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整理9篇)

时间: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1

豪,有人说是李白的专利,有人说是辛弃疾的特点。但我觉得,李白的豪带有一些癫狂,辛弃疾的豪带有一股悲凉,只有你苏轼,有最纯粹的豪。

那是嘉祐元年,你首次赴京赶考。你清新的,洒脱的文风震动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让欧阳修误以为是弟子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使你只得第二,你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梅尧臣为你的文章而赞叹,问你这几句话的出处,你答道:何必知道出处呢?欧阳修赞叹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比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你名声大噪,名动京师,正准备一展宏图之时,身后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你随你弟弟奔丧,可等你返回京师,再次准备大展宏图时,朝廷已在王安石变法下变得面目全非。你的许多师友,包括从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内都因为变法而离开京城。

熙宁七年你又被调往密州任知州,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你写的.诗辞,就像你做的事,挽雕弓,如满月。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颇有政绩。

元丰五年,你又被贬黄州,你多次来到赤壁岸头,望望那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望望那皎洁如雪的明月,长叹一声,一股报国的热血涌上胸膛,且没有被现实的残酷所冷却,你潇洒地举起笔,豪迈地昂起头,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挥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谁说举杯邀月的只能是李白?你,有李白的豪迈,有李白的热血,有李白的潇洒;还比李白少一分癫狂,多一分稳重。配得上把酒问月的不只有诗仙,还有东坡

之后,你又开垦了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人民爱戴你,在此之后,你有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称号东坡居士。

多年后,你,走了,带着你的豪迈,最纯粹的豪迈走了。那么,子瞻,让我用你写的佳句来总结你的一生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到苏轼也是无人不晓了,想必谁都有被苏轼的词整得眼花缭乱的时候。毕竟词不想唐诗一样有规律,每次背到苏轼的宋词时,总会伏案夜读到深夜。因此,有点讨厌使我变成大熊猫的这个词人。然而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政、医、食等方面均是功绩不菲。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就连“诗仙”“诗佛”大概也要自愧不如了吧!

不过,上帝不会完全眷顾一个人,苏轼成就虽多,可仕途却一波三折……在朝廷重用王安石变法时,本是推行新政之时,可我们的苏轼总要那么特别,通过诗文表达对新法的不满,结果也可想而知,直接被打入乌台“冷宫”,由于此言论对社会影响较大,对新法推行不利,直接关了4个月的小黑屋。幸好当时没有杀士大夫的习惯,苏轼,这个“命大小子”才免于一死。人家说,吃一堑长一智。而苏轼可所谓是朝廷中“最突出的.腰间盘”了,那是啥话都敢讲,啥事儿都敢当,正如他妻子所说的,他这一肚子里装的全是“不合时宜”!因此,苏轼的人生是在“被贬”中度过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为了抚平自己受伤的心,闲暇之余,他还会赏析美食。人家吃野鸡写了个《野雉》,吃鲍鱼后又写了《鳆鱼行》,尝一盘普普通通的清炒时蔬就写了一首《春菜》,哪怕只是喝了一碗平平无奇的粥都能做出一首《豆粥》来。每吃个东西就做诗一首。放到现代,哪家餐馆不找他来做宣传啊!就连一个普通的肉,苏轼能一顿操作让它成为千古流传的“东坡肉”。不仅如此,他还发明各种美食,如“东坡豆腐”,“东坡饼”等。唉,真是“官场失意,案板得意!”

而今回顾东坡居士:可见他在充满苦涩的人生中,从不奢求什么,不阿谀奉承,性格向来直爽刚烈的他,历经朝廷的次次被贬后,却磨灭不了他真挚的心。天天嘴上念叨自己仅剩的那几串铜钱,梦里却装满今天吃的那几碟好菜,尝的那几口美酒呢!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往往使人心安。

苏轼,一个值得令人敬佩的千古文人。千年已过,风采卓越。他用平凡的画技渲染这不平凡的人生;成堆的诗词成为他为后代留下的瑰宝;官场的失意却使他爱上了美食。传奇的苏轼,传神的人生。愿为苏轼,愿意成为这个永远活在“当下极乐”世界,永远能在苦中作乐的圣人啊!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3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4

