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一座城池》读后感(精选1篇)

时间:

《一座城池》读后感篇1

最近搞了本韩寒的《一座城池》看。这算是真正读一本80年代的作者写的书。书看得挺快,断断续续用了三个小时吧。

我个性喜欢欧修的读书“三上法”:枕上、立刻、厕上。由于此刻很少有骑马的机会,因此就把立刻改成了车上。而本人的毛病是在任何车上,包皮括公共汽车、轿车、出租车、三轮车等,一律是只要一看文字就哈欠连连,同时有恶心呕吐之前兆。因此,三上法瘸了一条腿。近来,我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也不用看资本论催眠了,大有三分天下去其二之势。照这么发展下去,就剩下“厕上”比较容易坚持。我一向怀疑欧修那时的厕上是怎样能坚持看书的。因为那个时代中,好像没有坐便器,因此,欧修必须是一手捋着胡子,一手拿着书卷,留意翼翼地蹲在山林之畔,夺造化之功,感天地之灵,吟风弄诗,快意平生,腿脚不麻不算完。而我,则是霸占着家里的洗手间,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小说的。不是我挑剔,我觉得此刻流行的不少小说,读起来没有什么快感,难免给人以便秘的感觉。这种东西我一般看几眼就丢到一边去了,很少有能坚持看完的。但是呢,韩寒这本《一座城池》不在此类。

要说这本书,也真不能说有多么艺术。或者说,把这么本书和“艺术”挂钩,两者肯定有一样吃亏的。此刻有个流行趋势,就是把什么都跟艺术挂钩。于是,艺术多了,艺术家也多了。经济学供求规律起作用了,于是艺术已经有了发践的趋势。但是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最近有人撰文说,中国挂着书法艺术家头衔的人海了去了,但是没见过几个写字特好的。这说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艺术这块招牌还很管用,就像街灯,不管多乱的城市环境,昏黄的街灯这么一照,一切仿佛就笼罩了一层美丽的外衣,只是不能见太。

但是,不管是伪艺术还是真艺术,韩寒这本小说都谈不上。但是,这却是本能够带来阅读快感的东西。

有人说,韩寒一贯的风格就是故事巨简单。他其他小说我没有读过,不能妄下断言,但是这本“一座城池”的.故事骨架绝对简单得出奇:“我”和“健叔”(实际上只是长得老而已)因为莫名其妙地涉嫌杀人而不得不逃跑,逃到了一座城池;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中,经历着在我们国家每一天都会发生但是又荒诞到每一天都不会发生的各种事情。涉嫌杀人,只但是是给主人公一个进入城池又不能融入城池的非正常生活的理由,给出一个主人公不得不持续躲在城池里的动机。这就像是唱戏,先搭了一个舞台,并给了一个演员上台的锣鼓点。

韩寒真正要写的,是各种经过了一番透镜折射的变形的生活。打电话被宰、打出租被坑……一件件我们每一天都可能经历的事情,到了那里,集中地被两个倒霉蛋给受了个遍,而这种倒霉,又透着这个秩序的一种荒诞色彩。当然,韩寒肯定有时候也发现太荒诞搞笑了,只好借助梦来打圆场——就像书中描述的警察抓人那段文字:

警察急了,说:拘留也能够。但是拘留不是免费的,拘留期间要交纳很多费用,比如食宿费,管理费和教育费。

我就差点笑翻。但是因为写得是梦,所以大家拿韩寒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说明这小子的确狡猾。我觉得,只有狡猾的人才能幽默出真正黑色的味道来。韩寒这小子在书中就做到了这一点。也能够说韩寒的书比较“贫”,但是这种“贫”中透着一种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思考。于是,韩寒的城池中上演着一出出折子戏。

韩寒好像个性喜欢他的这座城池爆炸,着火。短短一本书,城池就着了三次火:化工厂、小店、市政府区;而每次着火,都会聚拢更多的人来,人一多就更容易疯狂,于是全书都归结在一种全城整体的疯狂中。从那里,我估计韩寒可能从小个性喜欢烟花爆竹。而他心目中的城市,就是繁乱、荒谬的组合。但是,他对这种荒谬却有着某种狂热的欣赏,要不,怎样会那么认真地观察,并且把世界抖落得仿佛变了个样貌,这功夫像是插花。

但是,我更觉得韩寒像个西点厨师,善长制作各色沙拉。他的故事梗概就是那沙拉酱,而他那一段段折子戏,就是切成块的各色蔬菜,什么西红柿、洋葱之类的。沙拉酱不见得要多少,只要蔬菜新鲜可人,绝对也是一盘招人喜欢的美食。

但是,我还没有见过因为做沙拉出名而位列大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