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读书心得(精选4篇)

时间:

读书心得 篇1

《断舍离》是一本推崇现代家居整理的书。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离开对物质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要点之一在于,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的附庸,从而达成人生清爽高效的自有境界。

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书中传授的整理技巧,果断”断、舍、离“,家里自然干净整洁。怕就怕知易行难,下不得狠心决心。

女人天生爱购物,网购方便快捷更是刺激了购买欲,不断买进的同时也引发了存储问题,再多的容纳空间也无法满足与时俱进的购买能力。东西越买越多,空间越来越满,房间越来越乱,心情越来越烦。当时因为头脑一热所以购买,到手了之后却并不觉得有多需要,这种情况太多了,舍不掉的”鸡肋“也积累的太多了。

果断舍弃用不到的物品虽然是个亡羊补牢的办法,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冷静购物,不迷恋物欲,不因一时兴起而盲目消费,不将许多不大需要的东西弄回家,从根源上斩断购买欲才是治标治本的好方法。

生活中的居家整理该如此果决断舍离,对于情绪,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尽快整理好心境,舍弃那些让自己感觉不快的负面情绪,心境越来越开朗,生命越来越积极。

断舍离是源自瑜伽和佛学的哲学观念,与其它鸡血汤不同之处在于,它想告诉我们:人生整理不在于贴标签式的整理本身,而是静下心来检视自己的房间和人生,到底哪些是多余之物,鉴别出来就要毫不犹豫的丢掉,由此发现真正自己的需要什么,以及自己想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活得精彩。林肯说过一句话,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中的岁月,而是岁月中的生命。

问题是:现代人大致都陷入了一种全民式的焦虑:拖延症导致的焦虑,信息过载导致的焦虑,还有失眠,还有选择恐惧症等等。

有限时间与无限欲望和可能之间的巨大鸿沟,沟壑难填。

怎么办?我们几乎都需要跟自己来一场”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个心智历练的过程,是一种做减法的修行。

断舍离,不是教导你怎么活,因为也没有人能教导你怎么活,只有自己最想清楚自己。断舍离,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

读书心得 篇2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叫《海蒂》的书籍。

书中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名叫海蒂,她被她的小姨妈迪蒂带到了高山牧场上的爷爷家里,在高山牧场上的生活中,海蒂用她的爱心改变了爷爷性格暴躁的坏习惯,同时,也帮助了牧羊童彼得的奶奶。海蒂天天都和闪闪发光的群山和那红色的玫瑰、羊群做伴,海蒂每天都快乐而幸福的生活着。

可是好景不长,迪蒂想把海蒂带到法兰克福去,在法兰克福,海蒂认识了残疾的克拉拉。但是,海蒂越来越想回到高山牧场上,去看那高耸入云的连绵雪峰在湛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巍峨壮丽,蓝色温柔的风铃草和金光灿灿的岩蔷薇。

最终,海蒂放弃了在法兰克福富裕的生活,回到了高山牧场的怀抱里。

不久,克拉拉来到了高山牧场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海蒂帮助克拉拉离开了轮椅,像正常人一样可以自己到处溜达了,当克拉拉的家人知道了这件事,对海蒂和海蒂的爷爷感激不尽。克拉拉要回法兰克福了,克拉拉告别了高山牧场,回到了法兰克福。

读完这本书,我被海蒂善良的心灵感动了,被高山牧场上迷人的风景吸引住了。我推荐大家都去看看《海蒂》这本书。

读书心得 篇3

这本书早就出现在朋友圈中,终于在这个暑假翻开拜读。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在这点上作为老师的我深有体会,当我出差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着学生能不能自律?虽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但每次回来总会有告状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平时在管理学生时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用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暂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庆幸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也开展过,而现在才明白这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我想以后的班会一定会精彩纷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我就可以建议:“你愿意把你的问题放到班会的议程上吗?”而且学生们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多,而且在头脑风暴中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最终,许多管教问题就被消除了。

在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小编精心推荐

读书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 篇4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罗曼。

罗兰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诠释“英雄”的含义,而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一定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甚至不一定是一个胜利者,单他们肯定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使他们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放弃奋斗。他们饱经沧桑,历尽艰辛,却始终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

我想《名人传》就阐述了个真理。在大千世界中,这种英雄屈指可数,而读了《名人传》之后,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打动了,他称之无愧于英雄,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二五岁他刚刚在乐坛上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这种对音乐家来说几乎致命的打击给他带来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谁又能想到他那些传世的巨作,绝大部分竟是在耳聋后写成的。我读懂了,任何成就都伴随着艰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验。贝多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古往今来许多大有作为的人,并不曾从社会或自然那里得到任何恩惠,相反,不公正的命运常常给他们设下种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在生活上,贝多芬一直是不幸的,由于贫穷和残疾,他的感情充满了凄苦和遗憾……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乐曲,常常拿不到分文报酬。不错,他的艺术是无价的,于是人们用慷慨的掌声赞扬他,却没想到他破旧的衣服甚至上不了街……

然而所有的磨难只是使它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终于战胜了!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攀登上了生命的巅峰。生活是美好的,单并非处处都开满了鲜花,更不能指望处处都有林荫道,有的地方会是崎岖陡峭的小路,有的地方甚至荆棘丛生……正如罗曼。

罗兰所说:“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一场可悲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