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乡愁读后感范文【篇1
古树、池塘、老井、灰墙以及涓涓细流、山川草甸,承载着无数人儿时的记忆,它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成长符号,“乡愁”是它们的代言词。
随着城镇化大潮滚滚袭来,这些美丽的乡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渐渐化为乌有,暂时留存下的乡村也有不少被割裂了历史的脉络,失去了灵魂和底蕴,沦为失去记忆的躯壳。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建言热议,愿更多的“乡愁”被守望和传承。
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乡村以宽广的胸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就在哪里,精神就在哪里。”冯玉璞代表说。
冯玉璞是隆德县主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隆德县是中国书法之乡、绘画之乡,也是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冯玉璞说:“隆德县自公元1142年传承至今,是很多隆德游子的故乡,也是他们的魂之所依,心之所托。腊月初八那天,我们启动了‘在隆德过大年’活动,通过社火、舞狮、民俗体验、元宵晚会等传统节目,共同守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
冯玉璞说,现在很多农村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局,毫无特色、千篇一律,老百姓戏称“家家户户一个样,人还能看个门牌号码,狗干脆找不到家了”,他建议在大规划的拆迁和“造城”运动中应该将“乡愁”留住。
冯玉璞说,如今,随着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新的文化理念尚未形成,导致很多现代人没有信仰,都很茫然,希望通过城镇化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乡愁”找回来,将一些传统文化找回来。
既要坚定传承又能勇敢放弃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表现,如何能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又能让农民生活有大的改善,要走的路还很长。”布青沪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天蓝水绿是宁夏最大的资源优势,面对稀缺的碧水蓝天,我们需要坚守,但也要付出代价,比如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比如规划好城镇化的特色,比如该破则破该立则立。
布青沪说,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安稳下来,一靠优于过往的居住生存环境,二靠内心深处的安分,青山绿水的消失让现代人忧郁,精神家园无处安放。因此,才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重回农村生活,这不光是精神的感受,还有村庄里淳朴民风的融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文化并不全是好的,就怕在各种文化的交汇中,糟粕不舍,精华不留,失去判断的方向。我们要擦亮双眼,做到既能坚定传承,又要勇敢放弃。
布青沪建议,城市规划并非要移山填海、改头换面,千城一面“乡愁”只会越离越远。如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实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那么,我们的“乡愁”就不在远方。
诗意的栖居并非梦想
看得见的青山绿水,看不见的诗意情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方碧水蓝天,那是家的颜色!
“移民从一个故乡搬入另一个家乡,他们人下山了,可文化的根不能断了,在新家园他们能否觅到更多老家的味道?”马红代表说,生态移民是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大批人的“下山”将不仅仅是一种住房转移,更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搬下山来的移民,绝大多数都会外出务工,寻求新的发展,怎么让房子真正变成“家”?光靠产业,似乎还不够。
马红建议,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政府应该将文化的传承、迁徙、再创造作为重要部分考虑进去,在建设居住之所的同时,为移民建起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范文【篇2
作为一个观众,情不自禁、由衷地向《记住乡愁》纪录片的全体专家和工作人员表示敬意。自2015年开播以来,他们已经引领我们深入了百个传统村落,倾听村落中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他们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源泉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追根问源、穿越古今,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0xx年伊始,《记住乡愁》第三季面世了,这一季以古镇为对象,在全国遴选了60座各具特色的古镇进行拍摄,聚焦中国古镇的地缘文化和特色建筑,将一座座古镇,一丝丝乡情用镜头语言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一镇一味道,一镇一神韵”的独特之美。古镇的美,让人沉醉;古镇的情,悠远绵长;古镇的魂,厚德载物。使我们在淡淡的情绪中体会历史、自然、人文与美的凝练。
《记住乡愁》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历史、走进乡村,传递中华之道、中华之德,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感性显现,教我们如何认识传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记住乡愁》自开播以来,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共鸣,因为它勾起了我们的乡愁,勾起了我们对“家”的思念,更勾起了深蕴于我们心灵深处和集体无意识中的那份记忆,也激起我们对这片可以栖居的大地的热爱。
千姿百态的古镇唤醒了沉睡的乡愁,也唤起了我们对传统之美的共鸣。第三季用60集篇幅书写的中国古镇当中,既有小巧精致的水乡古镇群,也有粗犷大气的北方大院建筑群,有商贾大家的徽派古镇群,和朴实无华的西北古镇群,还有个性鲜明的岭南古镇群和清秀灵逸的湘黔古镇群,以及颇具民族风情的南诏古镇群和另类浪漫的西南古镇群等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些古镇不仅仅是中国特色区域文化的缩影,更承载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特别是中国人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礼谦让等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第一集《乌镇——枕水人家立志进取》,讲述了位于苏杭之间的乌镇。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乌镇,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虽然历经战乱与衰败,每次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再次突破。今天,乌镇人依旧坚持进取求变的时代精神,致力于古镇的传承与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乌镇人矢志不移地投身乌镇旅游业的保护与开发。我们看到祖上四代都从事竹编工艺的手艺人钱鑫明,为了把“竹编”这项老手艺传承下去而不断坚守、四方奔走。我们也看到拥有不服输性格的乌镇民宿房东穆穆,进取求新大胆尝试,成功地推广了乌镇民宿。乌镇,正以其勇立潮头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在时代与历史交汇处的新生。
