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精选14篇)

时间: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1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有关“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相当多,手段及其凶狠,行为及其恶劣,画面触目惊心,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让人感觉社会的黑暗似乎不会因为这些处在良好环境下的“太子”与“公主”们有所改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本不应发生的事情呢?越来越多的悲剧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似乎不会因小小的.新闻报道所杜绝,是什么样的环境让这本该单纯善良的孩子如此猖狂,一个号称拥有“5000年优秀传统美德的泱泱大国”,竟然无法制止如此恶劣的行为,似乎父辈的成就多么显著都只是徒劳,没有继承,也没有能力发扬,有点可悲吧!

按理说,在第一次的校园欺凌发生时,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也定会引起家长与老师的警觉,与教育研究人员的反思。但是事情似乎没有想像的那么完美与简单,反而将这种暴力色彩笼罩在育贤才、为师表的校园,一些充满江湖暴力、哥们义气的思想压力,让更多的学子心有余悸,把清静、和谐的学府弄的糟糕、洄荡!为什么人们没有从中得到教训呢?为什么让这种风气继续延续下去?试问:究竟要发生多少案例才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究竟让多少祖国的花朵香消玉损才后悔莫及呢?如果说,祖国的发展必然要牺牲许多无私的奉献者,教育的发展要以孩子之间的相互摧残作为代价,似乎这个代价有点昂贵。

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生的不断完美。

谨慎做出每一个选择,让我们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灿烂。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2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发挥主体作用,这是必须的,学校是担当学校安宁、和谐秩序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等。但是,治理校园欺凌不能只靠学校单打独斗,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联合部队”。

这支联合部队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家长部队,孩子在学校欺负人,家长是责任担当人,对于暴力孩子的家长,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让孩子走出暴力阴影,家长部队很重要,直接关系暴力孩子的转化。二是社会司法部队,就是我们必须在校园建立校园警察,一方面,对校园欺凌现象形成震慑;一方面,及时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制止。同时,我们要建立司法教育强化培训班,对暴力孩子进行强制教育。三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部队。校园欺凌诞生的土壤来源于社会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视暴力文化,游戏暴力文化,暴力文学等,我们应该建立一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的.部队,对于有暴力文化的影视、游戏、视频、文字进行清除,铲除校园欺凌诞生的土壤。

校园欺凌现象诞生于家庭和社会,危害于学校,治理这种现象,必须从学校开始顺藤摸根,铲除根源。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3

为积极响应孩子学校(介休三中)号召,近期我观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关于《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的知识讲座。当下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影视、电视、书籍当中都含有暴力场面,很多武侠、暴力手段被包装和美化,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种种的暴力场面只是让孩子知道暴力、欣赏暴力,乃至使用暴力。而且现在网络技术相当发达,很多暴力、血腥的游戏在网上泛滥,其画面精美逼真,学生上网就经常沉溺其中,并往往会把网络中的暴力带到现实当中。校园暴力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还校园一片净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去年全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政府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的安全。通过讲座我们了解了校园暴力的表现,校园暴力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在学校里面,老师的管理对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往往事情是发生在校外。放学后,老师也无法顾及。在校门口附近,小吃店门口,经常上演此类情况,或被敲诈勒索。校园暴力的三种形式:

一、语言暴力。学生之间经常用污言秽语相互攻击,导致矛盾的产生。

二、身体暴力。凭借身体的优势来打击比较弱的同学。

三、心理暴力,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影响别人学生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

这其中也包括不断重复的侮辱性手机短信、网络微博。校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1、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初一有位男同学,向全班男生借钱,名义上是借,实际上是敲诈。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我们班有几位男生,经常欺负一位小男生,如有不从,就会被揍一顿。

3、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并伤害他人身体。有两位同学在打球时,身体不小心接触了一下,结果打了起来,一个出鼻血,一个眼睛被打肿。

4、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争短,大打出手。一女生听说另外有个女生在背后说她坏话,于是就纠结了一帮人,把那女生打了一顿。

5、一方不堪长期受辱,采取以暴制暴手段报复另一方。在某种程度上,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个缩影,但是校园暴力毕竟不是社会暴力本身,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面对形形色色的校园暴力,学校和家长重点还是在预防。首先,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家长应当关心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不良交往要坚决予以杜绝,以自身的榜样感染和影响孩子,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保护方法。教育孩子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的心,广交朋友不要在孤立别人的同时孤立自己。还应当定时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状况,发现问题也可及时解决。比尔盖茨认为,一个能够开创一番事业的人必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心胸开阔,只有养成了倘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能够在将来的事业上取得成功与辉煌。学校应当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法制教育,还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应当主动关爱学生,纠正偏好优生,冷漠后进生的教师歧视现象。学校还应当定时召开家长会,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矫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犯罪。学校还要整顿周边环境,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薄伽丘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你打算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你就必须学会宽容、学会做人。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中处变不惊的气度,是一种承受,一种理解,一种体谅,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我们后天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开开心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什么都好!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4

