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1
随着年岁渐长,我却越发怀念起儿时曾经看过的电影。
这几年一直在找《城南旧事》的光碟,但很多购物网站上都缺货。等了两年还是缺货,我想也许是订货的人太少吧。
说实话,我不记得影片的情节了,只是记得那首“送别”歌,还有里面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但是那个电影的感觉我却是记得的,随着年龄渐长,想要重新再看一遍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
今天,我在一个在线视频网站上搜到了它。虽然不够清晰,但无论如何它让我得偿夙愿。
还是记忆中那份淡淡的乡愁,还是那有些暗沉的颜色,还是那个眼睛大大的小女孩。一切,在模糊的影像中回来了。小英子是里面的主线,串起了看似无关的几个故事:邻居的疯女人、小玩伴、一个小偷、还有乡下来的宋妈。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小英子一家的故事。
看完后,依然难忘的是小英子的眼神。这一次,我看到了悲悯。她的眼神让我想到了那一部童话“小王子”。我想,小王子也是这样带着好奇和怜悯看着周遭的人情世故。一部是电影,一部是童话,都是从孩童的视角看大人的世界,都是缓缓的叙述。
看影片时,自己的童年也在其间闪现:童年的小玩伴、街上的疯子和傻子、毛茸茸的小鸡、陌生但亲切的叔叔......
这样的电影让人沉淀下来,停下脚步回首曾经往事,也让人在喧闹中渐渐澄明。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2
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
故事主要讲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现在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3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近代女作家林海音,她于1976年编写这部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这本书以生动幽默而又让人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她的回忆。
林海音小时候小名叫“英子”,她那时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巷子里,就是那里才让她有无限地恋童年的情怀。那时的她天真无邪,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有一次,英子和妹妹在天桥闲逛,突然,姐夫俩看到一个大汉在卖布匹,他又是卖弄又是减价的,最终把她俩人说动心了,掏钱高高兴兴地买回家去了。
回到家把布匹给妈妈看过后,妈妈惊叫:“看你们买回来了什么东西!”英子和妹妹不解说:”一匹12尺的布啊!”妈妈哭笑不得说:“我一看就明白仅有8尺!”可是倔强的小英子仍说:“绝对是12尺!”没办法妈妈只好拿来量尺,一量,果真仅有8尺!妈妈又端详了一下布料,摇摇头:“单面的花布,十尺才卖七八毛,你们花几块钱买的?”英子一听吃了一惊,继而羞红了脸:“8块6.”妈妈笑道:“你们上当咯!”
儿时的她多么趣味,从儿时的琐事中,我看到了她的认真,看到了她的执着,“英子”的形象是所有人心中儿时的记忆。
书中的情节仍让我记忆犹新,那个捣蛋、倔强、顽皮的“英子”总在我脑海里浮现。虽然无图,但却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林海音编写的《城南旧事》也让我感慨万分,有些大人们儿时的文化此刻早已流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4
《城南旧事》是根据作家林海英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按照老师的安排,周末,我和爸爸一同观看了这部影片。
这部电影主要用小英子的角度来描写解放前的北京城老百姓的生活故事。故事中所讲述的人物,无论是疯了的秀贞,陪着英子玩耍的妞儿,被丈夫卖掉女儿的宋妈,因为家庭贫困被迫偷人的小偷,还是支持进步学生、同情劳动人民,最终死去的“爸爸”,包括小英子自己,都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最终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悲伤中。尤其是宋妈因为儿子死了、女儿也被她爱喝酒的丈夫卖掉了而在灶房里哭泣时,小英子主动抱着宋妈陪着她哭的那一段,看了最让我感动。
和那个时代的人们,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孩子比较起来,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小孩简直太幸福了。在和平的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这一代的城市孩子很难有那样复杂的体会。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各种新闻里看到,还有很多处于战乱中的外国小朋友也在过着小英子那个时代的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生存,更有很多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得不到照顾,在很艰苦的条件下生活。我们学校曾经带我们去白鹿原的儿童村献过爱心,我自己也曾经努力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与小英子不同,在那个时代,当她面对这些悲惨的事情发生时,只能选择无奈的看着。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情时,更应该主动去帮助,而不仅仅是无奈的旁观,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孩子和小英子中间最大的区别。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5
