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精选11篇)

时间: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1

为了鼓励激发广大团员向榜样看齐,激发团员的担当意识及奉献精神,文化传播学院拟于5月4日中午组织大家多地同频观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人物展播节目。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是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的先进人物,旨在树立青春报国、担当奉献的精神楷模,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39号),深化“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营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良好环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于五四青年节期间开展“闪亮的名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人物展播(我省烟台市长岛县王辉同志入选)。

节目共3集、每集20分钟,将于5月4-6日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首播时间暂定为12:00,重播时间为当日16:40和次日1:54、8:05。节目播出后,“学习强国”等平台将随后安排播放。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2

近期,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新时代的青年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堪当大任,能够与人民齐开拓、同祖国共奋进的一代。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用“理想信念”彰显青春力量。“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时刻指引着我们青年一代在任何时刻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十九大号召青年以“奋斗的青春”谱人生华章,以“灵魂的归巢”追中国梦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决战脱贫攻坚蹄疾步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青年唯有坚定理想、坚守初心,将激情青春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才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有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想信念,才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拼搏奋斗”收获青春成长。“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七十一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万山红遍的新时代,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用奋斗把青春梦想耕种于祖国沃土,在火热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收获青春成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坚守奉献”诠释青春担当。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坚守奉献。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坚守奉献,这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长大,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自己所学领域中突破创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甚至“00后”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身为新一代的青年,他们在自身“努力后”“奋斗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不管前路多艰,始终坚守奉献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行的征途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扎根基层,建功田埂,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3

今年暑假,我利用闲暇时间,在所在社区进行了社区服务。过年期间,社区居民楼环境较差,随处可见堆放的垃圾,影响社区的形象。因此,我利用四个工作日进行清扫活动,清理居民楼内残留的垃圾,美化社区环境。

通过社区服务,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且深深体会到了清扫工们工作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冒着严寒酷暑,努力工作带给人们洁净的生活环境。由此,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职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同时,我还想对每位社区居民说,希望大家积极清理居民楼内的垃圾,随意堆积垃圾袋,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大大加重了清扫工的工作量,也为出行的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为创造一个和谐、绿色的社区环境而共同努力。和谐的社区环境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而整洁的社区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切实行动。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我们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社区服务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1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4

很早就听说过毕业生这部电影很经典,为了练习口语,我搜到了毕业生。

昨天看的第一遍,在没有看字幕的情况下一知半解,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对很多经典的台词没有注意,今天又看了一遍,感触很深。虽说这部电影在1967年已经上映,但我觉得今天仍然不过时。本在毕业后迷茫,受到罗宾逊夫人的引诱,其实在与罗宾逊夫人交往过程中比以往更加迷茫。尤其是他和罗宾逊夫人在酒店房间的一段对话,本内心里是很不甘心这样下去的,但由于内心的空虚仍然禁不住罗宾逊夫人的引诱,而罗宾逊夫人则彻底的堕落,根本没有一点寻求属于自己的信仰的心,连自己在大学里自己学习的专业葬失了所有的热情,生活只剩下肉体的享受,是伊林的出现让本彻底的改变了自己。

他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不知所措,为了自己的真爱,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与过去的堕落绝然告别,电影的最后是两人坚定地目光和对未来的向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典与低俗电影的区别就是经典能让人在看完后深思,能够使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毕业生就是这样的电影。告别过去的迷茫与忧伤,继续坚定地朝着大学里所学习的专业深入钻研,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大好年华就这样白白流失,这是我看毕业生的最大收获。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5

年少读书时,虽每天摇头晃脑地念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可每至如此,脑海中总是能浮现一位暮年的老者,手拿教鞭神情威严的矗立在讲台之上。而思绪则飘到了青春的天空……

仿佛看到还是青年时的日本堀越二郎,穿越时空,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对话,从这位大师那里汲取勇气和创造的灵感,并远赴重洋前往德国学习,即使飞机设计失败也不轻言放弃,最终因开发零式舰上战斗机等多架二战期间著名的机种而为人所知,并保护了自己的祖国不被欺负;仿佛又看到美国的史蒂夫乔布斯,放弃自己的学业后纵身跃入了信息网络的海洋之中,尽管在探索的道路上艰难险阻,最终扼住命运的咽喉,让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改变了整个世界,为自己的祖国带来了手机软件难以撼动的地位;仿佛还看到阿根廷的切格瓦拉,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古巴丛林,成为了一名彻彻底底反抗暴政的革命者,最后为了革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古巴的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祖国明天的光明拨开了云雾。

