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电影观后感(精选8篇)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1
活着,他和他那头老牛都活着。
他和那头牛都叫福贵,但或许他比那头牛要惨得多。它本应是个在家中歇息,享清福的老人,但现在却并非如此。
他看起来很快乐,无论是什么时候,嘴里都哼着小调,虽说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也不快乐,但他依然愿意并喜欢回忆原来的往事。
他本应有个幸福的家,家中有她的爱人,孝顺的儿子,女儿,还有女婿外加一个可爱的小孙子。只可惜,上天并未眷顾他,这些人都早已被死神带走,只剩下他一个人,还活着
读到每一个人的死,心中都会剧烈地颤抖,有时自然也会掉下泪来,尤其是在他儿子有庆死的时候有庆身体里本就不多的血是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干的。在那时一个孩子的生命难道就比不上县长妇人的命吗?
我想还是活着好,就好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死了,一切就都完了,不要再想着要重新再来,更不要再想活着。
福贵,在书中,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人,就好像被赐予了无穷的力量。因为赌钱,从地主变成佃户,同时也救了自己的命,在被抓去当壮兵期间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的亲人都一个一个的走了,而他还活着。按人们的话说,他和他的牛,真的是两个虽说活得并不像村长,当官的人那样光鲜亮丽,但他至少还活着。他还能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去回忆。
这便是活着最深的意义吧!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2
活着能承受多幸福的就能承受多痛苦的。
福贵生在动乱,变革,饥荒的时代,能因败家躲过地主斗争,能从战场上逃回来,妻子对他不离不弃,儿女懂事聪明,与他而言是非常大的运气,他若是一直当地主,文革时他和他的孩子都要被斗死,他的妻子在他那么落魄的时候依然没有怪罪他,他是何德何能有这样的妻子,没有心疼过的孩子,都跟他那么亲热,连战场都没有夺取他的性命,还能有个心眼好的女婿,有个可爱的外孙,他遇到了最大的惊喜和幸福,同时也在不断承受一个个幸福的离去,福贵回忆他不断失去亲人的一生。
在时间的流逝里,他与痛苦已经和谐了,而与亲人在一起时候的欢喜与温暖却在突显,家人给他的爱伴随着他的晚年生活,那个年代的人大多和福贵是类似的遭遇,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一个时代人的精神理念,只要活着,就可以遭遇更好的,更坏的,只要没有打破活着,一切都可以接受,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而对当时的中国底层人,却是可以被无数次打败,但不能被消灭,可能这就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我们庆幸生在一个平和的年代,有病可医,有书可读,不会被饿死也不担心打仗,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亲人,多爱自己的家人,他们是与活着最直接也是唯一有关系的,珍惜自己拥有的爱,是活着的见证。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3
今天下午看了部电影《活着》,葛优和巩俐拍的。
是啊,“活着就是幸福”--其实是一句很无奈的话,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思绪难以平复,人生来就像基督教所说的是有原罪的,佛教中也说因为有业力所以才会投胎为人。人活着其实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南师说过人这一生就是这样糊里糊涂一辈子所谓“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又不知其所以然地死去”。
当然这样说是很消极的,因为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来必定要死亡,道家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对人生的生死问题看得就很透彻了,所以人有的时候是很奇怪的,为什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会让人们高兴,而一个生命的死去又会让人们痛不欲生呢。所有的宗教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只有佛教讲的最彻底最圆满,出生是因为因缘果报,活着是让人领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后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和等级,而死亡则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死后又被这股业分吹往六道中的某一道,所以佛说的'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的,因果也是真实存在的。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人们却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制造出了杀人武器原子弹。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走入宗教,并十分欣赏佛法,爱因斯坦曾说过:“佛法是最圆满的科学,是最高的独一无二的真理!”。因为科学把人类误入歧途,却无法自拔,医学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高度,却产生更多的让人类束手无策的疾病,科学到现在还是无法解释出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样一个生命科学的问题。
到现在,世界大国都掌握了核武器,一旦爆发世界大战,则人类将自取灭亡。这样看来科学能解决问题吗,连最基本的战争都解决不了,又有何用呢?!所有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人心,人的道德问题。如果道德缺失,人心不古,那么科学越发展下去,只能是越把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
