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国王的演讲》有感(收集6篇)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篇1
看完国王的演讲,我的脑袋一下子冒出三个词语:勇敢、自我、关爱。
的确国王乔治六世很勇敢。面对父亲的去世,哥哥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战争的一触即发,他勇敢的挑起重担。他知道总要有一个人要挑起重担,哥哥不愿挑,那就只好自己来。他明知道国王只是权威的象征,他不能裁决国家大事,说的难听点,国王只是一个摆设。更重要的是当上了国王,意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得按照别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别人的监督,也就是说自己的自由失去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挑起了重担,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担。这勇敢的背后是责任,一颗责任之心。他说,民众信任他。因此为了这个信任,他勇敢地承担责任。
勇敢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民众的信任,自己的责任,才是国王乔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担。
国王乔治六世从小就活在哥哥的阴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从5岁时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欢的小保姆却喜欢哥哥,小保姆为了讨好哥哥结果让他的胃落下了病根。从小自己喜欢用左手,因为形象不好,被逼着用右手。由于小时候膝盖内翻,被残忍地夹上金属板,强行矫正,只为换来一双直腿。自己喜爱做飞机模型,因为不务正业被剥夺了这一喜好。总之自己的童年就被剥夺了,失去了自我的人,面对生活的恐惧,他的表现就成了口吃。幸运的是,在妻子和罗格的帮助之下,他敢于面对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国王的演讲。
敢于面对自己,不逃避,不胆怯,才能战胜自我。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才能释放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战胜自我的第一步就是面对自己,逃避永远只是弱者的表现。
国王演讲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王妃的关爱。她帮他找语言治疗师,她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无论他在哪儿,无论他在干什么,她一直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对他说:我知道你可以的。也正是王妃的关爱,不放弃,才使得国王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坚持下去。
没有这样的关爱,坚持如何实现。只因有爱,我们才能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国王演讲的成功,总的来说就一句话牢记自己的责任,坚定自己的信仰,带着他人的关爱,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篇2
他天生并不是口吃,只是对自己过于自卑;他其实可以改变,只是对自己的影子害怕;他是一个国王,但或许你会因为他的某些缺点而认为他领导不了这个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庞大帝国。可事实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他有能力领导好这个国家,甚至能成功地引领这个国家走过危机,他就是乔治六世——当年的约克公爵。
电影的背景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本应继承王位成为英国国王的温莎公爵,为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而放弃王位,他的弟弟——约克公爵不得不接过国王的'权杖而成为乔治六世。一直以来,这位新任国王由于口吃总是无法在公众面前进行演讲,在妻子的帮助下,莱昂纳尔?罗格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帮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并最终帮他完成了英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演讲——1939年的反法西斯圣涎演讲。
