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作文·(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秋风瑟瑟袭卷着枯枝,残叶沙沙作响,顿感夜色凄然。我拂去外袍想要上榻入眠,微风抚动门扉,月色顺着门隙探入室内,映出屋外摇曳的枝梢,如春景初生般嫩芽,被春风肆意拥吻。此刻,我已然倦意全无,便起身到户外,欣赏这皎洁的月色。
我一介宋廷罪臣,被一贬再贬,早已门庭冷落,交友稀少,就到承天寺去寻怀民兄罢!
一路月光相伴,庄严肃穆的承天寺已映入眼帘。此夜知己,除怀民无人也!轻叩门扉,竹影斑驳,光影在他消瘦的脸庞泛起微暖的光晕。相识一笑,此夜知己,唯有怀民!并肩步于庭中散步,灯火阑珊,寂静无声。
停下脚步,仰望暮色长空。月朗星稀,栖鸦偶然被夜露惊起,在月下划过矫健幻影。抬眼眺望,远处青灯若隐若现,微微跳动的烛火与月夜寒光互相交融,皎洁的月光倾洒,满地清明如水,清澈透明。相坐于院中,生出一种扑朔迷离,水月难辨的迷幻之景。只见庭中倒影,如碧水潺潺,跃动着些许翩跹流连的清影,那澄清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伴着月光的舞动,逐渐光影斑驳。这妖娆的藻荇,是那月色下摇动的竹柏身影啊!
夜色渐凉,月下共酌。哪个夜晚没有竹青柏翠,哪个地方没有月夜清辉,只是世人追名逐利、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无暇领略这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之美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2
在元丰6年10月12日的晚上,我解开衣服正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屋外透过窗户钻进了室内,于是我激动的跑到外面。一想到自己被贬多年,有职无权无钱,心中就增加了许多悲苦之情。就在这时,我想到了我的好朋友张怀民。他与我一起被贬也算是知己了。
我马上就去找到了他,去的路上,月亮似乎在与我一同行走。仿佛想要陪我走过以后艰难的道路。我敲了敲门说怀民兄我来找你一起赏月了!
怀民听后说道,好啊,我正好也睡不着。说着他便收拾好走了出来与我一同赏月。
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那般的澄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藻、荇现在交错纵横。
好久没有观赏过这么美的月亮了,怀民说。我说是啊,老兄,这么多年咱们都忙于政事儿,你我都一丝不苟,把工作放在第1位,自然是没有时间赏月了。
哪一夜没有明亮的月光,哪一夜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人罢了。
想当年我的成就,我的抱负在即将实现之期,出了岔子。若是让我再选择一回,我也不会选择有漏洞的方案,即使我再怎么艰难,我也不能不为天下苍生着想啊!
可如今我变成了一个清静悠闲的人,我的远大抱负都实现不了了。
我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我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即使是这样,我也不会放弃我的报负。我要一个乐观积极的面对一切,打败一切,挑战一切!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3
元丰6年10月12日的那天晚上,我脱了衣服准备睡觉时,明亮的月光悄然投射进了我的门里,我高兴的下了床走到门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可是夜里独自一个人赏月也太无趣了,于是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张怀民。他现在跟我一样都贬官在黄州于是我就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惊喜的是他也没有睡觉,我想他或许也在想着如何能够改变现今的局势吧。我走近承天寺寺里一片寂静,只是隐约听见几声虫鸣,我走近怀民的`房子,他正在看书,我叫上他和我一起在外面走一走。他只穿了一件外衣便和我一起出去了。
我们在承天寺的后院里散步后,院长满了许许多多茂盛的竹子和柏树,树叶上还隐约闪着晶莹的雨珠,地上的雨水被储存在了小坑,反射出了月亮的影像。周围的竹子,柏树叶儿随着夜晚的清风慢慢飘到月光照射下竹子,柏树的倒影显得更加澄澈与明月影构成了一副水中画,一只小虫飞过水面水中的话开始模糊继而清晰。
