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精选10篇)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1
最近一部热门的电影《隐入尘烟》进入了很多人的讨论之中。
电影讲述了两个被各自的家庭抛弃的人,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却在婚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学会了互相付出,学会了爱的故事。
女人贵英佝偻着腰且先天尿失禁,男人马有铁则空有一身力气却娶不上媳妇。就这样,两个苦命的人建立了一个新家庭。
此后,男人不管到哪里,都会让女人坐着驴车,带着她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一起种麦子收麦子,一起种秋菜,一起孵小鸡,一起做土坯去盖新房子……
两个从泥土里生长的人,却渐渐培育出一份脱胎于泥土的纯净感情。男人虽然不善言辞,却常常想着把好东西留给女人,也会用几粒麦子在女人手上印出一朵花的形状,说这样可以留下印记。女人则尽自己所能,做做饭,打打下手,为了男人回来能喝上一口热水,大冷天的在村口一遍遍地等,热水冷了就回去换。
就是这样笨拙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已足够打动人心,诚恳而真切。
可是,天总是不遂人愿,正当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女人却因为不小心栽倒在河里,离开了人世。
令人心酸的是,女人的遗照还是从结婚照上截取下来的,然后调成了黑白色。
美好的生活刚刚发了芽,就这样被连根铲除。
男人给贵英安排了后事,就变卖了家里所有的粮食和牲畜,就连和女人一起盖起的新房子也被铲车推倒压平了。
也许对男人来说,女人不在了,那么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归于尘土。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2
影片开篇就是方言,他们说话的语调让我想起了我老家在榆林的本科室友,同时还有点像up主品味新疆里的淡嘴哥。本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对农民夫妇从成婚到相继离世的过程,从形同陌路到相互依靠,最终一个追随另一个而去。
可以看出海清为了演好本片还是很下功夫的,服化道也相当到位,我无论如何都认不出来这是那个高呼“你是我的神”的著名女演员。她甚至是个南京人,大概在本地人看来她的方言仍然有些塑料,但已经殊为不易。
在本片中,最符合“隐入尘烟”这一描述的,在我看来是男主马有铁一次又一次离开后被推平的一座座土房子。按照片中所呈现的,这些房子的砖块是土坯晒硬制成的,砖缝也是用泥浆填充的,生于土地,又在一片尘土飞扬中轰然倒塌回归土地,和农民一样。
男主马有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四个,金银铜铁,他排行老四。他的父母和大哥二哥早已去世,住在老三家。按村里人的说法,老四总是在给老三做长工,老三确实经常使唤老四,比如不愿意花钱多雇车给儿子结婚搬家,就让老四拖着头驴进城。甚至后来老三的儿子结婚了,老三也没有喊老四夫妇去吃席,只是末了给他带了些剩菜剩饭,来这一趟却是为了商量申请补贴房的事情。
女主曹贵英大概从小与哥嫂同住,常年遭受虐待,比如睡在漏风漏雨的窝棚里(因此她觉得有个自己的`炕可以睡就很幸福),还要被哥嫂打,落下了小便失禁的毛病,并且不能生育,身子骨也弱。
老三一家和曹贵英的哥哥夫妇俩撮合了这场亲事,实际上是想赶紧把自家的拖油瓶清出去。于是两个素昧平生的,只是相亲时匆匆见了一面的陌生人就结为了夫妻。
本片的场景切换其实是非常硬且跳跃的。上一秒还是两个人相亲时一言不发,下一秒就是去领证拍照;上一秒是对麦子夏天长成充满期待,下一秒就真的换了季节。大场景小场景交织在一切,前后并没有非常强的剧情关联,因此我乍看时感到很不适应。但这些场景都是相当真实的,大概在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里展现一对夫妇十来年的生活难免跳跃,而这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3
