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整理16篇)

时间: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

老谋子的电影,完完整整的看过两部,一部是《活着》,另一部是《秋菊打官司》。两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是巩俐,《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封建地主衰落后艰难地在社会上求生的故事,自己的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的联系了在一起,《秋菊打官司》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妇女为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官司的故事。老谋子的早期电影跟民生联系的很近,拍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深受影迷的喜爱。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电影的画面朴实没有华丽的场面,把贫穷落后的农村真实的般到了大荧幕上。剧情节奏没有大起大落,整个剧情就围绕一个事展开,秋菊的男人被村长给踢了,注意,踢的是命根子,不然事情也不会闹的那么大。秋菊让村长给个说法,村长对秋菊前来的"声讨"不屑一顾,认为秋菊就是想让他赔点医药费和误工费,态度很差,完全没有认错的诚意。秋菊自己一个人跑到乡里的派出所,说了自己的情况,当地民警认真倾听了秋菊的叙述,认为这是个简单的民事案件,村民间小吵小闹的,赔点钱就了事了。几天后,乡里下了文件,村长赔200元。不过秋菊到村长家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地上了,一点点认错的诚意也没有。秋菊不服,认为乡里的判决不合理,后来到县里状告,县里处理的结果就是让村长多付50元。村长还是没有道歉的.诚意,秋菊又把村长告到了市里。在市里,通过一位旅馆的老人,联系上了局长。秋菊请了律师,想通过打官司给自己讨个说法。第一场官司失败了,她还是不服,坚持第二次打官司······回到家后,正值临近春节,每家每户都忙过年,村子里一片喜喜洋洋的景象。除夕夜,村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去看戏去了,秋菊难产,他的丈夫去找村长,村长没有因为秋菊告他怀恨在心,赶紧去找人帮忙。村长和村民抬着秋菊,赶了一夜的路,把秋菊抬到了县医院,母子平安。村长对秋菊说,等她身体恢复了可以继续告他,千万别因为救她一命而放弃了。在秋菊儿子满月的那天,村长被市里的公安抓走了···正为儿子忙酒席的秋菊一下子茫然了。影片的最后,秋菊望着远方滚滚的红尘,脸上写满了失落与无奈。当初她状告村长,只是为了有个说法而已,而如今保安却把村长带走了,还要拘留15天,却不是她的初衷。

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农村妇女秋菊,善良,纯真。她觉得一个人的尊严比金钱重要,从乡里告到县里,再从县里告到市里,只是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而已。在很多人眼里,秋菊的行为是可笑的,哗众取宠的,没有任何价值的。村长是国家干部,在大部分人的普遍的意识中,你什么事也不能和当官的过不去,对于有些人还巴不得巴结那些当官还来不及呢,哪还有状告他们的。还有这是一件小事,村长都答应赔钱,还不依不饶的,你想干嘛啊,得寸进尺,给你脸还不要是吧!秋菊的头脑很简单,为自己讨个说法,她不在乎这个社会怎么看她那不重要,她就是要一个说法而已。

《秋菊打官司》是中国法制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讲述了一个不懂法律的农村女人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故事。维护的"权益"虽然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却推动了中国法制化的建设。众所周知,我们身处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少部分人手里握着权力,他们的权力大过一切,搬弄是非,强取豪夺,无恶不作,这些人阻碍了中国法制化的建设。法律应该无条件的维护人民的权益,为人民服务。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2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在社会现实中,秋菊打官司可能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反映人情关系与法制文明冲突的现象。

影片讲的是,秋菊的丈夫讥笑村长没有男孩子,村长把其丈夫踢成重伤,秋菊为得到村长的道歉逐级上告,其间村长却因送难产的秋菊去医院感动秋菊。最后村长被公安局带走,秋菊很迷茫。原先只是想:我要一个说法。现在,秋菊的困扰在于告还是不告?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息诉的主流主张要求她不撕破脸皮不得罪村长,不得罪政府“官差”,不能不听丈夫大事化小的意见,不能不顾自己付出的强大的成本,不能不顾整个村子对她家的嘲笑。另一方面秋菊本身对于公正的追求正符合了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律的精神。秋菊主张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立即会自动启动保护功能。公民要求惩处恶霸,那么法治的要求必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适用,不论你是不是村长是不是“公家的人”是不是长辈。

秋菊虽然赢了官司,但失去了对于她而言整个世界的人情世故的支持。

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是西方的法治文明。这就是这个影片也许是无意但却深刻触及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冲突。总的说来,这无疑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这无疑是一部深刻到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作品。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无疑也是一部让中国法律群体思索最多的电影。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无疑是中国演员塑造的最朴素但是最为成功的角色群体,朴素到好像是在演自己。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2篇3

最近看了《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它算是张艺谋的一部得意之作,看过整部影片,我也颇有些感慨,就借此机会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与看法,《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人情世故与追寻法制公理的矛盾。