国王的小名叫Bertie(伯特)——所以他也也叫艾伯特王子,罗格医生总是这样新切地叫他Bertie,以示他们之间的平等。在罗格医生哪里,Bertie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完全不像一个国王,更像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暴露出很多普通人的缺点,国王的光环早已从他身上褪去。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伟人成功的示范,更像是一个小人物的力争上游的励志故事。当国王的演讲终于赢得全世界的掌声时,我们为他祝福,向他致敬。
其实在很多时候,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短处就等于战胜了自己,而战胜自己就超越了一切,但是,战胜自己的难度往往远比战胜一个敌人要困难得多。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常常随着自身的改变而放低要求,所以我们又应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去保持自己的态度不发生扭曲,这枯才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时刻想着战胜自己,把自己当作最大的敌人,这是走向成功的法宝。
当然,Bertie的成功也离不开罗格医生的帮助,他们就像一颗螺母和螺圈,紧紧地靠着,互相作用着,为英国的根基装上了牢牢的“保险”。
无论是勇气、战胜、坚持、努力、朋友还是什么,他们就如同齿轮,咬合、旋转,才带动了驶向未来的方舟,才使英国历史上出现这样一笔浓墨重彩。
向乔治六世致敬!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篇3
看了《国王的演讲》,不难看的电影,可也不算好看,因为一开始你就会知道结局,一个会让人励志振奋的结局,可惜喜欢的不是那个国王,而是那个医生,一个没有执照的医生,一个有着灵魂的医生,一个沉默与夸张并存的医生,一个不畏惧身份的医生,一个一心想当演员的医生,一个能背出莎士比亚所有经典台词的医生,一个永远无法被选上演员的医生,一个能治好国王口吃毛病的医生。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天生的口吃,莱诺一直相信,而事实他也证明了口吃是可以痊愈的,在于怎么去让对方把内心想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话顺利的展现出来,国王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把自己的心声以及全国人民的心声准确无误,甚至需要一种激昂,一击即中的去表现,去树立形象,获得民心。
影片始终是影片,这个社会恰巧没有这样的医生,恰巧也没有这样的国王,那给我的触动又是什么呢?恰巧是社会中众多人的喧哗和众多人的沉默,喧哗的东西总在表彰着一些人,而喧哗的同时对于那些喧哗的人来说,无所谓激动与否,无所谓慷慨激昂否,因为那是他们的职业,当台下观众阵阵鼓掌时,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是演戏,如果不是发自内心,那么也希望那些人可以把戏演得投入些,能让台下的观众得以共鸣。
显然我不可能成为公众人物,也不想成为公众人物,可是那些不喧哗却能慷慨激昂的老师,还是让人动容。那么如果我们是口吃患者,我们并不想要上台,我们的要得是什么,我想除了聆听,还是一种有说服力有帮助性的表达,去激励身边得人。而如今我们有太多时候发现自己不会表达,文字可以在键盘上折射出大脑的思想,从而变得流利,且无任何需要停格,一一敲打。而这些话,在现实,却无法表达。是真的无法表达吗,或者总是给予自己一个借口,智者是不需要叽里呱啦乱说一通呢,那样只会变得浮躁,还是因为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因为我们无法表达,也无从表达。
问题也就出现了,就如那个国王一样,为什么我们愤怒之时,我们那些龌龊肮脏的语言就会情不自禁的.从嘴巴,从内心喷出,而且不以为然,觉得那不过只是发泄罢了,可我们该表达之时,那些顺畅又去了哪里?别说顺畅了,在那时,似乎各位的语言组织能力,大脑的灵活性在那一刻全无,不是说错话,要么就是结巴,再不然的就是边说边紧张。不由内心顺畅抒发的,表达力又会有多穿透,最最可悲的时无论怎样的话语,我们会紧张,会束手无策,我们口吃了!
我们无法像国王一样,在某个街巷的小店,偶遇一个名医,恰巧他没身份,他很幽默,最重要的是恰好他是治疗口吃的,而且并能完全治好你的病。这一连串的现象都不可能发生,那我们又能怎样去矫正我们自己的口吃呢?而如果影片只是过场,那个莱诺只是在你心里划过,那么下次站在场上,也不用说站在哪里了,就是普通的交流都会显得有障碍。就如现在我们写字,有电脑,可以敲打,甚至思路胜过键盘,而如果拿起一支笔,写下这么多文字,憋2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把文章写通顺了,更无法一字不差的写完,途中,某个字不会写,敲打搜狗,查完笔画,思绪也就没了。
莱诺,在哪里?我们的口吃是谁造成的?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自己!可是怎样变得不口吃,显然多说话这是一句废话,怎样去突破这个语言关口,鄙人还是没有这个能力,能知道的只是社会上没有莱诺这样的医生,就算有,我们也无这个机缘,也无那个闲钱去矫正,那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再口吃?
