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收集9篇)

时间: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1

每个顽劣孩子的心灵都是蒙尘的钻石原块,生活的残酷让他们失去光彩,在“池塘之底”的幽深处发出灰蒙蒙的光。不过所幸,春天的乐章悄然响起,拯救了那些即将湮灭的灵魂之光。

整饬的情节,温存的场面,灵动缥缈的歌声,《放牛班的春天》为如今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电影界绘上了温润却斑斓的一笔。一所僻陋的寄宿学校,一群公认的坏孩子,一位过期的'音乐家,故事情节展开的质朴而缓慢。他们在法国灰茫的天空下舒缓地上演,却激烈地碰撞出了火花。一篇美丽乐章就此展开——

马修老师赐予孩子们人性的善意与真诚。他不在乎孩子们的愚氓顽劣,他用不竭的人格魅力抚慰这些不谙世事的伤痕累累的心灵,他用美好的歌声呼唤那些蛰伏在冷寂冬日的稚嫩灵魂,他用热忱献予每个孩子丰盈的精神家园;孩子们也安抚了马修老师落寞的心情,音乐创作的失败似乎浇灭了这个中年人的希望之火,所幸上帝赠予他一群小天使,孩子们空灵动人的歌声也应是他最大的期许与满当当的欣慰。

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疲惫与不堪中盛放的花瓣。这是放牛班的春天,更是每个观影者沐浴的心灵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2

编者按:我们需要造梦的勇气,也需要追梦的毅力。即使我们有时像放牛班的孩子们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会让有梦的孩子永远活在地狱,因为我们用最纯真的故事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

每一个梦都会有一片天堂,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个天使。而马修便是这群孩子的造梦者,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池塘底教养院”,池塘底是沉寂的。可马修的到来意外地打破了这片沉寂,溅起层层涟漪。“池塘底”聚集着来自各个学校的问题少年,校长采用高压体罚的方式来管制这些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们。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乖巧懂事,反而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而马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他用对音乐的热情来感化孩子,用纯净的音乐唤回孩子们冰冷已久的心,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天使。

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画面,没有痛苦悲情的剧情。《放牛班的春天》以温情扣心弦,以简约为主调,从头至尾都让人保持微笑。用汩汩清泉慢慢浸润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田,如久旱逢甘霖。就在马修无奈被辞的那天,写有临别赠言的纸飞机从窗口纷纷落下,他的为师之道得到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放牛班”的孩子们因为马修迎来明媚的春天,因为马修重拾自信并露出微笑。

我想,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选择一位好的老师至关重要。马修就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小牛,迎来放牛班的春天。一位好的老师往往能用一句温柔的鼓励让坏孩子破茧成蝶,也能用一个肯定的眼神让坏学生振翅高飞。当然,好老师固然重要,但一颗强大的心亦可贵。我们的起点或许千差万别,但无论是云巅之上还是池塘之底,总会有一个梦在涯边等着我们去造。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再苦再累再痛再难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独自撑过。而那个梦是我们穷极一生的追求,我们还可以在斜阳下疲倦地微笑说着"有梦真好"。我们需要造梦的勇气,也需要追梦的毅力。即使我们有时像放牛班的孩子们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会让有梦的孩子永远活在地狱,因为我们用最纯真的故事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寒风会带走冬天,北归的燕子也会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新的开始。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3

这是一部法国励志教育片,这部片子的起因是来自于一个寄宿学校,里面到处都是问题孩子,体罚在这里是司空见惯,校长为了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其中一个学监(老师)就是因为收了一个孩子的香烟,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许多个疤,他受不了这帮孩子们,于是就离开了这所学校。

新的学监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来到了这所学校,他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他和一个老校工走进学校,突然发现医疗室的门锁上了,于是就想办法把门打开,结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鲜血,并被赶紧送去治疗了。那个学监后来知道是谁干的事了,但是他并没有把他揭发给校长,让他受罚,而是让他去照顾老校工。

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时候,他甚至害怕他们冲进隔间要了他的命。后来他听到孩子们在唱歌骂他,他认为这些孩子只是没有经过训练,他甚至还听到了几个好嗓音。于是他就组成了一个合唱团,教这些孩子唱歌。他们的歌声把他们自己改变了,还改变了这里的老师和校长,这里的气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样凝重,而是欢快活泼的声音。