《隐入尘烟》主要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辛,这与现在的主流电影格格不入,所以能上映便是好的,何况质量很高,以烟云笼罩的行业环境它的公映更是难得。
两位主演的表演很是出彩,海清演技很出色了,听说她戏里戏外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十分敬业,但是总感觉和男主角比差了一点,查了资料才得知男主演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他的戏诚可谓浑然天成,果然真实和纯粹有一种动人的魅力。
故事比较闷,多半是内容沉重的缘故,可以理解。剧本真的很好,如涓涓细流般向我们展示出贫困农村生活的点滴,却又如小刀悄悄的抽丝剥缕,把生活那残忍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震撼着观众的内心。剧本借着镜头展示出来,毛驴与宝马在同一条街上走着,借威逼利诱男主献血点出社会对农民残酷剥削吸其骨血的实质。当马有铁牵着毛驴穿行于城市中的街道马路时,不由得心头一紧,原来这片子的背景就是在现在,不是七八十年代,这种强烈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魔幻感,猛然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曾看到过这个场景,心里阵阵酸楚:那个人的境遇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由于建设新农村的建筑改造,夫妻二人只得四处搬家,一同搬的,还有那个燕子窝。喜字小心翼翼地贴上又摘下,最后当喜字换成妻子的遗像,还是从妻子仅有的照片---结婚证的照片裁下来的,当鼠标一点,红色变黑白,苦难的生命就此结束。夫妻二人都是可怜人,妻子受尽哥哥一家的欺侮虐待,烙下了病根,导演借她的病也暗示了我们她悲惨遭遇,丈夫父母双亡,两个哥哥离世,只剩了一个想榨干他的兄弟,当他们的生命交汇在一起,一层层涟漪泛起,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有了家的温暖,生活也有了希望,雨中苦苦护砖,垒起新房,养鸡耕地,辛苦但有盼头,日子朝着另一个方向走着,直至妻子在意外却又残忍的合理中溺亡,马有铁才恍然醒悟,原来一切从来都没有变过,只是身边多了个人来默默承担。马有铁在妻子冰冷的手上拿米粒按出一朵小白花,那往昔的美好,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和她,都如麦子壳,随风去了。极讽刺的是,即使在死后,那个自己的侄子又借推倒他们的房子挣了一万五。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流涌动,多处伏笔,再次惊叹编剧的实力。
摄影也是一大优点。夫妻二人在沙漠和耕地以及晾砖的构图美得像一幅画。而且该片对窗子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第一个镜头便是驴探出窗子,随即主人公出场,短短几秒就交代了马有铁家中的地位低微,只一驴作伴,但是对驴很有爱心。还有好几次借窗子内外环境对比,体现贫富差距,人物地位,同时窥探多个人物心理,还能加一层光更有层次,画面也立体起来,妙哉妙哉,可能窗子也同麦子是题眼吧。还有纸箱中溢出斑驳的光打在夫妻二人的脸上,那个镜头真的很美,有一瞬间我和他们一样忘记了曾经的苦难。镜头中的农村,贴近自然之美,却也贴近丛林法则。
实不相瞒,这次观影经历是我初次进影院以来最差的一次,我也在短评里说了,就不引大家气愤了,总之观众种种不文明且自私的行为就像村头说人闲话的老头老太,欺负比自己境遇差的人,殊不知,都是一样的可怜人罢了。穷人被压榨也相互蚕食,也只有零星的少数人能守住自己的底线,穷是原罪,想到这里,只好默默感叹韩国电影的深刻和勇敢。
庆幸自己活的还算过得去,以后见到他们能帮就帮,不要伤害他们也是好的。
麦子被镰刀割下,它又能干什么呢?麦子在磨盘中碾碎,它又能干什么呢?当种子埋入耕地的那一天,似乎一切都定了。风吹麦浪,这片土地温暖而残酷。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4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关于“陪伴”的电影。
