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光辉岁月观后感(精选2篇)
电影光辉岁月观后感篇1
相比较于一般商业电影逐利的追求,《光辉岁月》更像是一部香港电影的青春回忆录。作为致敬华语动作经典、致敬黄金时代港片精神的诚意之作,它承载着老一辈香港电影人对电影和表演的执着,也承载着属于70后、80后关于功夫片的记忆。
我相信,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曾拥有一个武侠梦,在我们年少的时候,看着荧幕上的那些大侠、好汉,幻想自己某一天也可以成为一个绝代高手,英雄救美,抱打不平。但随着年龄的渐长,这些梦如花瓣一样慢慢剥落,就好像如今越来越少的港产功夫片。
但曾经,功夫片是香港电影的骄傲,半个世纪以来,动作巨星层出不穷。《光辉岁月》里一闪而过的身影,有许多便是老电影里绝代大侠、武林高手的扮演者。像狄龙、梁家仁、陈观泰、惠英红、黄日华、吴启华、张国强,在当年,随便拉三两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不错的班子。但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随着商业化浪潮的冲击,观众血液的更新,功夫片渐渐式微。如今的动作电影,随着高新科技的应用,画面越来越美,招式越来越玄,却再也寻不回当初的感觉。
也许,本没有哪一种电影可以永远长青,但功夫片带给人的感动却可以持续到地老天荒。在《光辉岁月》里,那些久违的名字,那些曾经熟悉但已渐渐陌生的面孔,勾起的是我们早已消逝的年轮。
影片以“英雄聚首,再战江湖”为基石,以“喋血复仇,捍卫自由”为主线,以“生有所恋,死无所惧,以暴制暴,血债血偿”为情怀,讲述清末动乱背景下,一群没落英雄反抗清廷及其爪牙的迫害,为死者复仇,夺回黄金的故事。刀光剑影之间,让人想起古龙笔下的一句话:饮不尽的杯中酒,唱不完的别离歌,放不下的宝刀,上不得的高楼,流不尽的英雄血,杀不完的仇人头。热血悲歌下,似乎也蕴藏着这些年渐渐淡出舞台淡出观众视线的功夫巨星们心中沸腾的英雄记忆。好似曾志伟饰演的猫老板说的:人总会死的,不是老死就是病死,你能选择轰轰烈烈很有意义的去死吗?今晚就可以。我们都年轻过、豪迈过,也意气风发地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言志”吧。
我是个感情并不怎么充沛的人,但这个片子里至少有十多处泪点让我的鼻子发酸。其实,《光辉岁月》的故事不新,桥段很老,即使在黄金峡、瓦石城的人由避世到反抗的高潮里你也很难看出新意,相反,影片中英雄聚首的情节是香港电影常用的桥段,在郑少秋主演的《忠义群英》里就能找到明显的痕迹。但热血为引,纵没有过多的曲折,依旧动人。
有时候,遗憾是无法避免的,当90后、00后成为观影的主体,老电影终将被人遗忘或缅怀。影片里冷兵器与热兵器的对战让我想起了老舍的《断魂枪》,西方列强的枪炮惊破了“东方大梦”,沙子龙行走于荒林野店的豪放事业如梦幻般一去不返,他把镖局改成了客栈,将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弃之一旁,任人怎么挑衅都不施展。但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面对天上的群星一气刺出六十四枪的场面,我在想,《光辉岁月》的演绎,演员们是否也是一般的悲壮。慕白在出征前写着辛弃疾的《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猫老板说:门是靠人打开的,世道不会自己变好,明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扇门,让阳光透进来。他的话是否又是一语双关?
我毫不掩饰自己如脑残粉一般对于港产动作片的喜爱,曾经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看了上千部上个世纪的武侠片、喜剧片。纵然《光辉岁月》概念先行,为了突出片名有点生搬硬套的意思,但演员的卖力演出与影片本身的诚意值得我们由衷地尊重。我觉得,这部电影输票房但不输感动。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段日子,总有那么一些东西,风沙卷不走,大浪淘不尽,因为它已成为一种情怀,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港产功夫片的光辉岁月即如是。
电影光辉岁月观后感篇2
在这个物质世界,难得看到那么纯精神的电影,有感动,有冲动,我想,我已经开始行动!
重温一下几个让我尤位感动的情节:
1、确定这个团队的“老爹”,也即是教练权威的确立。
2、“巨人队”队员之间联系的加深,亦或者叫感情的确立。
3、主力队员受伤后队员们继续努力,夺得冠军的时候。这三组场景深深地映在我的脑筋海中,他让我觉醒:这不就是是一部优秀团队的成功史吗?
首先,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得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大师,即领导的作用,这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这是个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领导必须睿智,这是关系到团队的战略,他同时还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这是执行力的保证,也就是战术性问题。其次,关系到你手下的兵了。
作为一只橄榄球队,很明显,这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所以,我们必须靠团队!上世纪上半页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历史很好的说明:人心涣散,各谋其利,我们什么都不是!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五指成拳,形成战斗力!这支球队做到了,他们是兄弟般的球队,所以他们战无不胜!
第三,就说到了个人对团队的影响了。在这支球队里面,明星球员的意外受伤无疑对这支球队的伤害很大:他能以一敌二,关键时候他值得信赖!这里面我想到了管理学里面一个重要的理论—木桶理论: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他的那块最高的挡板,而取决于他的最低的那块挡板!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最低水平仍高出对手一节的团队,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团队,是少了任何一块拼图仍能正常运转的团队。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细节:巨人队最后能够赢球:还是靠的那位一直坐能板凳的“明星球员”!
它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启示:一个楼梯,我们所能到达的高度,取决于最高那节楼梯的高度;也即是:一个优秀团队所能取得最高成就,取决于团队中的那个最优秀的队员!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