苏东坡先生是在很多人眼里的一个风流倜傥的宋代大词人,也是北宋代的文学家。郑老师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苏东坡的来源和和具体苏东坡的古诗,就举办了苏东坡诗词表演。

总共有八个小组每一数列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有一首苏东坡的诗,还要了解完苏东坡的诗在表演一个节目,这个表演是每个人都要不一样的,有些人需要理解古诗说意思还有动作,有的是用朗读古诗,有的是用一个舞蹈来享受古诗,还有……

排练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拿着自己的古诗朗读着,非常的洪亮有的人一边想着自己的动作,有的人一边想着如何把古诗的意思给背熟,还有的人跳舞、诗歌、朗诵,……大家一边朗诵着古诗还一边想着我们做的动作是不是对的,老师有时候会给我们找时间排练,大多数的时间都会拿她的课来给我们排练。

有一次是在班级上排练,开始就像已经在表演,那时候我们的心情非常的紧张,因为是在全班人的面前表演这个舞蹈,如果出错了,就会有点尴尬,在上场时,因为有些人还是结结巴巴的,还有的人是没有编好舞蹈的,老师就已经让我们在全班人的面前表演,所以每个人都很紧张,勉强有一两个不会的是很正常的,在我们排练几次后我们也有找到了熟悉的感觉,我们组表演的古诗是《水调歌头》是用舞蹈的方式来表演它的。

排练了很久郑老师定下来了儿童节那一天表演,到了表演的那一天我们都在反复排练熟悉自己的动作,害怕一不小心就会错又要重新再来,我的心情有一点开心还有一点小紧张,生怕会做错动作,开始,第一小组上场,他们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表演。到了第二小组也就是我们,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场,随着第二小组的介绍完毕后,开始了!我们的表演已经配好的音乐在加上班上的`男生朗读水调歌头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舞蹈,舞蹈是那么的优美,再加上汉服在飘动好像我们就在翩翩起舞享受着诗歌,我们的演出已经表演完了,大家都弄出了自己的优美身姿,最后我们还跟老师、同学、家长,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这个表演对我来说是是在这一个学期内付出最多的活动,也是更深刻的了解苏轼的古诗了解他的故事来源,苏轼的精神值得我一直去学习。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5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诗神苏东坡还发明出了六道美食,分别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凉粉,还有,东坡羹等等美食。苏东坡还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的人生总是三起三落的,但他还是依然笑傲江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面对着生活。

为了寻找苏东坡的足迹,郑老师还带我们一起到过惠州罗浮山一边品尝荔枝还一边吟诵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惠州一绝。

于是我们就用了朗诵、歌舞、表演、讲故事等形式诠释苏东坡的诗词表演。为了品悟诗词中的意思,我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台词还有古诗,动作都给记了下来,在诵读苏东坡的诗词后,我体会到了苏东坡的豪放、豁达的精神,他即使是被贬了三次,可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给打碎了,我非常害怕,生怕妈妈骂我,于是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如何把花瓶粘回去,于是就把花瓶给藏了起来,不敢把事情告诉妈妈,心里忐忑不安;这时候我又想起了苏东坡,当苏东坡犯了错误,可是依然豪迈、豁达,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所以说我应该跟妈妈承认错误,并且跟她一起解决问题,所以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沮丧,像苏东坡一样有着豁达的精神面对生活。人这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地魔难,危难关头能帮一把的是贵人,但贵人不是常常有,时时在,能解救自己的最终还是自己。苏轼的诗词,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从容,这些永远都印在我的心里。

他是一个面对困难不退缩、屈服,反而在困难中为人率真,生性乐观且豁达,且十分豪爽的人。所以,我们要像苏东坡一样豪迈、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首先要好好做自己,这就是意义,活着的意义,至于你将如何完成自己,完成到什么程度,都由你自己决定,但人生本意,是要完成自己,成为完整的自己。这就是品读苏轼给我最大的'感悟,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6