在西北某农村,年近四十的马老四还打着光棍,他一直在哥嫂家做免费的劳动力,可是哥嫂却嫌弃年龄愈来愈大的他成了累赘,于是以儿子结婚为由,把他赶了出去,不是直接赶,而是给他找了一个女人,以让他结婚成家的名义把他赶出去。那个女人叫贵英,也是个苦命的人,从小像牲口一样被人打骂,没有生育能力,就这样这两个村子里最边缘的人被身边的亲人强行撮合成了夫妻。没有人想到,平时任劳任怨默不做声的老四是个心细温柔的男人,他要攒钱给她买衣服、带她去医院看病,她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温暖,两人一起在田间劳作,一起畅想有房子住、有电视看的未来……可是意外来临,贵英溺死,逆来顺受一辈子的老四也殉情了。
为什么老四能忍受四十年来独自一人的凄苦,却忍受不了陪伴了几年的贵英离去?因为一旦感受过被陪伴的温暖,就很难再有勇气面对之前异常冰冷的世界。
为什么陪伴那么珍贵?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竟然能够互相理解,互相给予关爱,就像电流与电流接通,会带来驱散黑暗的灯火通明,也带来内在的光明。在这光明里,你看清了,有人懂你,你也懂他,而透过你对他的懂,你更懂你自己了。当一个人被人懂,当一个人自己懂自己,他就不是孤独的,因为有一个懂他的人、懂他的心在看不到的地方与他相知,与他同在。
人生的本质就是孤独,和是否穷富美丑没有必然关系,人生充满了混沌焦灼,人情刻薄冷漠,被理解,被爱,本来就是一件概率很小的事情,一生中能遇到一个互相理解,互相陪伴的人,是多么幸运又浪漫的事。可是经历后再失去,又是何其的残忍,这是马老四殉情的原因,遇到贵英之前的苦并不觉得苦,可是没有了她的陪伴,人生的苦没有了头,他在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羁绊,唯一的老伙计——那头驴子,放生了也好,可以不再像他那样劳苦一辈子,这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形式,也是对贵英短暂陪伴他一程的谢意。
马老四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那个能够抚慰他心灵,理解他的人。贵英也是,她不幸又足够幸运,她遭别人嫌弃,可是她却是他的眼中的珍宝、心头的春意。真正的爱情,不一定是那些伟大的人才能拥有,善良和温柔的人会遇到。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5
《隐入尘烟》是一部很难轻易界定的电影。有时它像纪录片。没有跌宕的情节,只有劳动的人。你甚至可以学习如何种地、养鸡、打粮食。在完全脱离了机械自动化的条件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它也像一则东方寓言。
故事发生在西北,我地理不好,并不知道种小麦玉米,使唤驴子,有漫漫黄沙沙漠的地方,到底是哪?我以为可能是甘肃吧。故事从贵英和有铁的相亲开始,在贵英的离世后结束。应该是一个爱情片吧,让人心暖暖的开出花来以后,又让人心凉凉的看花谢,看一切隐入尘烟,化为虚无,好似一切从未来过,从未变过。
贵英和有铁,是村子里的边缘人,贵英身体有残腿跛身歪还有便溺的毛病,有铁死了爹娘和两个哥哥,穷光棍一个。两口子在亲戚的撮合下不日成婚,随便在村子里找了个没人住的屋子,规置成了他两的一个家。爱情从两个人初次见面当天,对驴子同样的爱护中发了芽。在婚后的每个日子里疯长,简单直接的爱意,在二人之间肆意流淌。
有铁有很多中表达爱意的方法,他在新婚之后带着贵英去给故人烧纸时,把祭品递给贵英吃,说:“后人不吃,先人不得。”他用麦粒在贵英的手臂上印出花形,说:“我给你种了花,以后就不会走丢了。”他用布条把自己和贵英拴在一起,说:“把你拴在裤腰带上,防止你睡觉不小心滚下去。”他在大雨磅礴中,和贵英双双跌落在雨夜,浑身泥点的他们又哭又笑。他给贵英做卧鸡蛋,买长大衣,盖房子,他承诺着贵英,卖了苞米会给贵英卖电视,带贵英去市里看病.....这是有铁爱贵英的方式,他筹划着未来,为此每一天带着贵英在土地中耕作,无休无止,无休无止的累,无休无止的爱。
贵英爱有铁的方式很简单,她在寒冷的早晨一次次带着开水瓶跑到村口等有铁回家,她给有铁揉大臂,拿眼睛不停的跟随着有铁,拿嘴巴不停的叮嘱着有铁,她一直穿着有铁买的衣服,她告诉有铁:“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炕。”她的爱,就是依靠,无休无止的依靠,绝对的依靠,这男人是天,是地,是世界,也许也是一种证明。
我以为他们可以这么辛苦却也温暖的活一辈子的时候,贵英还是死了,那么突兀。那个几次搬家都会带走的双喜字,被有铁换上了贵英的遗像。于是,有铁为贵英盖的房子被推到了,驴子被有铁放走了,他们养的猪和鸡,他们种的粮食,全部被处理了,有铁一个人去了哪里呢?怎么过这一辈子呢?