《城南旧事》里人物有:英子(林海音的小名)、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在城南旧事中都是陈旧的房子,破旧的衣服,可怜的眼神,许多可笑的悲剧掺合在一起。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如南城一样,由许许多多可笑的悲剧掺合在一起,令人苦笑不已。而影片那古朴的小镇,古得朴素的地方,更透出一股哀伤。
影片从头至尾都在笑,不过是纯粹的悲伤的笑,令人唏嘘不已。而这世间又存在于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与不由自主的生活之力量,改变人,就如同溪水把美丽的岩石经过岁月蹂躏而虐杀,而《城南旧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就比如秀贞与妞儿还有妞儿的养父养母,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得这第一件“旧事”更加复杂,最后这件“旧事”本应来个喜剧收场却用火车来结束这对母女的命运,而她们,只能成为记忆,这让人不得不赞叹《城南旧事》那细节。
再比如那个年轻人,蹲在草地上,虽与英子逗乐,可内心却是多么地黯然神伤。因贫穷而被迫走上“盗”这一职业,而且他的亲人也不知情,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而英子也回答不出他到底是坏还是好。可最后大人们代替她回答了这个问题——逮捕。
这世界,就是如此,是那么悲凉。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6
周末,刘老师推荐我们观看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城南旧事》。我怀着好奇心,和妈妈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得打动了我,我情不自禁地流了眼泪……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距今有100年了,百年前的北平,跟今天太不一样了。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惠安馆,小小的四合院,发生了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惠安馆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秀贞的疯子,她在爱情上被情人抛弃,独自人们承受着人们舆论的鞭打;在亲情上却又要遭受女儿被遗弃的晴天霹雳。秀贞的女儿小桂子常常遭到养父母的毒打,她们俩都非常地不幸。最后她们俩在英子的帮助下相认了,但却不幸地被火车撞了。“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展现出一幅夕阳映影下的老北京风俗画面。
在这个故事里,我觉得英子是一个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她用充满童趣的眼光看待生活,充满了诗意。她没有因为秀贞是一个疯子,而看不起她、远离她;也并没有因为小桂子是个身世凄惨的孩子,而不愿意和她做朋友。相反,英子却非常地喜欢她们、帮助她们……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和妈妈一起讨论了秀贞和小桂子的结局,妈妈说:“这是一部悲剧,因为她们俩刚相认就被火车撞了。”我反驳道:“才不是呢!她们可以去和天堂的思康(小桂子的爸爸)相聚。也许,只有这样才是对秀贞和小桂子来说是一种解脱,从此不再受这人世间的痛苦和折磨。”
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篇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送别》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小小的英子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她那悲伤快乐的童年。
笑,英子从一开始就在笑。见到疯子秀贞她在笑,找到小桂子她在笑,在荒园里认识了一个大哥哥,她还在笑......笑,伴随着她告别了童年。这种笑,不仅仅只代表着快乐,还代表着悲伤、凄凉......
在疯子秀贞与英子第一次见面之后,英子便经常与疯子秀贞来往。因为得知小桂子的事之后,英子对秀贞与小桂子深感同情;因为与秀贞的交谈,英子学会了心与心的沟通......英子最后答应了秀贞:看到了她的小桂子,便让她赶紧回家。后来,英子帮助秀贞找到了小桂子,而秀贞最后却与她的小桂子惨死在了火车轮下。英子知道了并没有为秀贞与小桂子的离开而感到悲伤,因为她知道,秀贞与小桂子是带着幸福而离开的。
秀贞的这种母爱,不仅让我想起了电影《樱花》中的母亲,她为了一个捡来的孩子而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最后她因为摘樱桃为女儿过生日而坠落山谷。秀贞就是这种因为爱而“疯”的母亲。
小小的英子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说秀贞是个“疯子”;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小桂子扔掉;不明白荒园里的大哥哥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明白大学生为什么被抓;不明白......
英子就这样度过了一个高兴、难懂、迷茫、复杂而悲伤的童年。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