这些是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最好、最完美的诠释。

在今天,中国也有一批这样的青年缓缓地站起来,用行动肩负使命,用青春彰显力量。

曾经是长辈眼中的孩子,如今拿起了接力棒,像曾经奋斗过的前辈一样,不惧风雨,让青春在人们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90后、00后不再是父母怀中撒娇的孩子、不再是温室里那中看不中用的花朵。我们披上“战袍”,拿起手中的“武器”,坚定信念,自发自愿走上战“疫”前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在何地,我们都在听从党的号召,努力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已经逐渐变成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对“少年强则国强”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疫情防控期间青年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撰写着时代青年勇敢、担当的模样,回信带给我们温暖而肯定的精神力量。我们定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当代共青团员的关爱与期待,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民族复兴,时代担当而努力。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6

很早就听说过毕业生这部电影很经典,为了练习口语,我搜到了毕业生。

昨天看的第一遍,在没有看字幕的情况下一知半解,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对很多经典的台词没有注意,今天又看了一遍,感触很深。虽说这部电影在1967年已经上映,但我觉得今天仍然不过时。本在毕业后迷茫,受到罗宾逊夫人的引诱,其实在与罗宾逊夫人交往过程中比以往更加迷茫。尤其是他和罗宾逊夫人在酒店房间的一段对话,本内心里是很不甘心这样下去的,但由于内心的空虚仍然禁不住罗宾逊夫人的引诱,而罗宾逊夫人则彻底的堕落,根本没有一点寻求属于自己的信仰的心,连自己在大学里自己学习的专业葬失了所有的热情,生活只剩下肉体的享受,是伊林的出现让本彻底的改变了自己。

他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不知所措,为了自己的真爱,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与过去的堕落绝然告别,电影的最后是两人坚定地目光和对未来的向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典与低俗电影的区别就是经典能让人在看完后深思,能够使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毕业生就是这样的电影。告别过去的迷茫与忧伤,继续坚定地朝着大学里所学习的专业深入钻研,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大好年华就这样白白流失,这是我看毕业生的最大收获。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00多年前,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运动在北京爆发,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社会的爱国运动。当执政府为平息反抗运动,甚至向一群手无寸铁的大学生开枪射击,即使这样也未能扑灭这群爱国青年的一腔热血。

历史不会被遗忘,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爱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重温历史,追求民主与科学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但归根结底五四精神便是一种爱国自救的精神。

去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到,“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自古以来便深深烙印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中,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提高内在素质,胸怀忧国忧民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8

年轻人是时代的脊梁,民族国家的支柱,只有年轻人做好了,尽责了,中国的美好未来才可期。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年轻人的身影,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你会看到一个个外卖小哥飞驰而过;在流水线上,你会看到年轻人熟练的动作;在实验室,你会发现大多数的人都是青春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正专心于自己的研究。或许这些离我们有些遥远,那你看看周围,看看身边的每一个人,有谁不是在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身为民族、国家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尤其是我们年轻人。你看,一百年前,胡适等一群年轻人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民主科学,同时带来希望;再观当下,“嫦娥四号”的成功登陆,其背后是年轻人的不懈努力和日夜工作。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年轻人的付出与奋斗。

但是,就在其他人都在努力时,总有一些人消极待世,没有激情与活力。他们的存在就像洁白的纱巾上出现的大黑点,尤其突出,尤其显眼,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和谐。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争做领先者,而不是一味地随意生活。

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活力,就该有激情。赢在时代的洪流中奋楫中流,勇往直前。激情与活力是当代年轻人的鲜明特征,我们要在最好的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