其实爱情,或许就是这样,将心比心而已。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6
好的电影会发光。《隐入尘烟》就是那种会发光的电影,从公映初期不被看好,到后来一路逆袭,无论是上座率还是口碑,这是中国影坛的奇迹,更是一部国产农村题材文艺片的奇迹。
和很多朋友也私下讨论过,影片能够一路逆袭的原因,毕竟,类似的作品,也不是没有过,像之前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也曾经一路收获了八千多万的票房,而如今,《隐入尘烟》无疑也照着这个方向迈进,或许过亿,更是影迷们的心之所向吧。
观影的时候,脑海曾经泛起张国荣说过的那句话:“你只有一条命,我也一样,有今生无来世。所以我们在这一世要尽可能地对身边的人好,把一颗真心交出来。”其实在有铁和贵英身上,也看到了两个苦命人的唇齿相依。但影片最大的亮点,还是来自于毫不做作的真诚,无论题材故事,还是表演,对于看多了假大空的同类型影片的我们而言,这是一座宝藏。也或许,经历了疫情之后,我们每个人也都更易从这种“众生皆苦”的生活中,带来太多的感同身受。
好的电影会发光,能够照亮我们内心的灰暗,驱走内心的严寒。当然,有关结尾,目前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也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讨论热度。毫无疑问,这个暑期档,《隐入尘烟》是唯一可称现象级的电影。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7
可以说《隐入尘烟》是一部好电影,却也是一部远可以更好的中国电影。仅从抒情的角度看,它是精明且有效的。全片事无巨细地展现农村生活:
一辈子给兄弟打工,只有一头老毛驴的老农民,是一个很温柔的男人;一位身患重疾,被哥嫂嫌弃,只能住窝棚的老姑娘,是一个很倔强很有生命力的爱看电视的可爱女人。两个苦命的人彼此温暖的感情,说不好这是不是爱情,或许更多的是亲情。他们彼此心疼、彼此温暖。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今天的一则新闻,丈夫接到家里电话,说妻子出车祸了,伤势很严重。他赶紧开车往家里赶。开到半路中,家里人又传来消息,妻子可能不行了,他听到后,一下人崩溃了,手脚不听使唤,无法再开车,他自己打110报警,后来医生检查后,男子因为伤心过度引发的症状。这则新闻打动了网友:这是多么相濡以沫的婚姻啊。
然而,生活的残忍仿佛没有底线,电影中的桂英走了,离开了深爱她的马有铁;新闻中的妻子也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生活的苦,更看到了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们,作为小人物的我们或许参悟不透生命的真谛,但是我们也要善于安贫乐道、苦中作乐,在贫苦的生活中创造出麦粒印花的浪漫,愿意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给自己爱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
一部人生必看的电影之一,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感悟,哪些品质值得学习,哪些事情最好或者一定不能做。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8
看《隐入尘烟》我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那种卑微到尘埃里却长出花的真情太感人了。即使在看完电影很久之后的现在,也不能平复,这观后感是一边写一边哭的,后劲太大了。
整部电影只有女主演海清一个著名演员,大部都是素人,男主演武仁林是导演的姨夫,其他大部分配角也多是同村村民。可是这部朴实无华的电影却深深的打动人心。
电影《隐入尘烟》讲述的是西北农村里被各自家人抛弃的老光棍马有铁和从小残疾的贵英被凑成一对,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曹贵英从小残疾,无法生育,还经常小便失禁,所以被哥嫂嫌弃,一直被养在后院的窝棚里。而老光棍马有铁家中排行老四,父母大哥二哥都不在了,一直跟着三哥一家生活,半辈子都被三哥家当成免费劳力使唤,却在三哥家儿子准备结婚之时,哥嫂一家嫌弃家中住着一位老光棍,为合理把他赶出家门,让媒人牵线说了同样被家人嫌弃的贵英。
话都没有说过一句的两人就这样结了婚,同村人废弃的旧房子成了他们的新房。新婚第一夜,贵英就尿在了床上,怕被嫌弃的'她整晚坐着缩在一旁,不敢吭声,而半夜醒来加煤球的马老四觉察了,但善良的装不知道,翻身睡去,早上醒来看到贵英撅着屁股对着煤炉烤了一夜尿湿的裤子。
