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精选3篇)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篇1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本学期教研月组内磨课阶段,数学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倪华平和马萍两位组内青年骨干教师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结合学生学情,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
两节课从引入到探究再到练习,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课堂的整体把握都很好,都比较注重数学思想的体现。马老师的课堂比较严谨,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的培养。倪老师的课堂比较活跃,关注课堂文化的渗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两位老师对多媒体的运用都比较娴熟,整合的比较到位。
两位老师对课堂细节的处理还有点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堂的探究似乎并没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文化渗透也只是蜻蜓点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想要教好学生,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优于学生。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进行学习,增加自己桶里的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课后组内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尽量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学无止境,教艺无涯。我校数学组老师们正满怀希望,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以扎实的业务功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篇2
为了活跃数学科组教研气氛,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引发全体数学教师对课堂的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2019年4月30日星期二上午,我校数学科组开展一次高年级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的应用》,执教老师分别是六年级黄顺兴老师和五年级周棠标老师。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难点是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观看两位老师的课堂,我们感受两位老师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方面花了许多心思,主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找“铺满”“整块”等关键词理解题意,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注重直观,运用数形结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直观理解。3.两节课还注重进行横比、纵比等方式有效对比、还进行有效的追问,让学生理解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水到渠成,有效突破。这也是听课教师们的一致感受,是我们常态课堂的典范。既然是同课异构活动,由于两位老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细节处理各有不同,还有很多细节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如黄老师的对比做得比较到位,有知识的横比和纵比,很好理解方砖的边长是房间的长和宽的公因数,另一方面黄老师在板书上很有目的性,既有能铺满的图,又有不能铺满的图,有效对比。周老师在小组合作时,设计开放的环节,提供格子图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方砖的边长的各种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方砖的边长是房间的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一难点。总之两节课很注重体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意,有效突破,体现了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研讨活动环节中,在科组长的有效的组织下,首先执教老师说教学反思,谈谈自己设计意图及教学困惑。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肯定两位老师的优点,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最后由科组长进行总结。研讨活动始终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是一次有实效的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的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不仅让上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取长补短,而且使听课教师也从中感悟到“同课异构”的无穷魅力,促使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大胆构想,巧妙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主持词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篇3
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事事皆可行;学生有个性,因材施教个个都可教。是学生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我们的知识和智慧能够传承和增值。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幸福教师,育满园桃李——题记
教学是积累、蓄势、成长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们群体合作及教研能力,实现集团各校的优势互补,推进集团化办学共融创新。2021年4月14日,七里河小学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老师们开展了同课续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特邀请了集团各校数学教师一起来观摩研讨。活动共分为四个版块: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观课学习、评课议课。
版块一: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本次集体备课分为三个环节,主讲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先自行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组内进行说课,同组教师倾听研讨,针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最后主讲教师在收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力争将本节课准备充分扎实。
版块二:课堂展示
一年级张耀丹老师讲授内容是《摆一摆,想一想》,张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在“摆一摆”中有所思,在思考中发现规律,总结知识,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数位与位值的概念,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崔旭老师讲授《轴对称图形》,崔老师教学技艺高超,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引导学生在欣赏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民间艺术中的运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孟霞老师给大家带来计算课《笔算乘法》,教师备课扎实,准备充分,教具制作精美,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引导到位有效,灵活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深刻理解了笔算乘法的算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对笔算乘法的方法掌握得扎实,能灵活应用,课堂很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年级王晓燕老师讲授的是《小数的性质》,教师组织能力强,课堂授课时耐心引导,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王老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更让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五年级陈彥文老师讲授的《分数的意义》,课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陈老师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深刻理解了单位“1”和分数单位两个重要概念,抽象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版块三:观课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本次同课续构活动集团各校的数学老师积极参与了观摩,各位老师都把课堂的关注点和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应该如何教,以学考察教,以学思考教!观课老师从观课中得到了启发,可谓收获满满!
版块四:课后反思促成长——评课议课
课后反思能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法和学法,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改正,评课是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议课坚持以学论教,致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观课后各年级组教师积极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观课老师们也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共同探索出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进行了学习交流!
此次同课续构活动对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活动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活动也能快速提升集团各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集团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