这部影片讲述了秋菊的丈夫因为嘲笑村长媳妇只会生女孩子,结果遭到村长的拳打脚踢,被踢到了命根子。故事开始了,秋菊(巩俐饰演)带着家人一齐给丈夫诊断,结果发现伤势严重。秋菊回村后立刻找到村长要求道歉和赔偿。村长认为自己是村长,又是长辈对于胡言乱语的后辈有权用拳打脚踢来教育一番,拒绝赔偿更拒绝道歉。秋菊于是开始第一次申张公义的上访,他来到了乡派出所的李干事,李干事在问明了状况后立刻找到了村长,对双方的事情进行了调解处理,要求村长赔偿200元。秋菊去拿钱却遭到了村长的无理对待,村长从长辈角度让秋菊给自己道歉。秋菊愤怒开始第二次的奔波,他到了县里公安局,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和乡公安局一样,并同时让李干事转达,李干事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了,自己购置了礼品谎称是村长对于秋菊的赔礼道歉,结果被秋菊识破,秋菊不服开始了再一次的投诉,市公安局的领导亲自接见了秋菊,并进行了处理,结果和前两次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办事人员疏忽,直接把给秋菊的处理结果寄发到了村长家里,秋菊怀疑并且不服。这个时候市公安局领导告诉她要找律师开始打官司,直接对市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秋菊却因为被告方是对自己有恩的市公安局领导而不愿意对簿公堂。律师和公安局长一齐说服了

她,案件审理的结果是败诉,维持了市公安局的判决。秋菊仍然不服,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二审申请,二审法院经过调查认定公安局的处理决定是对于事实的定性不清,村长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轻微伤害,撤销公安局的处理决定并推荐对村长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秋菊难产,整个村子又是穷乡僻壤离县医院很2司就打起来了。

要说当地的执法部门还真是耐得下心来,芝麻大一点事,告到哪一级公安局都没有懈怠,依法办事的结果却总是难得尽如人意。为什么?法律只负责给秋菊赔偿,却并没有保证要给个说法。中国的乡村社会还是个人情社会,而司法却是只讲法理不讲人情的。到最后,村长救了秋菊母子,秋菊盛意邀请村长去吃孩子的满月酒,两家恩怨一笔勾销了,村长却被公安局拘留了。这样的结果,既不是秋菊原先所要的说法,也不是她此刻所能理解的。可见,人情和法理的冲突,在中国的农村,还是很明显的。

印象深刻的还有传宗接代这一观念在中国农民那里的根深蒂固。当时就应是刚推行计划生育不久,村长耿耿于怀自己没有儿子,秋菊也一再强调村长踢人能够,不能往人要命的地方踢,害怕的也是自己头胎生的不是儿子。及至儿子生出来了,大家欢天喜地,纷纷跑来道喜,足见大家对儿子的喜爱了。另外值得一提就是秋菊进城的见闻和遭遇,也体现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距以及中国的农民迫切的要改变现状追求完美的一种心态。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4

在1980年代的中国关中地区的某个农村,一个笑话引发了一场刑事案件,随后受害人的家属秋菊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引发了整个村落对于秋菊的“公愤”和“鄙视”,虽然最后她赢了官司但是却彻底的输了人情,她被看作一个另类的人。

秋菊的丈夫因为嘲笑村长媳妇只会生女孩子,结果遭到村长的拳打脚踢,被踢到了命根子。故事开始了,秋菊(巩俐饰演)带着家人一起给丈夫诊断,结果发现伤势严重。秋菊回村后马上找到村长要求道歉和赔偿。村长认为自己是村长,又是长辈对于胡言乱语的后辈有权用拳打脚踢来教育一番,拒绝赔偿更拒绝道歉。秋菊于是开始第一次申张公义的上访,他来到了乡派出所的李干事,李干事在问明了情况后马上找到了村长,对双方的事情进行了调解处理,要求村长赔偿200元。秋菊去拿钱却遭到了村长的无理对待,村长从长辈角度让秋菊给自己道歉。秋菊愤怒开始第二次的奔波,他到了县里公安局,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和乡公安局一样,并同时让李干事转达,李干事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了,自己购置了礼品谎称是村长对于秋菊的赔礼道歉,结果被秋菊识破,秋菊不服开始了再一次的投诉,市公安局的领导亲自接见了秋菊,并进行了处理,结果和前两次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办事人员疏忽,直接把给秋菊的处理结果寄发到了村长家里,秋菊怀疑并且不服。这个时候市公安局领导告诉她要找律师开始打官司,直接对市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秋菊却因为被告方是对自己有恩的市公安局领导而不愿意对簿公堂。律师和公安局长一起说服了她,案件审理的结果是败诉,维持了市公安局的'判决。

秋菊仍然不服,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二审申请,二审法院经过调查认定公安局的处理决定是对于事实的定性不清,村长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轻微伤害,撤销公安局的处理决定并建议对村长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