马老四就此对贵英产生了怜悯,开始对贵英无比体贴的照顾。怕压坏了驴,自己舍不得坐驴车,却不管路程远近都要让贵英坐车;被三哥使唤去镇上拉家具,出门前把一天的饭菜都给贵英备好;贵英去邻居家看电视又尿在了椅子上,他就拿出备好的纸擦拭;贵英外出尿裤被村民嘲笑,他默默脱下大衣给贵英遮住。看他对贵英太好,村民们嘲笑他对一个残疾人这么好,恨不得把贵英放在头上顶着疼爱,恨不得拿根绳着栓着贵英怕丢了,他从不反驳,依然如旧。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9
从没想到看一场剧情如此平淡的电影竟然能够把眼睛哭肿,首先必须得夸赞一下导演的服化道,从小生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非常熟悉,看到电影里的场景,真的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有的人会觉得夸张,哪有人这么穷?事实上是因为有的人生来就站在金字塔尖,前有韩雪自己感动自己的《超时未送达》,后有北京专家建议农民县城买房开车种地,他们的眼睛看着更远更大的世界,却看不见脚下辛苦谋生的普通人。
影片没有为了煽情而特地制造的烂梗,只有生活中原滋原味的艰辛。有铁和贵英两个苦命人,在相守中苦中作乐,有铁不嫌弃贵英身体的残疾和疾病,贵英感动于有铁的善良和勤奋,两颗孤独的心慢慢靠近,彼此温暖陪伴。
“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麦子熟了,自己的房屋建好了,鸡开始下蛋了,明明一切都在往最好的方向发展,贵英却淹死在坐满了人的河渠。
照相馆里,有新人在拍结婚照,有铁却请求工作人员把结婚照上的贵英裁下来做成遗照,两个人的旅程太过短暂,以至于除了结婚照,他们再也没有其他的照片。两人多次搬家始终没有丢弃的红色喜字,终究还是被有铁撕下来,换成了桂英的遗照。
“西北大地种不出玫瑰,小麦印花是我最汹涌的爱意”,有铁给贵英换上干净的衣服,在贵英的手上种上小麦印花,烧去她最喜欢的电视。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整个屏幕都溢满了绝望的悲伤。
有铁有多善良,他爱护自己的驴,保护贵英的尊严,永远不会拒绝哥嫂的请求,害怕医院,却还是三番两次无偿献血,连两件感谢的衣服都不肯收。尽管已经心如死灰,他还是默默的还上了向别人借的土豆,种子钱,甚至十个鸡蛋他都一直记得,他还清了所有债,干净利落的带着贵英曾经编的草驴追随而去。
影片结束,导演在结尾加上了一句,“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或许是为了过审,或许是为了戏剧性的讽刺,但都已经不重要。人间有冷暖,皆隐入尘烟。如何证明我爱你,小麦印花是我最含蓄的告白,或许下一辈子,我会认出你,凭借我亲手种下的小麦花印记。
海清最近的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篇10
这是一部非常温柔的电影,它在认真讲述一个距离很多影迷较远的故事,但只要你进入其中,你就会被感动。比如电影从相亲开始,我们看到曹贵英和马有铁第一次见面尴尬极了两个人也可爱极了,电影中还有让我们无法忘记的细节——他们俩后来回忆当天,马有铁说——你盯着我看,把我给羞的…
电影中的曹贵英身体有先天缺陷,但她的智力和情感正常,马有铁是个憨憨的农民,没有任何缺陷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求生本事,他已经习惯了被使唤,被欺负甚至被压迫习惯了,但他的智力和情感正常。两个智力和情感正常的人却并没有正常的前半生,曹贵英在哥哥家的牲口棚里长大,马有铁则成为了亲哥家的“长工”,而他们的相遇的开始虽然尴尬,但相处的过程是“渐入佳境”,当他们发现了彼此的好以及自己最在意的事之后,他们相互依靠,走完了剩下半生…
电影以4:3的画幅展现了一副生动的极具质感的充满细节的农村面貌,它或许和我们常看到的电影距离很远,但和生活距离很近,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会一直提问——当下还有这样的地方和这么穷的人了吗?有!虽然比以前少了,但是一定还有。
但当我们沉浸在故事里,感受了几轮不太激烈但却冲突饱满的剧情之后发现,他们虽然穷,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马有铁和曹贵英的身上有三种性格特质是非常宝贵的,第一,他们尊重生命;第二,他们认真地对待生活;第三,他们珍视彼此,就像他们压在手上的“麦子花”一般。
城乡二元,农民生态,农村现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不想这些问题,当一个只会种田的农民被要求住进楼房,他一定会想鸡鸭鹅猪马牛羊怎么办,他一定会想他的地怎么办…
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将思考的视角无限制地伸向这么深刻的现实问题,而是聚焦在两个可爱的朴实的农民身上,甚至当我们看到的突如其来的悲剧之后,也仿佛有点能接受电影给出的结局了,哎…与其更加割裂的生存在裂缝中,不如就回到土壤里。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