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通用(精选3篇)
个人礼仪 篇1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_、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教师礼仪》,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教师职业礼仪 篇2
1、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新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学校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应不仅仅停留在自发的基础上。而应达到自觉自律的高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马克思主义和师德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使我们能够提高明辨是非善恶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明白“何以为教”、“为何而教”的问题。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理论,充分认识教师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修养中,要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学习。社会生活是一座道德宝库,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综上所述,教师优良师德品质、完善品格的培养和形成,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如果不重视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则职业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2、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师德修养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还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至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高校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3、反思。反思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2]。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当责任的能力。
教师的行为举止: 篇3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