2012是玛雅历法中所说的本次人类终结的时间,谁也无法断定玛雅人说的是不是事实。如果是,我们这些正走在通向2012时间道路上的渺小的人类又将何去何从?是在这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尽情挥霍,还是去利用好这不多的时间努力思考生命的问题并找到真理?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找到了道,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正确的指引和方向,就不会迷失。就像一盏明灯,带领我们在生命的时空中遨游,找到自己最终的归宿。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4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开头就展现了一个富家少爷沉迷赌博玩乐的情景,最后被骗去了全部家产并气死了自家的父亲。从此这个人物开始了他坎坷的后半生。在几十年里经历被捕,中年丧母丧儿等一系列打击,最后剩下的唯有“活着”。
电影中的主人公富贵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爷后来沦为演皮影戏为生,又经历了丧儿的悲痛,最后连妻子也因为教授被馒头噎着,而失血过多死亡。富贵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他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他。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运给富贵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也表现了对命运的讽刺。活着,这么不幸悲惨为什么仍然要活着,我们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活着,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宁愿光鲜的死去,还是悲惨的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活着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5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幕后资料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我们时而会感觉到,每天都要为生活琐事而烦恼,浮躁的心总是缠绕着我们的躯体,为了生活而生活,或者不叫真实的生活,完全是在敷衍周围的一切,早就把年少时的梦想抛之向外,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然而,当我们面临生命即将离我们而去或看着他人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时,我们又会觉得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但我们好像忘记了追求幸福这件事本身就是幸福的。人,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小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那时候欲望极少,越长大会越孤单,因为我们想要的超出了别人所能给予的。所以,人想要一直抱有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就应该知足常乐。老人们都说,人的一生是极其有限的,不应该追求那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何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呢?
但,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乐趣的,也不能总满足于仅仅是活着,我们要向前进,要发展,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且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对生活有极大的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时刻要有觉悟之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去适应,生活正因为磨难才会五彩斑斓,爱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并感受这一份幸福。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6
这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富贵在亲人都离他而去之后,在忍受亲人离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况下,仍能以老黄牛为伴,好好活着,这是令读者感动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还在学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父亲病逝的电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默默办理了请假手续,搭车赶回了家。父亲在临走之前,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也将自责和愧疚终生。
在送走父亲的那一刻,我摸着父亲冰凉的手,看到父亲还有一只眼睛没有合上,我想父亲在临走之前一定很想见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没什么周末没有回家看看父亲,我多么希望母亲在父亲临走之前能够告诉我,让我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父亲临走之前仍未能见到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只能在走后睁着眼睛看我了。
