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教学法(精选3篇)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篇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以不断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掌握更为全面的地理知识,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29-02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也是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下面就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案例或者是所引用的案例需要与教材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确保案例引用的实用性,这样才能给保证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案例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1]。②创新性原则。教师所引用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新意,当学生看到教师所呈现的案例之后,能够眼前一亮,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②趣味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识较难,教师在设计相应的案例之时,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的事物,这样才能增强案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2]。
2、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2、1地理案例的选择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选择首先要求地理案例具有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地理事项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必须是地理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适时性,案例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还要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是地理案例的实用性,案例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从家乡地理事项中选取的案例最受学生欢迎或关注。
2、2地理案例的运用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首先提出地理案例,然后引导、确定研究主题。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加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学生描述、多媒体展现、模拟实际情景、现场参观考察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提供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或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其次分析讨论地理案例。案例分析,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案例分析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先认真地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意,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并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让他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第二,小组讨论。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三到五人为宜。其次要求各个同学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的观点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己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有序地进行研讨、学习和探索。第三,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就案例学习情况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研讨,这种合作探究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2、3案例的实践总结与评价。通过案例总结与评价,应认识到它的真正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课堂中对案例教学评价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思维才会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实践精神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3、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备受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的进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快速的对其进行理解,进而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陈艳霞,胡明道,吕秋爽,张建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3]陈炳莲。高中地理必修2案例教学的模式与程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4]于向阳,刘娅,岳秀敏,冯志杰,李晓娜。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探[J]。知识经济。2010(20)。
[5]齐凤彩,朱艳娟,汪琴,陈敦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实例教学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优秀教学片段 篇2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陈述和分析某个特定情境中的冲突或决策问题,将学生置于实际决策者的角色之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今后的自身决策做准备。”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固定、系统地将知识体系完整、全面、有序的传递给学生,课题教学的劣势在于无法使得学生以主体角色进入知识情境,从而体验式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因而,对于具体情境的模拟就依赖于案例分析法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带领学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情境,从而将理论与现实实践相联系,巩固并应用所学 差异网 的专业知识,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当中对类似情境做出正确判断、产生正确行为。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的哈佛大学,“案例”的说法来自于法律条文的判断,进入20世纪,案例教学在教育中普遍运用起来。一般而言,公共管理中对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包括两种基本模式,“简单案例如芝加哥式(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研究。复杂案例如哈佛式(哈佛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分析。”前者是将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师与学生共同站在案例之外进行讨论和分析,后者则是参与到案例当中去,以主观当事人的身份来分析,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探讨和分析。公共管理源于20世纪西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后来逐步综合各种学科,成为了融合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多种学科方向的综合学科门类。同时,鉴于其实用效益和经济价值,也逐步成为了一名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以为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执行力等。我国的公共管理教育和教学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对案例分析的关注日渐深入,尤其是近年来为解决本国自身案例教学的匮乏,很多学者展开了积极的研发工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2004年成立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以来,10年间共开发出150余个案例,其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但案例与国际的接轨和交流还是目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3
公共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案例的设置和引入是因为其所呈现的情景具有典型意义,通过重复和再现使得某种真实的具体情境得以身临其境进而掌握处理该问题的基本方法。公共管理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在于不断的接近真理,然而,完全一致的。情境是不会在社会科学当中发生的,这与实验室中自然科学的反复证明不同。公共管理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习得,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力的开发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其课程内容需要密切联系现实,脚踏实地的服务社会实践,避免空谈理论,使得学生能在进入社会的同时就迅速、直接的适应和融入社会。因而,公共管理课程要求课堂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寓教于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热情。鉴于多元功能的公共管理课程本身的性质,及其大容量、较灵活、立足应用的学科特点,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很难实现课程目标,案例分析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优秀且恰切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和联想式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优秀的案例能够将空洞的理论说教在情境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操作,便于学生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案例分析法还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即便案例是固定的,但面对不同的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其在问答间碰撞出的火花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案例分析法不仅是公共管理教学实现课程目标、提供课堂效率、营造轻松氛围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创新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