我和怀民找到一个石墩坐下,月光照射下的他,面容憔悴,更加苍白,或许这几天他又有什么不如意,都没有好好照顾自己吧。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白话文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作文8篇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4
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儿,已经半夜时分,月光如梦幻般的笼罩着全城,已是一片静默,此时的人们本该是轻松和安详,然而有一人却与之不同,其英俊斯文的脸上不禁满是惆怅。
“哎!时间过的真快,我苏谋贬官到这儿已有半年,本想匡负天下,只恨这时机未到,未能得到皇上的重用,还落了个贬官的下场,难道我苏某的仕途当真要结束了吗?我何颜面对我已逝的母亲,又怎么对得起栽培我的父亲?”苏轼坐在窗户边上深深叹息道。
“唉,算了!今天还是先解衣睡觉吧,人生这么漫长,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以前这么多的磨难我都不是抗下来了的吗?难道还缺今朝儿不成?”想到这儿,苏轼拿起了窗前的酒杯抿了一口小酒,不禁满脸苦笑。
“睡了睡了,反正钱不愁花,昔日做官多年积蓄多少还是有一点的。明天去邀朋友喝个一醉方休。”苏轼笑了笑。比时月光不知从何处散到了屋中,顿时打破了苏轼想要睡觉的意愿。
“今夜今日的月光这么亮丽,这么快睡觉真是对不起这良辰美景,走,提起壶壶桃花酿去找死怀民共饮去!嘿,这个不厚道的,每次与文人喝酒都不带上我。”苏轼自言自语道。然后便趁着这皎洁的月光,哼着几曲小调向住在承天寺的张怀民家走去。
苏轼的房子离承天寺很近,一会儿,苏轼便到了怀民家,此时的张怀民竞还没有睡,趁着这夜黑风高的晚上兴致勃勃地在饮酒,还炒了一些花生米做下酒菜,好不潇洒自在。
“好啊,你这张怀民,又竟然背着我苏某当面饮独酒,这可是第二次了,太不厚道了。”苏轼慢慢地走到了张怀民面前笑道,张怀民先是一脸惊奇,然后又立马笑着回应道:“哎呦!本人的`些小黄酒又怎么能入得了您的法眼?”去去去!拿酒来你我一同共饮。”两人又皆笑了笑。
约莫过了一两个时辰,苏轼喝得酩酊大醉,醉酒的苏轼硬拉着张怀民是院子里散步,一会儿笑,一会儿苦笑,让人摸不清楚头脑,苏轼对张怀民说道:“你看看啊,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夜没有柏树,只是缺少了像你我这样的闲人罢了,说完俩人又皆苦笑。”
大概是真的累了,苏轼经不过醉意,慢慢地倒下了,此时的张怀民感慨道:“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要怪就怪统治者就太昏庸,不知何为圣贤!何为小人,我到无所谓,只是苦了你了苏兄。”话刚一说完,张怀民便扶着醉酒后的苏轼进入了寺中。
夜还是那么静,月光还是那么亮丽,竹柏随着风在摆动。望着那两人进寺的背影,不禁引发人无限的沉思。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5
踏着凄寒的落叶,任秋风拂面,路道旁生长着微小青苔的石壁散发着细微而又奇怪的香味。已是农历十月十二日,一位面容镇定的士者向前缓缓地踱步。
这便是苏东坡。很好的月光,令人诧异的月色,街道上的人仿佛是有什么避讳甚至畏惧的念头,寂寞,凄愁。也许是遥远的京城繁华热闹到达万人空巷的地步,才使得这个配青刺字的行者无人在意地来到承天寺。
“张贤弟,张贤弟?不好意思打扰了!”“哪里,我也正寂寞的甚,权且入座,权且入座!”迎面一位同样憔悴而银丝略少的的士人,打着圆而深的揖,迈着缓稳的步伐,引苏轼来到寺庙内。
“我说,您这庙该修修了。”
“是该修修了。”
打趣一番后,愁容随着月光涌上那位“张贤弟”的脸上。“东坡兄,这月,您看圆不圆?”“至十五,仍欠二日,尚缺。”苏轼用袖子抚了抚石台,坐了下来。
张怀民看到苏轼毫无愁绪的表现,努力寻找苏轼脸上的丝毫愁容。尔后无奈的叹了口气,用手掩着嘴巴,佯装打了个呵欠。
苏轼看张怀民哀叹,愈加爽朗的笑了。闲谈数句后,怀民逐渐携苏轼之袖踱到了院子里。
月色如清澈的明胶,空明而又透彻。徜徉着婆娑树影的月亮,却如此的空明,如此的清澈见底。
“怀民啊,你这院子回潮啦。”“哪有,梅雨季早过了。好了,上回说李定,他现在怎样了?这个孬瓜……”
“你看,这月光多么的矜持,多么的高洁傲岸,正如驿外断桥的霜雪,覆在这个灰蒙蒙的世界上。”“是,对啊……那个你那句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打入牢狱了呢?”
