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收集7篇)

时间: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1

你曾看见过鱼儿有洄游的现象?它们在茫茫的大海中寻找最初的地方。在我们民族悠久历史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去回往、洄游的东西。洄游到过往难以忘怀的文化中去,洄游到过往爱、美、诗、思的精神家园里去,洄游到过往民族雄壮的劳动成果中去每一次洄游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洄游都是一次难得可贵的`旅行。

回首民族的往事,洄游精彩的民族经历,我像是站在时间轴上,仿佛看见了大禹面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洪水时临危不惧的样子,仿佛看见那滚滚而来的洪水像一只只凶猛的野兽向老百姓扑来,发出可恶的咆哮声,损坏了房屋,冲毁了庄稼,危害了我们的生命。

就在这时大禹站了出来,用出他的治水经验,不顾生命危险把治水治理了,为百姓解除了生命的威胁,消除的祸患。

不仅有雄壮的治水成果,我也洄游到了不少民族文化。

我看见诗圣王羲之在一旁喝酒,等醉翻了,便拿起那毛笔萧萧洒洒地挥舞着,写下了三个大字:兰亭序。他迷迷糊糊地书写了起来,倾诉的是他对汉字的见解,横、竖、弯勾每一笔都富有灵魂,行云流水,我惊得合不上下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一幅长篇的兰亭序就这样被创作了出来,这无疑是又为中国民族文化上增添了一笔伟大的艺术,但成功的背后,和王羲之的努力也脱不了关系,他把池水染黑了,把墨写干了,把笔毛写断我洄游到了他的一点一滴。

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太多太多,我从洄游回去岁月可以得到太多太多,前人的一个个成就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每一次洄游,都是一次成长,让我们把这份民族历史和精神流传下去,让未来更加辉煌。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2

鱼儿乘风破浪只为回到它出生的家,此为世人喻为“洄游”。人又何常不为这样?回首过去,洄流于中华千古诗词之中,亦不失为一种快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此曼妙华丽之词句语出《诗经》。其中有着众多诗词,汇集了一代代古人对生活的期望与对情爱的向往。“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那代人对爱情的热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那代人对自然的敬畏……洄游于《诗经》之中,流连于诗意之内,感叹于世俗之外。

梦回大唐,洄游于文人墨客之间。在酒家与李白碰过杯,在城外与杜甫忧过民,在山脚与渊明采过菊,在雨中与杜牧骑过驴。心情洄游于他们的.诗句之中。诗词之美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是“感时花溅洞,恨别鸟惊心”的感伤,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一次次诗词间的碰撞交流,孕育出了古色古香的中华民族。

时间一直流逝着,在不断感叹物是人非之中,一些弥足可贵的文化瑰宝一直闪耀着,照亮后人。君不见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君不见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君不见李煜春“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句诗词,一缕缕情思,洄游其中,感叹其中,享受其中。

一次次洄游,一次次感悟,一次次成长。我在诗词之中洄游到爱与美、诗与思的精神家园之中,探寻着事物的真谛与情感的本身。洄游,让我爱上了诗词,让我爱上了中华文化,让我在如今世俗生活中找回本心,找到精神寄托。

洄游是一种鱼类的行为,但我更愿用它来慰勉我们世俗之心。第一次诗词的洄游,那是我每一次精神的成长。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3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微风轻轻吹过树梢,晃动地上斑斑点点细细的碎影。绿树掩映着红花,一派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我正漫步在罗门公园,清新的空气从我的鼻子进入,顿时润化了我的肺,令我感到无比舒畅。踏在古老的青石板上,脚底下发出噼嗒的脆响,给以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无数美好的景色映入眼帘。走进一条小道,视线渐渐变得开朗了。草丛里,我看见,那块大石头,正立在那里,那是我小时,最爱去的地方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儿,不懂事儿,只是一天到晚想着玩儿点什么。这块大石头,就是我的.乐园。放学以后,我总是会来这里,或许是躺在上面晒日光浴,又或许是从石头的最高处滑下到草丛里。无数的游戏在我的脑中印着,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有时,我还会叫上自己的小伙伴们来一起玩儿,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这块十年前的大石头仍旧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我们童年的故事。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坐在上面,熟悉的感觉又从身上荡漾开去。阳光,轻和地洒在这里,透过重重叠叠的树叶,掉在了我的脸上。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美好的回忆,一下子都涌现在了脑海中。我怀念那时的时光。可是,光阴似箭,我美好的童年已经过去了。

