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8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
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内部强大实力的外延。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我认为,英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崇“重商主义”政策;在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注重发展海军,夺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纪末,其殖民地几乎已遍布所有大陆板块,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可惜,后来殖民地纷纷独立,以致于英国受到了一些打击,失去了昔日荣光。)
丘吉尔曾说过:“大英帝国即时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看出,英国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上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以此为英国崛起打好了基础。
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此来庆祝其独立100周年。当时,清政府派出了展览团,他们展出的是小脚绣花鞋及纯银打制的器具,而西欧国家展出的却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英国展出的是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啊!
尽管现在的中国向西方学习了许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但是,现在的中国只是在复制,模仿,而非创造!这样的中国,注定是会落后于那些积极创新科技的国家。我觉得,我国只有重视教育,善于借鉴别国经验,提高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当“中国制造”成功转化为“中国创造”时,就是赶超它们的有利条件。我相信,中国会靠自己变得更强大!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2
中国人不仅不怕困难,反而会在困难面前撸起袖子就上。
中国从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完不成的事业,也不相信有打不败的敌人。
生命短暂,唯奋斗精神永生
小学时学课文“愚公移山”,老师要求写读后感,所有同学写的都是“坚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只有我的作文篇(*)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共产党人必须对照的镜子。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3
《大国崛起》是一部12集长的大型纪录片,每集时长45分钟,并配有40多分钟的解说,解说词在这部纪录片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不免让人产生“听觉疲劳”。
从第一集到第九集,都是通过疑问句来导入所讲述的内容,如第一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第二集,“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第三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第四集,“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五集,“法兰西这个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第六集,“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第七集,“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第八集,“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第九集,“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连续九集用同样的方式导入内容,单调而乏味,只能给人一种厌倦感。
另外,解说词解说的都是一些国家的历史,而这些历史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该纪录片的目的就是要透过这些历史进行反思,进而得到一些经验,但纪录片在这方面做得远远没有预想中的好,解说词中很少会出现一些启迪人们思考的语句,很少会出现一些总结经验性的句子,很少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但这些正是《大国崛起》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但它却没有很好地做到。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4
葡萄牙跟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场上第一场大戏落幕。
“小国大业”,“大国崛起”,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撑起“大国”二字。荷兰的崛起,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步一步发掘。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当亚当·勒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普遍传播。拿破仑用武力方式将法国带向了欧洲巅峰。然而武力不能维持这一切。在后来戴高乐带领下,恢复了往日光辉。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他是一位好总理。在二战中被杀的二百五十万多犹太人中,没有一位是他杀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国?敢于负责任的,能给国内人民带来幸福,也给国际社会的跟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才能堪称大国。
盛田昭夫说坚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这个国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都是好学,重视教育的人。使俄国出现了大批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护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的带动下,使苏联成为了苏联强国。
美国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一个奇迹,从五月花号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强国。跟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离不开。
看来,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我想,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这不重要。能不能成为工业、科技强国,这不重要。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能这样存活到现在,本就是个奇迹了。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5
科学对每个国家来说都太重要了,科技发达,国家自然就富强,国家富强了就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领土,捍卫自己的尊严,保证自己的国民安居乐业。纵观工业时代的欧洲各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开发其科技知识。而当时的的英国,正是依托科技革新的力量,迅速地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当牛顿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对科学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自此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人们开始以理性的眼光认识世界,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蒸汽机为一系列机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艺保证各种机器包括蒸汽机本身的性能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开始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是科技的力量促使国家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的成功,这些成功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工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科技的力量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工业革命时期,当英国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也许历史已经注定了这一切必将发生,伴随不列颠的崛起所带来的文明也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强势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值得多数国家学习的先进文明。但是,这种文明给其他文明带来的压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多数文明都被迫洗心革面,向它学习,以至于英语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
日不落帝国虽已远去,但他的影响仍在我们中间发生作用,并且至今仍未褪去。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6
《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是在20xx年由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内容讲述的是九个大国通过发展海洋优势,从而成为大国。
12集纪录片立体的展示了九个大国在面对海洋上的举措,同样都是同一时间,中国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闭关锁国,限令出海政策,而这些国家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开放,所以现在他们能成为历史性大国,也成为发达国家。
从《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为了拍好这个这部纪录片,不惜时力的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相关人员。同时也翻阅了很多资料,远赴欧美等各个国家去考证。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虽然于我们而言,这个画质可能会有些差,但是对于一个06年上映的纪录片,我们不能强求它的画质。
这部纪录片从多个角度,不仅仅是历史角度,还有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况,国力等方面去剖析为什么会成为海洋强国。如荷兰部分就详细介绍了鲱鱼对他们的重要性。英国的发展来自于他们的工业革命。所以在海洋上的革新远不如陆地,陆地上的变化,通过海洋交流,他们可以与各国进行密切的往来,从而把握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刚开始观影之余,我问为什么没有中国,因为从宋朝开始实行的都是海上交通偏多,也因为各个政策的原因。海上交通逐渐占大的主流。500年前那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闭关锁国,限制出海等政策,这也使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当时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保护了这个国家的,但是同时也限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也使中国逐渐退出海洋强国的地位。
所以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在了解国外发展壮大的同时,反思我们国家当时的举措,从而建立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中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7
只有开创新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国家才有可能有跟别的国家不一样的突破并强盛起来。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丽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一次大戏悲剧性落幕。
恩里克王子虽然没有亲自出海,但是他设立航海学校,以国家名义持续地鼓励航海事业,他终身未娶,为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葡萄牙由此向海外扩张开启了与各国的贸易,日渐强盛。西班牙也是因航海而与葡萄牙相互竞争,势力遍布全球,两国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他们的航海冒险不说对他们自己的国家有益,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没有他们的航海探险我们就不会知道世界还有这么多的国家和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是一意孤行地认为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央,我们这里就是世界的全部。多亏了他们,这个地球才被拼凑完整;我们也才知道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我们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神秘的地球;才有了各国的文化交流......
同样的,只反复做一件事不注意其他方面这个国家也会衰退。就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只知道掠夺和挥霍财富,这并非长久之计,还应该发展国家的各个方面。我们国家的宋朝重文轻武,别的国家就能轻易攻破城池,趁虚而入,这是同样的道理。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8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场上第一场大戏落幕.
“小国大业”,“大国崛起”,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撑起“大国”二字.荷兰的崛起,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步一步发掘.
为人类的文明又推进了一步,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当亚当·勒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普遍传播.拿破仑用武力方式将法国带向了欧洲巅峰.然而武力不能维持这一切.在后来戴高乐带领下,恢复了往日光辉.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他是一位好总理.在二战中被杀的二百五十万多犹太人中,没有一位是他杀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国?敢于负责任的,能给国内人民带来幸福,也给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才能堪称大国.
盛田昭夫说坚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这个国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都是好学,重视教育的人.使俄国出现了大批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护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的带动下,使苏联成为了苏联强国.
美国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一个奇迹,从五月花号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强国.和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离不开.
看来,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我想,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这不重要.能不能成为工业、科技强国,这不重要.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能这样存活到现在,本就是个奇迹了.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