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秋菊难产,整个村子又是穷乡僻壤离县医院很远,村里的人又计划全部去看秦腔。这个时候村长不计前嫌的出马了,顶风冒雪把秋菊送到了医院,秋菊产下了一个男孩子。

秋菊一家诚挚的邀请村长做客孩子的满月筵席。两家也希望以此消除不愉快,但是这个时候公安局的警车来了,带走了村长。秋菊惊愕了,她也想不到这个结果,她其实认为自己所要的不过是让村长给自己道歉而已,她一路追着警车,一路的迷惑。

秋菊的困扰在于告还是不告?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息诉的主流主张要求她不撕破脸皮不得罪村长不得罪政府“官差”不能不听丈夫大事华了的意见不能不顾自己付出的强大的成本不能不顾整个村子对她家的嘲笑。

另一方面秋菊本身对于公正的追求正符合了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律的精神。秋菊主张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立即会自动启动保护功能。公民要求惩处恶霸,那么法治的要求必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适用,不论你是不是村长是不是“公家的人”是不是长辈。

秋菊赢了官司,秋菊失去了对于她而言整个世界的人情世故的支持。

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是西方的法治文明。这就是这个影片也许是无意但却深刻触及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冲突。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5

昨晚看了电影《秋菊打官司》,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几乎和我年龄一样大。这也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以前在司法考试培训班上,行政法老师讲解行政复议程序时以秋菊的复议程序为例便于讲解,顺带还以陕西方言说了秋菊的经典台词,“我不是要钱,我就是图个说法”,当时班上同学都哄堂大笑。笑归笑,巩俐饰演的“秋菊”一角成功塑造了一个倔强不服输的农村妇女形象。

这部电影非常纪实,它以十分写实的视角,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乡镇、县城和城市的不同风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要比现在闭塞、落后的多,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还是人的观念认识、精神风貌上。

秋菊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长成的.村妇,她文化程度不高,只念到初中毕业,但她秉承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并且她为人耿直、能干、有主见。因此,家里的很多决断由她做主。

在那样一个农村的熟人社会里,维持秩序更多是依靠宗族权威、社会舆论以及儒家文化推崇的情和理。因此,在秋菊丈夫被村长踢伤后,秋菊反复提到,“要个说法”,她认为自己丈夫不能平白无故被踢下身,村长的行为站不住理。但在村长看来,他踢人是因为秋菊丈夫首先中伤他生不出儿子引起的,而且,作为村里的权威,他不可能向村民低头服软,最多只是在物质上赔偿下。

于是,两个犟人碰到了一块。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这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但是,令人感到惊奇又温暖的是,他们没有像通常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这两户人家见了面一样的寒暄和嘘寒问暖,甚至可以做到该帮忙时一样的帮忙,帮忙之后还告诉对方,你要打官司就继续打,这和我帮你没关系。言外之意,就是一码归一码,帮你不是有其他意图。在胸襟上可谓非常开阔,做到了对事不对人,体现了西北人民的忠厚和实在。

在秋菊的观念里,其实她只是要个说法,类似于赔礼道歉的形式,她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借助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她却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因此最后的结果超出了她的想象,影片最后以秋菊一个近镜头作为结尾,镜头中秋菊满脸的举足无措,简洁有力的刻画出了她的内心活动,也凸显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矛盾和尴尬。

法理和情理的矛盾并不鲜见,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当事人,二者在冲突时,在思想上可能都会些不知所措。在善良淳朴的秋菊心中,法律不是最重要的,物质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尊严和骨气。某种程度上,我理解和认同秋菊的观点,法律是武器,是有力的工具,但千万不要认为法律是万能的,“手里握着这一锤子就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是钉子”。其实,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碍于秋菊法律方面的认知水平,她虽然借助了法律这个工具,但她并不知道可能的结果,所以,最终她苦苦争取的结果变成了她并不想要的结果。

这部电影非常真实,它体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淳朴、向上、忠厚、老实,而真实的东西往往就是生命力本身,最能打动人心。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1篇6

这部电影有很多的看点,比如乡村人民的耿直和淳朴,勤劳和不屈以及乡村人民的法制观念的淡薄等等。但是,秋菊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利益给我很大感触,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遍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了。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秋菊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怔在于此。

在影片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秋菊那种不向困难低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前面困难重重!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1篇7

秋菊就只想要一个说法的奔波,和影片朴实的拍摄手法,加上偷拍的一些实际生活状态,成为张艺谋电影中的优秀作品。

《秋菊打官司》可以说是张艺谋最好的影片之一。

这是一部采用纪实手法拍摄电影,人物的矛盾关系依然存在着张艺谋一贯的故事性叙述方式。

开始秋菊无论如何也要向村长讨个说法,最后不惜告到市里的法院,在结尾时村长和秋菊一家的和好时,村长却被抓走了。

人物关系的转换,显示了张艺谋对这类纪实性影片故事性上的.加强。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是本片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8

