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1

一张窄窄的小条凳,一辆吱呦作响的自行车,弓着腰,弯着背,顶着满头花白的头发,风里来,雨里去,这就是一个八旬老人追梦的漫漫长路。每一条车轮压过的痕迹,伴随着一个个踏实的脚印;每一把雪亮锋利的刀剪,都经历过汗水的磨砺;每一摞大小不一皱皱巴巴的钱币,都带着受助群众感激的热泪,这一切,都被刻画在岁月里。

吴锦泉,他是一个仅靠磨刀为生的老人,住在老旧的瓦房里,省吃俭用,却拿出了37000多元钱去帮助别人。3万多元钱,对我们城市里的家庭来说并不算多,也许是一次出国旅行的费用,也许是爸爸妈妈两三个月的工资,甚至只是有些大款买一个包包一块手表的钱,但是对吴锦泉老人来说,却是用晚年的安逸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但是,我也可以学习吴锦泉老人,我可以学习他的节俭,不再只盯着那些高档的玩具、零食,可以去发现和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姐姐们穿过的衣服我也不再嫌弃,这样,我过年得到的压岁钱,平时妈妈给我的零花钱除了攒起来读大学以外,还可以用来帮助一些山区的小朋友,我也可以把我看过的书捐献给他们,让他们和我一样可以学习本领,获得知识!

我能做的不多,但是我也一样可以去帮助别人,付出自己对社会的一点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2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励志电影。讲述了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电影中的马复兴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认输不服气敢担当有责任。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用断臂夹住笔练习写字,他身残志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坚定不向命运认输,没有手的他以优异成绩念完高中,当他满怀希望地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的一番话刺痛了他的心,残酷的打击他几乎绝望,但是他仍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当他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艰难”备课生涯,学写黑板字、学画画等。他没有双手,字却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为了提高学习教育,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他四处跋涉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他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孩子的失学率较高,他就连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为他们买学习用品、买鞋子、交学费等。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马复兴老师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审计人要以马复兴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审计事业出一份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3

有一种回忆叫做感动,有一种真情叫做温暖,有一种尊严叫做承诺。这,这就是洗礼人类心灵的盛典,这就是真情的温暖。

《感动中国》中,涌现出了很多伟人,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孙水林在腊月26,拿着20几万元钱,去给一些农民工发工资,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去的路上,突然发生了车祸,孙水林的妻儿当场死亡,自己也在抢救过程中去世了。弟弟孙东林听到这个不行的消息后,并不是悲伤,而是记急着完成哥哥的遗愿,把这些钱送到每个农名工手里。因账单在车祸途中已丧失,所以孙东林告诉农民工们,希望他们能凭良心拿钱。当孙东林手上的20几万元钱发完后,还有些农名工没法到钱,这是孙东林就拿出自己几万元的积蓄,老母亲也拿出自己的一万元养老金。最后每个农民工都分到了钱。

我想,这对信义兄弟不仅感动了我的心,也感动了全中国人的心。推选委员说:“这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照,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照,值得我们把心掏出来照。”

虽然它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是它们有一颗伟大的心。他们用炙热的心照亮我前行的路,是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每一次付出都是一次旅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国人心中的一杆路标。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要结实一分,就像使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4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爱英雄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凌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他们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

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研的英雄。他们青丝换了白发,依旧只争朝夕,他们从科研新兵到中坚力量,撑起中国的科技脊梁;他们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正是有了他们,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是回国科学家第一人,他已是为年岁过百却坚持归根的中国物理学家,他叫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与生死,年迈的他对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这五十年,符合你共同途的期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绝。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逆风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心中有大爱,铁肩担道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既是祖国的花朵,又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先辈们披荆斩棘,用血肉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明路,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的光荣使命,更应接过英雄先辈们的接力棒,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我们应心中满怀“少校谁有投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胸中永葆“十年饮冰,赤诚肝胆”的热血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中大放光彩!胸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鲜花正艳,吾辈正当时;劲松正翠,吾辈当自强!让我们接过时代火炬,置身时代潮流,点亮时代底色,在时代之光的照耀下,登上彩虹之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5

今天,我在电脑前静静地看完了《2012感动中国》。里面有许多令上千万人感动的人物,观看时,我的情绪也在不停的变化,时不时的落泪。《感动中国》一共介绍了十位令人感动的人,其中有坚守藏区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无比钢琴师——刘伟。

刘伟十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这并没有将他打垮——他在残奥会上获得了两枚金牌。充满希望的他似乎就快离梦想不远了。可是,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场重病让他不能在剧烈运动。希望又一次破灭,刘伟似乎快绝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伟又重新站起来,开始学习钢琴,20岁就能达到专业七级的水平!刘伟的事迹震惊了世界,他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永远志不残!

看到他能够重新站起来,我很高兴,同时又想到了自己。我虽然不残疾,但我也不能做到这样。想起我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食物就放弃,想起我因为一句话就失望,就觉得这真不应该。既然我的身体无残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这么轻易放弃呢?