文章的结尾原本想附上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台词,可最终发现整篇涂鸦不过是在围绕“现代人的口吃”,无法圆最终的那句话,不过还是想写最喜欢的那句。人能安贫即是富!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篇4
第一次看《国王的演讲》是在其获得小金人之后,大众媒体众口一词的赞誉:精致的镜头,流畅的剪辑,出众的表演,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国产电影缺什么它就有什么)就这样怀着好奇与期待之心看完了影片,果然名副其实。
之前极少看英国电影,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女王》。两部影片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四平八稳的故事,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都带有一些英式幽默(网络上讲这也是英国学院派电影特点),并且主角都在责任的约束之下的要进行自我牺牲。
回到《国王的演讲》电影本身,这部电影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国王如何克服口吃,战胜自我的线索。二、国王(以下统称伯蒂)与罗格如何从医患关系发展到彼此交心的知己关系的情感线索。
有人说这是一部励志片,但本人看来这部片励志成分太少,也许是因为主演不像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从小就身残智残,成长过程中还有一连串的打击。他一出场就是公爵,身世显赫,并且还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美满的家庭。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之下,口吃对国王的打击似乎很微不足道。至于影片最后的`演讲,虽然在前边的铺垫之下挺感人,但平心而论并不是很激动人心(这与《女王》的感觉差不多,也许这是英国电影的特点吧)。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式励志片的我们,这显然不是很合胃口。不过话说回来,我相信导演自己也并不想把《国王》拍成好莱坞式的电影。
其实我认为本片最精彩还是两位男主角的感情线索。一个街头赤脚医生(没有执照)机缘巧合与国王相识,最终成为一生的知己。(排除二人的性别,听起来很偶像剧)首先,我认为应该归功于罗格独特的治疗方式治疗双方建立平等关系,这也为罗格了解伯蒂内心提供了条件。其次,还得归功于那个特有的年代一个王权受到约束的时代。
下面我们就看看导演是怎么处理二人的情感线索的。影片开始,在伯蒂妻子的牵桥搭线之下,两位主角邂逅了。两人的第一场戏火药味十足,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高傲且脾气暴躁的公爵和一个面对贵族不卑不亢、略带幽默的医生。当然,伯蒂在发现自己在听音乐能流利朗读之后,他接受了罗格的治疗(如果不这样的话剧情就无法推进了)。在罗格的治疗下,国王进步神速,这些过程导演一笔带过,因为导演要把篇幅留给他们的内心交流。二人的第二场重要的戏是老国王死后,伯蒂不是与自己的妻子而是与罗格倾诉内心。此时伯蒂已经开始接受这个医生。罗格建立平等关系,进行情感交流成功了。伯蒂不仅说了老国王对他的评价,还说出了他口次原因,与哥哥的微妙关系,就连他俩一起寻开心那点破事都招了。可想而知,此时对于伯蒂,罗格不仅是医生,也是一位朋友。(导演将二人的交谈处理得很有趣,伯蒂一会口吃,一会以歌唱表达,观众看了都忍俊不禁。)二人第三场戏是罗格与伯蒂开谈论皇位的事,最终是伯蒂与罗格关系破裂。伯蒂的生气恰恰反证了罗格了解伯蒂的内心。此时的伯蒂,一方面觉得哥哥不能胜任国王之位,而另一方面伯蒂自己也不愿意但国王。罗格洞悉伯蒂内心,从国家大局以及朋友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伯蒂的期许。也正因为说中了自己的心结,高傲的公爵十分生气,顾于脸面,他也没有接见前去道歉罗格。不知观众是否觉得这很像小朋友之间的怄气。而在被告知治疗结束后,罗格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亲自登门道歉。看到此,我想观众都能理解他们在彼此心中的地位了。这场戏十分重要,它为后面在教堂的那场高潮戏做足了铺垫。两人的情感高潮戏是在教堂的那场戏。其实在以上几场戏的铺垫之下,从罗格被揭穿到又重新被信任的整个过称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我们在被台湾、韩国的偶像剧、苦情戏恶心了多年之后,再看罗格与伯蒂的情感戏,说实话很难用跌宕起伏或紧扣人心来形容。但导演把二人的情感戏处理得如此细腻、到位着实让人佩服(比国产电影强多了)。(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出我内心的一个恶观点砍掉最后演讲那一段,本片基本可以取名为《那什么拯救你,我口吃的国王》)
最后要感谢两位主角的精彩表演,特别是科林,他那口吃的表演极易将观众带入戏,时常让观众为他捏把汗。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两位主演出众的表演,这部电影肯定会有英国学院派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沉闷。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篇5
