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整理8篇)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1
突然间想起一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挺感伤的。
影片叙述了一个八岁的德国男孩布鲁诺随着父亲的升迁,一家人搬到了新家,而在家的不远处,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农场”,还有一些穿着条纹“睡衣”的老人和小孩,烟囱里经常会释放奇怪而又难闻的“黑烟”,其实,那不是什么“农场”,而是一个集中营,“睡衣”其实是囚服,“黑烟”是毒气,而他的父亲正是那里最高的统治者。布鲁诺曾经问过家人,可又有谁能给他真正的答案?在童心的驱使下,布鲁诺偷偷透过铁丝网观望那个“农场”,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同样八岁的犹太男孩希姆尔,并和他成为朋友。最后,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失踪的父亲,布鲁诺换上了“睡衣”,爬进“农场”,最后二人被抓,在毒气室,发生了一场纯洁的友谊......
该影片是透过一个八岁男孩的视角观望这个世界,或许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可怕,大人们的想法又是多么复杂,在他们眼里,连小孩子都能拥有纯洁的友谊,而大人们又有何不能?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和平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还共同存在在这地球上,我们就必须和平,消灭种族歧视。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2
其实,看这部电影,实在是个意外。前些日子,我的电脑坏了,让朋友给寄张光盘来,顺便,给买2本《读者》。昨日没事,便手持《读者》翻开了看。
看着看着,我不觉有泪流出,突然发现,原来,我在看一篇关于二战片子的短篇文章。于是,今天中午,就利用午休的时间,打开电脑搜到了这部电影。
影片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世界的。小布鲁诺是个法西斯家庭的成员,只有8岁,天天和一群孩子在街上玩,忽一日,父亲让他和母亲及姐姐搬到集中营的管理站去住,他不知情,便跟着大人一起去了。到了那里,认识了同样8岁的犹太小孩希母尔,和他成为了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希母尔到他家里干活,于是他就请他吃东西,不料想,一个纳粹跑了出来,汹汹地问希母尔是不是在偷吃,而希母尔直接告诉他:是小布鲁诺给他吃的。看着纳粹,小布鲁尔很害怕,于是,就否认了此事。在随后的时光,小布鲁尔频繁地拿着各中玩具,跑到当初认识希母尔的地方,并得到了他的原谅。穿过铁丝,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后来,在一个纳粹的启迪下,布鲁诺的妈妈知道了这原来就是集中营,是犹太人的终点站,于是,她和丈夫吵了起来。在数日的争吵后,终于,达到了目的。布鲁诺的爸爸答应他们离开这里。可是,悲剧,也正式上演了。小布鲁诺跑到希母尔那里,告诉他要走了,而希母尔却告诉他找不到爸爸了,于是小布鲁尔答应他帮他找爸爸,两个人约好了进去找。于是,小布鲁尔偷偷爬过铁丝网,毅然穿上“条纹睡衣”开始和希母尔找爸爸,不想,突然被士兵赶到了毒气室,在毒气喷出的那一刻,两只小手,再次握在了一起,永远活在8岁,这个还属于童年的年代。
其实,我看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片子,是从看《辛德勒名单》开始的,那还是在新加坡。1994年,我到新加坡学习,晚上没事,和曹文义先生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开始,并不知道这不片子的内容,只知道是看一部世界级的大片,而在观看这部以黑白颜色为主的片子,特别是用特别的`红色覆盖的小孩子尸体的图象出来时,满眼已全是泪水,以至于回到宿舍后,久久不能入睡。而这次,看到的,却是从孩子的眼光出发来看这个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童年,天真浪漫,另一个是黑色的集中营,每天都在祈祷,不要过早地死去,这“条纹睡衣”是对纳粹的血泪控诉。
《南京、南京》我暂且没看过。不过,看着它的思路,我觉得有点过不去,怎麽就把侵略者描述的那样好?我不懂,实在搞不懂!小时侯,父亲经常告诉我,日本鬼子是如何如何的坏,做家具不给钱,烧了他的学校以至于没地方上学,杀人放火。让我觉得:只要是日本人,那就不是好人!可上班后,却因为专业关系,不得不和日本人打交道,但是,私下里我还是觉得,大家还是搞不到一起,一种莫名的东西让我们不可能走到一起,尽管日本人非常有礼貌。
或许,我们的孩子,将来可以和他们的孩子一起握手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但愿,不会是像本片那样,手拉着手,走向死亡。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3
