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观后感(收集9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1
影片中的华莱士本来就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他的意识形态和做事方式非常美国。而历史上的他,我相信在文化层面也很难是一个英国式的反抗者——罗宾汉才是。
故事的背景无非是一个舞台,用来让导演表达自己内心的舞台。我们喜欢这部影片,也是因为我们喜欢纯粹的英雄:率真、勇敢、机敏、大义凛然,敢恨敢爱。纵观整部影片,至少片尾的处理是符合影片中华莱士的性格的。“如果你为自由而战,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类似的豪言壮语片中其实很多,绝大多数情况下它让人觉得鼓舞而不是矫情。
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英雄片的巅峰之作,几乎包括了此类影片的所有元素,战争、英雄行为、爱情,背叛,呵呵。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从始至终洋溢着的充沛情感,张弛有度,高潮迭起。
我们大可为自己喜爱的英雄鼓掌,而不必苛求他更像哪国人。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2
《勇敢的心》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的确太感人了,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
悠远而绵长的苏格兰风笛,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凄美绝伦的感情故事。但最触及我灵魂深处的,确是电影的主题――关于勇气。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我应对困境,以智慧与毅力为战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狭隘的个人追求,升华为为有着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争。这样,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为别人所理解,得到别人的帮忙,最终唤醒我们沉睡的勇气。原本华莱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过平凡安定的生活,可是他终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他沉睡的心灵苏醒了过来,也让以往摇摆不定的贵族ROBERT觉醒,放下了英格兰的加冕,拔出利剑,带领着苏格兰的平明军队,咆哮着向英军冲杀过去。
影片经过多种角度告诉我们,勇气,并非是逞一时之气,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去克服自我所应对的困境。华莱士的叔父无疑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诫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经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DD真理才赋予人自由。幼小的华莱士还不能彻底的懂得这些,他还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在梦中,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是华莱士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片中最能体现勇气的片断,应当是刽子手对华莱士行刑的场景。华莱士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随波逐流的平明又怎会明白华莱士追求自由的高尚?华莱士浸没在飞溅而来的唾液和恶毒的咒骂声中,但他坦然自若。他被吊上行刑架,又在咽气前夕被放下,应对主刑官衣袍上的皇室徽章,他爬起来依旧沉默不语。这是对信念和自由的执着。直到在绞刑架上被拉得关节脱臼,在刑床上被剖割,华莱士一向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乞求的呻吟。喧嚣的人群为他的坚忍所感染,直至静默。最终,一个平明妇女禁不住替他叫出口来:“Mercy!”声音牵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的呼声在人群里弥漫扩散。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华莱士的嘴唇在微微翕动。他以为华莱士会说出那个能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Freedom!”自由!
英雄并非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必须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华莱士?想起他呼喊自由时令我们潸然泪下的感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默默地向梅尔?;吉布森致敬,是他将我们的英雄再现于荧屏,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所应具备的素质――勇敢的应对。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3
这些天看这部电视剧,感慨万分。想写字,但是就是没有思绪。不知道从何说起,一部大剧,七十多集,才刚刚看了三分之一。
我想,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剧,除了它的传奇色彩,更多的就是丰富的人物形象了。
有一些人,他们刚出现的时候其貌不扬,甚至觉得看起来还别扭。但是,随着剧集的发展,这些人物就慢慢的丰盈起来,走进了人们的内心。
