,但是选词要严肃。

6、书写:挽联的颜色一般是白底黑字,字体要统一,最好保证尽量工整,可以请书法比较好的人书写,以示尊重。在书写习惯上为了突出对故去的人的尊重,下联的书写有时比上联低一两个字(注意是书写时低一两个字,不是贴的时候贴低一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