恰青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当指点江山,奋楫击流,争做新时代的领路人。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9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人生路漫漫,且歌且长行,我们无法预测自己的人生是一路畅通还是充满坎坷,既然选择了前行,便只顾风雨兼程。西晋时的左思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但他以勤补拙,所著《三都赋》引得一时“洛阳纸贵”;杰出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但他借助轮椅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海伦·凯勒一岁时,因为生病导致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但她凭借努力上进的精神,成就了文坛的奇迹。人生的光明需要青年人的大无畏精神,在奋斗中发出青年人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

理想再高远,立场再坚定,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实干”就无从谈起,“追求”也就苍白了。特别是那些奔赴到全国各地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们,就像当年的进步青年心向延安一样,满怀着对事业的憧憬与追求,倾一腔热血而奋斗。他们从大专院校走向社会,风尘仆仆地来到基层,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老乡们共谋地方发展,共绘生活蓝图,就需要一套特殊的“本领”。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广大青年当义不容辞地用“实干”书写无悔的青春。

我们是新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是我们的世纪,中国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老一代牺牲奋斗取得的成果,需要我们去巩固和发展。老一代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坚持“五四运动”的优良精神,努力实践精神。要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团结奋斗,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将让我们书写最美好的篇章!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10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感知时代的律动,让青春的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早读被停课的讯息,我的家人各有各的看法,其实我最认同的就是爸爸的看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个时代充满着挑战、多元化,从磨砺中享受成功。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也必将全程参与祖国的未来,而做建设的骨干和中坚,我们责无旁贷。

这个时代充满着变革、刺激,从成功中体验磨砺。那些年,我从来不能理解如何与家的另一边聊天、通视频,更别提网上购物、缴费、查资料了。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我脑海的芯片终将万物互联。那些年,我从来不敢想象中国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如何在这几十年就一步步实现自足、富裕。

正是这个时代在发展,我们青年人所面临的磨砺不止眼前的风雪。“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智慧的积淀将会是一番新青年的较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愿我们早日用辛勤的汗水浇开自己的成功之花。

电影《毕业生》观后感篇11

从前问一个出租车司机:“开车时什么时候最危险?”答;“没有乘客时。”

当你没有目标,心中茫然,心不在焉是最危险的时刻。电影中的本杰明学业有成,拿了奖学金,成绩优异毕业了,可是这时他心中茫然,不知道下一个人生目标是什么。家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宴会,可是他只想躲在小书房里。这时成熟优雅的鲁滨逊太太一再勾引他,他经不起诱惑终于投入了大他二十多岁的鲁滨逊太太的怀抱,他想与她交流,可在于鲁滨逊太太少有的语言交流中,我们知道她也曾有过没好的梦想,是什么使她远离了曾喜爱的艺术?到现在靠吸烟,勾引少男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后来为了阻止本杰明和女儿的来往,面目狰狞,想来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

当本杰明遇到了伊莱恩,他被伊莱恩的纯真的青春吸引,这时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疯狂的追求,伊莱恩虽然喜欢他,但受不了周遭的压力,要和别人结婚了,这时电影里出现了追赶的镜头,本杰明追公交车,去教堂的路上车没油了,他下车奔跑,到了教堂,看着心爱的姑娘就要和别人结婚了,心里的悔恨,痛苦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呐喊,他想追求美好,就要承受社会的指责,为自己犯的错赎罪,还好伊莱恩被他感动了和他一起逃跑,跳上一辆公交车,惊险过后,本杰明的脸上露出了不安的笑容,是的,前途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可是不管有多难走,你有了目标就不会太危险,

人生整体有个大目标,可分成几个小目标,完成了阶段的目标,下一个目标要明确,有多少人年轻时像本杰明一样有激情热情活力,到了中年迷失了目标变成了鲁滨逊太太,看很多电影,中年人有经验成熟,但墨守成规,《百万美元宝贝》中的教练弗兰德他不认为31岁的女人能在拳击上有什么建树,没想到被麦琪感动,麦琪用一场一场的胜利给了教练希望,信心有时是来自年轻人,弗兰德在麦琪的鼓舞下向历届的冠军发出了挑战。

毕淑敏在回答大学生的问答时,学生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她想了想说:“人生是没有目的的”是的,其实人生是没有目的的,但人是有思维的动物,会为自己规划一个目的,这样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用毕业生为电影命名,寓意深刻,人生到最后没人给你发毕业证的,你会不会给自己发个毕业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