我知道父亲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样,留给生者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虽然在父亲临走之前,在亲人面前,我忍着不哭,但谁比我心里更加痛苦难受呢。在父亲走后第二天,睡醒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后的角落,泪流不止,我是不想让爷爷和母亲看见我流泪痛苦的样子。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有我相同的经历,也忍受着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几天里,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就看了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
该剧的主人公富贵经历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先后离开自己的痛苦事实,虽然在余华的《活着》里还有他的老婆、外孙等亲人也离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惨,但谁不希望好好活着,但生活总是这样,让我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使我们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击,使我们沉浸在伤痛之中,但亲人已去,活者就应该好好活着,我想这也是《活着》给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后,愿父亲一路走好,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7
黑暗笼罩了一座城,唯独只剩一盏灯。窗外只听见寒风在黑暗中挣扎,呐老的老钟慵懒地敲打着。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使我一闭上双眼,那书中一幕幕电影般的情节纷纷闪过;在这孤独的夜里,只剩下聚光灯和笔墨与我作伴。
想起白天里,我与《活着》的邂逅时光。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喜欢去书店与书共渡休闲时光。我喜欢坐落在靠窗的位置,手中捧着一本书;喜欢书慢慢划过我的指尖;喜欢书身上特有的淡淡清香,喜欢它们带我领略知识的海洋。窗外的风变得格外温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侧脸,但我更喜欢那冬日里的一束微弱的暖阳,那种诉不尽的温暖,让人很惬意!而它,恰好出此刻我必看的书架上,格外的引入我目,我顺手拿下它。
没有想到,我的眼泪却与它达成了共鸣:
回忆本是一本蒙上灰尘的书,它曾单薄的承载了某个人的酸楚,过往的不堪,让人不敢再去回忆,渐渐地成了我们闭口不谈的话题,可余华笔下的垂垂老矣的老者,却慷慨大方的与我们讲述他的一生;在锦瑟年货里,该努力时,却有人选择了一份安逸。他是地主家景出生的福贵,他过的是“吃喝嫖抽赌”的生活,可能烟花巷柳显得格外柔情吧!赌场上的输赢犹如梦,而他却不知自我早已输掉了自我的人生。恶习让他家道中落,父亲却被他给活活气死,一贫如洗,穷困之中他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不料被捉去当壮丁,他亲眼目睹了战场上的无数的伤兵之死。历千经万难回乡时,才早母亲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带了一对儿女,女儿凤霞却因无钱治病成了哑巴,本以为团聚了的一家子能在贫困中得到了平静,不料苦难却依旧如影随形,儿子有庆为难产的县长夫人献血时,医生很多的抽血,不料这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就此消失在这无情的年代里,有庆的死瞬间让我错愕。原以为福贵的生活中的杯具能够到此结束,可是杯具一再上演,并没有要停歇。相距离世的是凤霞,她在生产时,死于很多流血;福贵一生经历了最悲痛的事是没能养老送终,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因长年被病痛折磨到生不如死,最终还是先他而去。此刻只剩他和女婿:小外孙能够相
依为命,不料上天又与他开了一场玩笑,女婿在一次建筑事故中被砸死,小外孙苦根也因贪吃豆子意外撑死,命运与他离开了一场令人窒息的玩笑,生命里难得的那一份小小的温情,最终被死神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这头牛跟他一样坚强的活不了下来,他给这头牛也取名叫福贵,夕阳西下,只剩下他和他的牛。
道不完这人世间的阴晴圆缺,也诉不完这风花雪月,只因情深未了的结,也只因人世间迟早要离别;余华用朴素的笔触,诠释了生命虽脆弱无常,但在书中,却让生命坚强得到了极限。《活着》让我感慨良深,尽管四季轮回的脚步让生活不平凡,也蹉跎了光阴,黯淡了你的人生,我们也要在这条路上寻觅,哪怕有天,累了、倦了、也只可是在淡泊宁静中踏着短暂的忧伤,走过坎坷,我们也要笑对朝阳。
我想!你必须对你的人生迷茫过吧!也挣扎过吧!可又不知如何去改变,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放弃看对生活充满期望的小火苗。每一天无所事事,只会刷抖音、快手、淘宝、打游戏,做着六十多岁老人做的事寻找那份安逸不!这样的活着,只可是是在挥霍你的光阴,年轻是像蚌一样磨砺出珍珠的过程,要让自我的人生得到升华,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是活着!
黑暗彻底笼罩一座城,也关了所有的灯。
活着电影观后感篇8
余华的《活着》,几乎是用了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好的文学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让读者不忍放下。读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但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生活对富贵而言,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韧性,活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在命运之外,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活着本身。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
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福贵对生的渴望就一点一点的增强。也许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好”,但当他看到什么是“坏”的时候,自然可以做到“好”。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只有活着才能去追求,去选择,去改变。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