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面临的普遍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涉及立法、执法、校园管理、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复杂的问题。但我们有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力挺,有社会普遍的关注,有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响应,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两会委员、代表的提案,我们有足够的决心破解校园暴力难题,我们也必将有足够的智慧解决问题,不让巩汉林的童年梦魇再延续下去。

对于弱小而单纯的孩子,校园暴力是童年的可怕梦魇。弗洛伊德童年阴影理论告诉我们,童年受过的创伤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中,这是以后性格缺陷或者不健康的根源。

我们都愿孩子远离暴力,可是巩汉林的童年梦魇却未曾离校园远去。就在近日,一则甘肃嘉峪关市第二中学一名女生被打的视频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一年轻男子以散打的姿势殴打一女生,多名学生围观嬉笑、做鬼脸……“来来来,露个脸……”有的女生还去摆正被打女生的身子,让她正对镜头。被害者蜷缩在墙根,施暴者得意洋洋。好在,涉嫌犯罪者很快落网,但我们纠结依然。

从巩汉林的童年到现在,校园暴力不是偶然事件。近年,手机拍录流行之后,更是频频成为社会问题,引爆舆论。据统计,仅20xx年前5个月,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就达40件。四川乐至初中女生遭扒光拍照羞辱,福建南安两初中生3分钟狂扇小学生25个耳光,福建芗城北斗中学7女3男扒光一女生,20多个学生围观……施暴视频还被上传到互联网炫耀,更让这一起起暴力事件成为刺进人们心房的`尖刀。而在央视新闻联合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推出的《两会问吧》特别策划相关的微博下,“校园暴力”“严惩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立法”成了留言里频繁出现的字眼。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想借媒体传达给庙堂之高的心声关切之一。

3月2日,针对恶性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的恶劣社会影响,学生组织也自发行动起来,全国学联权益维护与自律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开信,呼吁严厉惩处并防范中学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并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要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权益维护,重视广大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坚决打击中学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全国学联的呼吁响应了学生与家长的呼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全国学联的呼吁同时也点出了校园暴力的严峻性,但斩断校园暴力不能只限于呼吁。“两会”是纵议国是的大会,更是针对存在问题开出有强力和强效措施的大会,希望事关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成为“两会”的热议题,帮助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建议和提案成为党和国家强力推进的政策和措施。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5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XX年11月16日下午,我们四年级年级举行了“严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活动。

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此类案件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滑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活动中,同学们收看了关于校园欺凌的专题教育片,深刻体会到了校园欺凌行为对同学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让学生知道当好朋友受人欺负的时候,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向老师、家长、警察求助),不能教唆别人抢劫,实行打击报复,否则,就会构成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列举了小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乱花钱、讲哥们义气等,提醒大家要及时改正,防止犯罪;教育学生要听老师、父母的话,不要到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主题班会结束后,学生自发办了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同学们把自己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学习心得以手抄报的形式加以巩固,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牢固树立了“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思想,增强了同学们反欺凌的意识,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预防的警钟,学会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让法律知识在全体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应对校园欺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严肃校规校纪,携全体教师共同规范学生行为,想方设法确保校园平安、和谐。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6

今日,我们在校园观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讲述了受害者小燕被群殴的校园暴力视频。这件事情的主使者是初中身为班干部的小雯,根据网上的那段视频,我们清楚地看到小燕穿着一件牛仔服跪在地上,旁边的人时不时用脚将她踢倒在地上,还一个接一个扇他耳光,这真是令人惊心触目!使人不觉联想,她们之间到底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啊!

随着案件渐渐浮出水面,我们才得知:那是几年前的一些小矛盾,小燕到小雯的班级管纪律,小雯是班干部,却带头吵闹,小燕不经意说了她一句,多年以后她仍耿耿于怀,所以才有了那段震惊网友的报复性视频。

案件发生后,小燕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我想,即使身上的伤全愈了,留在她心灵的创伤却是永久的,参与这次殴打的孩子的家长纷纷来医院道歉,受害者家属情绪失控,换在谁身上谁能接受的了?

这不仅仅是一次暴力事件,据媒体报道,参加这次群殴的'孩子,全部都是未满十八周岁,有的仅仅才十二岁,她们与小燕素不相识,却对她大打出手,这难道不是人性的扭曲吗?