“兴许是清风作乱吧!‘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哈哈,哈哈!看看这竹柏的.影子多像水中的藻荇啊。”
望见苏轼热情地凝视着这个常见的景色,张怀民也若有所思地观望。二人静立了一会。”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啊!”张怀民哀叹道,但有了几分欣喜。“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抖了抖麻衣,用委婉的声音唱到。“为何吟如此晦气之诗词?这是王安石的劣作。”“你可别讥讽。千百年后,说不定王安石在近几个朝代的诗词创作方面还真能排个前十前八的呢。而我俩,说不定还进不去呢。”苏轼拍了拍张怀民的肩。
“要进也是我进,”张怀民道,“像你这种人人皆知的‘敢称皇帝为吴儿’的人,九族都给你诛掉!”
二人在月下,谈论着生平,探讨着往事;讲述着以往之苦,赞叹着对方的诗词。
“月光如空明的积水,却施德于鄙人的破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那些卑鄙的人是懒得看的。”张怀民三分悲凉,七分悠闲地说道。
“谁说看不到?他们那精明的老眼,是看不清这空明澄澈的月光的!”苏轼抚掌大笑道。
月下孤零零的寺院仍然被深夜的寂静埋没着,仍在打更的声音中静默着,仍被空明澄澈的月光笼罩着。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6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轻抚着伴我已久的古琴。古琴传出些许悲凉声,在我耳边回荡了许久才消失。
突然一阵困意袭来,我打算脱掉衣服睡觉。这时一束皎洁的月光从门里照了进来,屋内瞬间亮如白昼。我顿时心起赏月的念想,于是高兴地走到户外。
想到无人与我一同赏月,顿时有些失落。猛然记起承天寺还有友人张怀民。我到了承天寺,发现怀民亦未睡觉,心中有说不出的欣喜。
我邀请怀民一起散步赏月。我们走在柏树与竹子相交的小道间,看到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庭院。庭院内宛如一片积水,清明澄澈。仔细看,那片积水里仿佛有藻和荇交横在其中。突然,一片落叶飘落下来,打断了我的遐想。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我和怀民继续边走边聊。那些不愿回忆起的往事,在赏月的心境下瞬间释然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啊?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能发现月色之美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7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秋风萧瑟,落叶“沙沙”作响,夜已深,我感到有些困倦,便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候,却看见皎洁的月光从门外透了进来,十分幽美,洒满了整个房间。我顿时睡意全无,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我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来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到了承天寺,我发现张怀民也没有入睡,于是我们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走上一条竹林间的小径,风吹过,听见竹叶“沙沙”作响,深秋的风吹拂在身上,只觉得一股凉意袭来。漆黑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挂在上面,四周只有几颗寂寥的孤星相伴。
张怀民不禁叹息:“我家中还有重病的老母,妻子小儿也不知如何,此时却不能与他们相伴,真是……唉!”听到张怀民的`话,我不禁想到还在万里之外的家人故友,倍感思念。我们继续走着,谈着曾经在官场上的得失,而现在却有职无权,空有满腹才华却无处可施。
回到院中,我环顾四周,看着地上,好似有一片积水,澄澈明亮,水中还有藻、荇在自由地摆动。仔细一看,那并非是真的藻、荇,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我和怀民相视一笑,心中释然,那些曾经的事何必在如此美妙的夜晚诉说呢。哪里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树?只是曾经的我们忙于追逐名利,无暇顾及罢了。只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才能欣赏美景。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8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睡觉,忽然看到月光从窗户洒进来,轻纱似的。这顿时让我心情愉悦。我高兴地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入睡,听了我一起去散布的建议后,便与我一起到中庭闲游。庭子里,月光洒在地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图景——澄澈空明的水中交横着藻和荇。我仔细一看,哦,那藻荇原来是竹柏的影子!我不由得陶醉了。哪个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不过少了像我和怀民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曹碧娴)