主人公霍啸林,其实原本就是一个大家少爷,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不爱读书。可是,他勇敢,聪明。家族遭遇灭门之灾,虽然有过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同样因为智慧,终报杀父之仇。看起来以卵击石,却完胜归来。
身边的小六,长相最是奇怪,可是对大哥霍啸林却是忠心耿耿。他会识人,知道只有和霍在一起才好。从一见面,他就说霍是他的贵人。当然,后来的确如此。即便是后来逃难,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独自离开。
最感人的是兄弟情深,霍啸林和杀父仇人儿子赵舒成却是结拜兄弟。从小同窗,看似不相干却千丝万缕。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牵连。互为杀父仇人,又互为兄弟。互相守护,又互相别扭。却也都十分珍视这份兄弟情深,小心翼翼的呵护。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4
曾经在很多小说中看到过苏格兰人民为独立而战斗的描述,但从没有象看《勇敢的心》,这样地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憾和视觉上的冲击。
用刀光剑影、铁血争战、宏伟壮阔来形容这部电影是一点也不为过。而令我感动的是威廉华莱士的铁血柔情。
在与英军的争战中,他的父亲、哥哥牺牲了。在他们的葬礼上,幼小的威廉华莱士流不出一滴眼泪!而当小女伴梅伦送他一朵野花后,他的泪,终于无可抑制地流了下来。深切地体会他当时的情状,一定是遍身彻骨的寒吧,如果不是梅伦的花传送的一丝温情,温暖了他的心,让冰化为水,他的泪就只能冰封心中了。
对自己挚爱的女人,威廉华莱士充满柔情。
对兄弟般情谊的男人,威廉华莱士充满信任。
在战场上,发现自己信任的朋友,背叛了自己,这种打击,是他真正难以承受的吧。而当英王再次提出和谈时,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为了心中所存的对朋友忠诚的一丝幻想,依旧答应前去。最终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威廉华莱士,有一颗勇敢的心,有明知危险却奋然前行的勇气。在这样的人面前,任何的背叛,只会令背叛者羞愧;任何的计谋,也只会令设计者显得猥琐吧。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5
勇敢的心是震撼人心的,因为这里有可贵的思想——自由。没有自由了你们还能干什么?也许是真的,我们也该好好思量思量。
信仰是需要代言人的,就像宗教信仰中需要耶稣像和人间的发言人教皇一样,自由需要的是精神领袖。华莱士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结果。他死后曾经用过的那把大剑更是继承这种精神上的传扬,就像“神像”,有了他每个人就有了希望,有了他就能集结更多的自由人,有了他就象征了胜利。在最后汉密斯掷出华莱士的那把大剑在天空中划出完美的曲线最后稳稳的插在地上时,胜利已经被预示了。其实不需要后面的旁白我们也能猜得到结局——苏格兰赢得了自由。当你追寻一种事物的信念成为一种执着时,那么他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己面对困境,以智慧与毅力为战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狭隘的个人追求,升华为为有着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争。这样,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为别人所接受,得到别人的帮助,最终唤醒我们沉睡的勇气。原本华莱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过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他终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他沉睡的心灵苏醒了过来,也让曾经摇摆不定的贵族ROBERT觉醒,放弃了英格兰的加冕,拔出利剑,带领着苏格兰的平明军队,咆哮着向英军冲杀过去。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6
郭靖宇导演,杨志刚等主演的年代传奇大戏《勇敢的心》正在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四卫视热播,该剧集家族恩怨、帮派斗争、抗日战争等精彩故事内容,讲述乱世英雄“炼心”成长史。
杨志刚在电视剧《勇敢的心》中塑造的霍啸林这个角色,更多是时势造英雄,他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其坚强和勇敢的进取精神,侠肝义胆的英雄品质,是值得大家探讨和学习的,体现着他对义字的领悟,观众必定会被其情坚义金的品质感动。而且其对情感的专一和执着,更吸引了几位女主角心甘情愿为其赴汤蹈火,但杨志刚所诠释的这个角色并没有像韦小宝那样渴望妻妾成群,而是始终如一的心系梅姑娘,令人动容。
杨志刚饰演的霍啸林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样获得兄弟情谊,霍啸林与小六、约翰。乔、韩亲仁等建立的兄弟情谊,是其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的,虽然他们也曾经对霍啸林有过误解,但最终霍啸林通过自己不断的修正人格的缺陷,而再度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无私的帮助。但他却与结拜兄弟赵舒城却兄弟反目,而另一个却被功名利禄左右,一个选择了一条正义之道,甘愿放弃一起建立起来的事业回到老家热河,投入抗日洪流中,成为声名显赫的大英雄。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7
《勇敢的心》一向被视为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史诗片,在影片中,人们常常为苏格兰那绵延的山脉、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凄厉呼号所感动,也为华莱士一往无前的精神所鼓舞。威廉?华莱士的精神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苏格兰人民争取到了最终的自由。他做到了,他没有白白牺牲。整部影片围绕的主题是“自由”
