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篇)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生书空。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
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再看看,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样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2)汇报:你折出的分数是怎么来的?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师拿出一张三分之三,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追问:一个是三分之一,两个是三分之二,三个是?
(4)师:同学们真能干,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教学难点:估计一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人均2-3张,深色水彩笔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分数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杰和小慧一起去公园玩。到了吃饭的时间,两人把带来的食品拿了出来,你能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出示例题情境图)比如4个苹果……
引导学生依次讨论:4个苹果,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每人分得1瓶。(媒体显示2、1)
结合学生的交流,点明: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
进一步讨论:1个蛋糕怎样平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交流: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得半个——蛋糕的一半。(多媒体显示切开、半个)
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启发: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2、1来表示,那“半个”蛋糕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组织学生交流,由学生或老师揭示。(多媒体显示)
二、认识分数
1、初步认识。
教师用替代板书中的“一半”。并说明:我们习惯上把“平均分成2份”说成“二分”,把“其中的每1份”说成“之一”,(相机板书二分之一)所以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
启发思考:和2、1不一样,它是把东西平均分产生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或老师揭示:分数。教师点明课题: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教师放大板书。相机教学写法,各部分名称。重点引导学生读写思结合:写分母“2”时读“二分”,意思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写分子“1”时读“之一”,意思是表示这样的1份。(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指导学生左手拿尺,右手拿笔,在练习本上练习几次。
2、加深认识。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你们愿意自己动手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吗?
组织学生了解操作要求。(出示操作要求:1、选择不同形状的纸片,折一折,画斜线表示图形的,并和同学交流;2、想办法在杯子图中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出杯水;3、工程队已经修了一段路的,请在修到的位置画上小旗。)
学生操作,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给予折一折、画斜线、量一量等方法的引导或指导。
组织学生在黑板上借助小磁粒分不同的图形展示自己表示的,并观察体会不同的图形,不同的平分方法,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图形的。同时了解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表示杯水和一段路的。
3、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引导学生辨析:下面的涂色部分是图形的吗?(图略)让学生加深理解,其中的一个涂色部分不是,而是,从而引出。
启发联想:除了,你还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借助图形认识、、、等分数。
组织学生用其余的纸片,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
组织学生继续展示,点名学生说其中几个分数的含义。
(2)选择用圆形纸片表示的不同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同样的图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这些分数谁大谁小呢?
借助图形比较和,交流直观比较涂色部分大小的方法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少),每一份就越小(大)的方法,并继续引导学生比较的大小。
借助图形比较和、和的大小。
借助直条图认识1、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1>>,1里面有3个,有6个,里有2个等关系。
三、拓展认识
引导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出示法国国旗图、黑板报图、巧克力图)
组织学生看图说一说,多媒体相机显示。法国国旗图比较容易看出,指导学生说准确;黑板报的和多媒体辅助显示;巧克力的、和也用多媒体辅助,并留下“怎样取出这一大块巧克力的呢?”这一课外思考题。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由红色小棒的和蓝色小棒的一样长,比较红色小棒和蓝色小棒的全长。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分数借助的材料,学习积累的经验,等方面回顾。并启发思考还会有怎样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3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认识几分之一真正的意义,如何运用。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写一个数1/2(看仔细了哦)
师:你认识这个数吗?
【预设一】真棒!你都知道这个数是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预设二】你太厉害了!了解了这么多。
师:这个数你会读吗?
生:二分之一。
【预设三】真能干!都会读这个数了,这个数就读做二分之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那这1/2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学生举例)
师:看来同学们对1/2有了大概的理解。
二、认识几分之一
(一)认识二分之一
1、找月饼的二分之一
(出示月饼图)
(1)师:你能找到这个月饼的1/2吗?
教师出示平均分的情况。问:这里所分的每一份都一样大了吗?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是怎样找到这个月饼的1/2,先想一想,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课件演示过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板书)
师:这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那这一份呢?(教师手势指月饼)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看来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2、找出长方形的1/2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能干,找到了月饼的1/2,那你能找出这个长方形的1/2吗?
师:谁愿意把题目读给大家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
【展示反馈学生作品】
异中求同: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同一个图形中,折法不同也没有关系,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创造分数,认识几分之一:
1、师:认识了1/2,你还想创造几分之一呢?能说得完吗?
活动主题:你还想创造其他分数吗?请先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随意选择信封里的图形,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出一个自己想要表示的分数。
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先说出自己创造的是什么图形的几分之一,师板书该分数,然后再由该生说明自己是怎样得到该分数的,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展示反馈: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
a、不同图形,创造相同的分数(1/4为代表)
b、统一图形,创造的不同分数。
(三)欣赏生活中的分数、其实生活中也因此隐藏了好多分数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四)分数的组成:
师:分数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不一样,它分成了三个部分,你知道这三个部分的名称吗?
请自学课本90页最下面。
提问:不管是我们生活中发现的这些分数,还是我们动手去创造的这些分数,都必须做到哪一点?(平均分)
说明:可见,平均分是一个分数的开始(板书分数线),这叫分数线,是平均分的意思。
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写一个分数呢?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三、闯关练习:
1、第一关:火眼睛睛,判断。
2、第二关:智力大比拼。填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3、第三关:奇思妙想。
4、机动发展:找图中的分数
四、课堂总结:
和学生一起回想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或自己还有待解决的疑问。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p.67第1题)
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
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
11、1/2、1/3、1/4、2/5、3/6、5/8
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11、教学分母、分子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
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
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31/100
5、4/5是()个1/5。
反思:对于单位“1”的教学不够到位,应通过多种例子举例说明。让学生知道单位“1”不仅指一个物体,也可以指一个整体。这是教学的难点。应予以突破。对于分母、分子、分数单位概念的教学不够细腻。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