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下,乌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镇风韵,在这里,古老戏台上唱响的是质朴的花鼓戏,一旁剧场里,则在上演一幕幕现代的话剧;街边的老店里,传统手工艺者仍在延续古老技艺,一侧的老街上展示的却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当时代和历史在古镇交汇时,带来的不是冲突,而是一种新生。乌镇以勇立潮头的姿态向世人昭示,它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
第十五集《安居镇——勇于担当》,讲述了大安溪河畔的安居古镇的古往今来。安居始建于隋朝,是一座因水而兴、因商而盛的码头重镇。这里有赏不完的文化符号,绕不尽的青砖石瓦,这里承载着千年的荣耀和辉煌,也迸发着新的生命与活力。安居靠水,古时滩头边的船只都只能靠人力拉船,大型货船上滩时,需要数百人同时拉纤,通力合作,担负起各自的职责,这使得“敢闯敢干、勇于担当”成为安居船工这个古老行业的生存法则。现如今,机动铁船代替了人力木船,但船工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却在安居人的血脉中世代传承。
文化,是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综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一个民族必须依靠文化来传承意义与价值,维系信仰与态度,实施守成和变革。文化自信,是对所属文化的自我认同与肯定,是礼敬与自豪。产生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是悠久的文明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强盛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中的修身养性、诚信仁爱、和谐中庸、崇尚正义、注重民本等优秀思想,蕴含着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沉淀着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凭借这种文化自信,在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一代代“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中国人,高扬主体意志的崇高与自由而不计行为的利害与得失,不断地集聚起改造现实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诚然,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为之自豪。但同时,我们也要把它放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观格局中进行甄别、这样生发出的文化自信才深刻、强大。老子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一方面,我们要理性认知和把握传统文化价值的多重性,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全面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以平和的心态和客观的眼光,尊重包容与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在相互凝视与对话中找准自身文化的坐标,坚定信仰和追求。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而唤醒我们回望的乡愁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之根。
乡愁读后感范文【篇3
老塔把乡愁的意象在影像上归结为俄罗斯风格的原野和房屋,在主人公的梦中多次出现。在影片的最后,一片意大利教堂中幻化出了一片俄罗斯的原野,一条河静静的流过,一座房屋静静的矗立,这就是梦中的俄罗斯,他童年的记忆。
我把这点归结为原初性的意思就是借这个词来表达老塔影像的一个特性,他的电影语言经常被解读出种种带有复杂隐喻的象征意义,但他始终不承认这一点。我理解老塔的感受,他的表达方式就是这样的,他只会把第一个进入他脑海的形象筛选出来,他就是这样的,那是他的记忆,他的潜意识。比如那所房子,那条河,再比如老塔一直钟爱的水面反射的日光。老塔的影像没有逻辑,作为观察者,在阅读老塔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带有任何假定,任何预期,否则会无法理解。老塔的影像语言,尤其是《乡愁》和《镜子》这样完全的作者电影,只属于他的表达方式。无论场景镜头调度还是声音构成。比如其中有一场,在戈尔恰科夫去造访多梅尼科住处的时候,总有一种电锯的声音若有若无,影评家会有多种阐述,而我确信老塔会轻描淡写地说,我说的那个地方就应该有那么一种声音。
除了表达方式的原初性,还有一点,就是老塔的几乎所有影片,包括《乡愁》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的写照,这种经验上的原初性更能带来影像上的私人性和原初性,既然是自己,必然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在几乎没有障碍的状态下来抒写电影。
总之我还是难于描述乡愁给我带来的审美体验,很精确的说,那种在“共通感”层面的经验是类似伯格曼的描述:“一如倒映,一如梦境”,说的玄是“灵魂的共鸣”唤起了我在“痛苦感”那部分描述的一种我内心深处的痛苦或者乡愁,而在多次的阅读过程中,我逐渐体验到对《乡愁》的合适阅读方式:扔掉种种既有经验,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老塔的生命表达,否则完全无法理解老塔的影像。
其实下了很大决心,积蓄了很多勇气才来写这个题目,感觉自己写得不很成功,根本无法表达对老塔的景仰。尽我所能写到这个地步,很是汗颜,有愧于他的圣洁和完美,想到温克尔曼的一句话,也许形容老塔很合适:我觉得老塔的影像充满着宗教情怀的圣洁庄严,充满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乡愁读后感范文【篇4
内容简介:本书是幽默鬼才刘原十年作品自选集“流亡三部曲”之一,收录了刘原2001年至2003年的专栏文章之精华部分。刘原的文字充满诡异莫测的喜感,有着才气作底的戏谑嬉皮,同时苍凉悲悯无处不在,在点中你笑穴的同时,也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好文章要有道气,有语感。道气是内蕴的尊贵,是正气凛然的价值观;语感是内在的韵味,是文字至上的灵性。刘原的文章正可作如是观。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刘原的文字总是让我在狂笑之余心底泛起淡淡的哀伤,我恨这只披着狼皮的羊,因为,他让我总是很想、却又不敢像他的评论一样,如此色而不淫、艳而不俗地去解说足球比赛。这是一种巨大的折磨,特别是,当我阅读他的文字已成为习惯之后。
乡愁读后感范文【篇5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总能悄悄勾起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妻子的不舍和国家的热爱。
整个小诗充满着音乐之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还有四个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韵律之美。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少时,在外求学,和母亲用书信传递彼此间的挂念,用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到了中年,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还有一条浅浅的海峡阻隔着两岸人民的交往。
作者没有用十分华丽的辞藻,气势磅礴的句式,却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将这种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印在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