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三国演义六年级读后感(精选4篇)

时间:

三国演义六年级读后感(整理篇1

每读一本书,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收获。已经六年级的我,读了几十本书了。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我的好朋友——毕尊借给我的。刚刚借到这本书时,我兴奋得不得了!好多人都排着队在找毕尊借阅呢!因为我俩关系太好,还“插”了个“队”。我打开《三国演义》,一股书香迎面袭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很认真地品读着其中的每一个章节。

我一口气读完了前两回。其中,张飞的丈八蛇矛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初战,让我的心都揪紧了,我生怕他们之中谁伤了谁,因为我对他俩都十分敬佩。

第六回中,刘备对陶恭祖三让徐州而婉言谢绝,因此而得到了陶恭祖的敬重。因为关心群众,所以才会出现“宁死跟着刘皇叔”的情景。刘备的仁慈不仅使人民深深拥护,同时也让我无比感动!

在第十二回和十三回中,我领略到了诸葛亮的智慧;在赵云冒死救阿斗时,我领略到了赵云的忠诚和英勇无畏;在第八回中,我被关羽的义气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有一点,我始终想不明白——刘备、赵云、张飞、关羽、诸葛亮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到后来都会死亡得那么快呢?!这个问题一直纠结我好久好久,最后,我在一次看书时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们都不识大局,他们都想要重建汉朝,然而,此时,汉朝的皇帝已经失去了民心,让人十分厌恶。汉朝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能改变,因此,刘备他们也只能走向失败。

识大局很重要。我们中国现在正在遭受周边国家的挑衅,我国应立即回击,同时也要加快发展,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三国演义六年级读后感(整理篇2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经过清代人毛宗岗加工润色后更名为《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共一百二十回,70余万字,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拉开帷幕,至西晋初结束。

东汉末年,爆发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众多英雄竟相涌现。描写了在爆发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灭吴统一全国这一时期的故事,通过桃园三结义,体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义气。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每个人物,比如说刘备这个人物: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开头也引用了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此书非常吸引我,因为它不但形象地描绘了每一个人物,就连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表情都描写得很细腻,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物用词都准确,体现了优秀的中华礼仪文化。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体现了人民拥护明君、向往和平美好、反对动乱的愿望。作品显示出曹操的凶残、毒辣和狡诈的人物个性,与之相反,刘备爱民如子,以礼待人,受子民爱待。

读了《三国演义》,我收获很多:做人做事要像诸葛亮那样机智,像刘备一样以礼待人,像孙权一样事先有计划,不能像曹操那样狡猾,毒辣。

三国演义六年级读后感(整理篇3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故事讲述的是吴国、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争斗,其中,我最喜欢蜀国,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猛将,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五虎上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还有魏延、姜维、关平等一大批。

所有的武将里面,我最喜欢赵云。因为赵云英勇善战,以一对万。在单骑救主里,赵云一个人击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救出了阿斗。在孙权火烧刘备连营时,诸葛亮派赵云去增援刘备,赵云冲破吴军的包围圈,一个人救出了刘备。传说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摆的,其实这个计谋是赵云使的。赵云身边没多少人马,可是他大开城门,放倒军旗,打开帐门,司马懿以为里面有埋伏,不敢轻易地攻城,只好撤军。就这样赵云凭着他的胆大聪明,吓跑了司马懿。

文官里,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多谋善断,神机妙算。比如火烧赤壁前,诸葛亮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万支箭。在对待孟获的态度上,诸葛亮和马谡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通过七擒孟获,诸葛亮安定了蜀国的后方。诸葛亮临死前,精心安排了退兵的计策,大军撤退时井然有序,兵器一件未丢,车轮印整整齐齐,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还活着,怕有伏兵,不敢轻易追上去。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完毕,司马懿才发现诸葛亮确实已经死了,追悔莫及。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诸葛亮真是少有的人才。

三国演义六年级读后感(整理篇4

今天,我刚刚看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觉得《三国演义》很不错,但是,“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国演义》这么好的书,不推荐出来,我都有点感到惭愧。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人品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为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他其实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刻骑着这匹马就去找刘备了。他在山下遇见二嫂,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十分令我敬佩。

对于曹操,我既喜欢,但也讨厌。喜欢是喜欢在他的用兵方法好,虽然不及孔明,但应该也可以和孙膑一比高下了。而讨厌就是讨厌他的诡诈以及阴险,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他经过朋友介绍,躲到了吕伯奢家,结果,吕伯奢家人因为要杀猪宽待曹操,说了一句“绑起来杀”,就被曹操团灭了,吕伯奢一家就没了。

《三国演义》还有很多优点,我一下说不过来,就请你们自己去书里面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