后来有一个坏男孩,他趁校长不在,老师同学都去森林里玩的时候,他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校长认为是老师的失责,于是就将这个失败的音乐家给开除了,并且不许任何一个孩子见了他最后一面,当他走过教学楼的时候,他看见了许多个纸飞机,上面都是孩子们写的告别的话。

就这样,这个老师用音乐,改变了所有调皮的男孩,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4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寄宿学院来了一位新的学监、音乐教师。这位新来的音乐教师用了与众不同的办法解决了这些顽皮学生闯下的大祸。还发现了这群男孩,虽然唱歌走调,但都是很热爱唱歌。于是,他便把这群众人,认为无可救药,连谱子都不识的男孩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叫放牛班。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竞唱出了天使般的声音。但这位音乐教室就因为这个被校长开除了,临走前还说了,校长不称职。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这位校长有些过度严厉,因为他动不动就让学生去禁闭室里反省,有一次还随便惩罚一个男孩。我也觉得这个校长不称职,还想:要是我们校长是这样,那我们怎么办!

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无比热爱它,为它努力奋斗,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我想,虽然我现在舞蹈不是很好,但是我喜欢它,每天都努力练习,将来,我的努力肯定不会白费,一定可以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5

看这样的电影,我能够触摸到那一颗颗纤细而善良的心灵,他们绝不是社会的残渣,绝不是被遗弃的问题少年(那个纵火犯巴冬除外)。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曾经有过多少次,为那许多微末甚至是琐碎的场景所感动。我们的静、站立以及唏嘘,绝不是因为我们观看的场所没有空调,诺大个阶梯教室,已经无声地容纳了一百多号人的汗水和激动。虽然只有头顶或者更远处几片风叶在转动,根本无法解除那些夏天的躁热,但此刻没有埋怨,只有心灵的共振。

风中飞舞的风筝,夜里疲惫的扫帚,那些欢笑和痛楚,在明亮与黑暗之间徘徊,很多孩子的双重性格在影片中一展无余。他们的一半是天使般的微笑和美妙的歌声,一半是魔鬼般的残忍和恶作剧。他们一面弹伤老学监的眼睛,偷走新学监的资料,甚至校长的钞票,一面却认真地参加合唱团的训练,传递着天籁般无邪的音乐……正是这些,构成整部影片画面的明暗交替,这些错落不仅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更深深地牵引着影片主人公马修的百转柔肠。这个最后被歇斯底里的`校长定位为“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的男子,朴素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非同寻常的爱心。他的爱是包容,当一个孩子弹伤老学监的眼睛时,同意他去照顾,不告诉校长免受惩罚;他的爱是无私,他对待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连那个最邪恶的巴冬被校长棍打和禁闭时,能够很遗憾地感慨: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啊!他的爱是尊重,他总是用音乐和温暖去走近这些淘气的孩子,用满腔的爱去感动这些幼小的心灵,使他们改邪归正,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春天。

他总是用自己的爱营造孩子们的爱,他用爱铸就“乐谱架”的动情歌唱,他用爱感化“天使魔鬼”皮埃尔不逊的心灵,他用爱赢得“助理”的永远相伴。他一直无声地抵制着反抗着校长威慑人心的棍棒教育。虽然最终自己不得其果,流浪天涯成了最后的归宿,但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包裹着爱和留恋的纸飞机从窗内一只只地飞出来。我们还看到影片中那些个反例——巴冬纵火焚校,校长的被辞退。于是我们又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爱的力量和伟大。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

影片的最后,天籁之音冉冉升起于一条被绿荫覆盖的春天的小巷。沿着这条小巷望去,我们看到了前方不远处的光明和灿烂。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6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个好老师真的很重要!这样一个人就好比一束光在你的人生中指引着你,就像这部影片中的马修老师。

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一所学校代课,来到这的第一天他就发现这里的`孩子爱捣乱,甚至弄伤了一位老师的眼睛。但是后来他发现,其实他们本性并不坏,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而已。即使学生们犯了错,马修老师也会“包庇”他们,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教育他们。

这部影片中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问题少年,多数都是因为家庭缘故才把他们送进来,他们已经比常人缺少了一份爱,但是院长却还用关禁闭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这显然是错的。我认为人心灵的完善不仅需要家庭的呵护,还需要良好的人生导师,这样才不会导致他们走上歧途。

