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优秀(整理2篇)

时间: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优秀范文篇1

《最后一公里》以拍真事、讲真话、诉真情的方式,坚持用“小角度”彰显“大方向”,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用土语方言析事明理,用群众语言表现群众生活,展现了宜宾人民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与探索;体现了宜宾人民面对困难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英雄本色;讴歌了宜宾人民创造新生活、迈入新时代的自信与坚定。观点鲜明,言之有物,以小见大,意义深刻,值得一看。笔者认为,当下宜宾人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还须进一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贫要“壮志”,精神要上门。

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口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员要切实加大对帮扶农户的思想教育,通过政策宣传、交心谈心等方式,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自信。二要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坚决摒弃“困要困到‘助’,政府好照顾”以及“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我要脱贫”意识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贫困户用自己的手、流自己的汗、建自己的家园,着力营造真扶真干、脱贫致富的良好环境。三要激发脱贫主体作用。在实施脱贫产业布局、项目选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建设等涉及贫困农户切身利益的方面,要充分尊重贫困农户的`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贫困农户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扶贫要“增知”,培训要进门。

一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要通过惠农政策、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措施,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技术明白人、致富能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并利用在外乡友、成功人士等人脉资源,组建商会,实现对口帮扶、“点对点”劳务输出。二要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结对扶贫,确保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三、扶贫要“兴业”,产业要有门。

一要抓好产业规划。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贫困村优势资源、自然条件、发展状况、群众基础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走特色产业发展路子。二要抓好结构调整。在优化贫困村产业结构中,做到长、中、短期相结合,种、养、加工相结合。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发展和优势资源情况,因地制宜,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要坚持一村一品,甚至多村一品,避免脱贫项目小而全、多而杂的现象。三要抓好龙头带动。通过扶持,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争取更多贴息资金,加大对本地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对产业项目有直接关联的企业进行优先考虑和安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化扶贫中得到更多实惠。四要完善帮扶机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工作衔接起来,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的收益。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优秀范文篇2

看过不少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影视作品,但这部《最后一公里》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影片没有一味的贩卖苦情,更没有大肆强调致贫的客观因素,而是从人的心灵深处,思想层面着手,将脱贫的重点从简单的发放贫困补助金转变成技术扶贫,科技扶贫,思想扶贫,心灵扶贫,从而真正找准了贫困的根源,摸准了扶贫的脉门,最终让广大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共同富裕的自强之路。

李双洪原本是四川珙县珙桐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作为一名留守青年,他留在本地的初衷是照顾家里的'老人周七爷。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做什么都失败,更因此遭遇了不少的嘲笑和讥讽。在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李双洪身上那种不服输、打不败的精神,加上他本身所拥有的科学技术,使他临危受命出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至此,他开始了领导村民脱贫致富的崎岖坎坷路。

尽管是一部以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影片,但《最后一公里》既不苦情更不悲情,影片反而充满了诙谐的喜感,将笑与泪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将四川人民乐观、积极的心态展示的淋漓尽致。

《最后一公里》轻松愉悦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人物角色的精彩人设。耙耳朵的周富贵和辣婆娘向海姣是一对夫妻,也承包了影片的大部分笑点。周富贵虽然是村主任,却思想落后,不通情理,一心只想为自己,更看重自己的面子,是脱贫攻坚战中一颗难拔的钉子。向海姣则恰恰相反,与周富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对夫妻的生活日常充满了磕磕绊绊,嬉笑怒骂,也成为影片的特色之一。而片中最难拔的一颗钉子则是周大奎,想脱贫致富的他,却一心只想靠政府靠救济,好吃懒做,还居心叵测,他心里的那最后一公里才是李双洪等人最难打通的。

李双洪也并非十全十美的高大全人物。他优点丰足,但也有自身的缺点。这样的人设,反而让李双洪看上去更加的真实可信,也更容易将人设和剧设带入到观众的心里。除去以上几个角色之外,周晓莉、周七爷、邵云峰,以及周晓莉的姑姑周彤彤等,人物角色也都非常的饱满鲜活,立体丰盈,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了一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群像。

精彩的演绎,丰富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一公里》的出彩程度,进而让这部主打脱贫攻坚的主旋律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感染观众,励志人心。

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光靠资助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影响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即便是穿山越海也不是难事。但是,要想打通好吃懒做者心理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拔掉他们心中的那根毒刺,却难上加难,甚至难于登天。而这,恰恰也是最考验李双洪的。事实上,脱贫攻坚胜利与否,关键就在于在物质扶持的同时能否转变农民固有的封闭思维。《最后一公里》在这方面则给出了良好的示范和积极的借鉴示范作用。脚下的路易修,心里的坎难平,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设法打通贫困者心底的那“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