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第九章读后感(精选4篇)
《海底两万里》第九章读后感-篇1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凡尔纳逝世时,人们对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凡尔纳,正是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大师。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篇小说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庞然大物”,断定它为独角鲸,他在追捕过程中得知,其实这只庞然大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坚固、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一座荒岛上秘密制造的。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带入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美妙的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海底两万里》第九章读后感-篇2
最喜欢,闲暇的时光,手捧一本书,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拥有一段快乐的旅程。在家里,我和妈妈都是“书虫”,常常都是各拿一本书,窝在各自的角落里默默看着。最近我看了一些探险类的书,其中有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值得多次翻阅。第一次看这本书你会觉得从内容上来说悬念迭起,趣味盎然。但是当你读第二遍时,你会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彩的海底景观描写中,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仿佛自己正在与一位智者对话,让我在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的同时,也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并引发我的思考。
书中,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客座教授——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在做海底探索之旅的时候经历了种种危险,却仍不肯放弃。最后,他将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他那种不轻言放弃,为梦想的精神无疑是一种正能量。
我在妈妈手机微信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经历挫折的机会不分年龄,追求梦想的脚步也不分年龄。现如今人们总是因为一点点原因,或者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追求梦想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总会有一点挫折,你不能因为这点挫折而放弃。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怕失败,只怕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
比如我,我在生活中也并没有这么勇敢。我记得有一次我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我想:“不就是学自行车吗?还用爸爸教?”我一脚蹬上自行车,可是自行车一点也不听我的话,东摇西晃的,我的身子也随着它的摇摆扭成了麻花,一下子就从车子上摔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疼得我呲牙咧嘴。接下来几次都是这样,摔得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的。唉!骑车看着简单,学起来可真难。后来爸爸开始教我,他扶着我,我就感到不太害怕了。在爸爸的帮助下,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有一点点会骑了。后来,爸爸趁我不注意放开了手,我摇摇晃晃地骑了好长一段路,回头一看,爸爸居然没扶,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不到一秒钟就摔了下来。几次失败的经历把我彻底击垮,我正要放弃,抬头看到不远处比我还小的孩子骑自行车那飒爽自在的样子,我又立马清醒过来,那么小的孩子学会骑自行车,不知道要摔多少次呢,阿罗纳克斯教授的累累经验,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失败呢!我立马爬起来继续学骑,很快就加入到了自由骑行的行列中,并在反复的跌倒中学会了更多的花式骑行技能。蒲松龄曾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大概说的正是这个理。
“经历挫折的机会不分年龄,追求梦想的脚步也不分年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认识了这些勇敢、执着的人,欣赏到了奇幻的海底世界,还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放弃才能登顶成功的山峰,看到旖旎的盛景。
《海底两万里》第九章读后感-篇3
这部小说的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本书主要讲述了1866年——茫茫大海中出现了神秘的“海怪”.为了驱赶“海怪”,人们出动了“林肯”号驱逐舰,作为教授的“我”参与了这次行动。在途中,“我们”发现了庞大的“海怪”,于是便想一曲消灭它,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神秘“海怪”的庐山真面目竟然是一艘不为人知的潜水艇!“我”与助手康塞尔和水手尼德意外地登上了这艘潜水艇——鹦鹉螺号,认识了尼摩船长,并随着他一起在不可预料的海底世界里自由地遨游,看见了壮观的海底,见识了许多种海洋生物,同时也经历了不少磨难……可是到最后,鹦鹉螺号被强烈的大漩涡所吞噬,但“我们”三个人却由于被人救出而幸运获救。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各有千秋,重要的是让我学习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书中的“我”——阿尤纳斯教授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人,他能乐观向上地面对自己的处境;助手康塞尔做事有条有理,并且能忠心耿耿地陪伴自己的先生走过酸甜苦辣的人生;尼德是一位技术高超的捕鲸手,他虽然勇敢机智,不怕困难,但是他却是个鲁莽,冲动的人,很容易发脾气,不过尼德一心向往无限的自由,一心喜欢美丽的大自然;而鹦鹉螺号的建造者尼摩船长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能在危险的面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但又能在潜艇上神不知鬼不觉。他自己是船长,可是他却平等对待他人。当自己的船员不幸牺牲的时候,他会潸然泪下,把船员静静地埋葬于美丽的珊瑚群里,然后依依不舍地跟他告别。
《海底两万里》第九章读后感-篇4
在平静的大海上有时会波涛汹涌,给渺小的海水一阵触动。在汹涌的大海上有时会风平浪静,给过往的船只留下期许。
有一位教授叫阿龙纳斯,他善良,有同情心,包容。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伙伴——康塞尔,两人有救命之恩,康塞尔幼时是弃婴,经过时光的推迟,两人的感情固如铁。阿龙纳斯在一次出海时掉入海中,忠诚的康塞尔从船上跳下来守护着主人,经过几次事变后,他俩和尼德.兰被一位潜水艇长抓住,这个船长有着他的私人潜艇,他讨厌陆地上的生活,他就总和他的艇在大海里遨游,饿了,就上某些小岛上找食物,当时的小岛还都是野蛮人、土人。经过了一阵时间船长和几个人成了好朋友,从此很乐观,在小岛上探险,教授和康塞尔用知识找出食物和道路,而船长却不慌,因为他的经验多,说明了在常识的基础上才能认真找出学出知识.在海底探险时,教授和船长独行,二人一路琳琅满目,看到了珍稀珊瑚,遇到鲨鱼时船长用常识和冷静带着教授躲开,说明冷静是处理复杂棘手事物的发端。
在大西洋船长带着他们看到了“亚特兰蒂斯”。之后他们去了南极,而尼德.兰想去捕杀长须鲸被船长制止,所有生灵都需要被保护,不能凭己来肆意屠杀。说明我们要善良、理解。返回途中冰山砸落,散发出一种刺眼的光芒,使人产生错觉。而有经验的尼德.兰没看,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规律,而你看到了“上帝的隐私”(也就是不符合规律的)就要付出代价,在潜水艇溢水缺氧的情况下都希望把生存的机会给他人,说明忠难见真情,他们情谊很深。
《海底两万里》让我领悟了大海的神秘,对了《海底两万里》是指阿龙纳斯等人在海底的六个月所走的两万里,他们去了四大洋以及红海、地中海等,在海底的十一万公里。我也懂得了亚特兰蒂斯和海底隧道的神秘,也让我懂了人生的千滋百味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