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苏轼正准备解衣睡觉,当看见月色是如此美丽时,不由自主地走了出去。想与人一起分享但身边又没有人,于是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着。大家便一起观赏月色。苏轼看见地上好像有积水,水中有藻荇之类的植物交错,便告诉怀民。怀民看到,大笑起来,说这是月光而不是水。苏轼听后也大笑。什么时候没有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他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黄子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刚想睡觉,淡淡的月色照进我的窗子。这样美丽的'夜色,谁不想出去夜游呢?我想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于是高兴地起身前行。他也没有睡着,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似乎有澄澈的积水,水中漂浮着墨绿色的藻和荇。仔细看时,才发现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美丽的月色?那一处地方没有美丽的竹柏?只是我们都生活在忙碌之中,匆匆度过,忽略了身边的美好。(陈晓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正要脱衣就寝,一道柔和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皎洁的月光,宁静的夜晚,真让人陶醉不已。想到没有什么人能一同谈天取乐,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正好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于是一起在庭院里散步。夜晚的寺中没有什么人,我突然察觉庭下有清澈透明的积水,还有水藻和荇在水中,伴随清风飘摆。陶醉许久之后,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柏的影子。月色依旧,微风吹得鬓发飞扬在空中。(曾婷婷)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9
在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刚脱了衣服要准备上床休息,这时一束月光照进屋里,看起来十分美好,于是我心里甚是开心,便从床边起身准备去散步。
但却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此景,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刚好怀民还未睡,便邀请他一起来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同水一般澄澈,仿佛如水中有像藻、荇一样的'水生植物,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夜里非常安静,明亮的月光撒在地上给世界都披上了一层神密纱布~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翠竹和松柏?只是最缺少的是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篇10
那一晚,月色皎柔,他目似剑,江水风月,似为吾二闲人所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萧风起兮,我放下微热的笔头,望那窗外远山相连,叠嶂九重;可近处却满街寂寥,无人出户,无人打灯,哪怕这轮月朦胧,山层叠。心中空落,解衣欲睡,可当指尖触到没有温度的粗麻,腿胯坐上那吱嘎声声的木床,我忽然想起有一位与我之同的朋友,他也定睡不着吧。
我要去寻他,我决定。我要让他和我一起赏这月光寒烁,这山色空蒙!满怀欣喜。
心中的激动驱使着身体,让我忘了那周遭的空寂与寒冷,恍然间眼前便是承天寺。轻推寺门,他也没睡!我们相视良久,随之是释然一笑,再是踱步于庭中,默而不语,共赏这夜色静谧,蝉声回响。
迷蒙的月色下,院里似是积着银色的水,荡漾着洒脱在青翠的竹植上,溅在我的身上,他的眼中。我伸手取一捧水,在我掌心,它平静如一,似是把所有的苦闷与失落,全含进去,我惊叹这淡雅的、纯澈的,空明而又点缀一缕淡淡的忧愁的水。张怀民的发梢上,也坠着它,在黑暗中星星点点,闪烁着,发着灿烂的光。似是故乡的万千思念,又似那曾经畅谈的.万千梦想。
水中是交横连错的藻荇,粼粼的波光中若隐若现是它们的身影;它们充满活力,它们生机盎然,却就如此般亭亭地立在那,似安静不语的女子,朦胧了面庞,可美不被掩盖,反而更显出一种气质,一种高洁清丽的自然之美。天地间,除了月,除了水,除了藻荇和张怀民,再无其他。
风又起,吹动了怀民的发,我的衣裳,吹走了贬谪之苦与各种不如意,却吹不走手中那捧水——原来是那皎洁无暇的月光,送给我和怀民一场梦,梦中的景美,美得花枝乱颤。所谓藻荇,不过是翠竹松柏之影;所谓水,是那美妙月色。
可我不禁心生疑惑:月光、蝉鸣、松柏、山峦,它们的主人何者?何人可赏这千万美景?
江水风月,本无常主,惟闲人便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