也许我还并没有完全长大,时间的概念在我的脑海里也许还那么模糊。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当已经时间过去,我们除了怀念外,就只剩下洄游了。那段美好的过去,终究还是过去。

此时此刻,我在童年里洄游,或许将来,我就会忘记这些。但是,我会记住,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童年,是你小时候竭尽全力却摆脱不了的时光。童年,是你长大后竭尽全力却再也回不去了的那段时光。这块大石头,就是我的童年,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

落日,染红了云霞,我缓缓起身,离开了那片草丛,那块大石头,童年还在那里。

踏着夕阳,倚着微风,我走上了回家的路。我知道,我的童年,就留在了我的背后。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4

鱼有一种被称为洄游的习性,经常要回到自己过去经过的地方,从经过的地方再度出发,寻求更好的环境。而对于我们人来说,是否也可以做一次思想的洄游呢?我认为是肯定的。有时,再度审视自己过去发生的事情,多多自我反思,也许就能有新的收获。

过去,曾子就曾有“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反思提升自己。而历史上,此类事件也数不胜数。东周齐国,曾有一个自觉身材俊美的官员邹忌,时常想与城北的徐公比美。他周围的人大多有求于邹忌,都奉承邹忌说他比徐公美。邹忌渐骄。一次,邹忌请徐工其家中,才发现自己比徐公容貌不知差了多少。而后反思其行为,意识到了听信奉承的危害。便上谏国君,愿国君广听忠言;使齐国大振。邹忌能振兴齐国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懂得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通过思想上的洄游,看到了听信奉承的危害,由此改进自己,使得国家振兴。无独有偶,东周时期的赵国,也是因为廉颇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行为会使国家不安定,才负荆请罪,促成将相和。所以,如果一个人懂得反思,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由此扬长避短,必能有所进步。

然而,还是有许多人不懂得这种精神的洄游,一意孤行。像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有人劝他出刘邦,却认为其不足为患。韩信,陈平等贤士亦不任用。最终,就连一只忠心耿耿的范增都离开,而项羽仍不懂反思。直到兵败死前,还大喊“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不懂得反思,不会通过这种精神上的洄游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更看不到自身问题的危害性,因此难成大事。

在鱼的一生中,洄游甚多,或为觅食,或为繁殖。我们作为人,也应当多多进行精神的.洄游,通过反思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使自己不断进步。若是有人不懂反思,就如同人患病不治,纵使开始时只是一个小感冒,也终成大患。

有人说:“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找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此话不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要多多反思自己,通过精神上的洄游,使自己在为人处事中八面玲珑。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5

厚重的中华文化,如诗如画,是什么构成了这底蕴深厚的文化呢?无数历史上的英雄同滚滚的长江之水一般东去,为这一幅雄奇瑰丽的画卷添上一笔,鱼儿有洄游,为了看看自己出生的家,民族的文化为何就不能来一次洄游呢?

或许是80万年前的一天,青翠的山林中劈下了一道雷电,击中了一棵垂朽的摇摇欲坠的枯树,闪动了一片红光。火海吞没了一只不幸的野兔,元谋人惊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对于眼前跳动着,能吞噬一切的`精灵好奇又畏惧。这,只是一个起源。

微弱的烛影下,枯瘦的手指在纸张上移动着,如干树枝沙沙地扫着地面。受了宫刑的老人忍辱负重,正在完成一部史学的巨著,默默地记录着往昔,治水的大禹,授学的孔子、统一六国的秦王给了下游的人们往上看的机会。

中华文化的三个杰作:唐诗、宋词、元曲、诗人、词人和曲人们在这个繁华的时代书写过太多:边塞烽火连天的生活,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繁荣;山中田园隐居的清闲如同淘不尽的浊浪,翻翻腾腾,金戈铁马、歌舞升平,深山老林交织在一起,奏响华美的乐章,是民族文化画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惊涛骇浪,见证了郑和七次下西洋,中西方的交流沟通促进了命运发展的共同体。造就了满是叫卖声的街市,各地的商贾聚焦之处,中国各地的土特产,西域的胡商,漂洋过海来的商人,陈列着种种珍奇。张骞、郑和,都是做出了伟大贡献之人。