这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影片一开头,醒目的希特勒标志和一大批军官气势汹汹的押着犹太人,迅速与小主人公布鲁诺把自己当做飞机,快乐的跑回家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知道,残酷的战争会夺去孩子的快乐。
因布鲁诺爸爸的原因,全家搬到乡下,在那里,布鲁诺没有同龄朋友,只得自己找乐子:下棋,造秋千……一个偶然的`机会,布鲁诺认识了一个犹太人——希姆尔,并和他成为了朋友,几乎天天都要去营地找他,给他带吃的,玩的。有一次布鲁诺给希姆尔吃的,配一个士兵发现了,布鲁诺却说是希姆尔自己吃的,结果希姆尔被士兵惩罚了。因为这个关系,布鲁诺在与希姆尔告别的时候,他突然下了个决心:要帮希姆尔把失踪三天的爸爸找回来。正当布鲁诺钻过围墙时,天空乌云密布,接着就是一阵闷雷,不言而喻,最可怕的事情要降临了。两人正四处寻找时,被众人挤进了毒气室,在哪儿,布鲁诺和希姆尔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他们不知道接下去将要发生什么,他们以为雨停了,就可以回家了。然而,抬起头时,一股黑色的毒气正弥漫下来……
震撼人心的结局像一剂充满猛药的针筒狠狠的刺痛了我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
犹太人是无辜的,孩子更是无辜的,我们总是在说战争是在毁灭人性,战争的结局只能是鲜血淋漓,然而,战争总是像瘟神一样挥之不去,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战争中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数不清。
战争,你有永远结束的那一天吗?不是过个几十年再爆发,而是,永远永远……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4
一个德国军官的孩子—八岁,叫布鲁诺。
一个生活在如牢笼般集中营的孩子—也是八岁,叫希姆尔。
两个身份迥然不同的人,因缘巧合之下,命运竟奇迹般交集了。他羡慕他的自由(布鲁诺纯真的以为希姆尔是自由的),他羡慕他不是犹太人。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希姆尔是个犹太人,生活在集中营,没有人身自由,只能选择与大人们一起干活。他吃不饱,只能穿带有标志性的衣服—条纹睡衣。其实他也有一个幸福的家,至少有一个令他自豪的爸爸。
布鲁诺生活在一个纳粹军官家庭,生活优越,向往和同龄孩子的游戏和友谊,是一个爱探险,向往快乐的纯净孩子。他曾经天真的问过父母,为什么烟囱里会有难闻的浓烟,为什么“农民”要穿条纹的衣服,为什么穿条纹睡衣的老人不见了,没人告诉他正确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开始了一次“冒险”,遇到了希姆尔。他庆幸又有了新朋友,孰不知他美好的人生就要踏上终点,画上一个悲惨的句号。
尽管布鲁诺出卖过希姆尔一次,但事后两个纯洁的孩子依然和好如初。当希姆尔为了寻找他的父亲时,布鲁诺毫不犹豫地换上了条纹服,跟希姆尔一起爬进了集中营。在寻找时,他们被发现了。士兵哄骗他们要他们洗澡,这两个八岁的孩子信以为真。在黑色的毒气扑面而来时,他们在害怕、在颤抖,但他们两个人的小手紧紧握在一起,互相安慰。门外堆满了那些所谓的条纹睡衣,有布鲁诺的,有希姆尔的,有……
他们只有八岁,在这罪恶的地方,让不懂世事的'他们提前离开了人世。临死前布鲁诺睁着那宝石蓝般的大眼睛,看上上面,胆怯、迷茫、害怕,让他与他紧紧相握。可悲的是,直到最后一刻,布鲁诺还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做一个游戏,最后留下无助的母亲和绝望的父亲。
看到一半时,我曾想到二三十年后两人相见重温旧情的情景,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一个孩子,在他还未开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就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我更没想到的是这残忍的导演还没让这小男孩吃面包就死了。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他们不应是战争的牺牲品,他们都有一个家。家里有爱着他们的人,也有他们爱着的人。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5
不要让战争扼杀童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男孩布鲁诺结识了犹太男孩希姆尔,两人结成好友,最后悲惨地死去。
最令我感动的镜头是看到布鲁诺他们被赶到毒气室时,两个好朋友手握着手,安详地笑着。衣着单薄的两个人还在打着抖,单纯地相信一定会过去,令我难忘的还有他们那两双充满童真的、蓝色眼睛。看到这里,豆大的泪珠滚动到我的`脸颊,我感到了战争的残酷。
“为什么?”我不停地问,为什么这一对天真的孩子又成为了纳粹扼杀犹太人的又一祭品。扼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德国人对孩子的“洗礼”,让他们从小心里充满憎恨、邪恶,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童真。如果布鲁诺长大会成为一个战争贩子、一个杀人机器,那还不如让他怀着“童真”死去,保持永远的天真无邪。战争可以扼杀这对好朋友,但扼杀不了纯洁的童心和他们那深深的友谊!来吧,手握着手,去到天堂。一个想成为探险家的男孩他有错吗?难道怀着纯真有错吗?不,不,他没错,是战争的错!