第一次看完《秋菊打官司》后心里没有太多的感触,看这部电影的最初动机也相当单纯。之前刚连续看完张艺谋的《活着》,《我的父亲母亲》,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就有一口气看完张艺谋所有电影的欲望。结果等真正看到《秋菊打官司》时却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整部电影的叙事语言基本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陕西方言,更巧合的是这部电影拍摄地点是在我的家乡宝鸡,于是看电影过程中一直在琢磨电影中的话语技巧,以至于整部电影看完之后,对于其中的故事架构不甚了了。后面又看了一次,终于感觉有些收获。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问:就这样完了?秋菊是中国西北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庆来跟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下体,为了替丈夫讨会公道,秋菊毅然拖着怀孕之躯,颠着大肚子开始四处告状,在先后找了乡县市各级公安局后,各级裁决都判村长给予秋菊医疗赔偿,村长非常固执,虽然答应了赔钱但拒不道歉,但是他遇到了比他更加固执的秋菊,就在秋菊一再告状时,影片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在除夕夜,秋菊难产,村长不计前嫌,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秋菊以为她与村长之间的官司就此了结。所有观众也以为故事就此了结时,不料市中级法院此时判决下来,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而那天刚好是秋菊孩子满月的日子。影片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不知所措的秋菊以及回不过神的观众若有所思。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想:秋菊到底为什么打这场官司?当秋菊挺着大肚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四处告状时,很多人不解。其实这也是我最初的困惑,第一遍看完影片后很想知道张导到底想说些什么。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误解,秋菊打这场官司劳心费神无非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因为爱面子所以她近乎执着地非要向村长讨一个公道,回过头我们看影片,当法院判决下来村长答应赔钱但拒不道歉时,很多都想,就这样算了吧,丈夫都卧病在床,况且秋菊自己的也有孕在身,钱也拿到手了再这样告下去就执迷不悟了,但是秋菊不愿意,她就是要村长道歉。看到这也许大家会简单地认为影片只是想说:人活一口气。如果真这么想就流于肤浅了,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导演拍这部戏的良苦用心。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种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之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了。在中国,历来都有民不告官的传统,民告官往往以为着挑战权威,挑战一种久已有之的潜规则,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就难能可贵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然而经济发展只是一种表面繁荣,硬件上发展了,软件就要做出相应的配合,然而再看中国普通大众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普遍淡薄,于是当许多纠纷出现时,再沿用老传统去解决就有些跟不上节奏。可以说秋菊打官司是对观众进行的一场法律宣讲会,影片一再强调的秋菊运用法律武器跟村长较劲实际也是在强调法制的重要性。

其实秋菊在打官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她打官司也是在蒙昧与觉醒的人文环境下无意识的一种个人行为,她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然而在事情慢慢的演化之中,她的法律意识也开始慢慢强烈起来,然而最终法律体现出来的严肃性,又是让她无法接受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从情理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

影片基本上采用了纪实性的拍摄手法,除了为数不多的专业演员之外其余演员基本上都是本色出演,影片中的农民就是现实中的农民,警察也是现实中的警察,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人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都不能称之为表演了,因为本身他们只是在电影中做会自己,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到了电影中还是什么样子。不得不承认,由此带给观众的感官冲击,比张导之后拍的《十面埋伏》《满城尽戴黄金甲》要实在的多,因为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看“演”出来的电影,猛然接触这种现实色彩很浓厚的电影时,生动逼真的效果会让他们感觉《秋菊打官司》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真真正正存在的事。从这点上看整部片子的风格跟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将纪实风格发挥的更为彻底,在《一个都不能少》上面看不到一个专业演员,所有的小演员基本上都是本色出演,很可能他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都不知道这是在拍电影,如果你细心你会看到影片中最小的那个小女孩,老师提问总会举手,在她那个年龄段,其实她自己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只是看着别人举手自己也就跟着举手,仔细想想那个年龄段的`小孩子不都是这样吗?这就是影片的魅力,从每一个细节处都可以看到现实的影子。尤其影片中小老师和一大帮孩子一起算搬多少砖头可以赚够老师去城里的钱那一幕,让人看到心里有莫名的感动。秋菊打官司中,当看到秋菊挺着大肚子拎着大包小包站在街头,身后是小贩,身前是穿梭而过的三轮车,小轿车,你会觉得一切都再也熟悉不过了,90年代初的中国不就是这幅画面?

