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17篇)

时间: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

3月23日的早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

此次讲座是由东方名家于丹老师主讲,告诉我们要以孝为德之本,就是对待长辈要以孝为先,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本。我们孝敬长辈的同时要拥有一颗负责人的心。

当我们与别人交往的同时,不仅要独立自己,而且要努力与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学会承担。并要大胆的到室外与伙伴交往、玩耍,学会帮助他人、关爱伙伴,与人们之间树立和谐的关系。要大胆的去做任何事,让我们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学会发现,坚持梦想、永不放弃。

我们的一生,在成长过程中,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关键的点,这个就决定了我们的生命与态度。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控制不良的习惯,当自己感到快乐的同时要学会分享快乐给身边的人,也要学会吃苦耐劳的能力,这样才能活在眼前,学在当下。

通过观看于丹老师的人格教育讲座,使我感受到了人要有交往,从小养成自我动手、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要开发自我与外界交往的空间,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要拥有朴素的人格,对世界热情、对人友爱,要学会遇事不走极端,亲近人意,创造良好的条件,磨练意志。我们应与家人、亲朋、老师之间学会孝敬,学会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一个于丹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小学生感恩教育》,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孝心的讲座。

主要讲了:

1、是有些父母很溺爱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是爱孩子,但其实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比如吉林市的一位女士,她把女儿当公主,宝贝一样的珍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异生活。有一天,这位女士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把手烫伤了,手背上起了几个水泡,火辣辣的疼。当时,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当她把烫伤的手伸到女儿面前时,女儿不耐烦地说:“把手拿开,别影响我看电视!”

2、是在我国古代,就有“正为本,孝为先”之说,比如孔子把孝敬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英雄岳飞是孝敬母亲精工报国的典范。在现代也有“孝为德之本”的例子年9月,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垂危的生命,瞒着家人偷偷捐肾救母亲,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因此,他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这些都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事迹、名人啊!田世国叔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呀!我们虽然不能像田世国叔叔那样捐肾救母,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3

昨天,我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堂课,很受教育。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恩;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也一定要感恩;对帮助过我们的同学、朋友和好心人,也要感恩。

我是一个独生子女,从小就收到了许多人的宠爱,什么是都有要以我为中心,否者就会大吵大闹,有了好吃的也不知礼让老人;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好好学习,上课不好好听课,有时还和同学们闹别扭,等等。通过于丹老师的这堂课,我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要学会感恩。今后在家里,我要尊老爱幼;在学校,我要尊重老师,认真学习,和同学们建立友好关系,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只有学会感恩,学会报答,生活才是最美好的!让我们从小做起,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4

11月4日周日上午,我在法制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一栏目。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其中,《过独木桥》这篇故事最让我深有感悟:

一次,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10名学生去过一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中的一座桥。几分钟后,他们轻松自在的顺利通过了这座桥。过完这座桥后,教授便打开了屋里的其中两盏灯。发现这座桥是一个很狭小的独木桥,独木桥的下面竟然是鳄鱼池,鳄鱼池里的鳄鱼在池里爬来爬去。这10名学生被眼前的一切全给吓呆了。教授说让他们自己过着独木桥从回去,几个学生却谁都不愿意。过了一阵子,其中3名学生站了起来,过了这个木桥。剩下的7名学生还是在那里呆呆地站着。于是,教授又打开了其中3占灯,学生们发现独木桥四周原来都装有防护网。于是有5名学生又重新站了起来,顺利通过了独木桥。而剩下两名学生却迟迟不肯过桥。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刚开始当我们是一个婴儿时是对梦想充满着自信。成长到少年阶段,你就有些失去自信,最后在工作上,一些难完成的任务,让你选择了退缩。就看你能不能踊跃跨出去。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父母。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对她像伺候公主一般。一次,她妈妈的手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当她把手伸给正在看动画片的女儿时,女儿却不耐烦的把母亲的手推到一边,说:“干什么,没看见我在看动画片吗?别烦我!”

父母供你吃穿养活你这么多年,我们要学会感恩他们,要报答他们。

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善于和他人交往,这是给你迈出自信的第一步。交往相处当然是你、我两个人,所以要学会“仁”。“仁”这个字意思是两个人之间的仁爱和不仁爱关系。

人的行为将会决定人的生活和人的命运,从小我们就要养成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报答祖国吧。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5

这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看了一德老师讲述的感恩教育,想起了这首《感恩的心》。我觉得要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遇到事情,抱怨少一点,感恩多一点!