革命的枪声爆发在衰退的清王朝之后,抗日、解放。无数军阀,混乱的民间时期,后世想象不到装备的简陋,也想象不到那种壮丽。

洄游,让人回想过去的时光,让人走向成熟,确实,中国的文化如此灿烂,我们青少年肩上是否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呢?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6

洄游在自己的回忆里时,只是周围的东西一碰就破。再看看自己手中,一无所获,从回忆中出来,我竟一时分不清这是回忆,还是现实。

——题记

有些时候,往往看到一个人,或是一件物时,便会不禁想起与其相关联的一件事。毕竟,这些东西记载着很多的情感的痕迹,这些将是永远也难以忘记的。

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秋天。校园里的你正在边走边看书;我眼看着你就要撞上了树时,眼疾手快的我一把拉住了你。你似乎吓了一跳,有些恼怒地看着我,又看了看差一点与你亲密接触的那棵大树,似乎懂了什么的你,终于说声了“谢谢”,便悄无声息的走了,连一次我所希冀的回眸也没有。

第二次再一次看到你时,是在校庆上。你和另外的一群女生在唱歌;虽然你们那天穿得都一样,但不知怎么的,我却很容易的就认出了你。那个一边走一边看书,还差一点撞上了大树的'女生貌似很好认的。歌,唱得不错,蛮好听的唉。我走近你,想说什么。而你,似乎楞了一下,很莫名其妙地说声“谢谢”,便跑开了。这时,我也莫名其妙地想起一首歌来:“一开始,我只顾看着你,装不经意,眼神却飘过去,还窃喜,你,没发现我……”

不知道第几次时,听到你要去别的地方上学时,我心的弦似乎被拨了一下。但是,我却依旧是假装不在意,只是一放学便去礼品店买了一个水晶球,天蓝色的,里面有两个小人儿,布满雪花。送给你时,你似乎没有太大的惊讶,仿佛提前就知道我要怎么做。你没有说话,只是掏出一个暗金色的盒子,递给我。然后,我们相互看了一眼,便像路人一样走开了。也许,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彼此的眼里泛着的泪花。我黯然地打开盒子,看到的是一个项链,还有一张写满秀气文字的纸条……

从回忆中跋涉地走出来,我看着手中的项链,轻轻地笑着,便把它再一次地装好,放进我的私人密柜里。

“无欲无求,笑口常开。”

以洄游为话题的作文篇7

鱼先天就会洄游,历经磨难回到最初的地方,这是鱼传承下来的。人同样如此,文化、思想上的洄游也在文明的进步中不断传承下来的。

历史的`画卷中,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在眼前不断闪过,一件件艺术瑰宝流传了下来。

一件件书法作品蕴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字的魅力。雄浑有力的大字,令我透过历史长河,看到了作者的英姿,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宴请文人墨客,一起喝酒赋诗,在他得意之际,有感而发,挥笔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他的一件件作品中,下笔干脆,字迹飘逸,一个个精笔更彰显了书法的魅力。

书法从古流传至今,即使毛笔被水笔所取代,但书法仍不曾没落,依旧有人追求那超高的艺术境界,我们仍在以前人的艺术成就为目标不断学习。

诗歌承载着人类文化精华,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使一个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名扬四方。崔颢的《黄鹤楼》为众所周知的千古名诗。在这首诗成名后,黄鹤楼成为了四大名楼之一,无数人来到黄鹤楼,想要一览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更存无数游子在黄鹤楼上,燃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情。

在诗歌的阅读中,我们领略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真切地感受诗人的复杂情感,文化在诗歌中源远流长。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将诗歌的火炬传递下去,让先人的精神亘古长存于每一个人心中。

思想文化传承不可计数,中华武术,中国医学等等,但在这些思想文化中,我们须不断温习,不断学习,保护好文化传承的火炬,让这盏火炬照亮我们,照亮中国。

思想的洄游,我们作为青少年,应多学习前人文化,不断进步,成为祖国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