秋菊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妇女中的异类,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国的农村妇女大都是一幅任劳任怨的形象,可以秋菊成功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她非常固执要强,以至于在她软弱的丈夫面前反而她更像一家之主。在中国农村一般都是男人当家做主。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导致很多时候她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然而秋菊不一样,套用一句时髦的话,秋菊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巩俐在该片中的表演相当精彩举手投足彻底融进了生活本身,在表演分寸的把握上完全切合了影片纪实性的总体风格。当你看到她挺着大肚子说着陕西方言时,俨然一个典型的西北农村妇女的形象。最初接触巩俐是在《红高粱》中,然而印象深刻的还是她在《活着》中的精彩表演,演的相当内敛,但很传神,演技真的没的说。

我个人认为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几乎个个精品。《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以及集大成的《活着》无论从影片内容形式上看都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其实对比看,和《秋菊打官司》最为相像的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在叙事手法上二者都采用了典型的纪实风格,大部分演员都是本色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在《秋菊打官司》中,影片通过秋菊持之以恒的告状之路给观众上了堂法制教育课,影片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而《一个都不能少》则通过中国农村的一个小学生失学打工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对中国教育环境的思考。少年强则国强,而在中国一些偏远山区,由于经济限制,很多孩子都没办法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同时很多家长也简单粗暴的认为读书没什么用,于是导致很多失学儿童过早进入社会,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农村教师进城寻找失学儿童唤起了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同样也有很高的普世价值。同样《活着》也是通过对文革的思考,将那个苦痛的年代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对于生活的思索,活着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很坚定的信念。毋庸置疑张艺谋早期的电影都跟《秋菊打官司》一样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然而和很遗憾,等张艺谋开始拍他所谓的大片时,这种关怀已经基本消失,从《英雄》开始到《满城尽戴黄金甲》几乎所有影片都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叙事能力,观众看了之后除了感官刺激之外似乎别无所获,故事情节也开始变的支离破碎,或许张导已经开始追求前卫以及所谓的后现代,看不懂是应该的,看得懂是超常的。扯远了,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言归正传,《秋菊打官司》总体来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下面隐藏的却是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大量群众演员的出演,纪实性的拍摄风格,使得影片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值得大家一看。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2篇9

影片主要是表现法与情的关系,自生秩序与现代法治的关系。

法自产生以来,其目的就是定纷止争,定纷止争是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有了成文法的形式以及现代法治。

在我国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所不及的地区,大多是在乡村,比如《秋菊打官司》中的小村子里,村民们可能并不是很真切地了解法律,更不懂什么法治,可是我们就因此可以说他们没有“法”这种东西吗?其实不是的.,实际上,在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预期,形成了一种足以让他们维持安定生活的无形的社会秩序,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自生自发的内部秩序”,就像影片里村长和秋菊丈夫发生矛盾后村长踢了秋菊丈夫“要命处”一脚,可是当秋菊生难产时村长同样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送秋菊去医院治疗,他并没有因为他和秋菊一家之间矛盾的存在而对秋菊的安危置之不理,因为在农村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的地区,村民们只有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克服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所以纵然纠纷存在,村长仍然会尽力帮助秋菊一家度过难关。正是在这样的共同生活磨砺中他们建立了一种社会秩序。

而当我们将所谓的现代法治生硬地嵌入这样一种社会秩序中时,村民之间原本存在的可预期的秩序就被打破了。就像影片中秋菊为了讨一个说法不断的上访最后起诉,从表面上看,村长与秋菊和秋菊丈夫之间的纠纷得到了解决,秋菊胜诉了,可是判决的结果真的是秋菊想要的吗?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秋菊想要的是一个理,是村长的低头道歉,她想得到的结果绝不是村长被拘留,而她想要的结果并非现代法治可以给她的。秋菊赢了这场官司,可从长远来看,她在村里又如何自处呢?剧中几次出现了一个场景,就是在秋菊不断上诉的过程中村民们对秋菊丈夫的讽刺和嘲笑,而最后村长被拘留了,村民们又会怎样看待秋菊呢,以后秋菊家需要帮助的时候村民们还会尽力帮助吗?现代法治给予秋菊的究竟是公平正义还是更大的伤害呢?

现代化进程必然是不断向前推进的,现代法治也会覆盖越来越多的偏远农村地区,法律的约束会带给人们公平。而另一方面,如果不顾制度与社会土壤的相容性生硬地撷取“现代文明的成果”,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人们彼此之间越来越客气与冷漠,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在共同生活之中陶炼出来的默默温情,我们又从何处寻回呢?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20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拍给外国人看的片子,里面花了很多功夫表现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由于他对风俗的重视,他对中国社会的描述倒是很真实。这部电影给了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秋菊的不断上诉。此间表现出的我国的地方治理状态令人深思。秋菊打官司的原因在于村长踢了他丈夫的“要命的地方”。事情的起因是秋菊家种辣椒,要在地里建个晒辣椒的.棚子。当时中国政策禁止在地里修建房子。村长于是以此为理由阻止他建棚子。这分明是在刁难秋菊家。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乡村是常见的。由国家来管制村民的土地使用权,这使得地方官在执行时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秋菊在向李公安告村长时总说“他是村长,踢了也就踢了,但不能往要命的地方去踢”。可见秋菊对于现有的乡村秩序是认可的,她并不追求第一等的公正。

第一次告到李公安那里时,处理的结果是村长赔偿200元医药误工费。但村长拒绝道歉。村长拒绝道歉的理由很简单,如果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1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