因为有爸爸妈妈,才有了我的存在,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们心里就多了一份爱和牵挂。妈妈以前对我说,我和弟弟妹妹就是她心里的一切,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好,虽然每一天要穿梭于人群中为生活奔波,虽然每一天要早出晚归,晚上总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迈着沉重的步伐往家里走,但是一想到家里有她疼爱的宝贝,她都不会觉得累。爸妈永远都是最疼爱我们的人,在这种爱的世界里,没有贫富,没有钱权,没有名与利。带着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我们乘风破浪,驶向温暖的港湾。今晚,妈妈在我给他们打电话之前打给了我,听到我的声音,只说了句“想你了!”语气中有的是欣喜却夹着浓浓的忧伤。听到这简单的四个字,我的心里涌起了莫名的伤痛,往日妈妈的关怀和充满疼惜的眼神历历在目。这时候的眼泪似乎也不那么争气了,悄悄的从眼眶里溜了出来。突然想起了梁继璋的说过的一句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能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所以趁此刻还有时间,都请好好地感恩父母,好好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爸妈给了我生长的机会,而老师就像是阳光和雨露,给予我们营养,让我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老师总是默默无闻地耕作,不求回报,只想着他们播种的种子有一天能绽放美丽的花朵,开心的迎着阳光快乐成长。因此我们也不要吝啬那一份对恩师的爱和感恩。

感谢爸妈给了我生命,感谢老师带领我走进知识的殿堂,感谢社会能够让我体验生活的快乐和辛酸!如果每个人多一份感恩,少一份抱怨,世界将变得更加完美,请让世界的各个角落充满爱,有阳光的地方就存在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6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于丹老师通过《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用全身心的爱,用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给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后悟出了感恩。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我们要记住这世上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

看了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7

感恩,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但是人要是能够坚持做到,却很难。今天,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

讲座首先映的是一部电影,名叫《暖春》。里面讲述了一个女孩子从年幼到成年的一段看似平凡却做起来不容易经历。她的父母开始对她很不好,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动了父母。成人后,她没有离开家乡,而是留在了这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用这种方式来回馈自己的父母和这片土地。

在这个讲座里,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棵大树,它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给了一个小男孩。最后,大树已面目沧桑,而满头白发的孩子,却来陪伴那早已一无所有的老树根。大树做的一切不正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毫无保留地爱吗?

看完了讲座,我更加感觉到,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想起三字起上的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感恩大地,感恩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8

昨天上午,我看了一个节目叫《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对我有非常深刻的教育,特别是于丹阿姨说得很动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三个锅子,放满开水,第一个锅里放鸡蛋,第二个锅里放胡萝卜,第三个锅里放干茶,在同一时间煮,第一个锅里的鸡蛋变得很硬,比如有些人因为对社会的不满而心肠变硬。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变得很软,比如有些人没有理想,都听从别人的话。第三个锅里的干茶叶,它不仅自己舒展了,而且还把一锅水变成了香香的茶水,比如社会上有些人不仅发展了自己,并且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于丹老师说得好:“知识是重要的,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说的是我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多参加社会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以后要对自己有信心,要自强不息,做个有用的人。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9

周末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做的一个讲座,讲座的题目是《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的内容分为了四个部分,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我们要做个有孝心的孩子,中间还提到了岳飞、赖东进等几个在孝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顺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品质,“百事孝为先”,由此可见孝的重要意义。岳飞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正因为他的心里有着对母亲的深切的孝顺和爱,才使他具备了对国家的忠孝和大爱,“精忠报国”这四个饱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亲刺在他的背上的。赖东进是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亲还有点痴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父母,而是跪着给父母喂饭,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他要一直这样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后。

无论是岳飞还是赖东进,或者其他孝顺的人,他们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秉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他们永远是人们的楷模,将永远被人们记住,他们的品质也将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懂得孝顺,身体力行把这项美德传承下去。

人,这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们在年幼时,需要父母的抚养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后又需要孩子的支撑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笔,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设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时父母抛弃了你,你又怎么能够舒适地活到现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时抛弃了他们,他们又怎么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为子女的我们,如果不好好赡养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称之为“人”?但遗憾的是,虽然这只是很简单的问题,有人却仍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孝义,经历了华夏几千年的传承,自古至今都作为一座永不退色的丰碑在历史长河中屹立,而其作为一种美德,更是中华儿女永远不能缺少的品质啊!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0

“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时间将会变得更完美。”不管何时、何处、何事,都能够看见爱与感恩。听完关老师的演讲后,大家纷纷流下泪,我受益匪浅,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无论是谁,都十分关心我。我不得不感恩。感恩像天边的彩虹缤纷;向红红的晚霞艳丽;像火热的太阳热情。

关老师讲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从烧伤中治好病,请求医生治好自己的女儿。她忍着痛,让医生把自己大腿上内部的皮肤割下来,给了女儿。听完这个故事,大家纷纷掉下眼泪。

每当父母唠叨:“做完作业吗?快去洗澡”……每当老师严厉地说:“作业马马虎虎地写,不能够养成这个坏习惯”……每当同学说:“这次分数低没关系,下次努力。”我就觉得:哼!为什么听你们。此刻我错了,大家时时刻刻关心着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是春蚕,是蜡烛,更是我们的恩人。母亲像夏天的冰块,同学更是学习中的好伙伴、好帮手。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假如一个人感恩也不知晓,那么他必定拥有一颗冷酷无情的心。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1