人们常说:“如果有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那又有何用?”而马修老师正是一位伯乐,他用爱感化学生,最后在他离开时,也收获了满满的爱。

马修老师不仅是一位代课老师,更是一位学生人生的引导者。他正如我们的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天含辛茹苦,只希望我们变得更懂事,更热爱生活,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可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7

王老师在音乐课上给我们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说的是音乐家皮埃尔回到故乡,回忆起往事。皮埃尔小时候非常调皮,他有着天使的面孔和魔鬼的心肠,没有人喜欢他。放牛班的孩子们都是缺乏管教的孩子,自从马修老师来了之后,大家就开始改变了。马修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还组成了一个合唱团。马修老师发现了皮埃尔天生的好嗓子,还发现皮埃尔在晚上偷偷演唱黑板上没被擦掉的歌曲。马修老师发现皮埃尔其实是个非常喜欢音乐的孩子,而且还很勤奋,马修老师用音乐改变这些顽皮的孩子们,但是院长不喜欢马修老师的做法,后来马修老师被院长辞退了。皮埃尔的妈妈听从了马修老师的建议,把皮埃尔送进了音乐学校,最终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主题曲和插曲,感觉就像天籁之音,每个人的声音都那么美妙,听上去感觉像飞一样,特别是皮埃尔的`声音,那么动听,就像是天使在歌唱。我觉得春天就是指马修老师,是马修老师用音乐改变了这个放牛班,给放牛班带了春天的阳光,温暖和快乐。马修老师很爱这些孩子,费尽心血教育孩子们。我特别喜欢马修老师,喜欢他像春天一样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用爱,用音乐,带给孩子们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8

在影片结束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影片中马修老师的浓浓爱心深深感动了。

故事讲述一位秃头的马修老师被调往一个称为死亡池塘的学校,那是一个汇集了所有不安分学生的学校,他们叛逆、偷窃、打架、抽烟……“池塘之底”是一个典型的专制残暴的寄宿学校和教育制度的缩影。哈珊校长及学校教工的所谓“教育”,都是暴戾的,马修老师没有用该学校里一贯的惩罚手段,他相信学生的纯真,以温和的作风感化他们,用心去和他们勾通,用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在能力,马修老师的爱心感化了这些不安分的学生。

记得在影片中,当学生骂马修的短处时,他没有生气,而是坦然的接受,就是这种耐心及爱心开启了孩子们一片音乐的天空。在一次又一次的合唱练习中,马修的善良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他们开始信赖和喜爱他。他发现了音乐奇才莫杭治,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发掘莫杭治的才能,他给他开小灶,他让他唱独唱,他给他创造去音乐学校的机会,他的音乐改变了他的.一生……佩皮诺,失去了父母,然而每周六都还在盼望着爸爸能来接他。他年纪小,孤苦无依,还要受像蒙丹那样的大孩子的欺负。马修老师真诚地关心和爱护爱护着他,让他感受到慈父样的温暖。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被马修老师的善良和真诚感动着。

作为一个老师,马修是伟大的。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9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给同学们一种温暖的爱和美好自由的电影。

克莱蒙·马修老师在一所寄宿学校担任代课音乐老师,在这里他仿佛走进了一所地狱。克莱蒙·马修自己亲眼看见了学校各种严厉的惩罚,孩子们却无法求助。克莱蒙在学校的日子里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在孩子中组建了合唱团,每天费心劳神地让孩子们练习歌唱,给孩子们写乐谱,这就是克莱蒙老师对学生们的仁慈、关怀和宽容——无限的`爱。

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之下,他们逐渐懂事,逐渐成长。孩子们既喜欢上了老师,也喜欢上了音乐。克莱蒙对孩子们的爱,毫无保留地放在了每一个的身上。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常常对老师的教导表示不耐烦。为了我们身心健康成长,老师们经常提醒我们,反复地教导我们,是为我们好,希望我们以后凭着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生活技能走向美好的生活,走向美好的未来。可我们呢,而是用一种冷漠的眼光望着老师,每当想到这些,多么地让人惭愧啊!

老师的爱,就像那明亮的灯光,照亮着我们的心田。我们应该懂得尊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