一位国王,在人们心中必将是雄才大略、英勇威武,可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国王却是一个口吃者,这部优秀影片记述了他战胜口吃的传奇经历,让我深有感触。
影片讲述了乔治六世国王的故事。乔治六世的哥哥爱德华退位后,他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然而乔治六世有很严重的口吃,发表演讲时非常吃力,连几句很简单的话都结结巴巴地讲不出来。但他妻子为他找到了是他“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国王开始积极配合,长年累月的练习和不懈的努力后,口吃大为好转,随后他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即将要二战的英国军民们。
看完影片后,我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国王的演讲》当中,久久不能自拔。一开始的国王,由于治疗多次都没有用,便灰心丧气,不肯再尝试。我们很多人也像这时的国王一样,经过了一系列的失败,便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枉费日月。没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无论陷入怎样的逆境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遇到失败,不要灰心,只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才能获得成功!
后来,国王经过妻子的劝说,配合治疗,经过千辛万苦,每日每夜地练习、运动,终于战胜了口吃。迪斯雷利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恒心。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与练,为梦想付出最大的努力。成功就像一首歌,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主旋律,这首动人的歌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快乐的音符?
我的生活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像国王这样的事。一次英语考试我只考了88分,拿到考卷的那一刻,我的心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凉的彻底。我认为我英语不行,是考不好的。妈妈却劝说我,坚持不懈的练习,遇到不会就问,你可以考好的!我重拾信心,每天晚上读英语,遇到不会请教爸爸,日日夜夜地练习着,第二次考试我终于获得了98分!
这部电影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令我永生难忘!
观《国王的演讲》有感篇6
刚看完《国王的演讲》,就立刻想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看到字幕上打出每次战争演讲,莱迪都陪伴在伯蒂身旁。莱迪和伯蒂在余生中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时,我眼眶湿热。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小时受到奶妈的虐待,养成了讲话结巴,严重时甚至说不出话来的毛病。这位后来的国王在做公爵时,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酿酒师的儿子做自己的口语矫正老师。这位罗格先生,也就是莱迪(亲昵称呼)既没有资历,职位证书,也没有医生执照,却做起了国王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助伯蒂找到结巴病的根源,纠正他的发音,鼓励他重拾信心战胜自我失败的'恐惧,最终成为一名让臣民拥戴信服的代表英国反抗精神的国王。
这部影片既是部励志片,也是部反映人之间友情的温情片。尊重、信任、迷茫、怀疑、愤怒、谦虚、友爱等等情感充斥其间,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在追求世界和平共处的共同目标下,友情可以跨越身份的界限,跨越年龄的间距,迸发出向上的力量,激励人的成长。因此,个人觉得《国王的演讲》堪称是部经典的好片。
伯蒂在说话时,有时因为发音的问题,会停顿很长时间,听听朱迪是怎么鼓励他的:有时停顿会让语气显得严肃、庄重。即使再怎么失败,朱迪一直坚持不懈地帮助伯蒂说出话来。他消除一切不利于伯蒂说话的因素,如布置讲话的会场,使之显得像家里一样温馨从容,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流动在室内,关闭话筒闪烁的红灯,以免引起伯蒂的恐慌等等。对于朱迪,正如伯蒂所说的他像是我的家人,像个兄长似的照顾我。这正是他们之间友情的写照。尽管之前伯蒂对朱迪有些小瞧和不信任,甚至拒绝了他的治疗。而时间总会让人性显现,友情弥坚。
岁月流金,黄沙散落一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捡拾起一颗颗珍珠串联,便有了今天各种珍贵难忘的情感。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