这部电影反映的两个主题:一是中国正在走向法治,人民群众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二是描写一个传统概念中的弱者(怀孕的农村妇女)对抗强大甚至邪恶的势力(踢伤人死不道歉的村长)的坚强意志和不出精神。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过诉讼来获得正义的,并且在我们看来她也确实获得了正义。但实际上最后她能获得什么呢,也许这对于秋菊来说更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她获得的大概也只能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在农村,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是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这也是中国绝大部分农村成百上千年来形成的良好道德传统。比如秋菊丈夫与村长发生矛盾后,在秋菊生孩子时还得到了村长村民们的帮助。而秋菊希望通过诉讼讨一个“说法”的做法,却把曾经帮助过她的村长送进了监狱,在村民们甚至她的家人看来秋菊实在是太没有人性了。而且笔者坚信在农村,像秋菊这号人物是永远也的不到人们的认同的,她肯定会遭到遭到村民们的唾弃,而像秋菊这样子带来的新的法律观念将使得农村里面邻里互敬互助的传统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是瓦解。相信经历了这次惨痛的教训之后,秋菊今后也许再也不敢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而面对这样的法治,还有几个人敢上诉呢?

秋菊把村长送进监狱也许又是我国的法治的进步的一个体现,但是试问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秋菊希望得到的结果呢?也许这就是法律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冲突,这更是法治的无奈。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既不是全部社会规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而就道德来说,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准则,它不仅关乎人的行为,而且连接人的内心。法治要想离开道德而独自存在,那只是一种空想。法治不仅不会排斥道德,而且还是以道德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作为社会基础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围而要将其他社会规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可以说秋菊打官司的结局就是法治的无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无情的法治只能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审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论事,根据当时人的诉讼请求来依法作出判决,一旦法官在判决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决内容(比如按照传统的道德观,顺从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决该村长向秋菊道歉并赔偿损失而不追究其他责任),其马上就有可能被怀疑是否有受贿的嫌疑,而且社会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乱了套。所以也只能把这归咎为法治的无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理论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对我国的法律制度现状,我要说的是,各项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确实对我国人民的和谐生活功不可没,也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在新颁布的众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们国家虽然说起步比较晚,94年开始全面建立,但是我们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而且在全国法律援助机构普遍上都建立了,据了解,每年实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几十万件,应该说帮助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了权利、讨回了公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的是,国家在通过法律实现其权威时,如何在个人愿望、社会效果和刚性的法律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不再让秋菊那样虽然讨得了说法,却陷于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状况来看,应该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举个例子说吧,现在老百姓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这里面应当有什么权利,应当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些权利观念就能看出来老百姓的法律意识确实是提高了。再一个,大家遇到了纠纷,想到的都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讨回公道,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识提高了。当然,我们国家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里面的市民法律意识高一点,偏远地区的人受法律宣传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在逐渐提高,这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进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种尴尬其实也是两种体系的冲突尴尬。

现实就是这样,比如法律很少能改变杀人犯的嗜血,很少能唤醒抢劫者的觉悟。

但是不能否认法律在规范现实社会时所起到的强有力的作用,没有法律,世界将乱成一团。

但是,乡土社会的规范又该怎么办?

那毕竟是已经形成了几千年的,并且一直存在着,忽略不了的。法律和乡土社会的规范,孰重孰轻,作何取舍,这实在不是我所能作出判断的。我只是知道,这两样有不重合的地方,它们两常常会出现矛盾的碰撞。

以上是我对《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的感受。见解或许会片面,却也是脑海里真正产生的疑惑。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2

每一部电影背后或多或少都在讲述着一个广为人知或者是闻所未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可能震撼人心,也有可能只是蜻蜓点水。《秋菊打官司》,顾名思义,影片主角就是秋菊,为何打官司、怎样打官司、以及最后结局如何,这一系列想法应该会浮在一个对该片一无所知的看客脑海里。