,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勇敢,“勇敢的心”指的还有勇于应对自我,绝不背叛自我的真意,那就是真正地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永生。我们经常会问自我什么对自我最为重要,我认为华莱士用他最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Freedom”。
浓郁的色调,时急时缓的音乐,血腥的打斗,坚定的眼神,这便是由梅尔吉普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电影以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矛盾为大历史背景,从而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主由人公威廉姆。华莱士领导苏格兰人民反对英格兰贵族统治争取自由的扣人心弦的故事。电影将英雄华莱士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并将其勇敢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真正体味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在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的小华莱士虽然置身于英格兰贵族的奴役之下,但在他的眼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纯真,童趣,直到当他第一次看到被悬挂在谷仓里的同伴和乡民尸体时,我们才看到在他单纯的眼里流露出了对死亡的惊恐。紧之后死亡便叩响了他们家的大门,应对父亲和哥哥的死亡。本在开心等着父亲和哥哥归来的小华莱士等来的却是一辆载着他们尸体的马车,他不敢应对,继续做着自我的事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最终还是在父亲战友的召唤下来到父亲哥哥尸体的旁边,抚摸着父亲那冷冰冰的尸体,任凭泪水噙满眼眶却丝毫没有复仇的躁动。
他必须勇敢的理解这一事实,必须学会应对死亡,让内心强大起来。很多年后当他再次回到这片土地时,他勇敢的追求属于自我的感情,追求在父亲葬礼上送自我花朵的女孩美伦,并与美伦秘密结婚,出于对英格兰贵族享有少女初夜权的无声的反抗。然而幸福很短暂,美伦的美貌遭来贵族的垂涎,在反抗中被贵族残忍的杀害。这便激起了华莱士内心复仇的火花,开始武力反抗英格兰贵族。随后各地云集响应,势如破竹。与前两次不一样的是,在妻子美伦的葬礼上,华莱士没再掉眼泪。因为他明白他是一个男人,能够勇敢的去应对并且对此不再无奈。所以美伦的死让他放下了回家过安稳日子的初衷,而是勇敢的去追求属于自我属于民族的自由。故事发展到那里,华莱士一向备受亲人爱人离去的煎熬,似乎注定孤苦一人的遭遇让我们深感同情。但我们又看到,华莱士已在痛苦的剥离中正慢慢的成长,一颗勇敢的心开始真正地被历练。
华莱士的勇敢并非是莽撞而是夹有智慧的,这充分体此刻两次战役中。应对在英格兰强大的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数,华莱士领导的苏格兰军队都是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可是华莱士并没有所以而退却而诚服于英格兰国王,相反他让战士准备长矛,在战场上又激励战士大增军队士气,采取分战术,在与敌人浴血奋战后终取得第一次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战争在华莱士的精心准备之下,利用柏油箭火燃烧敌人侧后方,眼看战争胜负已分,就在观众大快人心之时,故事突然发生了转变,华莱士的同盟者莫纳叛变了,他没有率军加入已杀入重围的华莱士,致使华莱士军队损失惨重,华莱士自我也在战争中负伤,在他冲出重围去刺杀国王时,被一个骑兵拦住,在和骑兵厮打中发现骑兵竟是莫纳,他本能够轻而义举的杀掉莫纳但他没有而是痛苦的躺下了,不为别的只为这种同族间的背叛而痛心,可是这一切并未阻碍他继续反抗英格兰贵族的步伐,接下来便是勇敢的去复仇,去杀掉这次反叛背后的始作俑者,这是对背叛民族行为的惩罚,也是对死去同胞们的交待,这一切虽然有血腥,有残忍,但丝毫没有减退华莱士在观众心中的英雄形象,在观众眼中华莱士反而成为一个集智慧勇气于一身的具有传奇色彩人物。
影片的结局是出人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让人意外的是华莱士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英雄不是牺牲在战场,而是落入英格兰手中被英格兰当局处死。情理之中则是他又一次相信莫纳一伙一提出的联合并单刀赴会,结果他再次被他们出卖,并被押往英格兰法庭被定为叛国罪。这次华莱士表现得很从容,虽然他明白等待他的将是酷刑和死亡。在服刑场上,华莱士应对的是麻木愚钝的民众们对他的不理解和嗤之以鼻,听到的是民众们对行刑者的大声附和,可华莱士似乎并不在乎,此刻在他眼里只看到一个小孩子的笑脸,透过笑脸他似乎看到了期望。在身体受到酷刑的摧残后,他依然不卑不亢,就在最终关头他依然用尽全身力量大声喊出自由二字,似乎是在提醒所有的人,去勇敢的追求自由。
看完整部影片,我想到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夸父一生都在追求温暖结果却所以而死,电影的主人公华莱士也因自我的追求而死,但不一样的是夸父死后为后人留下的是一片邓林,隐蔽后人。而华莱士死后留下的却是一颗鼓励后人为自由不断去追求的勇敢的心,激励着他那个时代的人去继承他的遗志而继续努力,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观众,去勇敢的追求自我想要的一切,正如华莱士父亲梦中对他说“你的心是自由的,去勇敢的追求自由”。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8
闲着无聊,又重温了下勇敢的心这部电影。悠扬的风笛声伴着苏格兰的美景,让人神往。