他在明月松岗下,忆亡妻深情,记十年宦海沉浮,泪水簌簌;他为爱国志士,虽是鬓白微霜,却欲牵黄擎苍,亲射虎,看孙郎。“人本过客无来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芳香。”他,是一代国学大师,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是一个时代文人形象的镜子。

苏家三苏,占唐宋八大家之三席,虽不为书香世家,但父子三人皆为八斗之才,其中以苏轼为最。其文风或妙语连珠明朗典雅,或引经据典尖锐深刻;有“庭下如积水空明”般妙趣横生,有“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忘。”般冷静清晰却深情隐忧;年少成才,幼学之年即可口出奇句“人能碎千金之壁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壮年时期才华熠熠,为臣为人直言敢谏性情强烈真挚,既有“不如放鹰犬而兽自训,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之忧言,又有“朝廷纲纪,孰大于此?”之诘问;有暮年屡次被贬无奈辛酸之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有苦中作乐的无二趣味“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侍仪。”

以文学天才称少年苏轼,以淳儒贤臣,梁山好汉,决定宋朝帝国命运称子瞻;以“全能圣人”称东坡居士。

林老先生以其雄厚的文字功底,极其丰富的文学储备,旁征博引,以或朴实生动,或华美瑰丽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苏东坡。他若雨果般评击政治,像约翰逊般动人,集弥尔顿,庚斯勃罗,蒲柏,斯威夫特优点于一身;他是北宋末期“唯一一个清醒且站着的人”,面对激进的怪人妄想家,不畏强权,屡次上谏,最终因皇帝之昏庸无能,王安石之小鸡肚肠,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而屡次被贬。

西湖畔苏堤岸,功绩不朽;一声吹断横笛,才华横溢。作为一个感性的文人,林语堂老先生遇到东坡,就如遇到艳丽花朵的游客,美丽少女的小伙,漫威英雄的稚童。苏轼用笔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苦难的.人生以最真实又最不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了这位国学大师。是迫于生计“弃官从农”的闲散,是不被予以君主重用时“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浪漫幻想,是会为情伤神对待妻子的温柔忧伤,是其充满艺术的文章诗作,是其乐观开朗的灵魂。

当他遇到了苏东坡,就从发出“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感叹的哲学家变为评击崇拜者政敌为“精神分裂者”的迷弟。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虽可能不如苏轼般“落笔即成名句”但也不至于沦为“庸才”。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但是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宋朝末期的覆灭结局的最重一击不是王安石变法,而是其本身的腐败。

1000年涛涛历史长河,真不一定是真,假也不一定是假。《苏东坡传》也只能是苏东坡的传,林语堂也是其最好的写作者。因为只有一个对苏东坡无比迷恋的人,才能将这位伟人的性情最强烈的一部分传达给读者,传记本身不同于百科全书的一点就是其强烈的主观感情,如果只是一味的客观求实,那么就会变得贫乏无味。因为伟人也是人,人的一生终究是枯燥而平凡的。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7

如果我问你“苏和仲”是谁,有些人可能无法回答。但如果我问“苏子瞻”或“苏东坡”,那就很少有人不知了。其实无论是“子瞻”还是“和仲”,都是一个人——苏轼。苏轼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其中的原因不仅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词人,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也很有影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名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虽然一生道路坎坷不平,但他没有灰心,被贬后,他可以借美景饮酒取乐;外调后,他反而做了更多利民的事。如果没有他开阔的`胸襟,就很少有那些豪放刚健的诗词,词也不会真正突破了“花间”、“尊前”的藩篱。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五年前的一天午餐,妈妈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肉,我吃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就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告诉我:“这是东坡肉呀。”从此,我第一次认识了苏轼,可见苏轼对各方面的影响有多大呀!