中国大西北某个偏远山村是个很好的故事背景,一个身怀六甲的村妇,穿着红色棉袄搭着一条绿围巾,当然有时她也把围巾当成头巾,典型的红配绿装扮显得格外的耀眼,下半身是典型的黑棉裤和一双褐色的棉布鞋。说起话来不自觉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挺着个肚子到处走动着,她叫秋菊(巩俐饰演)。他的丈夫王庆来(刘佩琦饰演),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由于家里想在庄稼地上盖个辣子屋村长说上面有“红头文件”不能批准,后来在争执中骂了想要男孩却连生四个女孩的村长,被村长踢了命根子,到镇上看了“兽医”,只得整日整日躺在炕上动弹不得。庆来算是病得挺重,但村长还是无丝毫表示,秋菊看不过去找村长理论,村长不理会甚至恶语相向。秋菊为了讨个说法找到乡政府,经过乡政府李公安调解后,村长答应赔偿200元,然而当秋菊到把医药费发票拿到村长家,村长却把钞票扔在地上,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秋菊感觉被侮辱了,彻底被激怒,一定要找个给说法的地方。于是,她带着小姑子到了县城公安局、市公安局,最后到了法院经过了一审败诉、又经过了上诉,最后村长被行政拘留了。她是要了“说法”了,但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是她心中想要的那个说法。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很好地表现了秋菊打官司的不易。从秋菊所在的小村庄通往乡里、县里、市里,都必经一条尘土飞扬的山路,第一次是小姑子骑着自行车驮着秋菊和她腹中的孩儿,看到这个画面想必很多人都是很揪心,想着要是一不小心摔了可咋办。骑自行车走了一段路后,就搭上过路的拖拉机,那时的拖拉机可以说是比较洋气的交通工具了,可对于一个孕妇来说山路的颠簸也是够不容易。第二次去县里,秋菊不得不先和小姑子拉上一板车辣子,卖了122块钱,舍不得坐贵点的舒服的车只好搭上最便宜的车到了县里。可为了打官司,秋菊还是花了20块钱让人写了个“活告”材料,片里头解释的所谓的“活告”就是给留条活路的告法,秋菊选择了这种告法,她只是想要个说法,并不想把村长怎么的。之后再到市里复议、起诉、上诉,秋菊还是不得不先卖上一车辣子。从经济赔偿与秋菊打官司所花费的进行对比,她真的`不是在乎村长赔偿多少,她要的是个“理”。后来去市里复议,也是百般艰难,刚开始坐三轮车被带着绕弯弯,多要了二十五块钱;为了省钱只能住在便宜的旅馆;在去找局长的途中还差点把妹妹给丢了。幸好一路上还碰上了不少好人,看车的老太太告诉她坐三轮车被骗了钱,为了不再被骗,让秋菊换身行头,果真她和小姑子买了件新衣服。其实,即使套上了新装,但典型的农妇形象还是印刻在秋菊的身上。旅馆的老板也算是帮了秋菊不小的忙,给了她市公安局局长的地址,让秋菊求救有门。市局长在片中是一个人民公仆的形象,位高人却不高调,非但没收秋菊送的礼还让车顺道送秋菊回到住的地方,在第二次见秋菊在门口等他许久时,带着她们先去吃了饭,还给秋菊介绍了个律师。在秋菊眼中,局长是个好人,在观众看来,局长确实是个好人,甚至会怀疑这样的好人在当今社会还存在多少。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3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陕西凤翔县一个小山村,片中语言也是西府官话,秋菊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王庆来整日躺床上干不了活,秋菊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女人,此时已有6个月身孕,丈夫被踢伤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件事一定得找个说理地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去乡公安局告状,经过乡公安局李公安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经济损失,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于是对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而到此时,电影也结束了,给每一个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秋菊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妇女中的异类,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国的农村妇女大都是一幅任劳任怨的形象,可以秋菊成功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她非常固执要强,以至于在她软弱的丈夫面前反而她更像一家之主。在中国农村一般都是男人当家做主。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导致很多时候她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然而秋菊不一样,套用一句时髦的话,秋菊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这部电影有很多的看点,比如乡村人民的耿直和淳朴,勤劳和不屈以及乡村人名法制观念的淡薄等等。但是,秋菊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利益给我很大的感触,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种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之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了。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秋菊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然而在事情慢慢的演化之中,她的法律意识也开始慢慢强烈起来,然而最终法律体现出来的严肃性,又是让她无法接受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

在影片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秋菊那种不向困难低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前面困难重重!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4

这部表现群众法制意识正在普遍提高的影片成为法律老师讲课的教材,成了普法宣传片,其中片中那句:“就是要个说法”成了点题之笔。今天,我重看了这部影片,对我触动很深的,除了要个说法之外,还有群众是否满意的问题。

片中秋菊为了村长打他男人的事从乡、县公安机关到市公安局复议、市法院行政诉讼,最后上诉到市中级法院,秋菊想要的就是村长能主动向说句道歉的话,就是“他是村长,打人就是不对,钱不钱的没啥”。第一次乡里裁定村长赔偿200元,村长把钱散到地上,让秋菊低头捡,说“你不是要钱吗?钱不是好拿的,你捡一张给我低一次头,捡200元给我低20次头。”秋菊不愿意低头。第二次到县里,维持乡里裁定,李公安带了点心,去了秋菊家,说是村长认错了,这是他让带的'点心,后来秋菊知道点心不是村长买的。第三次到市公安局复议,市公安局维护原裁定,多加了50元赔偿。村长说,不是多要50元钱吗,到市里告也不就是一个样。

秋菊不愿意,说复议书该送给俺的,怎么先到村长那里了?公安局和村长之间有说不明的关系,俺不相信你们,俺还要告,又到了法院进行行政诉讼。到法律事务所,找了代理人,交了钱,“俺交了钱,就不用俺管了,就能给俺个说法了?”对方说:“那是,我天天干的就是这个活。”秋菊说:那你天天收人家的钱,天天给人家个说法?那我跑了一冬天白跑了?法院判决: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维持原裁定。秋菊还是没有要到说法,要到市中级法院上诉。市法院工作人员到村里调查了解,让秋菊男人到市里拍了X光片,进行伤情鉴定。在这中间,秋菊因难产大出血,村长找人把秋菊抬到县里才保住了大人和孩子。秋菊一家人很是感动。