如果没有战争该多好呀!这对好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分享美食,一起笑着拍球,甚至一起进入梦乡。如果没有战争,这对纯真的孩童就不会死,他们的父母也就不会担心,不会死亡!他们一定会一直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直到死去。
让我们反对战争、反对残忍,充满童心,直到……永远。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6
周末看了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豆瓣评分还挺高,有8.9分。电影看完内心其实起了不小波澜,久久不能释怀。
看电影名字我一点也没看出来其实这是一个通过文艺的手法来描写战争残忍的影片。通过孩子的天真善良纯粹友谊的刻画,反讽了成年人世界的复杂,战争的残酷。电影讲述了8岁的主人公布鲁诺跟随自己的爸爸—德国高级军官,搬家到集中营附近的新家后的故事。小布鲁诺是一个爱探险的小男孩,不知道集中营和战争为何,在父亲的谎言中,甚至认为集中营是个很让他向往的农场。过程中和集中营同岁的小男孩成为好朋友,最后换上他理解的睡衣进入集中营,手牵手一同被推搡着推进了集中营最恐怖的地方……整部影片前面部分其实还比较平淡,最后那几分钟才进入高潮部分。最后那一刻在内心还蛮希望主人公被父母找到可以免于噩运,但其实其他一同被推进貌似焚烧室的那么多犹太人,又何尝是应该死的呢?他们也都是无辜的,只不过因为是犹太民族而已。
两个善良的小男孩,在那样的战争背景下,最终都没能没什么好的结果或下场。看起来其实挺悲哀的一件事情,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最后死亡两个小男孩也并不知道战争和真相的丑陋。手牵着手一同面对未知的恐惧,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也还是单纯而美好的。我们亦常常会怀念童年,其实也是怀念童年的单纯美好。成年人的世界,在谎言和利益的影响下,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我们都能始终保持善良,不要变成最后连自己都会讨厌的那种人。
这个故事最后主人公布鲁诺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在我的心里亦久久挥之不去。妈妈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并不知道丈夫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但是丈夫的所作所为最终惩罚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某种意义上感觉其实也是有一些因果循环的意思。当然小男孩的死谁都不愿意看到,但真是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这种屠杀,主人公父亲担任集中营管理者的这些因,得到了最后这令人无法接受的果。
正如佛教中所说,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7
我看着这篇电影,就仿佛来到这位男孩身边,与他同生共死。
这篇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位名叫约翰·布鲁诺的小男孩是一位德国人,它的爸爸是一位军官。有一次,他爸爸升职了,被派到乡下去管理犹太人。于是,布鲁诺只好离开了他心爱的伙伴,跟随爸爸来到乡下,但是在那里没有伙伴,他的妈妈只让他在院子里玩,布鲁诺很喜爱探险,经常院子探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一位正在修车的军官,向他要一个轮胎做秋千,他跟着一名穿条纹睡衣的犹太人,来到后花园的储藏室里拿到了一个轮胎,并且发现只用爬出窗户,就可来到一片树林。这片树林正是布鲁诺探险的好地方。可仅有八岁的布鲁诺怎么会知道,穿过这片树林就是犹太人的'集中营。他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进了树林,穿过小溪,看到了犹太人的集中营。正巧一位叫萨廖尔的男孩坐在那。不久就成了朋友,都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对方。后来,布鲁诺知道了萨廖尔的爸爸已经失踪三天了,希望布鲁诺帮忙来找。
第二天,布鲁诺也穿着条纹睡衣进了集中营。布鲁诺与萨廖尔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堪称集中营的地方,竟是一座“杀人工厂”烟囱里的黑烟却是毒气。后来,布鲁诺的爸爸命令把犹太人关在一间屋子里,往里面放毒气,他和犹太人都死在这间屋子里。八岁的布鲁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凶手竟是自己的爸爸。这位布鲁诺的爸爸是多么无情、冷酷,布鲁诺的死应该就是对他爸爸的报复。战争是多么可怕,不仅摧毁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还让那么多的孩子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请杜绝战争!远离战争!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篇8
我们是不同的种族,来自不同的国家,身处不同的环境,可是,我们都是孩子,我八岁,你也八岁,这是我们最大的共同点,一句hello,跨越了世俗的等级与仇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隔着铁丝网,两个不同世界的我们一起说话,一起玩耍,我们成为了对方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
我们都会有怯懦的时候,都会犯错误,可是,朋友,对不起,我们还做朋友好吗?孩子总是那么善良,那么单纯,即使我的朋友对我做了不好的事,还是愿意选择原谅。我单纯的想,帮助你,会弥补自己曾经的过失,减少自己的愧疚。也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更想帮助你。也许在孩子的心里,友情便是他们的全部,没有世俗的眼光,没有等级的.的观念,有的只是我想跟你做朋友,想要对我的朋友好。小孩的世界对大人来说是幼稚,但对孩子来说就是全部,他们的纯真,会让多少人羞愧。我们都曾经是一个孩子,都曾经拥有那份纯真,可是,它好像在我们长大的路上,慢慢被我们遗失了。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