1101年,苏轼在北还的途中卒于常州,虽然从此以后人们再也看不到苏轼了,但是一看到他的散文、诗词,谁不想念他呢?即便在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只要一看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江东去,浪淘尽……”等名句,人们也会如此。这就是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8

苏轼的轼,本意为车上一个普通的部件,平时没有什么大用,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他父亲对他的寄望。但从古至今,都有一条不可逆的定律,别人越希望你普通,你就越牛逼,苏轼也是如此,他哪有一点普通的样子,他不能被比作包在布里的锥子,因为他已经把布捅了个稀巴烂。

首先来看看苏轼的妻子王弗,那可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苏轼提笔为一个池子题了个名,顿时周围一阵掌声,王弗随后也出来了,才子配佳人,天造地设,两皆欢喜,古乐震天,池里的鱼儿正应题的“唤鱼池———池中有鱼,呼之欲出,耐人寻味。”

苏轼的仕途还算是顺利,第一次考试就进了三等,这种好运那是非常少见的,不过按照套路,家里肯定要发生大事,这不,他的母亲陈氏去世了,他得守孝。但在这之后,苏轼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他自己也因为“乌台诗案”入狱,此次之后就被一贬再贬。但正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才写出了那些千古流传的好诗好词。就如在王弗去世之后,苏轼就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思念异地的弟弟苏辙时,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以说啊,你不经历点倒霉事是写不出千古流传的'好诗好词的(极少数除外)。

苏轼的一生就像发了酵的葡萄,虽然不好吃了,但可以做葡萄酒,让它造福了另一个方面;苏轼虽然有些不幸,但他写下了一大堆好诗好词,这算是给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不幸的事的一个补偿吧。

苏轼的诗大多数都很有画面感,就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只见远处黑云翻滚,好似谁家熊孩子打翻的墨汁一样,黑得毫无亮度,差一丢丢就把山全遮住了。天上下着雨,打在湖面上,溅起的水花似乎地上也在下雨,上下夹击,湖上的船里的人估计要口吐芬芳了吧。但忽然一阵风吹来,吹走了云,吹走了雨,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如此美景,却是苏轼被贬后写出来的,可见他的心是有多大。

心大且乐观者,苏轼也。

我眼中的苏轼高一作文篇9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一个令国人自豪国士无双的诗人,一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的一个智者,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但看上去如此成熟的人,心灵却如孩子一般纯真透彻。

苏轼是一个内心豁达诗词浪漫的诗人,他说话心直口快,但也因为这张嘴差点害死了他。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079年,在波涛汹涌的太湖面上,悠悠地缓着一艘小船,小船边上是大文豪苏轼。此时他内心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跳河。

他是押回京的,他从一个被万人瞩目全民爱戴的.湖州市长,当时他可是他们国家捧在手心的一颗珠,但此时却沦落到一个跌入尘埃生死未卜的朝廷罪犯,就因为他直白的文字而被人告发,内心纯真的苏轼,或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言而获罪。苏轼以前是有多么的风光啊,你能知道这次苦难是给他多大的一次打击,以至于让他想要跳江自杀。而之间让好内心豁达的苏轼先生都快压不住的事件,名字就叫做乌台诗案。苏轼也曾年少轻狂,经过了乌台诗案,人生的大起大落,也破灭了他仕途高攀的梦想。这或许是他这生中最大的苦难了,让一个前半生一直活在掌声的大文豪,瞬间满身脏水,就连朋友都怕他连累了自己。“忧愁无路去,豁达自开来”。他只能痛并快乐着,一步一成长。

要是苏轼除了这件事其他都很风光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从政40年,而他就被流放了33年。但他并不气馁,而是不断的写诗,赏景,饮酒,内心毫无波澜。

他,是一位是诗人,既有“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幻想,又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信念,还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悟。虽然人生坎坷,但他依然乐观,就算内心再多的惆怅,但他依然能自我寻求安慰,这或许就是人最难得的了。

苏轼是书法家,是文学家,也是美食家,任何一个词都定不了他,他就是他,本本分分的苏轼,人们心中的举世无双。他曾潇洒过,曾被追捧过,曾被辱骂过,曾也有一段不愿提起的过去。但谁不是呢?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就如宗璞写的,丁香结一说“: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要乐观,坦然,不惧怕,坚定的面对困难。若人生没有结,那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