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整理5篇)

时间:

2023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1

新学期的到来标志着新的开始,期待许久的开学第一课也如期而至,而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中国历史、感知中华文明。

节目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等同志,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培育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立体感受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伟大的时代进程,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

王博老师向我们介绍《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510种、282册已全部整理完成并出版,总字数近2亿。他们计划将《儒藏》全本十亿字整理出来,为的是我们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的思想。而这一巨大工程的发起者——汤一介,当时汤一介已处于肝癌晚期,面对别人的疑问“你为什么要编《儒藏》呢”,这位老人家只回答了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意思是:遇到困难,绝不逃避;面对责任,勇于担当。

张载——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说乾是我们的'父亲,坤是我们的母亲,我很渺小,但是我们生存在天地之间与天地浑然一体,天下所有百姓,都是我们血脉贯通的同胞,天下所有的万物都是我们的伙伴。人与天地万物的普遍联系促生对天地万物之无我大爱。这种“无我”不是对个体性的消解,而是对个体性的张扬。个体之“小我”是宇宙之“大我”的起点,而宇宙之“大我”是“我”作为物质世界中的渺小一员也能达致的精神境界与世界本相。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我”的意义。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编纂《儒藏》汤一介这一代人的责任,而我们这一代人也要将中华文明和人类智慧继续传承下去。

2023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2

在9月1日晚上八点,我和家人们准时收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节目首先就介绍了我国取得的一些成就,比如说今年我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飞成功,我国航天员频繁在太空会师......我国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都离不开背后有着强大祖国的支持,而实现强大的祖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离不开人民的努力。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更加要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

节目镜头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儒藏》,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典籍,给我们每个学生上了关于“仁”思想的一堂课,告诉我们每个学生要懂得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节目带我们一起去探索人民空军逐梦空天的壮美历程,接着驾驶新型战机为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就来到了我们面前,他带我们参观了航天博物馆,介绍了当时抗美援朝所使用的空中战机。接着迎来了曾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当时陶伟只有19岁,创造了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线,激励了一代一代为国作战的英雄。飞行员张威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每个人都印象最深的话:如今我们有底气用大国重器列阵长空,告慰革命先烈,每一次展翼云霄,每一次搏击长空,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

是的`,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努力奋斗,过去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前辈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才能让我们这一代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曾经为祖国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我们要感受到这些烈士们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让我们挑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富强而努力吧!

2023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3

新学期,从这里开始!九月一日晚上八点,我满怀期待,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每年的这个节目,我都因其中的榜样人物,受益匪浅。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节目组邀请了文化学者、考古专家、科技领军人、两代飞行员、神舟十六号乘组......一批重量级嘉宾汇聚课堂,讲述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故事,汇聚磅礴向上的青春力量。

在课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展示了中国在科技、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强大并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它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

古人的生活有多“意想不到”?来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不仅有围着围裙,左手托着餐盒,右手拿着筷子的“外卖”小哥,还有便利的“租车”服务。虽然已经过去千年之久,但这种惬意生活仍然让人好向往!

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图》为什么很少公开展览呢?原来是因为每次展卷打开,都有可能让画面上的石青、石绿这些矿物质颜料剥落下来,这也让这幅国宝更多时候是藏在“深阁”中……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70周年,我们将迎回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空军飞行员张威曾驾驶歼-20战机,为搭载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伴飞。“请志愿军烈士们看一看祖国的`领空,看一看祖国的领海,看一看绿水青山……”向志愿军忠烈致敬!

现在的我们都是锥子脸、鸭蛋脸,那你好奇一百万年前人们长什么样吗?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出土了第三具“郧县人”头骨化石,研究发现,那个时候的人可能长着敦敦实实的大方脸。根据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时人们饮食粗糙,需要粗硕的牙床和强劲的咬肌,长此以往就容易长成大方脸。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深深被《开学第一课》中展现的历史文化和祖国的强大所震撼,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秉持着伟大奋斗精神,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来到了九月一号,我和父母已经守在电视机旁,打开CCTV1频道等待2023年《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晚上八点一到,随着电视响起了令人振奋的音乐,开学第一课也随之到来,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

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看到了王博教授关于《儒藏》的讲解。《儒藏》作为收藏儒家文献的宝藏,被誉为儒家文化的瑰宝,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博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儒藏》的规模和编纂过程,让我对这部著作的庞大和精细程度感到震撼。2亿字,282册,510种的编纂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对儒家文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思想能够流传下来,需要文献的支持和积累。

王博教授给我们强调了文献对于思想传承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文献积累,儒家思想才能代代相传,影响着千百年来的人们。文献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了解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我被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也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学习资源。

最后,王博教授引用了张载《西铭》中的一段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天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谐与包容,让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深信,只有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成为有担当、有智慧的人。我将会珍惜学习机会,不断努力,将儒家思想中的优秀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成长中,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5

2023年开学第一课在9月1日的晚上20点播出,身为一名学生,我早早就准备好,吃完晚饭等待开学第一课的到来。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这一个充满激情、自豪的主题,不仅适合我们这些学生,也是为我们建立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基础。

2023年开学第一课主持人是我最喜欢的撒贝宁老师,他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综艺达人,我非常喜欢他主持的节目,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

开学第一课是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好节目,不仅有精彩的`节目,更是通过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给我们传播知识,传授美德。了解完他们的事迹,我感受颇深,在某些时刻不禁热泪盈眶。从这些鲜活的事迹中,我发现,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原来每个人的人生都很精彩。

在开学第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让我见识到了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就已开始了文明的探索和积淀,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战争和交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在长期的演变和传承中,形成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经过开学第一课的课程学习,让我懂得身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发展自身的德智体美劳五项基本素养,让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当代社会给予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我们要不停的向前方奔跑,不断的成长。

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价值,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大熔炉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