今天早晨7:50分,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日照科教频道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后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讲座从电影《暖春》开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简单的故事,一段段朴实的情感。当演到《小男孩和苹果树》的时候,我的脸开始发烧,故事中的大树不正是爸爸妈妈吗?想想我以前做过的事情,真是惭愧万分。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吃肯德基的时候,他们总是点一份让我吃,他们说不喜欢吃;每天晚上妈妈从超市劳累了一天回到家的时候,还要把我明天穿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每当爸爸妈妈让我赶快写作业的时候,我总会对他们说:“真啰嗦”……看到孔子、周恩来、田世国……他们尊老爱老的故事,我想以后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尊老爱老有孝心的好孩子。看完讲座后,我懂的了要学会感恩,我要感谢老师,她们默默无闻的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教会了我坚强、勇敢;我要感谢同学们,是她们给了我友谊,给了我朋友。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看了今天的讲座,我觉得长大了,因为我懂得感恩了。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2

周六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后让我明白了作为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们成长,使我们长大成人,这种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们一生一世来回报。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师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他们引导我们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社会给了我们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之动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报之源泉,努力学好本领,争做有用之人,回报社会。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它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赏。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3

看完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而不能忘恩负义!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更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而我们,却是怎样回报的呢?从于丹的讲解中,有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一个母亲太溺爱自己的女儿,有一天,她自己在倒水时,一不留意烫伤了自己的手,当她将自己的手伸到正在看电视的女儿面前想寻求帮忙时,她的女儿竟然不耐烦地说:“快让开,难道你没有看到我在看动画片吗?”这难道就是我们对父母的报答之恩吗?我们只明白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就应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同学们,你为下了班的父母端过一杯热茶,还是为父母洗过一次脚?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人呢?不,我们更就应懂得回报!

我们不仅仅仅只是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还有帮忙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我们还是总惹您生气,不好好学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以后必须会好好学习,不会再惹您生气了!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4

今天晚上,吉林省教育频道播出了于丹老师《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面对挫折。

讲座中,于丹老师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对于任何知识,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去做我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学生。

于丹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故事中说有这样一对兄弟,他们靠卖陶罐为生。有一天,他们装了满满一船的货物,想去大海的对岸卖陶罐,但途中遇到了巨浪,陶罐全都碎了,哥哥哭起来。弟弟独自一人来到街上,他发现这里的人都在装修房子,街上有很多商人在卖建筑材料。回来后他就把所有的陶罐砸得粉碎,对哥哥说:“我们卖马赛克吧!”没想到,卖马赛克挣的钱比卖陶罐还多。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只有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懂得了,做人要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承担责任和爱。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5

今天是周末,可是我却破例地起了个早床,因为我要观看于丹教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这档节目大约有三四十分钟,主要讲了我们应该要孝敬父母,争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并且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看完节目后,让我明白感恩是一种品德,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并教我学习知识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应该感谢的是妈妈,是妈妈给了我生命,把我带到这美好的世界。虽然有时我会觉得妈妈唠叨,而且偶尔还会打我,可是事后我也渐渐明白,正是妈妈的严格要求才会让我逐步改掉坏毛病,慢慢地进步。而每当我受伤或者生病了,妈妈总是最着急的。

最后,我想说在现阶段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感恩。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6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后,我不禁思考,感恩,到底是什么呢?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进步与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根基。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都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到:“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能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

花儿,你要感谢小草,是它愿做你的陪衬品,衬托了你的五彩缤纷,小草,你要感谢大树,是它愿做你的替代品,为你遮挡了洪水侵袭。大树,你要感谢大地,是它愿做你的滋养品,给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让你在这片黄土地上点缀自己的色彩。

早上,国旗下讲话的老师向同学们述说感恩的知识。人们帮你,你要感恩,花儿为你绽放甜美的笑容,你要感恩;新鲜的水果为你解渴,你要感恩。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更受尊重。

感恩,一个熟悉的字眼却又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感谢父母,生我养我,给了我家庭的温馨;我感谢老师,教育我辅导我,给了我渊博的知识;我感谢周围的每一个人,给了我人间的真情、友情和亲情。

一颗感恩的心永存人们心间,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给人们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给人们滋润;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给人们期待。俗话说得好:“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的人甚至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报恩的。我赞成他的观点,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一出世父母就有恩于我们,我们要懂得以德报德,以恩报恩,让恩情融入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温暖,让世界多一份爱,恩情满天下!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要成为那冷酷无情的动物,感恩是人类的传美德,让我们把这美德代代相传,让世界充满爱!

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我准时收看了湖北体育生活频道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个节目令我印象深刻。

你们知道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哈哈,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自立,自强,自信心。现在我就带大家走进这个节目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我们要有孝心,我们要孝顺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了下一代付出了很多,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看了这一讲,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来帮助别人,这样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有句话说得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最后于丹老师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心。听了这一讲我对自立,自强,自信心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老依赖别人。自强的意思就是坚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要勇于面对,并要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从小就要有自信,也要大胆的去展示自,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取。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了怎样关心别人,还懂得了要做一个自立,自强,自信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