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范文(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范文篇1
故事开头便带着些许的宿命感与浓厚的造化意味,情节水到渠成,初看来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深入阅读你就会发觉有许多相照应的地方,造化弄人的感叹油然而生!比如开头的甄士隐为贾雨村筹钱布上仕途,那时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尚还是个极普通的可爱姑娘,正巧碰上贾雨村离开后,那个本应该欢乐的元宵节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甄英莲被拐走,葫芦庙被烧,连着甄家也给烧没了,甄士隐伤心欲绝,便跟着瘸腿的道士出家了。而更巧的是,当贾雨村再回官场时碰到的案子之一便是那甄士隐之女的案子。此时不必说道贾雨村的内心活动,单单这条条相连的序幕已经足够让人震撼——这命缘够巧够妙,够造化,够揭示。
不错,贾雨村的第一个恩人确实是甄士隐。那么他能够在“护官符”前主动放弃自己头顶的这顶乌纱帽吗?这无疑是对任何一个人的考验。贾雨村不是那样过于正直的人,并没有选择与官场的潜规则作对,他很快便自然而然的融入进去,继续实现他的仕途梦。
为了乌纱帽。
或许他曾经与甄士隐月下对酌时所作的愉悦,那未入仕的不甘、不隐、不屈的气魄的的确确不是作假,但他在之后仕途历经的影响中,怕是再也不能与月下畅饮时相提及了——他已被官场所污染,跟着“金做马”,敬着“如土”的“珍珠”,与未踏仕途时的自己怕是天壤之别。
这倒不是一桩奇闻,别说当时,便是现下,也少不得些趋炎附势的权利的走狗仍紧握着“护官符”,再来个官官相护,做尽贪污之事。
总的来说,若贴合全观背景,我只能空空叹这尘缘总招神仙捉弄,无可奈何罢了。或许也不一定是造化弄人,只是这之间存在着我们并不能感知到的玄妙的东西,那就姑且唤它做“神仙”。这天上的真神仙,是否真的像我们向往和想象的那样洁白自由呢?
那么地上的凡人是否都知晓神仙呢?
便同这开头的顽石一般,做个下凡入尘的记录者——心酸风霜,作万里春秋客。
缘来缘去,兰因絮果。懒赴人间误盘旋。不做痴情儿,偏吃痴情苦。兜来转去,万物只作一个“情”字了得。
这荒唐一桩,不怪称“梦”一场。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范文篇2
划几许流光,落几许苍凉,一世繁花似锦,奈何离散使人伤。情太真,意太浓,红楼一梦,惹人怎敢忘。
《红楼梦》既是女子的歌颂,却又是女子的悲剧,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巨著,在以往的中国你,古典文学中尽管有许多美丽的女子形象被塑造,但最高也不过像《牡丹亭》这类,敢于为自己的爱和幸福而斗争的“女子觉醒”形象,而红楼梦中却带来的是全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对女子的尊重,就像曹雪芹本人所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依他所想而写,也因此写出了不朽。
《红楼梦》是对女子的颂歌,赞美黛玉“世外仙妹寂寞林”宝钗“山中高土晶莹雪”,湘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寄月光风耀玉堂”,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孤僻世罕见。”……但又是女子的悲剧,含恨结郁而死的是林黛玉,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执,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而死的是贾迎春,远嫁他方的是贾探春,对人生悲观绝望而出家的是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含冤而亡的事秦可卿和鸳鸯,被强盗强抢去的是妙玉……她们都是“红颜薄命”是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悲剧震撼人心,使人荡气回肠,不仅仅写了一群青年女子的毁灭,也写了整个贾府的衰落。许多人曾说这就是整个封建社会衰落的象征。但从精神上、思想上,却是因贾宝玉,这种新思想人的出现,宣诉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性,这才是封建社会衰落的真正预兆。
宝玉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封建社会末期孕育的一个“新人”,他尊重女子,爱惜女子,她从小就宣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尊敬每一位女子。鲁迅就曾深刻的指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意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也。”他爱惜他身边的每一位女子。把她们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关心注念中,几千年来被否认的女子价值,仅在宝玉眼中充分反映,几千年来被遮掩的女子悲剧,也仅宝玉眼前展开,所以鲁迅又说;“悲凉之物,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着,独宝玉而已。”
云卷云舒,踏遍世间繁华,风气风停,荡涤红尘烟波,昔日纵使荣华再过,到头来,不过一梦而已,终究曲了人皆散,究竟谁奏的'挽歌?又该为谁悲伤?红楼一梦,阅尽世间沧桑!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范文篇3
近期,我看到了《刘心武续红楼梦》出版了,十分高兴。立即买了一本,读了起来。虽然在网上也看到一些对于此书的批评之论,但是我感觉甚好。首先,让我们这些红学爱好者,大体知道曹雪芹原着的结尾应该是什么样子。因为刘心武、周汝昌先生对于红楼梦进行多少年的探索。就拿刘心武先生的《百家讲坛》开始,直到今天也确实不易啊!
其次这本书我觉得写的还是不错的。因为刘心武毕竟是我国当代一位重量级的作家。虽然我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但从我度过的内容来看,语言、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能让人满意的。从风格上讲,虽然不能跟曹雪芹相比,但毕竟作者在接近。当然作者自己恐怕也没有奢望与曹公媲美。所以我们这些读者包括批评者,也不要拿曹雪芹的标准来要求刘心武先生的作品。
当然,我最佩服是刘心武先生的勇气和胆略。敢于在当今世界这个优秀作品作家不多,但“批评家”到处都是的背景下,确实不简单啊!
在作品中,包括我读过的刘先生其他关于红学的着述,还是能够看到刘先生的那种追求真理的一种勇气。关于《红楼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何况像刘心武这样的学者。把他对于红学的理解告诉给社会,不仅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义务。
因此我也希望社会,对于学术上的别人的成果,我们更多去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假如拿名人开涮,那恐怕品质上有点问题了。
当然话有说回来,今天的作家确实难以达到曹雪芹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水平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环境给予曹雪芹的特定的人生经历,是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的。曹雪芹接受文化的熏陶、人生境遇的变化,以及情感世界刻骨铭心的记忆,别人怎能体会出来呢?
对于曹雪芹如此,对待鲁迅也是如此。今天我还竟然看到有人竟然对于鲁迅“挑剔”,如果不是脑子有点异样以外,那就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联想今天,不少作家名气不小,却无作品问世,靠“炒作”过日子,确实寒碜。我想,还是多学习,多深入生活,尤其深入民间的、底层的生活,真正思考探索一些问题为好。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