看完这段报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令人深思,是什么导致校园暴力频繁发生?我想是有多种因素的,主要是父母和孩子沟通太少了,小雯最终没露面,但警方察明,小雯的父母离异,她是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的,爷爷耳朵几乎丧失听力,也许是这个原因使小雯渐渐走上歧路。

警方这回解决了这个校园暴力,还指不定会有多少类似的暴力事件发生呢?治标不治本,是没有用的,主要还是在于家长的教育发面,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需要家长们跟他们多沟通,多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言正道,做个社会文明人!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7

校园欺凌是困扰美国的一个老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家长,笔者对此并不陌生。每年9月开学,笔者都会收到学校寄来的信件,提醒家长既不要让孩子欺凌别人,也要避免被人欺凌。原来,美国初高中在开学伊始都有所谓的“敲打新生日”。没人知道这个日子源于何时,但老生欺凌新生,似已约定俗成,成为“欢迎”新生入学的非正式仪式。这一天,新生可能就餐时被抢走食物、被无端推搡绊倒、遭吐口水等。在有的学校,甚至发生过老生把新生塞进垃圾筒的恶作剧。

“敲打新生日”固然张扬,但毕竟是一年一度的事,真正困扰人们的是那常态化的欺凌现象。种族、衣着、相貌、缺陷、性取向等,都可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由于害怕、难堪以及来自父母和同龄人的压力,许多被欺凌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现象虽感无奈,但基本听之任之,认为这是学生成长中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

恃强凌弱这一丛林法则为何在美国青少年中如此盛行,甚至酿成悲剧?专家认为,它既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反叛性较强有关,也是相关法律缺失的结果。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应对欺凌现象时,处于前沿的学校并未积极作为。尽管全美已有44个州出台了反欺凌的相关法律,但这些法律大多是含糊的政策原则,且基本不涉及学校该如何介入网上欺凌问题。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缺失,让学校担心因越权管理而官司缠身。

美国教育部正与其他政府部门联手,并会同学校和全国家长协会等组织,共同研究应对欺凌现象管理细则,力争有法可依。美国两大教师工会也将启动相关预防运动。社会舆论也呼吁联邦政府推出全国性的.反校园欺凌法。一些社交网站还开始向受欺凌的青少年提供网上帮助。专家特别强调,家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既要教导孩子如何在不舒服的环境下处理问题、珍爱生命,又需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欺凌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说到底,反对校园欺凌,不能指望单一因素的改变就能起作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才能将其根除。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8

一个比一个夸张、一件比一件严重的校园霸凌案例被媒体揭露后,引起整个教育体系与社会关切,“反霸凌”声音四起,“反霸凌”成为校园重点工作,于是反霸凌宣言、宣示、倡导一场接一场上演。

惟投药须对症,在深思如何运用教育力量防治彼等严重霸凌情事发生,须明了霸凌现况。相关调查指出,在小学“关系霸凌与语言霸凌”最常见,若此,反霸凌则应从教孩子如何与别人互动学起,从最根本的社会技能教起。

首先,要教孩子学习友善对待他人,学习在与别人互动时,能表现出让彼此温暖的行为,增进彼此更亲近的情谊。举凡温暖的微笑、善意的眼神、关怀的话语…都是友善的表征。老师可以从鼓励孩子口说好话做起,看见与赞赏别人很棒的地方,辅以适切的手势、柔软的表情更要以身作则随时激励孩子的好表现,要随时看见孩子的进步,欣赏他,赏识他;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主张。老师可以教孩子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诉求自己的权利,诸如:考虑对方的权利及心情、提出希望对方做什么、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说话等。学会表达自己的主张,可以让孩子维持自己的尊严,也能关心他人的权力和情绪,人际关系自然圆融。

最后,教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重要课题。一个人若能学会情绪管理技巧,当负面情绪产生时,能察觉、接纳,并且改变负面思想和态度,用比较好的行为模式来解决问题,使自己与他人有更好的互动模式。而“觉察自己情绪”、“管理自己情绪”、“认知他人情绪”及“自我激励”则是学习重点,以教孩子如何处理生气这一个情绪为例:要教孩子对生气有健康的.认知,认识人可以生气,但不能让自己被生气抓住;要教孩子如何笑看生气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包括认识生气时的生理反应、明白生气会作出后悔的事情、学习让生气冷静的方法、学习转换不好念头、学习用正向想法思考事情等。经由情绪的辨识,能掌握情绪的理解能力,包括接纳自身正向与负向情绪,同时了解他人情绪,进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能控制自己情绪能力。

试想当孩子循序学会友善对待他人,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主张,学会情绪管理,在团体生活中面对问题时,他是不是更能与他人合作,更能同理他人,更能尊重他人,进而展现自律,活出自信,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当这些技能深植成为孩子的习惯,可以预见,校园中“关系霸凌”与“语言霸凌”之机率将降到最低,甚至趋近于无。教育本是教人成人之希望工程,反校园暴力应从孩子每天的学校生活学起,应落实在每天的学习课堂之中。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9