两家关系得到和解。可就在秋菊为孩子办满月酒席时,村长因故意伤害致人轻微伤,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拘留15天。秋菊说,俺不是要钱和拘留人,俺就是要说法。秋菊终于没有追上响着警笛的警车。

秋菊满意了吗?答案很明确,她没有满意,还增加了悔意。

这就是法治社会,在法治越来越健全的时代,群众的满意怎么就这么难找到。就从我们的执法方式和执法细则中寻找原因吧。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5

秋菊打官司是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一部法律电影,讲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里的法律故事。主角为秋菊,一开始由于秋菊家要种辣子,所以要在承包地上建辣子楼。然而村长由于上级所颁发的文件而不准他们家建造。在发生口角后,村长王善堂踢中秋菊丈夫万庆来的下身,因而引发此法律事件。

第一次秋菊怀着身孕拿着医院证明去找村长说理,村长开始时忽略的,后来说了一句“踢就踢了,不然就让他踢回一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村长是一个法律意识淡薄的人,他的观念还停留在以前封建社会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观念,以为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补偿对庆来得伤害。

接着事情继续发展,秋菊的案件从村政府转移到乡政府。在乡的公安局中发生一起法律事件,有一蓝衣男子上公安局报案,说有人打了他的家人,而他与他的家人为受害人。然后秋菊的事件交由李公安办理,李公安在了解情况后去到乡上进行调解,调解结果由村长赔偿医药费,误工费200元。但是由于村长的一些举动,调解失败。在这里有两点,第一是秋菊在报案时与李公安的谈话中说村长在与庆来发生口角后,打他两下就行,但伤人要害就不对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秋菊的法律意识也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村长是不能伤害庆来的;第二点,秋菊一直想说理,但是一直没有讲清说什么理,说明主人公法律目的不明确,也说明当时的法律对人格权的保护还是较差的。

第三次,秋菊去到县公安局申诉,其实我觉得,秋菊既然会一级一级向上申请处理她的案件,说明她还是有一些法律意识的,但到了公安局时发现要写申诉书。帮秋菊写申诉书的那个老人是一个有一些法律意识的人,但他对法律还是不懂的,因为他的申诉书的`措辞还是很有问题。最终县政府维持原判。在接到判决后,村长以为要枪毙,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村长对于法律的了解是在太少,这件案件只是属于治安管理案件。而后李公安也要求秋菊不能往上再告,说这种事已经到尽头了。这里说明李公安是属于蒙蔽群众,欺骗群众,他的做法是违法的。

由于还是不服调解,秋菊前往市公安局申请调解。而在此途中遇到了旅馆大爷,旅馆大爷由于某些原因对于法律较为熟悉,他的法律意识还是较强,懂得证据的作业。在严局长的帮助下,秋菊还是不服调解。而庆来与其父亲都觉饿市政府的判决是正确的,说政府的说的就是对的,那么我也可以从中得出结论,他们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到最后,在严局长的建议下秋菊,秋菊找到了小吴律师,从此案件由调解竟然法律程序。而秋菊作为原告人吗、,严局长作为被告人,小吴作为秋菊的辩护律师。但是对于秋菊来说这些她不明白其中的法律程序。由于诉讼法分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秋菊告的是政府,属于行政属于行政诉讼过程,而最终秋菊败诉,不服法院判处,审判人员建议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诉。中国的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分为四级,即设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而后市中级人民法院派调查人员到秋菊家取证,检查后判处村长为轻度伤害罪。属于刑事事件,也因此,村长被判拘留十五天。

看完这部《秋菊打官司》后,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些看法。在依法治国的建设社会就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建设简洁易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管理模式,做到让农民能够清楚且简单的理解农村政府的运行模式,从而提高农民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同时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这对农村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发展联合型经济,将一个村作为一个团体交由专业人士运行;在文化方面,要积极建立各村的特色文化,在发挥各种特色时贯彻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法律宣传模式,针对新农村农民采取朴实简洁的法律宣传方式。

而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加强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宣传,更进一步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而提高文化水平式提高法治意识的重要因素;还有我觉得应该成立针对农民的法律宣传部门,开创一些适合农民的法治意识普及手段,让他们更加明了的认识法律;最后一点,我觉得要改革农村的法律事件处理机构,为农民量身定做处理机构,让农民不觉处理法律事件有过大的难度。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篇16

这部电影有很多的看点,比如乡村人民的耿直和淳朴,勤劳和不屈以及乡村人民的法制观念的淡薄等等。但是,秋菊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利益给我很大感触,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遍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了。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秋菊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怔在于此。

在影片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秋菊那种不向困难低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前面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