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电影《八佰》观后感(收集9篇)

时间: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1

管虎抗战题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根据真实的上海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事实改编,再现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时刻,通过独特的视角、多纬度人物角色、宏伟的战斗场面、逼真震憾的场景、音效,赢得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20xx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网中心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八佰》电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战士们为保卫仓库,浑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弹高喊自己名字排队从顶层跃下,与敌军同归于尽,他们自报家门跳下楼以身殉国时,每一个名字和每一个跳跃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鲜血和泪水。其中一位战士陈树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给母亲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女童子军杨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入国军手中;誓死保护战旗能够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

“捐躯赴国死,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八百名壮士为了主权为了民族而斗争,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屈不饶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今天和平的时代是这些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2

今天是电影《八百》刚上映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一个战争片儿。电影里讲述〝800〞名革命将士在四行仓库不畏生死。顽强不息的同日军30万敌军奋力抗争,并连续大战四天四夜的故事。电影是真实改编的,日军霸占我们中国领土上海,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无辜的老百姓们到达安全区租借。在第88师团长谢晋元率领下420多个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第一天中国军队和日军开始了三小时的激烈战争,为什么是三小时呢?因为日本人扬言三小时霸占四行仓库,就这样生与死的三个小时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英勇抗战,三小时后日军没有拿下仓库。接受记者访问时他们只有400多人,但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迷惑敌人,谢晋元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有800人。中国军队400多人要战胜几十万日军,谈何容易,但是就这样这400人带着中国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日军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当一个个军人身上绑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领土,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特别触动人心的还有,决定升起旗帜的时候,当旗帜升起的`那一刻,日军开着飞机闻讯赶来,就是为了打到旗帜。没想到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肉身来护住这面旗,看到这里我已泪流不止,今天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的想着: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3

恨!恨!恨!我们的祖国曾受太多的打击,有太多的伤痕和割肉之痛。为什么?只有战争、反抗才能换来和平。

从1937年7月7日那日开始,中华大地上,战争的烟火滚滚,中国军人血溅云霄,中国人民遭到了无数次的侮辱屠杀和野蛮蹂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河山,如秋风扫落叶般的炮火在我们的母亲身上留下千疮百孔。

在这之前,甲午战争,日本依仗国家财政、军事力量强于满清政府。硬是将大批的军队运往中国,攻占城市。中国战败,赔偿日本大量白银。但是日本野心未泯,继续发展军事,为再次侵略中国做准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的土地上曾经树立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你们知道吗?被日本人追杀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家园里流连失所,他们留的.血曾一度染红了这片沃土;你们知道吗?一双双渴望着自由、和平的眼睛在沾满鲜血的武士刀下不瞑!

我愤慨,我无法原谅日本帝国主义在祖国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激奋,因为,在那之后就是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

将日军引入包围圈,使其精良装备无法发挥作用。山林、峡谷、巷道就是日军的葬身之地。“西安事变”后,“国家临到最后关头,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奋起抗战,以救国家生存!”,国共开始合作,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全世界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八路军利用地形优势,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日本法西斯受到全人类的唾弃!

同学们!“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4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5

大概五六年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几个纪录片界的好友曾经花大力气重走抗战路,其中也包括寻访正面战场的遗迹,而淞沪会战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正面战场的拍摄计划搁置,但是筹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壮故事却深深印刻在好友们的心中,即使是聚会时偶尔谈及,也让闻者泪目,感佩那些曾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人们,为我们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面战场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备受激励。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所经历的`牺牲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是被低估的。至今,国际公认的二战起始日期还沿用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而不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所以,从年初听闻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有机会在年内上映起,我和朋友们就一直在密切关注。从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对于为淞沪会战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的,它甚至没有采用史学界惯用的“八百壮士”一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管虎用一个“佰”字,克制地体现了中国人都懂的中国军人内涵。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6

“我听到对面的楼里有人在喊,父亲说:‘那些人在保护我们’,我只记得那时候酒酿圆子很好吃,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荧幕上炮火连天的场景看的我心惊肉跳,甚至都有一种想要找一个日本人打一架的冲动,即使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像我这种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那种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观看电影,我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当年的`生活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这就是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实,开始很多人想当逃兵,但后来渐渐的变得勇敢了起来,最后竟加入了掩护部队逃生的敢死队,被人们称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说,他们凭什么算英雄,他们一开始可是想方设法的逃跑的人啊。对啊,他们是人啊,他们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里百感交集;本以为可以快乐的看完一场电影,但电影那沉重的内容却让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而此时已经到家了,于是我决定玩会手机解解闷。正要的起劲时,我忽然想到电影中有很多人在对岸看着那些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军人,一边说着军人加油,一边放着烟花说笑,对于这种隔岸观火,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我很厌恶;但我看了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了解到这些沉重的历史,却不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而用手机来麻痹自己。这和那些隔岸观火的人有什差别?

其实,一开始那个吃酒酿圆子的人就象征着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又有多少人记得那老旧仓库里曾经的战火。

既然我们爱国,那就要多多少少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而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自己爱国啊!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7

看了电影《八佰》,在我心中,有一种感觉,那是佩服;有一种希望,那是全世界的人和平相处。我不想再看到那么多人的无谓牺牲,不想。

《八佰》这部电影有两个多小时,原来我看这种关于战争关于打仗的电影、电视剧,都坐不住。但是这部这么长的抗日电影我居然完完整整地看下来了,而且它让我泪流满面,为什么呢?大概是电影中的场面太让我震撼了吧。

我佩服那些人,那些抗日时期不怕艰难,不怕吃苦的人。有些人还很年轻,就在战场上倒下了。电影里的小湖北、谢团长、老算盘,这几个人给我印象最深。老算盘一心想逃命,想着他的那个还没见过面的肉嘟嘟的女人;谢团长是八十八师的一面旗,为了唤醒更多的人起来抗日,他率领战士们顽强抗战;小湖北呢,我想,他应该就是那颗种子吧!

很多内容一闪而过,我也记不清了。但是,有两个场面,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他们升国旗护国旗的'场面,为了让红旗不倒,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中国人的反抗精神,英勇的战士们用满是伤痕的身体撑起了国旗,虽然他们都知道,日本的枪炮一定会瞄准他们,但他们没有人退缩。另一个感人的场面就是最后战士们冲桥的时候,那一双双伸出来的手,那手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温暖......

我喜欢《八佰》这部电影,因为它除了让人感动,更给人力量。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8

今天去看了《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动。

在战争中,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离我是遥远的,绝不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事。所以我对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习惯的,心情压抑的战争的残酷可能远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简单的交火,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伤亡,战士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死神盘旋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头顶,不论年龄。这让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们年纪轻轻却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战争,死亡离他们是遥远的但是没有如果,战争无情,或者说是侵略者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死亡之神离他们是如此的近。正是这种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让我感动。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就像面对战争,有人冲锋陷阵,有人临阵脱逃。但在危难之际,大多数人的心都在一起:中华民族不亡。这样自发的凝聚力让我感动。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战争中尽职尽责的将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说:你们是英雄。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国军连走麦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从长期来看,到了抗战胜利,便就有了意义。没有他们的坚持付出,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后来的后来,也许都不一样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但斗争还没结束,国际上依然不宁静,美国带头制裁抹黑中国屡见不鲜。弱小不一定挨打,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过,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予以还击。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9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烧结厂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阚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为我们美丽的特钢,我们的德龙集团贡献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之所用在阚总的带领下会建设出一个更美好的新特钢!在厂领导的推动与鼓舞下我们会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向上!