被结尾华莱士那句“freedom”深深的震撼了,苏格兰确实是一个屡遭磨难的民族。英国的原始居民是凯尔特人;由于英国很早被罗马政府殖民,所以凯尔特人的文明程度很长时间高于欧洲大陆。凯尔特人一开始就被罗马人奴役,随着欧洲蛮族势力的入侵,罗马帝国实力的衰退,罗马人退出了英伦小岛。传说中亚瑟王的原型就是罗马当时在英格兰的驻军军官,因为不愿离去而带领自己曾经的敌人凯尔特人和罗马戍边军团的后裔与入侵的野蛮人盎格鲁和萨克森人作战。在公元七世纪左右,在目前德法一带的盎格鲁人和萨克森人开始入侵英国(他们应该也算日耳曼人的一支),并将凯尔特人逐渐驱逐到爱尔兰和苏格兰一带;直到11世纪的诺曼征服,来自北欧的海盗占领了法国的诺曼并被法王所承认,后来诺曼人占领了英格兰,但由于诺曼人人数太少,所以盎格鲁“萨格森人仍然保存着大量的贵族地主。
所以,在苏格兰广大的老百姓实际是凯尔特人,在勇敢的心里描述的战争就是是早来的征服者苏格兰的盎格鲁”萨克森贵族和新来的征服者诺曼人的战争。苏格兰人经历过3个外来民族的统治和奴役,甚至诺曼人为了吸引更多的英格兰贵族去苏格兰,而颁布了初夜权的法令,令人发指。
苏格兰人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己对外来入侵者的.反抗,但是苏格兰长期以来形成了多个氏族部落,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国家。很容易被入侵者分而制之或以利分化。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统一,也是贵族间的妥协(苏格兰贵族很多都有两国的封号,墙头草两头倒)民众仍然对英格兰人很仇视,及时是今天也是如此。
虽然威廉“华莱士被认为是苏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但苏格兰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实际是片中那个最后悔悟的叛徒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布鲁斯历史上不仅没有叛变过,而且一直坚持与英格兰斗争;也许有人读过一篇英文课外读物,里面讲一名苏格兰王子屡次被敌人打败;最后逃到一个城堡,在绝望之际看到一支蜘蛛结网,每次都失败直到第七次终于把网结成了;王子受到了鼓舞,重整旗鼓再次战斗终于赢得了胜利。这里讲的就是在最后为苏格兰赢得独立(也就是片子的结尾)的班诺克本之战之前的传说。
罗伯特。布鲁斯后来成为苏格兰国王,在他死后一名苏格兰骑士带着他的心脏想要埋葬到耶路撒冷;路上经过西班牙遇到和摩尔人的战争,这名骑士在冲锋前举起罗伯特。布鲁斯的心脏高喊”勇敢的心呀,带领我冲锋吧!“,最后这名骑士还是牺牲了;第二天一名幸存的苏格兰骑士在尸体堆里找到了罗伯特。布鲁斯的心脏并带回苏格兰丧于一个修道院里;这才是真正的勇敢的心,有个苏格兰的诗人还写了一篇诗来歌颂布鲁斯,其中有一句就是Anobleheartcannotbeatpeaceiffreedomislacking勇敢的心其实更大程度上应该说的是布鲁斯而不是华莱士,看来国外的电影和国内的也有的拼,也喜欢戏说。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9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光阴似箭,英王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自己苏格兰的封地上享有结婚少女以便让贵族开发并统治苏格兰。这道法令虽然表面上会有利于英国统治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威廉·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并与其私定终身,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国贵族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子”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华莱士,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斗士,一个为了爱情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自由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国家和命运而斗的斗士。他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英雄。
他的爱情,这部片他的爱情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和小时候的梅伦,一个美丽的苏格兰姑娘,一个在他父亲的葬礼后送了一枝花安慰他的人。华莱士求学有成后回来向他求婚。因为当时贵族享有初夜权的原因,他们在森林里偷偷的结婚了,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一种反抗的精神,一种本能的叛逆。但他们的爱情没有维系多久,因为梅伦的美丽太耀眼了,贵族杀了梅伦,这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战斗的导火线,因为这引发了华莱士的爆发,揭竿而起,各地响应。第二段是与皇后的感情。皇后丈夫本来就是个同性恋,包办的婚姻让她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根本没有感情可言。缺乏了爱情的滋润,让为爱情而起的华莱士走进了她的心灵,她自然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了。而华莱士则是在为了自由而奋身博杀,因为失去了梅伦,他一直在为了他的信念作战,皇后的美丽和善良感动了他,两颗干枯的心就这样融在了一起。
勇敢的心是震撼人心的,因为这里有可贵的思想——自由。没有自由了你们还能干什么?也许是真的,我们也该好好思量思量。
信仰是需要代言人的,就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需要耶稣像和人间的发言人教皇一样,自由需要的是精神领袖。华莱士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结果。他死后曾经用过的那把大剑更是继承这种精神上的传扬,就像“神像”,有了他每个人就有了希望,有了他就能集结更多的自由人,有了他就象征了胜利。在最后汉密斯掷出华莱士的那把大剑在天空中划出完美的曲线最后稳稳的插在地上时,胜利已经被预示了。其实不需要后面的旁白我们也能猜得到结局--苏格兰赢得了自由。当你追寻一种事物的信念成为一种执着时,那么他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