最近在妈妈的手机上,在电视的新闻里,我常常看到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到的几则新闻:江西南昌市一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事件;重庆女生因邋遢被5名同学围欧致10级伤残;海东市互助县一名八年级学生陶某某,因不堪同学长期欺凌而在刚过完六一儿童节不久便服毒自杀了。看到这些新闻让正读五年级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愤怒,更让我对今后的初高中生活感到十分恐惧。

校园本是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古人已然了解,与人交善,才能带来进步。而作为未来主人翁的我们,却野蛮的去践踏这种思想,是何等的无奈。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毁灭,作为新一代的主人翁我感到无比痛心。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维护校园的学习环境,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在我们身边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10

校园暴力在哪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法律几乎不能拿他们怎么样而且于这些人而言拘留坐牢也可以被当作一件极光荣的事情。被欺负的孩子要么是心理生理有缺陷要么是家境不好,一个孩子一旦被一个人欺负往往意味着他会被一群人长期欺负。

可笑的是极少有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暴力。其实如果孩子告诉了家长那么结果会好很多,可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不愿意说出来呢,内向又懦弱的孩子更怕被孤立更在意自尊也更不愿意和家长交谈,一部分受害者甚至会暗示自己“我并没有被欺负”,或者认为自己更本无力反击,不停的自我否定,所以长期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心理一定不会健康。

预防校园暴力,我认为好好学习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其次才是和父母良好的沟通。没有一个人会欺负自己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和父母沟通是其次,这其实是分情况的,我确实遇到过有家长跑来大闹一场然后孩子再也不被欺负的但更多的是家长闹过后当场认错放学却将人家孩子堵在厕所.....后者家境更差些。

校园暴力与施暴者和受害者的.性格,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不甘和以暴制暴只会让自己和施暴者一样堕落,好好学习然后离开,最好的反击是十年后你过的比他们好。

最后,如果曾经遭受过校园暴力请不要羞于去看医生,你值得好好的活着。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11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反对校园欺凌从我们做起。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12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10月11日,术禅性合肥蜀山行知学校邀请镇司法所书记应吉广来校为同学们作了题为《预防校园暴力》专题讲座。

应书记结合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例,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案例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校园暴力的'概念、性质和危害性,并就如何预防校园暴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要求学生们遇到校园暴力时,首先必须保持冷静,可以大声呼救争取别人的帮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矛盾时,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反映,而绝对不能通过暴力解决,同学之间要懂得团结友爱,不能以强欺弱、以大欺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最后,罗伯宏寄语全体学生,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要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悉,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学校举办了法制宣传周的启动仪式,开展了“拒绝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守法学生”倡议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法制征文的撰写。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懂得了更多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意识,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夯实了基础。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13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热映,让大家开始再一次认真审视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影片中抱团取暖的陈念和小北,让大家心疼揪心的同时,天真的少年方式保护,让他们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沉重代价。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学校、家长该如何保护少年?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原因多样,有明知故犯,父母亲人的言传身教、不良社会现象、不良影视作品和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误导,让青少年养成崇尚暴力、心理扭曲等不好的.行为或心理;也有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伤害,以为是普通的恶作剧或开玩笑。

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及时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了解孩子是否有可能在学校被欺凌了,然后和学校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让其妥善处理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把握好和同学之间开玩笑的度,不要给别人造成不适。

作为学校,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法律教育。适时开展普法教育,要孩子们明白校园欺凌是要担当法律责任的,哪怕是未成年人,只要违反法律,一样会承担法律责任,要敬畏法律。在校园欺凌发生后,学校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做好事件处理和心理救助。

反校园暴力演讲观后感篇14

我想要一个安全的校园,一个文明有礼、安全和谐、没有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校园!

记得刚入学时,老师和学校领导就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好好学习,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今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中一位高个子女生殴打另一位比她矮小的女生,一共殴打了好几分钟。先是扇耳光,扇的还特别响,连续打了好多下,接着又用脚重重的.踹她。撕扯着她的衣服,把她揪上讲台,大声的质问她、责骂她,不停的踢打她。视频里还能听见有男生在嬉笑,整个过程都没有人上去制止,也没有人去通知老师。

看完这个视频,我的心情是不痛快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很心疼视频里被打的姐姐。我觉得视频里打人的女生太坏太暴力,而被打的女生太胆小,被人欺负了不敢反抗,不知道保护自己。旁边那些男生也太冷漠了,看着同学被打还在旁边嬉笑。

虽然在我们学校里没有校园欺凌,同学们都很友好,但还是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妈妈经常跟我说一些关于校园暴力的事件,还跟我说一些法律知识,教育我要和同学好好相处,不能欺负同学,在学校里不惹事也不要怕事。我们还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找老师或家长,受到威胁时要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多和家长沟通,不要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我们要从我做起,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共同维护我们平安、和谐的美丽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