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700字初三(精选3篇)
水浒传读后感700字初三-篇1
忆往昔,读过的书不少,唯有那豪情万丈的《水浒传》,令我久久难忘,又是一个惬意的下午,轻抚有层薄尘的书面,手边的香茗冒着热气,令我不禁想起往昔读《水浒传》的点滴,轻品一口淡茶,轻启书页,好书需久读。
书中人物情节是那样的熟悉与陌生,少了一分表面的浮华,多了一分内心的思考。在我眼中,他们不仅仅武艺高强的英雄,更多了一分深沉与内心的表现,我亦非昨日,只见事之表象,未明事中真意,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正义在心中涌动。
初见林冲,总觉其过于怕事,虽有一身好武艺却未有男子气概,现在觉得并非其无男子之气,实其有观大局之心,有容人之度,大丈夫能屈能伸,岂料他人无容他之意,最终恍然大悟,奋起反抗,我觉得这才是真男人。
再说鲁智深,先觉他力大无穷三拳,便打死了郑关西,倒拔垂杨柳更是厉害无比。可现在看来他更有十分细腻的内心,不似一般莽汉,只有力,未见智。
最后说宋江,开始觉得他着实仗义疏财,求贤若渴,宽容大度,更有统领才能,可现在觉得他有些忠君思想过了头,最终断送了梁山好汉的大好前途,甚是可惜。
再读好书心中涌起千思万绪,汇聚成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水浒传读后感700字初三-篇2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
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读后感700字初三-篇3
读过《水浒传》,不禁感慨万千……
看梁山第一头领宋公明,开始觉得忠义两全,然后又觉得他真能忍,其他官员欺负宋江,宋江也不说一句话,不反抗一次。可是事情出现了转机,晁天王为报答救命之恩,好心好意让宋江坐第二把交椅。从此,吴不离宋,宋不离吴的局面开始了。
宋江是个有义的人,可是又为何又做出架空晁盖,毒死黑旋风等不义之举呢?很简单,宋江是个小小芝麻官,没什么梦想,能在江湖上混个“及时雨”“山东呼保义”等称号就已知足。但之后上梁山,做了副寨主。权力大了,想法也就膨胀起来。还想弄一个忠义两全的高境界,所以总想着招安。
宋江也是好汉中最不洒脱、最不自由的、每每捉来的有名望之士,宋大哥总是有着三部曲,一是喝退绑绳的小卒;二是亲自解绳;三是鞠躬倒茶。真能网络人心,也不嫌麻烦。可见,在创业之期,宋江还是“他时若隧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
说道洒脱还数二龙山老大鲁智深。打镇关西犯官司,是为了救一对并未有交情的父女。之后当了二龙山一把手,相邻的还有桃花山和白虎山。这两个山头与二龙山绝对不在一个层次,但鲁达并没有兼并山头的意思,何等洒脱!再之后,武松要跳槽,不跟二龙山干了,鲁提辖顺水推舟,理解了宋江的“招降”。
晁天王一看不高兴了,这不是明摆着抢老大的风头嘛!负气要带兵打仗,又中毒箭身亡。临死之前,说谁抓住史文恭谁就坐山寨之主,但晁盖也不想想,那么多头领都是宋江招来的,叫别人当众头领能乐意吗?可怜晁天王,白手打拼的梁山泊,都拱手给了宋公明,可悲!可叹!
宋大哥一门心思想招安,能够说吴学究起了极大地作用。吴用真阴,乃真小人也!晁天王在世之时,他远晁亲宋,二把手和三把手联合对敌晁盖。还有朱武,朱武的本事和吴用差不了多少,可人家智多星排天罡第三,朱武呢?别说第三,连天罡星也没混进去。神机军师当初可是少华山坐第一把交椅,为什么不能得到重用呢?很简单,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吴用唯一可抗争的仅有朱武,于是,把朱武调到卢俊义的手下,卢俊义是副手,不敢,也不能与宋江抗争,朱武明白有聪明也没地方使。梁山招安,朱武找公孙胜求仙去了。
而吴用、花容吊死在宋江墓前,林冲郁郁不得而终,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而鲁达、武松这等莽汉,反而明哲保身,善始善终。
当然,最聪明的还属燕青,没有受到迫害,挑着一担金银财宝走了。
宋江的确是忠,只可惜愚忠,还害着一帮弟兄上刀山、下火海。只活得二十三人。
是非功过,难以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