当我感慨万千时,耳边响起了刘伟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6

从2003年到2022年,20年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颗颗炽热的心灵,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在照亮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1,家国万里,感动依然。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高达100岁高龄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他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再到归根老人。他用50年时间回应了邓稼先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其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赤子之心,让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爱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百年征途筑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爱国是“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朱彦夫用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为中国抗战事业、脱贫事业贡献出自己毕生的力量。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人彭士禄,“深埋”一生,守护着中国的海洋。中国超人苏炳添超越病痛,超越局限,超越极限,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两人共两条腿,一只手,而他们却用那两条腿,一只手养育了一双儿女,成功地脱离贫困,走上小康道路。因小时候误用药物而导致神经性耳聋的女孩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的学会了唇语,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凭借一己之力考上了清华博士生,致力于人类的生活健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工程师顾诵芬,他让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飞机翱翔于天空。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他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天一,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高原病。他在高原病研究一片空白时,开启高原病的研究之旅,他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留在了高原上,让修筑青藏铁路的14万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医学界高原病的奇迹。

他们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有追求,就能无畏挫折,不惧艰险,风雨前行;怀理想即可处变不惊,沉寂喧嚣,凝视缭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7

清贫不失善良;年迈不失活力。他,一个九旬老人,没有温床暖枕,没有子孙绕膝,有的只是对失学儿童的怜爱和为孩子们圆上学梦的执著心。他的名字是――刘盛兰。

陈雨露这样评价他:“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语言,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的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问世间能有几人,风烛残年却节衣缩食?布衣褴褛却倾其所有?形单影只却从者如流?病困交加却矍铄伟岸?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学。

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老人用来包钱的布块时,充盈在眼中的泪水无法抑制的决堤――那块发黄的布里包裹着零散的硬币,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饱经风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张笑脸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风中困苦的生活。

也许他比受助者还要清贫,但却比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贫苦人都需要捐助,也并非只有富贾才能扶贫。慈善与名誉绝缘、与地位无关,而是用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将善良的本真诠释到极致,刘盛兰就是这样的人。

善举往往一时易做,一世难得。面对着星星之火,行善之风终会燎原。总有一天小悦悦的惨剧不会发生,扶与不扶的问题无需纠结,“人之初,性本善”感动中国的意义正在于唤醒那一颗颗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8

感动,来自赤诚初心,来自默默无闻,来自平凡的每一份温暖。2021年度《感动中国》里,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记录了中国人温暖的传递,也记录了我们携手走过的不容易、不平凡、不简单的2021年。认真拜读,你是否也红了眼眶?

像静水深流般为祖国航空事业诵君子清芬的顾诵芬,让我们为之红了眼眶;电影《长津湖》“破圈”后,当我看到幸存志愿军烈士朱彦夫残缺的手臂时,听到他用残臂和贫穷宣战的故事后,泪水溢满眼眶。令我闻之感动的还有归根清华与国家一起向未来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残志坚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场、冲出亚洲速度的苏炳添,为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的彭士禄,“航天追梦”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人。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在《隐形的翅膀》的歌声中,江梦南举起了感动中国的奖杯。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常伴有困顿艰难之际,甜蜜与苦涩掺杂,希望与迷茫交织。在江梦南半岁时双耳因病失聪后,为了能够跟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自己识读唇语的速度赶上老师的讲话速度,一个字的读音需要她反复练习上万遍。但是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于2018年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

我们应像江梦南一样学会克服生活及学习中的困难。我们都知道,寒冷的冬天终会被温暖的春天替换,苦闷的日子终究会迎来阳光满园的一天。其实,生活和学习有许多姿态,但最美的不是依附、放弃,而是自己去攀援高度。不畏将来,不惧改变,不怕化蛹成蝶的阵痛。坚强,不是挂在嘴上的空话,是要用一颗勇敢的心去接纳生活的不完美;面对,不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只缩在壳里的乌龟,是要勇敢地抬起头去迎接生命的不如意。

星光点点,记载了多少芳华,年轮细细,记载了多少往事。我欲入记忆的星海中,细心擦亮了每一颗饱含记忆的星星,而有一颗星星,永远都是亮色的。这就是江梦南带给我的启示,更是感动中国带来的温暖……

每一个寒冷的冬季,总会对温暖有着最深切的期盼。立春伊始,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驱散着这个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感动中国”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9

看完感动事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感动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强烈的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它们深深的震撼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神经。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多次流泪,他们当中的有些事迹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和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的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篇10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古人云:“人贵能持之以恒”,这句话也不证实了这个道理吗?

正如中国女排,她们在经历了11年的低迷期,仍然不放弃,努力坚持才能再次荣登世界之巅。这几天人们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中国女排因为坚持,她们成功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努力。

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者,都以他们生动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坚持的宝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打败了吴国;司马迁饱受艰辛,历经18年才写成了《史记》;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制作电灯的钨丝;拿破仑几经波折,才成为称霸欧洲的法兰西皇帝;马云艰苦打拼,才成立了今日的淘宝网……

如此等等,都雄辩地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是一种态度,只有坚持不懈,人生才能趋于完美。

身处绝境,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能够抓住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逢生。而弱者则是在逆境中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失败者并不是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曾经的我还以为进不了理想的中学,但正是我坚持着心中的信念和梦想,终于如愿以偿。每当自己一次次挫败,感到自己不行了,失败了,我都会启用这种力量,让我重新站起来。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只有坚持到底,那么就一定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学习中国女排那永不放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